第24章 《撩半》
《撩半》
接下去的一個月,是嶄新的實習生活。
晏小笛白天忙得沒空隙,剛開始甚至經常忘記提前叫外賣,只好去樓下便利店随便買點速食裹腹。
雖說是剛成立的新公司,可部門卻分得很細,員工加起來也近二十人。
晏小笛私下暗暗分析過,老板應該不差錢,文绉绉地說,就是資金雄厚,所以才敢一開始就把生意的盤子鋪開。
理是這個理,可眼下實習期都快接近尾聲了,所謂的大boss,晏小笛一面都未曾見到。平時公司裏的大小事務,都由財務李姐定奪。
晏小笛午休時聽同事八卦過,說這李姐,其實是老板的親姨。
至于老板本人,忙着他的大生意,這個新公司,于其而言,不過衆多投資裏的一個小分支,所以平時壓根無需親自過問,錢到位就行。
每天公司忙完,晏小笛都坐車回公寓,偶爾也會步行回去。
匆匆一月,倒讓她養成了一些新習慣。
比如,提前點外賣,總習慣叫“外婆家常菜”的招牌套餐,梅幹菜扣肉。
又比如,下班前預留半小時,複盤當天做的每張圖,需提升的會仔細做筆記。
再比如,一到六點,總會準時收到來自楚子茗的一句“下班快樂”……
自上次一起去“小菜”吃飯後,晏小笛就沒再見過楚子茗。
但每天晚上,兩人微信上總會聊幾句。
每一回都是楚子茗先主動發第一句,她才回複。
Advertisement
時間一長,晏小笛也發現了規律。
有時,收到“下班快樂”後,要到睡前才會再次收到楚子茗的消息;而有時,會從“下班快樂”開始,聊各自的晚飯,亦或是聽她分享當日公司裏發生的一些芝麻趣事。
偶爾,楚子茗也會直接發語音,大都是叮囑,不是準時吃飯就是注意用眼,再或是早點休息……諸如此類的,讓晏小笛偶爾産生一種錯覺:楚子茗像是她雲養在微信這個手機app裏的一個智能管家,到點就會發送各種溫馨的生活小提醒。
好幾次,晏小笛就差最後那點沖動,主動發一條:你最近很忙麽?
楚子茗這個月忙碌程度一點都不亞于晏小笛,甚至比她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跟着領導去外地考察一個意向項目,所以一直處于出差狀态。
又因為中途談判殺出一個程咬金,致使歸期延後。
晏小笛知道楚子茗出差去了一個一千公裏外的陌生城市。
但她不知,他的這趟差,會持續這麽久,幾乎整整一個月!
每周日準時上門給王子樂輔導數學,也沒聽他主動提及親哥,晏小笛也不好意思開口詢問。每一回,懷着小期待,想着或許能恰巧碰着出差回來的楚子茗,每一回,都落空。
三個周日,名副其實的三連擊。
.
離開工位,打算去樓下便利店買幾串關東煮填肚子的晏小笛,揉了揉眼,獨自走進電梯,按下一樓後,開始盯着屏幕裏循環播放的網紅品牌彩妝廣告。
半小時前,人事在公司釘釘群裏發了晚上集體團建的通知。
晏小笛仔細瞧了一遍,從第一個字到最後一個标點,都沒落下。
看完後,心情就似微波一陣粼粼。
通知裏寫得很清楚,無論是正式員工還是處于實習期的,都需參加。
晏小笛選了肉丸、甜不辣、蘿蔔、香菇各一串,又讓店員多添點湯汁,不要辣,掃碼付款時,她的思緒再次回到晚上的團建。
二十人的新公司,實習生和正式工幾乎各占一半。
基本上只要是應屆畢業生,都是從實習開始;而本身已具備相關行業工作經驗的,大都直接進入正式期。
所以,從進入這個公司的時長看,無論是他們這些實習生,還是已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一段時日的正式員工,其實并無差別。
團建的目的是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更好地熟悉、了解。在調節工作壓力的同時,提升團隊的合作精神,提高凝聚力。
所以,除了找地方好好吃一頓,公司還特地安排了一些互動節目。
偏偏,晏小笛自認為社交恐懼不低,對于類似團建這樣的互動,她最想避開。但其他人都表态一定去,她也只好硬着頭皮去……
從電梯裏邁出一只腳的時候,晏小笛忽想起那天在工廠,當時經歷的各種……不折不扣映射出作為一個社恐的真實狀态:各種不在線,各種慢半拍……
.
“小笛,你肚子餓啦?”過來打招呼的是人事蘇巧巧,平日裏見誰都是一張青春洋溢的笑臉。
“有點。”晏小笛點點頭,禮貌回笑。
“得~那你可得少吃點,一小時後我們準時下班,吃大餐!你要是現在吃飽了,等下好酒好菜就裝不下啦!”
“額,好,我不喝酒。”晏小笛一聽要喝酒,條件反射似的趕緊提前表态。
“哈哈~沒事!酒這東西,喝着喝着就會了!”蘇巧巧不以為然,輕巧地戲谑一句。
晏小笛接不住這話:“……”
“哈哈,跟你開玩笑呢!不過呢,如果不想喝酒,就得努力玩游戲哦~”蘇巧巧俏皮地眨了眨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她來辦公室找財務大姐,與晏小笛說話的工夫已然把四周斂了一遍,并未瞧見找的那抹身影,“對了,你有看到李姐麽?我得問下晚上蛋糕定幾個!”
“沒有,你要不去李姐辦公室瞧瞧?”自入職以來,晏小笛與李姐說話次數加起來都沒超過一只手,平日都只顧着電腦前埋頭作圖,壓根就不關注這位財務的日常行動軌跡。
“瞧過了,沒在呢!”蘇巧巧有些喪氣,琢磨着或許只能直接電話聯系了,“小笛,你先忙,我去其他地方找找。等下班,你坐我車,一起過去!”
“哦,好,謝——”蘇巧巧急匆匆地轉身離去,晏小笛也沒再繼續往下說
她把最後一串甜不辣吃掉,覺着坐蘇巧巧的車,或許也不錯,省的到時犯難跟誰走。
.
訂了大包間,正好滿滿兩桌。
晏小笛被安排在蘇巧巧左邊,她的左手邊是客服部的程秀文,跟她一樣,也是今年的應屆畢業生,同樣處于實習期的最後幾天。
不同的是,方才坐下等其他人陸續到來的工夫,蘇巧巧有笑問程秀文酒量如何,得到的答複是胸有成竹的一句“OK”。
程秀文外表乖巧文氣,一米五幾的小個,一點都看不出海量的實力,晏小笛聽後心裏微驚,卻未表露半點。
等人到齊,財務李姐朝大夥一聲“開動”,兩桌瞬間不約而同響起一片“叮了當啷”的碗筷聲。
晏小笛吃飯速度向來不快,看着一旁蘇巧巧邊舉杯,邊與其他人熱聊,總覺得她有些忙,相較之下,更顯自己是一個如假包換的閑幹飯人。
過了一會兒,程秀文也加入到碰杯互動中。
兩三次的左顧右盼後,晏小笛忽覺有些坐不住了:她兩側的鄰座都空了,人都跑到另一桌去了!
她像是被孤零零地剩在原地,繼續反應遲鈍地吃着自己盤子裏的食物。
期間運營總監有過來跟晏小笛碰杯,讓她好一陣緊張,站着喝光高腳杯中的西瓜汁後,連微笑都變得死板。
還好,這位運營總監并沒打算與晏小笛閑聊,禮貌點頭後,就轉身奔向其他人。
望着離遠的背影,晏小笛暗暗舒了口氣,随後自顧自坐下,也不知方才她給的微笑夠不夠自然、夠不夠熱情……
來的路上,蘇巧巧一直話不停。
許是氣氛打開了,講話也就沒平時工作狀态中那麽收着。
蘇巧巧是以一種輕巧又歡快的語氣對晏小笛說的,說她太瘦了得多吃點,說她平時應該多和大家說說話,這樣就不會給其他人留下一種清高的錯覺……
所以,在公司其他人眼裏,她晏小笛是一個清高的實習生?
晏小笛望着再次轉回自己跟前的香菇雞煲,扪心自問。
若不是蘇巧巧提起,她壓根就沒意識到這一點。
自認為并非清冷之人,只是新工作适應和每天一張接一張需要完成的圖,讓她壓根就無暇顧及與人閑談。
蘇巧巧還說,財務李姐之前有跟她促心長談,說對于這個成立不久的新公司,她還有大boss其實最看重的不是工作能力,也不是學歷,而是一個人融入團隊的熱情。
作為目前該公司的直接負責人,李姐也希望作為人事的蘇巧巧,平時招聘也能這樣考慮。
一個人學歷再高,能力再強,如若遲遲融不進新團隊,都是白搭。
所以,這句話,不會是特地說給她聽的吧?
晏小笛莫名覺得有些小煩心。
蘇巧巧先是主動提及讓她坐她的車,再是閑聊起李姐的叮囑,這會細細一回味,晏小笛琢出了不一樣的滋味:身為公司人事,蘇巧巧十有八九是刻意這樣安排的。
好借機對她進行一番旁敲側擊?
晏小笛并非熱性子的人,面對陌生人,更加習慣斂着個人情緒。除去工作上必要的接觸和溝通,其餘時候,她基本上都不會主動發起聊天。
不是她高傲,也并非她為人清冷,而是于她而言,這個公司裏的其他人,都是剛剛接觸的陌生人。大家彼此之間僅有的關系,就是同事,最多,再加一個上下級。
每天下班,各自離開公司,回到各自熱氣騰騰的生活裏,其他人都是自動消失了的。
所以,于晏小笛而言,在過去的一個月裏,公司同事,予她全部的意義,是工作上的搭檔。對各種關系,她的心裏有一杆秤,刻度清晰又嚴謹。
若非特殊情況,她不會打破這杆秤公示的平衡,以及人際間的安全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