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尋常
尋常
7月份的北京熱得感覺空氣得凝固了,于瑤想把帽子脫下來,讓熱量多一個逃逸的路口;但又不能,太陽毫不留情地灼燒着每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膚。目光所及竟然找不到一片陰涼的地方,她有些擔心奶奶和于涵聞。于涵聞身子笨拙,大汗淋漓,于瑤看到他的胳膊在陽光下曬得通紅,感覺下一步就要破裂開來,好在他暫時還沒有什麽抱怨。于瑤又看向奶奶,奶奶的眼睛眯起來,減少刺眼陽光的湧入,她從包裏拿出了一塊白毛巾,沾上了水,裹在頭上,看起來除了因為過熱而步履緩慢,其他都問題不大。
于瑤看着那塊白毛巾,總覺得這是獨屬于奶奶的智慧。之前農村裏塵土飛揚的時候,她就會裹上一塊,以免弄髒頭發。到現在,白毛巾沾上水,繼而變成了降溫神器。
“奶奶,咱們去店裏歇會吧,下午還要去頤和園呢。”于瑤看了一眼手表,指針指向十一點,她現在期望着能夠喝到一口冰涼的酸梅湯,幫自己去去暑氣。
“就近找一家就行,北京是真熱啊。”奶奶解下頭上的毛巾,擦了擦發際線處的汗珠。
于是,一老兩少便拖着有些疲憊的身子走到飯館,飯館空調開得有些足,于瑤剛進門甚至有些眩暈。
“奶奶,涵涵,你們吃點啥?”
“我要一份炸醬面,再來個可樂。”于涵聞指了指櫃臺上的可樂桶。
“瑤瑤,炸醬面裏面是啥呀?”奶奶發問,“是豬肉嗎?”
“五花肉。”于瑤向服務員複述了一遍問題,又将回答複述了。奶奶并不會講普通話,而他們本地的方言又有些晦澀難懂。
“哦,那瑤瑤,你看我要不吃個雞蛋面?”
“行,服務員,來兩碗雞蛋面,兩杯酸梅湯,一杯冰,一杯常溫。”
幾口冰涼的酸梅湯下肚,于瑤覺得自己的力氣又回來了。她看着一旁的奶奶和于涵聞,一種恍惚的感覺沖到腦海,不知道是不是以後的每一年,都能跟他們一起去到一個陌生的城市,領略陌生的風景。
三個人在店裏坐着,店裏的其他人也都坐着,大家都在等待最毒辣的熱浪過去。于瑤向小店外看去,路上一個人都沒有,大地被灼燒得白晃晃的,停在路邊的車輛和無處遁逃的建築物反射着刺眼的光芒。
還好頤和園會開放到晚上八點,就算去得稍微晚些也足夠玩得盡興。于涵聞掏出手機,繼續玩游戲;于瑤和奶奶聊起天。
“奶奶,我回家之後想去村裏住幾天。”
Advertisement
“住着住着,多待上幾天,暑假沒作業吧,有的話把作業帶上。”
“奶奶,我們大學生暑假沒作業,我回去陪您哈。咱們家的草莓能吃了嗎?”
“前幾天就能吃了,就等你回來了。咱們家的草莓就是比較小,但一點農藥和激素都沒有,回去你全吃了,健康。”
“好的奶奶。咱們明天再去長城轉轉,然後再去海邊?”
“瑤兒,下次吧,這天氣太熱了,容易中暑,咱們回家吧,我想先到一下你姑姑家看看他們。”
“也行,下次我們坐飛機去海邊,海邊涼快。”
兩人絮絮叨叨地聊着,逐漸聲音也小了下來,于瑤有些犯困,便趴在桌上小眯了一陣。睡醒已經兩點半,三人再次啓程。
在頤和園裏散着步,于瑤感覺奶奶好像變成了一個小孩,對着宮殿、拱橋贊不絕口。她站在頤和園所儲存文物的外側,指着文物旁邊白色的卡片,詢問于瑤這些物件的名字。她不識字,于瑤懷疑自己所讀出的“琺琅、根雕、漆器”這些名字,奶奶是否能懂。但她耐心地聽着,眯着眼睛仔細地看着,似乎要記住上面的每一條花紋。這是于瑤第一次看到奶奶的另外一面,雖然之前的她也有看到過奶奶對于菜園的精細布置,對飯菜顏色的搭配,但從未把奶奶跟“品味”二字聯系起來。這樣一個幾乎一輩子都與土地相伴的人,一個手背粗糙皮膚黝黑的人,竟然如此地被“美的東西”所感動。
奶奶看得很慢,于涵聞有些不耐煩,拍了幾張照片之後便坐在了旁邊。于瑤看着奶奶,那雙總是眯成一條縫的眼睛微微張開了,透出喜悅的光芒。等到慢慢走完這條長廊,又或者是說這條可能勾起了諸多回憶的時光長廊,奶奶才停下腳步,扭頭尋找她的孫子和孫女。
“這些東西,真好看了。我真的是從沒見過這麽好的東西。”奶奶的嗓門有些大,于瑤趕快提醒她放低聲音。
于瑤曾經有聽于城斌講過,當然那更多就是喝完酒之後的只言片語。他說奶奶家很窮,所以根本讀不起書,也不識字。嫁給爺爺後,基本上所有的大事小事都要依靠他,可即便在當下看來完全不平等的婚姻,處于婚姻中的兩人卻相濡以沫,直到生離死別。在于城斌的記憶裏,兩人從未吵架;當然在于瑤的記憶裏也是,只不過那慈愛的爺爺,并沒能陪伴她很久。
奶奶一輩子并沒有出過什麽遠門,面朝黃土背朝天,就這麽過了一輩子。于瑤很感謝這次的北京之行,就像是一個神奇的窗口,奶奶看到了世界,于瑤看到了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