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章
第 37 章
“那不是關慈嗎?”元寶看見前面路邊獨自背着個小包的人驚呼道。
林如玉、司馬南平仔細一看确實是關慈,林如玉對這個新娘子非常有好感,覺得這個關慈非常有主見,果斷,是個真正的聰明人,至于從哪裏看出來的,當然是從婚禮上的應對看出來的,從那場比武中不着痕跡的輸掉就能明白這是個聰明的姑娘。
林如玉讓元寶停下馬車,邀請關慈同乘馬車。司馬南平心心念念的二人世界又多了個電燈泡。
一路上的交談,林如玉更喜歡這個姑娘了,林如玉三人要去鹿城,關慈也要去鹿城和同樣接了武林盟任務的人彙合,關慈接了武林盟的教導百姓習武的任務,執行這個任務需要兩人一起執行,關慈去鹿城就是和另一個人彙合。教導百姓習武這個任務并不是簡簡單單的教會一村百姓會打武林盟公布的四套武學就行了,而是中間還要穿插讓百姓識字,了解武林盟規定的律法等。武林盟每年都會發布許多教導百姓練武的任務,除了教斷水掌、流星拳、三百劍、大刀這四套武學,當然也可以教別的,就算把自家的家傳武學教出去也沒人管。武林盟鼓勵教武學,支持百姓習武強身。而學武最成功的一個地方就是飛鲈島,那是個臨近海邊的小島,島上的居民不到一萬,據說島上的居民自從學了武功,種田打魚的效率都提高了,以前忙忙碌碌一個月,才能吃飽飯,現在只要忙上半個月就夠養活全家了,生産效率大大的提高了,而剩下的時間就可以琢磨琢磨別的東西,據說他們村的一個木匠,因為練了功,工作效率提高後,有了閑餘時間,自己琢磨出了一種新的漁船,可以更快更穩的在海中行進,還有人改進了捕魚的工具,除了這些,據說新出生的孩子都比以前多了。
一路相伴,林如玉發現這個關姑娘除了武功高強,還非常善于經營。關大俠能一直幫助別人,這都多虧了關慈的經營有道,不然關大俠早就喝西北風了。
這次關慈跑出來,除了不想被關大俠逼婚外,還有一點點的報複心裏,自己出嫁前已将幾個鋪子全部脫手,看沒了自己給兜底,關大俠還怎麽對別人慷慨解囊。
說起關慈,這個姑娘的命還真不算好,雖然有個人人稱贊的大俠父親,但真算不上幸福,七歲喪母,父親經常不着家,從小吃百家飯長大。長大後還得負擔關大俠時不時的慷慨解囊,不然就會被指責不孝,不配當關大俠的女兒。
時光匆匆而過,幾人到了九鹿城。林如玉、司馬南平、元寶住進當地最好的客棧。關慈到了九鹿城就與三人分開了。
關慈在一處小客棧,等到了自己的夥伴,來人是個三十來歲的大漢,看見關慈,這麽年輕嬌小姐,有點不滿,自己最怕女人了,尤其是麻煩的女人。這次他們需要去傳道的地方很特殊,之前有幾個接了任務去傳道的人都铩羽而歸。他們要去的村子是個很傳統也很封建迷信的地方,那裏的認認知有限,蒙昧愚魯。還特別的看不起女人,那裏的女人地位特別的低,連牛羊都趕不上。據說村子裏生了女孩,大部分都會扔到山上,整個村子年輕一代只有兩個姑娘,真是百家有女一家留,一家有女百家求的真是寫照。那裏的人還特別迷信,信仰各種神靈,每年都會花不少銀錢祭奠各路神靈,除了正規的神靈,也祭拜各路狐仙野神等,甚至還會用童男女祭奠。
關慈了解了情況後,認為這麽個野蠻兇殘的地方正适合自己去教化。那大漢名叫金羅,是個獨行的刀客,沒錢了接了武林盟的任務掙點小錢。
兩人互通了姓名,關慈提議二人扮成神婆、神漢去那裏,去之前準備了不少東西,都是江湖上騙人的東西,比如什麽下油鍋的裝備,什麽黃紙顯靈的東西,準備好兩人就出發了。
快到村口,二人打扮一番,關慈換上神婆的衣服,眼往上一翻,只露出眼白,穿着休着各種兇殘鬼怪的黃色法衣,一手拿着個雕龍拐杖。金羅也換上了同樣的衣服,一手中拿着鈴铛,一手拿着個白番。
打扮好,二人運氣輕功,飄飄忽忽的飄進村裏,鈴铛在內力的加持下,叮鈴叮鈴的傳遍村中。
“此地烏雲罩頂,血光沖天,乃大兇之地,不出三月必人畜皆亡。”金羅大聲喊道。
“仙家,留步。”聽到鈴铛聲出來查看情況的男子急匆匆的喊道,跑上來抱住金羅大腿,泣涕橫流的喊救命。
Advertisement
金羅二人在部分村民的再三懇求下同意化解這災難,然後裝模做樣的選了個時辰,就開始表演了,跳着魔性的步伐,一會兒飛上天,一會兒鑽入地下,比所有來過這個村的搞迷信的人表演的都要牛,讓這些村民看到目瞪口呆,之後又給這些人表演了黃紙顯靈、油鍋捉鬼、銅鏡中顯相法等等,唬住了這些人。
當然還有一部分不服的,不服這個聽都沒聽說過的武神,還嚷嚷自家的供奉的神最厲害,上次來的神婆法力更強,比現在的更展示的更神,自己供奉的神一定會保佑自己的,解決這血煞。更是在人群中嚷嚷,信奉一個神就要專一,信仰要堅定,不然會遭保家神的厭棄。
人群中聽到這些,某些人磕了個頭,就回家燒香請罪。
關慈、金羅表演一通累的氣喘籲籲,居然還被嫌棄沒那之前的神婆厲害,好不容易感召的幾個信徒,聽了那人一些話就跑了,真是氣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不過也确實,之前那神婆是專業的,以此為生的,浸淫多年自然厲害。都說不要拿你的愛好去挑戰別人的專業,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關慈、金羅回去後仔細複盤,決定用自己的武力來解決,憑我們兩個人的身手還比不過幾個會寫行騙手段的巫婆神漢。
關慈、金羅商定一番,決定趁黑,假扮武神附體,懲罰這些對神明不敬的人。
是夜關慈、金羅二人挨家挨戶的給每人下了點毒,這毒不會傷人性命,害人身體,只會在藥引牽引下,使人血脈流轉放緩,腦袋清醒身體卻僵硬不聽指揮。當然這毒三天後也會自動排除體外,不會影響身體。
到了第二日,金羅假裝武神附體,一個飛身停在半空中,淩空虛停,然後內力灌注于喉嚨,發出威嚴的聲音。言村中信奉的這些野神都是鬼怪,要除了它們,還要懲罰這些冒犯它的村名。
話音落,村中供奉的神像全部自燃,村民吓得連連跪地求饒,接着村民發現自己說不了話,也動彈不了。直到一刻鐘後才恢複正常。
經過了這一遭,村中人對武神深信不疑,還派出幾人去找關慈、金羅謝罪,要請武神供奉。
屋內,關慈用手纏繞着散落得天蠶絲,今天金羅能淩空站立還多虧了這個透明無色的天蠶絲。而村中供奉的神像也是二人昨夜做了手腳才能在今日自燃。
二人并沒有見過來請罪的幾個代表,而是高冷的拒絕,忙活了一夜,現在是該好好休息,等休息好了在理會這些村民。
晾了幾日,終于在村民的日日恭請中見了他們。打個棒子給個甜棗,說武神寬宏大量,見他們知錯就改,還非常虔誠,要幫他們解決近在眼前的危機。
說道這裏陰氣太盛,都是嬰靈怨氣在後山上形成血煞,已覆蓋了全村,如不解決,一月內全村人必橫死。想要破解,那些嬰靈的父系血親必須誠心日夜不停的跪拜三十日,方可化解。女子則必須每天跟着神婆念經化解。
提出了解決辦法,村中的每家的男丁都輪流去後上跪拜,父親跪不動了,兒子去接替。這個只是個小小的懲罰,算是為那些一出生就無辜慘死的女嬰報複一下。
關慈則每天給來念經的女子講課,給他們講武神的故事,讓她們聽神的指揮,按神的旨意,當家作主。
帶着他們天天念經,其實這個經就是道德經。
讓他們每天背武神的戒律,其實就是武林盟定的律法。
這些女子來了幾天,臉色都好了不少,這些人也就愈發信這個女神。其實她們臉色變好,只是這些天能吃飽了,還不用幹活了。家家男子都去後山跪拜贖罪,每天只吃一點,女子則在關慈那裏好吃好喝當然身體當人變好了。
金羅則在後山監督那些男子,若有那個不好好跪拜,則将內力偷偷打入那人身體,這個內力不傷身體,卻能讓人筋脈疼痛。待那人來求救,再說是嬰靈的懲罰。
關慈、金羅就這樣,借着武神的名義,讓這些人知道規矩,知道律法,直到改變了他們的陋習。至于功法等這些人思想轉變了再教也不晚。
林如玉、司馬南平在九鹿城除了等雲容到來,還遇到了武林盟第十二小隊,這個小隊是武林盟專門派出的在鄉村間傳武的小隊,屬于是武林盟的在編人員,而關慈則屬于臨時的,十二小隊是長期的,在一地傳完功法,就會去另一地繼續。
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市面上能夠買到的功法越來越多了,以前蔽帚自珍的功法,現在大點的書鋪都可以找到,各種武功秘籍,刀槍劍戟、棍棒斧钺,各種各樣,力量的、輕巧的、靈活的應有盡有。
識字,能看懂書籍,還能弄明白功法的,畢竟屬于少數人。為了全民練武,就需要這些派出的小隊教那些不識字的百姓。
武林盟大力的開民智,選撥優秀的人才到武林學院進修,這麽多年下來積攢了不少人才。
武林盟除了公布功法,還號召江湖一流以上高手自創功法。
十二小隊中,林如玉遇見了個熟人,就是之前救過的莫娘,莫娘再次感謝了林如玉,說自己去了秋水山莊,成了一個普通的弟子,練武天賦不高,練了幾年也只是九流水平,師傅看出自己細心有耐心你的有點推薦自己加入武林盟,之後,被分派出來跟着小隊教授百姓文字。對于這個工作,自己非常開心,感覺特別有意義。
莫娘向林如玉說起曾經呆過的村莊中發生的事情。說有個員外家的瘋公子殺了街上的賣魚的小販,員外本想用錢私下解決,小販家裏不同意,員外說自己瘋兒子有失魂症,殺人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幹了什麽,不是故意的,要求輕判,小販家不同意,員外花錢賄賂了當地的縣令,縣令收了錢,判那員外兒子無罪,只是賠了幾兩銀子,魚販家失去了頂梁柱,被賠的銀子還被村裏親戚搶走了,生活困頓不堪。直到武林盟小分隊到這裏傳授功法,小販妻子努力學習,直接将那員外瘋兒子打死。
“那之後呢,員外就罷休了,沒有報複魚販妻子嗎?”林如玉追問。
“當然不肯罷休,可惜當地的縣令早已換成了武林盟的人,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員外告到縣衙,縣令判魚販娘子無罪。還勒令村中搶走銀子的人加倍歸還。”
“真是大快人心。”林如玉聽完結局很高興。
李不愁自從廢了葛木軒,就離開了那裏,葛父葛母恨李不愁下手狠毒,暗中悄悄的收買殺手追殺李不愁,李不愁不敵,毀容重傷躲進山林。山中養傷的她遇見了一個在山中哭泣的小女孩。這個小女孩眼睛上蒙着白布,原來這個小女孩被同村的小男孩兒玩彈弓打瞎了一只眼睛。女孩父母找村長解決,村長卻以男孩年紀小,什麽也不知道,只讓男孩兒家賠償了一兩銀子。男孩兒奶奶還口口聲聲說男孩兒不是故意的,是女孩兒自己不看路,還說女孩兒就是賤命一條,不就是瞎了一只眼睛,說一兩銀子都能買好幾個小女孩兒了。甚至提出讓男孩兒長大以後娶這個眼瞎的女孩兒,那一兩銀子就當是嫁妝了。女孩子父母當然不同意,害了自家孩子,還想一分不掏,白得個童養媳,想得挺美。
男孩兒是家裏唯一的孫子,有堂姐堂妹親姐共十人,是家裏的獨苗,爺爺奶奶嬌慣、父母疼愛,幾個姐姐也早早的被賣掉,銀子用來供男孩子讀書。男孩兒家裏一方面與村長家是親戚,一方面男孩兒的奶奶是村裏有名的潑婦刁婆子,女孩子家裏是逃荒來到這裏的,勢單力孤,女孩父母不是個能為的,老實嘴笨,根本不是男孩子一家的對手。收了錢,小女孩的父親一開始還很心疼她,可一段時間後反而怪起了這個孩子,怨她那天不該出去玩,怨她不會躲,甚至說為什麽別人家的孩子沒被打瞎眼。女孩兒從此之後的日子過得非常苦,直到遇見了受傷的李不愁,李不愁知道了女孩子的悲慘身世,收了她做徒弟,開始了一邊養傷一邊教徒弟的日子。小女孩日夜苦練,在李不愁的教導下,性格也越來越靠近李不愁,不說一摸一樣,但偏激極端睚眦必報學了個全,小女孩武功入門後,在某天小男孩兒放學路上刺瞎其一只眼睛,留給了父母一筆錢,就跟着李不愁離開了這裏。
李不愁養好傷,将徒弟暫時寄養在一家農戶,只身返回葛家莊報仇,除了葛木軒留了一條命,剩餘葛家莊人員全部被滅,活着的葛木軒也身受重傷,餘生只能在輪椅上渡過。李不愁因狠辣的行徑被人稱為毒夜叉。
李不愁經過這遭,還是覺得師門好,但又無顏重返師門。遂帶着徒弟返回九江,偷偷放了些禮物在師門,就又帶着徒弟離開了。
可惜在途中遇見碧山派弟子,碧山派弟子急需懲奸除惡恢複師門信譽,二者鬥在一起,兩敗俱傷,李不愁帶着徒弟遁入九江水中,不知所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