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72章
屏幕上投影出幾張具有年代感的圖片,均來自于宴笙今天找相關部門要到的內部珍貴檔案。
“這是N3最貴的一批包裝,也是唯一一批帶針頭的包裝。”
“針管針頭一體,金屬質地。”
“密封效果一流,無論拆分與否放幾十年都不會壞,也不會蒸發。”
“操作簡單開封就能使用。”
“但是因為成本過高,而且無法觀察內容物狀态,在十年前被淘汰了。”
N3後來只用于科研工作,研究的要求變得更加精細。
N3不再是一味毒藥,而是一種原料。
不能只追求不滲漏,不蒸發
原料的狀态用量都直接影響科研結果。
所以根據用途的更高要求,他們更換了包裝,不再使用此類包裝。
“這批包裝一共使用了多少年?”葉楓問。
“5-8年。”
宴笙說完,接着介紹他們根據數值,對陸小路以及流浪狗解剖化驗後,推測的該毒物起效發作時間。
“帶毒的食物,毒素分布不均,所以我們讨論後認為,根據攝入量的多寡,吃過這些東西的動物發作的時間長短不同,可能有的并不會立刻死亡,最長可能會食用後2-5小時才徹底咽氣。”
“當然這都是我們讨論的,這個東西從誕生到現在沒在人身上用過,沒有參考數值樣本。”
“陸小路用不鏽鋼盆煮方便面,雞腿扔進去煮過,整盆食物都帶上了毒,他吃了一點就難受了,而狗啃完了整個雞腿才發作。确實發作時間不同。”
關于N3,上一次開會,宴笙已經做過詳細的講解,濃縮成關鍵兩個字“無解”。
無論發作時間長短,不過是等待死亡的時間長短,到最後都是一個結局。
葉楓等宴笙的分析完,又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覺得這些食物應該是先烹饪,熟了之後才挨個注射毒液。”
“為什麽?”胡平立刻反問。
葉楓見胡平沒反駁,立刻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投毒人很清楚這是劇毒,不僅能毒死流浪貓狗,而且能毒死人。
就算他搞不清楚這個毒的原理,成分,致死率,但是他一定心存忌憚。
他不可能拿自己做實驗,所以肯定不會在自己平時可能用到的器皿裏放有毒的食物。
他如果新買一套廚具,一個不留神用混了怎麽辦?
家裏若是有其他人,用錯幾率更大。
所以先正常烹制,完成後注入毒素是最安全的,将自己誤食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檢驗中心發現的針孔,毒素分布不均,證明了葉楓的推論。
“我上午找N3歷次包裝存檔和工作人員聊了聊。N3的管理一直很嚴格,只要接觸這個東西,無論你是什麽崗位,出入管控區前都需要脫下便
裝換連體工作服上班,下班後脫光沖洗身體消毒後離開管控區穿自己衣服走人。”
“并且整個區域都是監控的,包括更衣間,淋浴房。百分百做到無死角。”
“這個東西幾乎是每周盤點,清查,過期破損全部監督銷毀。N3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庫存對不上的事件,幾乎停工了半個月核對,最後查清楚是入庫時點錯數,或者是出庫漏記。”
管理如此嚴格,怎麽流出來的呢?
這就是個問題了。
宴笙說完,投影出了全國範圍內,曾經有機會接觸到該種包裝N3的相關單位列表。
“這是內部保密檔案,你們看看有沒有可以參考的信息。”
“時間緊迫,我來之前随便查了下跟饒安相關的,沒得到有效信息,你們看看有沒有用。”
屏幕上密密麻麻數家企事業單位,從行政辦公到儲存地點一應俱全。
宴笙慢慢撥動鼠标滑輪,一排排的字不斷滾動着。
“诶诶诶,等等,等等。”
葉楓着急地站起身一把按住了宴笙的手背,投影上立刻變成了靜止。
兩只手掌瞬間重疊在了一起。
火熱的掌心接觸到冰涼的手背,沖擊很強,宴笙一個激靈縮回了右手。
這反倒方便了葉楓動作,他抓過鼠标往回滑了上去。
葉楓停下滑動鼠标,光标不斷在一排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地址上來回晃動。
“這個地方,好像是河畔小苑拆遷前身!”
“哦?”宴笙一臉恍然大悟的表情。
“我随機抽查過這些地址,很多都提示錯誤,無法定位,你這樣一說我大概明白了。”
這些在今天早已經不存在的地名,都是随着這些年城市拆遷消失的門牌號。
有些道路在城市發展進程中可能已經消失,所以宴笙之前的查詢一無所獲。
“哦?看這路名好像确實是,但是門牌號都沒有,你怎麽确定的?”胡平問。
“我昨天早上回來後讓區裏幫忙調監控,然後和區裏的同事閑聊了幾句。”
區裏同事的親戚家原來也住那一片。
趕上拆遷,本來有機會選擇河畔小苑的返遷房。
但是他親戚那會嫌棄附近荒無人煙,而且之前周邊拆遷的要麽返遷的小區建築質量很糟糕,要麽遲遲沒有拿到房子,怕不靠譜沒要房子拿了現金。
誰知道那附近這些年居然越來越繁華起來了,河畔小苑房子規劃也不錯,房價也蹭蹭上漲,頓覺後悔。
“他親戚住哪?”胡平問。
“從河畔小苑往河邊走,那條公路原址,他還說河畔小苑還有附近很多小區都是返遷戶,有的是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有的是城裏拆遷過去的。雖然都是拆遷房,但是這一片只有河畔小苑,建築質量規劃最好。”
“也就是說那一片居民,大部分都是本地人?”
葉楓的這通閑聊,結合宴笙拿到的資料,為刑偵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偵破方向。
堅不可摧的堡壘被攻破,要麽內部,要麽外部。
既然N3相關單位內部管理這麽嚴格,那麽外圍呢?
N3相關單位的建築物就是普通材質,并非銅牆鐵壁。
現在那一片攝像頭都不多,更何況倒退十幾年前。
外部作案幾率并非完全沒有。
“查,查那一片最近二十年的返遷居民資料,歲數在四十歲以上。”
胡平已經确定了大概範圍。
聽起來複雜,實則不難,通過戶籍系統調取轄區內戶口變更過,但是又沒有遷出轄區的居民信息即可。
信息變更包括修改學歷,婚姻狀态,名字都會記錄。
還有轄區內的遷徙,戶口地址變動。
二十年前那一片居民不算多,再加上條條框框,雖然初始搜索出來的信息有過萬條,但是篩除掉那些改名字,修改學歷,外地遷入的,最後就剩下幾千條。
九點過,最後得出了一張百人內的名單。
男男女女三七分,男人占了大多數。
“有沒有無兒無女,喪偶寡居的女性。”胡平大聲問。
很快響起此起彼伏的回應,都是“沒有”。
“女性全部剔除。”
最後只剩下六七十名男性。
年齡從四十到八十,學歷從小學到高中,一眼看過去,誰都可疑,誰都又沒嫌疑。
“有沒有居住在昨天我們圈定範圍內的啊。”葉楓問了句,他看過去地名都差不多,分不清哪是哪。
“對對對,有有有。”有人根本不需要看就回答出來。
畢竟大家在饒安待了不短時間,昨又在那片睜大眼睛熬了一通宵,路名範圍都刻在了腦海裏。
“篩出來。”胡平一聲令下,又是一陣噼裏啪啦敲擊鍵盤的聲音,最後還剩十來個人。
這是戶籍地址目前在葉楓圈定範圍內的,而這些人之前的居住地址也相隔不遠。
範圍一步步縮小,希望一步步增大。
“把最後這些人信息發給大家。你們都仔細瞧瞧,選出自己認為最可疑的三個人,然後說出理由,我們采用不記名投票,看看誰得票高。”
胡平看似胡鬧的提議卻沒有得到任何反對的聲音。
葉楓第一個鋪開了書寫紙。
辦公室裏每個人面色凝重起來,盯着屏幕,手裏拿着筆寫了一個名字又劃掉,再寫再劃掉。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個辦公室裏在投票選舉下一任刑偵支隊長。
要是譚局知道,他們居然是投票選舉投毒嫌疑人,不知道會不會氣得立刻背過氣去。
氣氛凝重的選舉投票前準備工作進行了将近一個小時。
大家內心忐忑,一個個排除,一個個找理由,怕抓不到嫌疑人,又怕冤枉好人錯過嫌疑人。
投票正式開始後,有的人還不忍擱筆,總想找出更充分的理由換一個嫌疑人名字寫上去。
黃友成拿着最終投票結果,一個個唱票,葉楓在旁邊拿着筆記錄名字,畫正字。
最後得票以大差距領先的是兩個人,一個45歲的中年男人,一個73歲的老年男人。
名字出來,辦公室裏議論紛紛,好像大家對這兩個名字都不陌生。
“這兩個人我覺得都像,但是我斟酌後選了年輕的,精力旺盛足夠支撐長年累月的采購,煮熟,抛灑。”
“我後來選了老的,我覺得他可能一個人住,有準備毒物的空間。”
“對,我也是這樣想的,45歲可能上有老下有小,沒時間也沒空間持續搞這個,家裏老婆孩子有吧,小孩誤食怎麽辦。”
看來大家認真看了每個人的資料,真的是用客觀理智的分析來鎖定自己心目中的嫌疑人。
葉楓坐在座位上沒吱聲,豎着耳朵仔細聽大家的分析判斷。
辦公室裏的議論持續了很長時間,最後慢慢安靜下來,大家把目光投向胡平,希望他給個最終的定論。
“小葉你選的哪個?”胡平不着急說自己的看法,問葉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