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31章
瞧着孫子孫女們猴急的樣子,老太太也是笑得見牙不見眼,邊慢條斯理的往裏面添柴邊跟幾個孩子唠叨:
“心急吃不了熱米飯,玉米煮熟了才好吃嘞……”
這麽說着時,眼睛裏也有些懷念——
小時候也好這一口。那時候家裏規矩多,要吃個青玉米棒子也得背着人;等長大後嫁了人,之前那個男人也是個會疼人的,知道她愛這個,會打着他想吃的名義,讓下人煮好後送來;後來男人沒了,又遇上宗義,對她更是疼到骨子裏,但凡煮玉米棒子,都是看着她吃,他自己從來舍不得吃一口……
随着白氣越聚越多,玉米的香氣也是越來越濃。
知道火候已經差不多了,再悶一會兒就能熟透了,老太太随即熄了竈火。
擔心裏面餾的茄子太爛了,尹招娣把鍋蓋略略掀開一點,快速的拿筷子把餾在篦子上的茄子和辣椒夾出來。随便劃了幾筷子,茄子就松散成了一绺一绺的,苗秀秀正好過來,趕緊把搗好的蒜倒進去,又拿筷子沾着滴了幾滴香油,稍一攪拌,一道蒜香茄子就新鮮出爐了。
就掀開鍋蓋的這麽一瞬間,玉米特有的清香就随着輕風徐徐鋪開,那撲鼻的香味,引誘的正蹲在大門外跟其他人拉呱家常的時宗義爺幾個也坐不住了——
他們家的玉米,怎麽就能這麽香呢。
一塊兒說話的村人也好奇的很,陶醉的深深吸了口那香味兒後就開始不住嘴的詢問:
“國安哥,你們家做啥呢,這味道也忒好聞了吧?”
“聞着有點兒像玉米……”
“我也覺得有點兒像,可咋就覺得比那個香,還比那個甜呢……”
随即有志一同的一起看向時國安:
“到底是啥呀,國安哥?”
Advertisement
“這不是幾個娃兒閑着沒事,就自己在家院子裏種了點兒玉米嗎,這明兒個就是團圓節呢,幾個娃就想嚷嚷着要吃青玉米棒子……”時國安倒也沒有隐瞞,大大方方道。
“你們家的玉米還真結穗了?”之前時國安下工回來,又去河邊往家裏拉水時,也有人瞧見過,就問他拉水幹啥,彼時時國安也沒有瞞着,直說是家裏娃們在院子裏種了玉米啥的,拉水就是澆地的。
那會兒大家聽了紛紛勸他,費那個勁幹啥,地裏的活都夠重了,回到家還得跑過去拉水,人累出毛病咋辦?
後來見時國安都是隔了好幾天才去河邊拉一回水,還想着撒下的種子極有可能都打水漂了,或者即便還活着,也不定枯萎成什麽樣了呢。
再加上時家玉米什麽的都種在屋後放雜物的地方,平時大家往時家去,也沒誰特意繞到後面去瞧瞧的。還真是想不到時家的玉米不但結了,眼下還就能吃青玉米棒了。
“結了,長得還挺好。”時國安依舊是笑眯眯的。
“國安哥你別騙我們了,咱這兒缺水,家裏能成啥呀?”地裏的莊稼大家夥累死累活的幹,也就那個樣。時家院子裏就澆那點兒水,能幹啥?
又有人覺得,或者根本就沒幾棵。
“真的挺好……是我們家珩珩弄了個東西,只用澆一點兒水,就夠莊稼莊稼用了,還長得挺好……”
發現家裏玉米長勢格外喜人時,時國安也是摸不着頭腦。下田回來後沒事兒就蹲地頭那兒琢磨,雖然始終沒有想通個所以然,卻是發現往地裏弄水的東西效果真是好,想要做出來,也不是太難。
畢竟,他們山裏最不缺的就是竹子了。
當時就有心推薦給大家——
從小生在這裏,長在這裏,雖然偶爾也會聽到些閑言碎語,拿他的身世做文章,可大多村人都是好的。
真是有能力了,時國安也想回報村人——
把這個教會了,大家能把院子裏空餘的地全都給用上,也能多些進項不是?
除此之外,時國安還準備找時間領着梁大成去家裏看看,看村裏能用上不能——
雖然都說大河有水小河滿,這小河有水了,大河也能更富餘不是?
“說什麽呢這麽熱鬧?”梁大成正好走過來。
“也沒啥,就是說我家後院裏珩珩弄了個澆水的東西……這眼下下種的玉米已經能吃了。”
“大成哥,咱們進去看看呗?”聽時國安說的跟真的似的,其他人也很是好奇。紛紛出言慫恿。只語氣裏明顯并沒有信多少——
不用多少水都能長的玉米,那不是開玩笑嗎。即便真的結了,那玉米穗不定多大點兒呢。
梁大成的看法卻和其他人不同,更是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時國安提到的“珩珩”兩字上。
旁人不清楚,他可是明白,當初時珩做的那架小飛機,可是正經驚動了上面大領導的。這再弄個澆水的,說不定也是好東西呢。
“竟然是咱們珩寶又做出了好東西?走走走,咱們一起去看看。”
梁大成打頭,其他人也立馬全都跟了上去。
瞧見外面呼啦啦一下來了這麽多人,院子裏的女人們吓了一跳。
“也沒啥大事,”時國安笑着道,“就是大成他們想看看咱家的玉米和種的菜……”
“不但種了玉米你們還種了菜?”大家頓時越發好奇——
時家這塊宅基地,可是他們老弟兄三個的,除了前面這半畝院子,後面還有一畝多呢。真是都種了東西,那得多少水?
等繞過前面的老房,走在最前頭的梁大成先是驚呼一聲:
“哎呦,哎呦,我不是眼花了吧?你們這是咋種的?”
一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時家後院這片玉米,可比他們地裏種的精神多了。一棵棵青碧碧綠油油的,瞧着那叫一個喜人。
等靠近了一看,更了不得,竟然每一穗玉米都有一尺多長,僅僅瞧着外觀,都能想象到裏面的玉米有多飽滿。
“老天爺,這怕不得有一二百棵呢!”有人已經咽了下口水,開始一棵一棵的開始數。
東頭老丁頭,幾乎是小跑着快步向前,想要伸手夠玉米時,又頓住,回頭緊張兮兮的瞧着時宗義:
“宗義哥,我,我能不能看看這玉米結的咋樣?就扒開一點兒,不會影響玉米長勢……”
“成啊。”時宗義蹲在田邊,樂呵呵的點頭,“沒事兒,你只管看。”
老丁頭想要動手時,又把手在綴有補丁的衣服下擺上擦了擦,這才小心翼翼的扒開一點兒外皮,等瞧見那仿若鑽石一樣的漂亮至極的玉米粒子時,眼睛都要挪不開了,一下一下輕輕撫着外皮,激動的說話都有些結巴了:
“哎呦,都頂滿了,這麽好的玉米,老哥你們是咋種出來的啊?”
老丁頭家裏孩子多,五個兒子倆閨女,人都說五男二女命好啊,老丁頭卻是愁的不行——
啥命好啊,家裏那麽多娃,也就老大老二全是閨女嫁出去了,剩下還有五個兒子。都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他們家五個兒子更甚,無論怎麽累死累活的掙工分,就沒有哪年分得糧食能吃到頭的。
把個老丁頭給愁的喲,明明也就五十上下的年紀,頭發就白了一大半,瞧着就和個小老頭沒什麽兩樣了。
如果有可能,老丁頭真是做夢都想能再開點兒荒,到時候也能填補一下虧空不是?
“不止這玉米,這還種的有茄子和番茄還有豌豆呢!”其他人跟着驚呼。
打成一畦畦的整整齊齊的菜地裏,沐浴着暮色的茄子閃着誘人的光澤,和青色或者挂了點兒紅頭的番茄交相輝映,瞧着那叫一個漂亮。
所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好一會兒回過神來,紛紛激動的圍到時國安身邊:
“國安哥,這是咋弄的啊?”
“國安哥,能不能也教教我們?”
要是都能把院子裏的空地都利用起來,那不是說,他們就能給娃們也添些嚼吃了?
“成成,咋不能呢。”時國安點頭,磕了磕煙袋鍋子,“這也是我之前沒留心,等娃們把啥都弄好了,才發現這些個巧宗……”
事實上除了時國平幫着按照時珩的圖紙把那些竹子給拾掇了出來之後,其他後續工作都是時櫻領着幾個孩子做的。
之前想着任憑娃們折騰,只要娃們高興,就是啥東西都不收也是值得的。
等時國安意識到不對的時候,地裏的東西都長得挺高了。
偏偏自家寶貝兒子圖紙畫的好,人卻是和個鋸嘴葫蘆似的,想要問他什麽,是一個字也甭想問出來的。
時國安就開始一人蹲那兒琢磨,想着等理清楚了,就跟梁大成說一聲,到時候家家都能用上,甚至地裏也都用上,也能提高産量,還省些事不是?
這會兒是雖然依舊不知道這麽一□□下來,到底是啥原理,卻已經對如何操作知道了個八、九不離十:
“……你們也看見了,就是靠地裏的這些竹子,澆水只澆一點兒,莊稼就能長得很好……竹子咋做的,我們家國平就會,這樣等過完節,我先和大成合計,地裏要不要用上,弄完了地裏,家裏哪家想弄的話,也可以找我們家國平……”
一番話說的大家頓時感激不已——
對莊稼人來說,土地就是命啊。
誰家不想多種幾分地?
可偏偏他們這裏缺水,別說給莊稼澆地,就是自己吃水都難着呢。
一想到用了時家的法子,不但田裏增産,他們能多分些糧食,就是自家院子裏荒着的地,也能都用上,不定能多種多少東西呢!
有那年齡大些的家裏孩子還多的,比方說老丁頭這樣的,已經想要掉淚:
“那不是說,咱家也能種點兒玉米棒子?”
“不但種玉米棒子,還能種麥子……”
“也種上些茄子還有小番茄……你不知道我們家那小子,上回得了個小番茄,吃完後,十個手指又舔了好幾遍……”
“國安啊,我們咋謝謝你們呢?”
“宗義就是個厚道人,國安他們弟兄三個也都和宗義似的……”
“是啊,所以說老天有眼嗎,這不是讓咱們珩寶全好了不說,還能弄出這麽好的東西,就是咱們這些父老鄉親,也能跟着沾大光……”
要從時國安家離開時,竟是紛紛全都又跑到靜靜坐在那裏的時珩身邊一趟,瞧着時珩的那神情,喜愛中更有着敬畏,就和瞧什麽稀罕大寶貝似的。
消息傳開後,村人過來時家看稀罕的人就開始絡繹不絕。如果說大人都是羨慕開心,個別曾經嘲笑欺負過時珩是傻子的娃卻是倒了大黴,回家就被爹娘拎着來了個男女混合雙打,更是拉着排着隊跟時珩道歉,還被告誡,以後要是再敢欺負時珩,就把他們的腿打折。
等村人過來看得差不多了,時國安還想着終于可以歇一會兒吃飯了,不想第一波離開的人又回來了,有端着雞蛋的,有拎着宰好的雞的,還有的是拿着一刀肉,至不濟,也都帶了捧炒好的豆子——
雖然說竹子不值啥,可關鍵是人時國安的這片善心啊。農村人都特淳樸,除了這些,也真是不知道怎麽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了。
很快時家的竈臺上就多了七八只雞,五六塊肉,還有瓜子糖塊炒豆之類的擺了一片的小零食。
把個時國安給頭疼的。趕緊讓時國梁幾個一路追着又給人送回去——
瓜子糖塊就算了,雞了肉了之類的,可不敢要。畢竟大家手頭都緊張,不是過節,哪家都不舍得開葷。眼下真都送過來,他們自家怕是沒一點兒肉吃了。
看肉和雞送不出去,大家又都改變了方法,不送生的,改送熟的了,有端過來紅燒肉的,有送過來炖雞塊的,還都說得很好,就是孝敬時宗義老兩口,或者給孩子們吃的,要是時國安不要,那就是看不起他們……
時國安笑得臉都酸了,也沒辦法全都拒絕。最後實在沒招了,只能把門給拴起來,任憑外面怎麽敲,都不開,這才算消停下來。
要是擱在平時,瞧着這麽多的肉,娃娃們早饞死了。今天雖然也饞,卻明顯對鍋裏玉米的期待更多——
前段時間打了頭野豬,大家也算是過了肉瘾了。更別說他們家的玉米,真是聞着比肉還香呢。
就是時國平都有些不敢相信,邊洗手邊探頭往鍋臺那兒瞧:
“咱這鍋裏都有啥呀,咋恁香?”
“就是櫻櫻和咱爸掰的玉米棒子……”尹招娣也饞壞了,往鍋臺邊過去時,都是腳下生風。
等把上面的木蓋子掀開,白色的水汽頓時四散開來。悶在鍋裏的玉米清香跟着再次往四處逸散。
尹招娣瞧着躺在水裏的那一穗穗水潤潤的玉米,不自覺“咕嘟”一聲,又咽了口口水——
煮玉米時,按照時櫻的建議,玉米還保留了最裏層的嫩皮。悶在鍋裏這麽久,沾染了足夠水汽的緣故,嫩皮越發如同翡翠似的瑩綠可人。
拿起來扒開嫩皮,一粒粒顆粒分明晶瑩剔透的玉米瞬時映入眼簾。
“你們瞧瞧這玉米,咋瞧着跟,跟……”卻是跟了好大一會兒,也沒想出個合适的詞。
“跟翡翠玉石似的……”老太太接過話頭。
小時候家裏風光,這樣的好物件,她也是見過的。可饒是見過了不少好東西,這會兒瞧見孫女種出來的玉米,依舊是心旌神搖。
“奶奶您吃。”時櫻拿起一穗玉米,踮起腳舉到老太太嘴邊。
時婷也默默的拿起一根玉米,遞給老爺子。
“哎,好,好,吃,咱們都吃。”老爺子從時婷手裏接過來,開心的就和小孩子似的。
拿起玉米一口咬下去,軟糯糯,甜津津,滿口玉米香之外,還有種Q彈的脆爽。
饒是時櫻,也是驚喜不已——
果然不愧是培養液出品,玉米粒粒分明晶瑩剔透,不但顏值夠高,更是滿口甜香,第一口起就欲罷不能。
不過片刻間,二十穗玉米就被一家人風卷殘雲般吃了個幹幹淨淨。
戀戀不舍的放下手中啃光了玉米粒剩下的玉米芯時,時國平還禁不住喃喃道:
“那位老哥給咱們櫻櫻的種子,莫不是天上仙宮弄過來的?”
不然,咋會這麽好吃?
吃完晚飯,一家人又把苗秀秀拿回來的月餅切成一小塊兒一小塊兒的,在桌子上擺上洗好的草莓,連帶着鄰人送來的那些糖塊了,瓜子了,炒豆了之類的零食,全都擺了上去,瞧着滿滿當當的,不是一般的豐富。
嫁到時家這麽多年了,尹招娣還是頭一次過這樣豐盛的中秋節,邊擺放盤子邊小聲央求苗秀秀:
“趕明兒個我回娘家時,大嫂你讓珩珩和櫻櫻跟我一塊兒回娘家呗。”
自打時櫻回來,家裏就好事不斷,不說經常撿回來的菌子還有偶爾捉到的肥兔子,但是時珩好轉後,就給家裏賺了那麽大一筆進項這些事,都讓尹招娣咋舌不已。
尹招娣眼下可不是認定了時櫻和時珩就是名副其實的福星?
前些時日得到娘家那邊傳來的消息,弟弟相親再次失敗——
之前娘家爹捎信,讓她幫着湊彩禮錢那回,事兒根本沒成。
因為這個,尹招娣沒少挨罵,按照她娘家爹的說法,要是尹招娣這個做姐姐的能争點兒氣,多往家拿錢,彩禮足足的送上去,說不得人家姑娘早點頭了。
結果她就送回娘家幾塊錢,按照爹的說法,也不知道是想寒碜誰呢。
尹招娣心裏也是難受的緊,又覺得對不起弟弟,會想着帶時櫻和時珩回去,可不也是想讓娘家那邊沾沾家裏倆娃的福氣?
說不定倆娃跟着她去一趟,弟弟的婚事就能解決了呢。越想越是這個理,頓時更加熱切。
“櫻櫻太小,珩珩又不喜歡和陌生人相處,他們真是都和你去了,只有添麻煩的……”苗秀秀明顯就有些為難,“再者等開學了,縣裏那邊有個語文數學競賽,到時候櫻櫻和珩珩都要去,我就想着趁這兩天有時間,幫他倆再補補課。”
尹招娣娘家那邊她也清楚,就是典型的重男輕女家庭。不但尹招娣這個女兒回去了不招待見,就是時婷和時婕倆外孫女去了,尹家那邊也不見多親熱。
苗秀秀心裏着實不願意兒子女兒跟着過去受委屈。
聽苗秀秀提到要給時珩和時櫻補習,尹招娣羨慕之餘,又有些不是滋味——
入學那會兒,本來說讓時櫻和時婕還有時珩一起讀一年級的。
結果時櫻和時珩卻不是一般的優秀,學校老師入學面試時,先是發現時櫻掌握的東西,已經遠超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至少達到三年級孩子的水平。
輪到時珩,則更神奇,連小學五年級的數學題他都能看一眼就得出答案——
根本不需要演算,就是實打實的看一眼就能得出答案。不是親眼瞧見他把答案寫出來,大家非得當成娃做了弊不可。
時櫻今年已經快要九歲了,村裏讀書早的娃,也有念三年級的,她這個年紀真是讀一年級,無疑有點大了。至于時珩,和一年級的娃娃站在一起,更是怎麽看怎麽別扭。
苗秀秀就聽了同事的建議,過去找了校長,提出想要讓兩個娃跳級的想法。
學校領導研究後,就同意了。又考了幾套卷後,索性直接讓她讀了三年級——
先跟着學一段時間,真是跟不上了,再退回二年級。
至于說時珩,數學上小學畢業都成了,偏偏語文卻是一塌糊塗,再加上他的特殊情況,擔心和時櫻不在一起會出什麽亂子,索性也讓他讀三年級。
也因此,眼下家裏上學的娃分成了三個年級:時婷念小學五年級,時櫻和時珩是小學三年級,時婕則依舊讀的是一年級。
作為兩人的嬸子,尹招娣倒也不會說嫉妒,卻依舊總覺得自家兩個娃不争氣——
老大時婷都讀過好幾年書了,讀五年級後,竟然還有些跟不上。
時婕倒是好些,之前考試時,語文數學都考到了九十分,有時婷從前老是跟不上的例子,按說尹招娣該高興,可有時櫻和時珩珠玉在前,尹招娣還是不開心,覺得倆娃都太笨了。
因為這個沒少在兩人面前碎碎念,尤其是時婷,尹招娣不止一次指着鼻子說去讀書根本就是浪費錢……
苗秀秀和老太太私下裏不止一次勸過尹招娣,無奈尹招娣根本聽不進去。為了避免時婷姐妹被罵,苗秀秀一般不在家裏提兒女的成績。
要不是真不想讓時珩時櫻跟着尹招娣走親戚,苗秀秀也不會拿學習當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