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C.倚天屠龍記(六)
C.倚天屠龍記(六)
光明頂上,明教教主張無忌抛棄即将拜堂的妻子周芷若離去。這等大事,根本瞞不過江湖中人,而這樣的事,吃虧的,總歸是女子,一夜之間,峨眉派新晉長老周芷若和整個峨眉派的臉,都在江湖上丢盡了。
敏君給武當派送去了信函,指着張無忌身為張三豐徒孫,竟然和蒙古郡主有牽扯,更不配為明教教主,這樁婚事乃是先師滅絕師太與張真人定下的,張無忌本人也沒有異議,出了這樣的事,峨眉絕不善罷甘休。
周芷若和敏君回了峨眉,她的情緒,已經平靜多了,只是,總待在屋內打坐,或是在練劍場練劍。只是,宋青書倒是以歷練的名義離開了武當山,跑到峨眉山腳住了起來,隔三差五就讓門下弟子禀報敏君想見周芷若一面。敏君沒答應,也沒阻止,只是讓弟子直接禀報給周芷若,讓她自己決定。
這一次,沒有了周芷若攪局,屠龍刀和倚天劍都還未折斷,謝遜卻依然被人押送到了少林寺,不日就要舉行屠獅大會。《九陰真經》敏君不再稀罕,她既已修煉《北冥神功》,便會修習到底,何況,九陰真經太過深奧,一個不好,就會走火入魔,君不見,就連黃裳也沒能練成過。可是,屠龍刀裏的《武穆遺書》,必須掌控在她的手中。
反元大業,并非幾個武林高手就可以辦到的,它需要的,是軍隊,是兵法。《武穆遺書》,敏君決不允許它落入他人之手,尤其張無忌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被趙敏給诓了。當上峨眉掌門以來,敏君除了周芷若的婚事,更在忙着其他事。
峨眉派是當下川蜀之地最富盛名的門派,并且庇護一方,峨眉山腳方圓百裏,元兵都不敢輕易騷擾,百姓很是感念峨眉恩情。可是,方圓百裏之外,峨眉也是有心無力,川中離元大都很遠,卻依然逃不過元兵的橫征暴斂、奸淫擄掠。因而如今峨眉振臂一呼,竟然于川中也集結起了一支反元義軍。
張無忌為了救義父,同樣趕赴少林,趙敏和他同行,大搖大擺走進了這座千年古剎。而少林竟然宣布,以武決勝,哪派武功最高,謝遜和屠龍刀就交由哪派處置。
敏君當仁不讓,率先動手。這是她第一次在江湖各大門派中展露身手。使得,仍然是一手峨眉劍法,然而內力深厚、劍勢輕靈收放自如,幾大門派莫不驚異。丁敏君乃是滅絕幾名弟子中聲名不顯者,便是認識她的,多半的印象都是“雖有楚楚之姿,面相卻失之刻薄”。便是其繼任峨眉掌門,也是驚倒一片人。如今看來,滅絕師太臨死前倒并非是糊塗了。
到最後,剩下的,只有敏君和張無忌了。敏君不可能放棄武穆遺書,張無忌也不會放下他義父,兩人皆無多言,戰在了一起。
兩人越打越激烈,周圍的人卻越看越心驚,這丁敏君年方過三十,張無忌更是年輕,才二十出頭,竟然能有這番功力,當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啊。
沒有九陰真經,那黃衣女子竟然還是出現了。這女子一出場,竟然是生生插入敏君和張無忌的戰團中央,指責敏君參加屠獅大會是為了倚天劍中的九陰真經。
此言一出,大衆嘩然,武功秘籍對于江湖人的誘惑,誰能無視,何況是在數百年前名動江湖,直接引發了華山論劍的九陰真經。
敏君怒極反笑,将倚天劍往地面一插,鋒銳的劍鋒直陷入地面一寸。
“真是好笑,”她看着那黃衫女子,“這九陰真經本就是我派祖師郭襄留在倚天劍內的,你知道便罷,何故道破人家門派之秘。姑娘你也不必做得這麽神秘的樣子,我知道你,你祖上姓楊,乃是終南山古墓後人。”
“師姐。”周芷若擔心的上前,手放在劍上。她看出那黃衫女子武功不凡,害怕自己師姐吃虧。
Advertisement
“無事。”敏君拍了拍芷若的手。沒有滅絕遺命與對張無忌的愛之間的抉擇折磨,離開張無忌後,周芷若又是那個秀若芝蘭、清逸如仙的峨眉弟子了。這使得她,可愛了許多。
“楊過的後人,你練你的九陰真經,管我峨眉幹甚。當日襄陽城破,郭大俠殉城而死,祖師郭襄創立峨眉派,留下九陰真經,以示不忘反元之意。屠龍刀與倚天劍,的确是用楊過大俠的玄鐵重劍鑄成,但既然當日襄陽城一役,楊過和小龍女隐居了,那他們後人何不隐居到底。我峨眉不像某些人,各自掃清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承祖師遺志,勢必要為我已經不足百萬的華夏兒女掙出一條路來!”
黃衫女子臉色都青了,古墓後人一貫都是自掃門前雪的,才不管那些百姓在元朝統治下如何呢,但經敏君這一說,卻是她和先祖大義有虧了,既然有虧,又怎麽管得峨眉之事。
“況且,你自隐居,哪裏對江湖如此了解,說來,也是立身不正,愛管閑事吧。自以為是,暗中監視江湖。江湖中事,事關門派弟子,自有各自掌門來解決,事關武林大事,亦有各派共同商議,哪裏需要你來攙和。”
敏君有些氣憤,本來若是原着中,周芷若修習九陰真經走火入魔要殺謝遜,她阻止便罷了,自己要奪屠龍刀,與她何幹,不只阻止自己,還将倚天劍中藏有九陰真經、屠龍刀中藏有武穆遺書這等事情給洩露了出來。她明顯看見趙敏眼睛一亮,若有所思了。
便是峨眉弟子,乍聞這樣的消息,也有些蠢蠢欲動,不太安分。絕世武功秘籍的誘惑太大了,太大了。
最後,周芷若出場了,她以張無忌負她為理由,要求張無忌讓出屠龍刀,峨眉只要屠龍刀,不要謝遜。張無忌妥協了。
接到抛過來的屠龍刀,敏君不做猶豫,第一時間內力吞吐,刀劍交接,這引發了幾十年江湖血雨腥風的屠龍刀應聲而斷,與它同時斷裂的,還有峨眉歷代掌門佩劍,倚天劍!
兩張輕飄飄的絹帛飄落,敏君一把抓在手中,正是她心心念念的《武穆遺書》和江湖中人垂涎的《九陰真經》。結束了,這場歷時幾十年的江湖風波,“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的江湖紛争,終于真相大白。
“這絹帛,一張乃是大宋抗金元帥岳武穆所着兵書《武穆遺書》,一張乃是黃裳所着武功秘籍《九陰真經》,屠龍刀和倚天劍,乃是大俠郭靖之子郭破虜與祖師郭襄熔鑄楊過大俠贈送的玄鐵重劍而成,藏二書于其中,以期能有推翻元朝廷的那一天。”敏君撿起斷裂的倚天劍執在手中,眼神掃向趙敏,道:“今日于屠獅大會,諸多武林同道面前,本座不怕宣告,我峨眉,即将起事反元,這《武穆遺書》,斷不會交給他人,而《九陰真經》,哪位同道想來謀奪的話,盡管來,到時,休怪本座心狠手辣,不似正道所為了。”
放下這番震懾之言,敏君并不擔心。誰都知道張無忌身懷九陽神功與乾坤大挪移,也沒見哪個趕去圖謀,她與張無忌于人前實打實的一戰,早已無聲的宣告了實力。
抛下即将起事的重磅消息,敏君一回到峨眉,便将《九陰真經》交給了周芷若。她自己已經修煉了北冥神功,周芷若根骨奇高、悟性絕佳,只是受限于峨眉九陽功不夠強,倒是不妨将《九陰真經》給她參悟,想必這次,是不會冒進以至走火入魔的。從黃裳開始,便沒有人能将《九陰真經》修煉完整大成過,周芷若或可一試。
元至正十七年,峨眉掌門丁敏君,舉派之力,集結川蜀百姓,起兵反元。至正十八年,與起義軍朱元璋、張士誠、方國珍等結盟。朱元璋本是明教人士,亦是明教委任的起義軍将領,然而張無忌和趙敏的關系,已經惹得教中非議紛紛,張無忌又不掌兵事,這樣一個教主,和朝夕相處的将領相比,孰親孰疏?
元至正十九年,元朝半壁江山丢失,起義軍占據了整個南方地區。這個過程中,敏君展現了其戰争天賦,有《武穆遺書》的功勞,可更多的,卻似與生俱來。她幾乎每天都開始做那個奇怪的夢,但戰争,讓她無暇細想。可是,峨眉畢竟只是江湖門派,歷史上,也只有一個武則天。
川蜀之地太過封閉,雖易守難攻,但糧草辎重也難運輸,且封閉的中心,不利于統治更廣闊的區域。峨眉派中主要弟子皆是女子,她此生最為重要的乃是峨眉派,若是繼續成為一方軍閥,便不得不廣招幕僚,設立行政機構了,而那時,敏君必然和峨眉脫節,再不能成為江湖掌門了。況且,川蜀起兵太晚,到底失了底蘊,若要圖謀帝業,太難,太難,只怕是生靈塗炭,喋血百萬。
想了想,敏君讓周芷若代掌峨眉和義軍,這些年,她參悟《九陰真經》收獲不小,功力打進,于起義中,也學到不少軍隊管理事務,一心一意為峨眉打算。敏君自己,私下裏去見了朱元璋。
朱元璋羽翼已豐,自然不願意再受明教轄制,尤其是他根本看不上眼的張無忌。此人乃是不世枭雄,最看不上眼優柔寡斷之人。敏君也于祖師堂前向滅絕發過誓,要殺楊逍,如此看來,時機已到。
張無忌和趙敏走到了一起,趙敏也不管她的汝陽王府,不管她的父親和哥哥了。而和趙敏在一起,在朱元璋等抗元将士的暗中煽動下,張無忌為了彈壓教中不滿,只能主動辭去教主一職,讓光明左使楊逍繼任教主。然後飄然遠去,和趙敏隐居冰火島。
楊逍武功雖高,但明教龐大的基層教衆都是反元将士,早就存有擁護朱元璋的心思,此時張無忌一走,敏君即刻以峨眉掌門的名義寫下戰帖,自陳此乃先師滅絕師太遺命。為了維護明教的面子,楊逍只能迎戰,最終,敏君終是殺了他。
看着涕泗橫流、恨意叢生的楊不悔,敏君忽然想起那個已經死了很多年的紀曉芙。她最後一次見紀曉芙,便是楊逍擄走人、命運的□□開啓那一晚,滅絕師太親手殺死了自己的愛徒,而自己,終于也實現了對滅絕師太,對多少年前那個叫做方绮的女子的誓言,替她殺死了楊逍。
楊逍一死,剩下的法王根本無力掌控大局,朱元璋被将士們一致推舉為新的明教教主,繼續領兵征伐元朝。敏君根本不怕楊不悔報複,因為,她沒有那個能力。張三豐是不會幫她的,殷梨亭自然是聽師傅的話。
元至正二十年,川蜀峨眉派所率義軍合并入朱元璋的部隊。
元至正二十七年,掃除了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割據的義軍後,朱元璋率兵北伐,這是華夏歷史上,第一次由南統北的例子。
元至正二十八年,元朝滅亡,朱元璋登基稱帝,立國號為“明”。加封峨眉派為“國教”,稱贊其“英烈忠義”。國號為“明”,并非因為明教,朱元璋對明教沒有那麽深刻的感情,他手下浴血奮戰的将士,對明教這個江湖門派,也沒有那麽深厚的感情,“明”之一字,取得是“日月昭昭,天下光明”之意。
敕封傳到峨眉時,敏君正在閱讀老莊,哪知,随聖旨而來的,還有一個小男孩兒。
朱元璋多妻多子,這小男孩兒不受重視,朱元璋便将他送到峨眉,指明做“國師”、峨眉掌門的弟子,表明拉攏之意。否則,一介皇子,怎麽會拜入江湖門派。
“你幾歲了?”敏君拉着小男孩問道,此時,她已經年逾四十了,派中的許多事務,都可以交給周芷若來處理。宋青書依舊住在峨眉山腳,也沒成婚,每半個月便上山探視一次周芷若。周芷若默認了這種行為,卻再沒有更多的表示,張無忌之後,經歷了戰争,她的心,已經再難掀起波瀾。
“八歲。”
“你叫什麽名字?”
“我叫朱棣。”
于是,這個叫朱棣的小男孩兒,成為了峨眉掌門的記名弟子。
那天晚上,敏君又做夢了,只是這次,她醒來,覺得人生如此之荒謬。
“原來,我曾叫做朱靜貞麽?”她揉揉額頭,想到那個八歲小孩兒的話:“我叫朱棣。”她笑了笑,原來,她早已經穿越過了。倚天屠龍記算什麽,古龍的陸小鳳都已經穿越過了。哪裏想到,如今自己竟然還收了一個叫做“朱棣”的徒弟。不過,夢中,那個張燕又是誰呢?記憶裏,完全沒有這個名字呀?或許,根本就是不相關的人吧。
“朱靜貞那一世的先祖‘永樂大帝’,而今卻是我徒弟,人生際遇,如此莫測。”
次日,敏君将朱棣喚到跟前說道,“孩子,你是皇子,武功對你而言,乃是旁枝末節,師傅從今天開始,教你識字,而後,再傳你《武穆遺書》。”她揮筆在宣紙上寫下了一句話,“就從這句話開始吧。”
年幼的朱棣好奇的看着紙上的這句話,聽着敏君一個字一個字的指給他看,念給他聽,他雖然不太懂,卻也跟着一個字一個字的念着:“不割地,不賠款,不稱臣,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窗外,陽光明媚,山河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