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建章 宮前殿是李湛處理政事、召開朝會的地方,他的起居則是在後殿,當然這是在不回掖庭的情況下。畢竟不是在椒房殿,餘蘊秀有些羞澀,輕輕推了他一把,“這裏是建章 宮,不太好吧?”
“你呀,就是太謹慎了,不用擔心。”李湛索性将耳朵貼在她的肚皮上仔細聆聽。
餘蘊秀問她聽出了些什麽,李湛搖搖頭,“這小子好安靜啊,跟他哥哥完全不同,我記得顼兒在你肚子裏拳打腳踢的。”
餘蘊秀笑道:“我覺得這次應該是女兒,女兒是母親的小棉襖,我巴不得有個女兒呢。”
李湛輕輕撫摸着她的肚子,說:“女兒也好,兒子也罷了,咱們長長久久,至少要生十個孩兒。”
其實女兒也不是沒有,梅寶林去年就生了一個女兒,現在還到一歲,養在椒房殿偏殿,餘蘊秀是為母之人,深知作為母親的心情,于是道:“陛下,不如把徽娟送到興慶殿讓梅寶林養着吧,妾也是母親,看着她們母女分離怪不忍心的。”
“你是嫡母,”李湛臉上的笑容消逝了,“徽娟就是你的孩子。”
餘蘊秀握着他的手,聲音柔和而堅定,“從禮法上來說,妾是她的嫡母,但是從人情上來說,徽娟是梅寶林十月懷孕生出來的,嫡母要尊敬,生母的恩情也不可忘。”
李湛的生母石良娣就是哀思太子李成昭的妾妃,所以在民間時,有人直接稱呼他為石皇孫。時人把生母看的極重,餘蘊秀有自己的孩子,也并不願意落下奪人之子的名聲。
“你永遠是這麽善心,我只是擔心你被人欺悔,”李湛拍拍她的手,嘆道:“行吧,把徽娟送到梅寶林那裏吧。”
“有陛下在妾什麽都不擔心。”餘蘊秀把頭埋在他的肩頭,像一株柔弱的絲蘿。
李湛忍不住要為她打算,使她的家族強大,能夠做她與顼兒的後盾。他吩咐侍從送餘蘊秀回椒房殿後,立刻讓張讓傳大将軍馮熙、禦史大夫公孫敬進宮。
見到兩位大臣之後,李湛直接說:“我欲封皇後之父餘文漢為平恩侯、光祿大夫,叔父餘武修為昌成君,皇後之兄餘嘉、餘壽為侍中。兩位愛卿意下如何?”
馮熙摸着胡子不語,公孫敬與他同為太宗留下的輔政大臣,但是現在馮熙總領朝政,地位明顯在他之上,公孫敬側眼看到馮熙臉色不好,心中一樂,能讓馮熙不順心,他就順心。但是他還是有理智的,光祿大夫,正一品的職位,餘文漢一介獄卒,寸功未立,如今依靠皇後女兒,竟能跟自己平起平坐,這如何能忍?
他與馮熙對視一眼,已經明白了對方的意思,雙雙拱手道:“陛下,不可啊。”
然後馮熙老話重提,餘文漢曾經犯有盜竊之罪,而且憑他的才能,無論如何是不能勝任光祿大夫的職位。公孫敬則講起了莊公克段于鄢的典故,太過擡舉餘家人,反而會對他們不利。
李湛面帶微笑的聽他們說着,待他們說完之後,道:“李顼是朕的長子,也是日後的太子,太子的外家如何能是白身?”
這是李湛第一次提起立太子的事情,皇後餘蘊秀所出的李顼是他唯一的兒子,今年四歲,聰慧而有仁心,現已經聘名師教學,如無意外,李顼就是未來的太子,國朝有了太子,才會更加穩定。馮熙與公孫敬雖然不願意看見餘家憑着裙帶關系崛起,但是他們畢竟是效忠大周的,要為太子考慮,但是光祿大夫……
李湛見他們二人有松動的跡象,忙道:“這樣吧,冊封餘文漢為關內侯、建章 監,如何?”
李湛向來十分敬重馮熙,但凡朝政上馮熙決定的事情,他從不異議。只有在冊立餘蘊秀為皇後,以及冊封餘家人的事情上堅持過,現在他都已經退了一步,馮熙與公孫敬不能再不給他面子了,只能同意了。
出了建章 宮,公孫敬哈哈大笑:“馮熙,你我枉稱三朝元老,竟然被皇帝給耍了!”
馮熙面皮白淨,一把好胡須,人稱“美須公”,他捋了捋胡子,道:“我奉太宗遺命輔政,只能竭盡我所能。這大周天下都是皇帝的,他會慢慢學會如何管理天下。”李湛以退為進的伎倆,他早已看出來了。當年馮熙作為臣子冒大不稽廢除昌樂王李成賀的皇帝之位,留下心悸的毛病,李湛聰明遠識,有明君之相,自己總算是沒有辜負太宗。
公孫敬看着大義凜然的馮熙,心裏小聲嘀咕了一句,“哼,裝相,不然為何把女兒送進宮裏。”
……
次日,王沅用過早膳後,就有小太監過來傳旨。五名家人子齊刷刷地跪下聽封。
“……胡氏為婕妤,賜住椒風殿;王氏為婕妤,賜住明光殿;公孫氏為美人,賜住南薰殿,林氏與衛氏為才人,賜住長慶殿……”
“謝主隆恩!”
林寶瑟嘟着嘴巴,拉着胡端娘的手,道:“端娘,咱們現在有名分了,真好,可惜我不能跟你一起住。”
胡端娘喜出望外,婕妤秩正三品,湛哥哥心裏果真有她,肯定是餘蘊秀那個惡婦阻止,湛哥哥最開始才不封她的。她的眼光瞟到唯一與自己一樣被封為婕妤的王沅身上,身姿颀長,鵝蛋臉兒,吹彈可破的皮膚,也是美人兒,她有什麽特別能夠被封為婕妤?
采青高興地說:“小姐,咱們今日就可以搬到明光殿去住了,再不用住着向北的屋子了。”
粟米說:“你該稱呼婕妤娘娘了!”
對于可能就下輩子居住的明光殿,王沅心裏很癢,也想去看看,但是現在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去向皇後謝恩。
五人去了椒房殿,作為有品級的嫔妃,連皇後宮裏的侍人都不能慢待,立刻就去回了皇後,王沅感嘆:“今日之前,連椒房殿的門檻都摸不到,如今卻是被人尊重以待。”
胡端娘小聲啐道:“這些見風使舵的小人!”
今日正是衆嫔妃三日一請安的日子,王沅等人進了椒房殿大殿,就見到大殿裏香風撲鼻,各色美人,如同一圖優美的仕女圖畫。
衆人規規矩矩地給皇後行了大禮謝恩,餘蘊秀笑道:“平身,今日衆位妹妹都在,趁此機會大家相見一番。”
馮昭儀是九嫔之首,皇後之下的第二人。王沅等人給她行了禮,馮昭儀回了半禮,馮昭儀穿着泥金衫子,頭戴珍珠冠,雍容華貴,恍如神仙妃子。王沅心裏暗想,馮昭儀出身頂級勳貴馮家,從小千嬌萬寵,生在人間富貴牡丹花,以一般人的眼光看,她其實比餘蘊秀更像皇後,無奈,時也,命也。
馮昭儀聲音悅耳如清泉,柔聲笑道:“我總覺得這宮裏不太熱鬧,現在好了,有來了五位妹妹,更有趣了。”
之後就是張婕妤、戎美人、梅寶林等人,梅寶林本是皇後的宮女,成為嫔妃十分不光彩,加上不受寵,她在宮裏老實木讷,行過禮後,就坐在一邊不再吭聲了。戎美人是皇帝姑母安陽大長公主送的,很會漂亮話,“進了宮,咱們就是一家人了,皇後娘娘仁慈、昭儀娘娘溫柔,都是一等一的好人。”
張婕妤臉上有點不好看,原本她勉強能撿撿皇後與昭儀的漏,這一下子來了五個美人,其中還有兩個婕妤,這怎麽能夠讓她不忌憚。
王沅作為新人,互相見過之後,就默默地坐着喝茶,觀察其他人,但其實也真沒有發現什麽。李湛的嫔妃太少了,她本以為皇後與昭儀會隐隐對勢,然而她還是太年輕太簡單了。皇後與昭儀相處的猶如一對親姐妹,進貢的寶物皇後都是讓人送到昭陽殿,讓馮昭儀第一個選。馮昭儀家裏送來什麽特別的東西,她也派人送給皇後,兩人親親熱熱的,後宮一片和諧。除了張婕妤一直都在谄媚地捧着馮昭儀,而馮昭儀只是偶爾搭理她幾句。
出了椒房殿,王沅小聲對公孫柔嘉說:“柔嘉,這宮裏與我想的不同。”
公孫柔嘉淡淡一笑,“有什麽不同,還是那句話,安分守己、低調行事,服侍好陛下與皇後,自有我們的日子過。”
她雖是公孫氏的女子,但是與公孫敬早已出了五服,進宮就能得到美人的封號暫且就足夠了。陛下繼位不過三年,日後就算是憑着資歷,在後宮的日子也不會難過。
王沅明白她的意思,皇後也好,昭儀也罷,都是壓在她們肩上的兩座大山,千萬不要與她們争鋒,安分守己。
掖庭分為東西兩部分,掖庭東的宮殿是留給皇子居住的,掖庭西的宮殿則是後妃們居住的地方。除了椒房殿與昭陽殿規格大,裝飾華美之外,其他的宮殿都差不多格局。王沅居住的明光殿,分為前殿與後殿,帶兩個小院子。裏面都已經布置好了,除塵,鋪上被褥、帳子及日常用品就可以直接居住了。
采青本來想着點上瑞腦香,被王沅制止了,“去院子裏折幾枝臘梅花放在花瓶裏,然後在屋子裏擺上蘋果橘柑,既漂亮,又有天然的香味。”
正三品是一道坎,很多的待遇就只有正三品以上的嫔妃才有,就比如說明光殿有了小廚房,王沅的膳食可以不必從禦廚房走。禦廚房的飯菜,夏天還好說,冬天,飯菜從禦廚房端回來就已經冷了,菜上面的豬油都結塊了。終于可以在皇宮的東西吃上火鍋了,王沅立刻讓人吩咐廚房準備火鍋,然後再讓采青去南薰殿請公孫柔嘉過來,采青正要出門,就有太監過來傳旨了,陛下今晚過來明光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