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天意和明傑呢
第69章 天意和明傑呢
王明傑高考的那一周, 一大家的人是真的不敢大聲說話。王剛最誇張,每次回到家走路都要踮着腳尖才行。
客廳的電視機也不敢開,可是謝梅又想繼續看棗花和銅鎖, 就讓王剛把電視機給搬進了卧室。
王芳白天在棉紡廠, 晚上回自己家住。正好辛天意也放幾天假,因為高考要占用教室。等着再返校,就要期末考了。
辛天意和王芳商量自己選文還是選理這件事,王芳倒是覺得都可以,她認為辛天意即使現在理科不好,也不能代表她一直不好。總之王芳對辛天意是有信心的。
辛天意覺得她媽媽這個信心說白了就是盲目的自信。最後一次摸底考試,辛天意數學沒有及格。
當時發下數學卷子, 程天藍瞅了一眼,立刻對辛天意說她去辦公室的時候還聽數學老師講, 這次考試的題目不難,班裏數學不及格的人挺少的。
辛天意已經做了決定,她要選文科。
上一輩子都沒做好的事, 重活一世, 還是原來的腦子。
在理科這方面,她用了比別人不知多多少的時間, 可就是不開竅。既然已經這樣了, 還是不強求的好。
王明傑高考三天結束後,家裏終于有了歡聲笑語。
随即高中生也進行了最後一次考試, 考試結束便正式開啓了一九九一年的暑假。
辛天意報了文科, 老師通知大家, 等開學前一天會在學校張榜, 到時候才能知道大家都會分在哪一個班。
程天藍有些不舍, 因為她報了理科。
程天藍的成績很均衡, 文科理科差不多。但是她大哥程天野一定要她學理,二哥也是這麽個說法,最後在大家的要求下,程天藍也報了理科。
不過她還有一個理由,那就是文科要寫的字太多了。手疼。不如理科簡單好寫。
Advertisement
辛天意聽了程天藍的理由後,就覺得這人做事太符合她自己的性格了。程天藍可不是一般的懶。她懶得騎自行車,冬天嫌冷夏天嫌熱,所以就每天坐程天東的自行車上下學。每次寫完作業,都要耍耍手腕,說一句累死了,怎麽要寫這麽多的字!
可是程天藍不舍得辛天意也是真的,知道兩人注定要分開,不能再做同班同學了。放假那天,程天藍抱着辛天意擠了幾滴眼淚,并告訴辛天意,暑假的時候,她會經常去找天意玩,還讓辛天意保證,就算不同班了,也不能忘了她這個朋友。
辛天意笑着給程天藍抹掉她臉上的淚水,說怎麽會忘呢,又不是分開,還在一個學校呢。
收拾書包的時候,辛天意把夾在書裏的照片轉到自己的書包小層。程天藍看見了,立刻把照片要了過來,她說還想看。
那是辛天意他們的合照。在棉紡廠的樹下,當時找魏燃的大姐幫忙拍的。
辛天意和白雪兩人站在前面,後面依次是張揚、袁大寶和魏燃。
魏燃也長高了,甚至比袁大寶還高了一些。當然最高的依然是張揚,他就站在辛天意的左後方。
照片是張揚和袁大寶給辛天意送去的,辛天意當時還問了白雪有沒有來拿照片,袁大寶只是含糊地說自己送過去了。再問,袁大寶就不肯說了。
後來春天,白雪來找過辛天意,兩人在學校門口拉着手說了一會兒話,白雪便匆匆離開了。
每當辛天意想開口問怎麽才能找到她時,都被白雪岔開話題,最後離開時,只是說自己會來找她。
照片裏袁大寶的臉湊近了些,在白雪和辛天意兩人之間露了出來,魏燃則是往上推了一下眼鏡,正好被抓拍下來。而張揚呢……
程天藍把照片放在辛天意手心裏。她神秘兮兮對辛天意道:“暑假你一定要找我玩,否則我就不告訴你秘密了。”
“秘密?”辛天意奇怪看着程天藍,“什麽秘密?”
“反正和你有關。”程天藍神秘兮兮說:“你來找我的時候,我就告訴你。”
她說完,又故意誇張道:“很大很大的秘密。不聽,你會後悔的!”
可是這個暑假,辛天意并沒有心情去玩。
謝梅熬過了《籬笆女人和狗》這個電視劇全劇終,又熬過了王明傑高考結束,在大家都松了一口氣的日子裏,謝梅突然不能吃東西了。
一開始大家還以為謝梅中暑了,等辛天意放假回到家的時候,大家還在給謝梅降溫。
辛天意親眼看見謝梅已經呼吸急促了,趕緊對王芳說送謝梅去醫院。
大家都不知道要不要送醫院,因為謝梅除了不能吃飯之外,沒有別的症狀。可辛天意一直堅持,王芳和王剛見謝梅一直不能清醒,便叫了車,給送到醫院。
去醫院的路上,辛天意坐在謝梅身邊,緊緊握着她的手,不停告訴謝梅:姥姥我在,我媽也在。
送去醫院後,醫生檢查完,對王芳和王剛說,呼吸已經不行了,血氧飽和度和心率在不停下降,問問老人的意思,要不然,回家吧。
王剛愣在原地,不可思議地問是什麽意思。
王玉俢對王剛說,進去看看你媽,問她想不想回家。
王剛瞬時就呆了,他不知所措地走進病房,看見王芳坐在病床握着謝梅手的那一刻,再也忍不住了。
王芳沒有哭,她緊緊握着謝梅的手,湊在謝梅耳邊問她,想回家嗎?
謝梅便點頭,她想回去。回自己家去。
晚上,所有的人都在卧室裏守着謝梅。
王芳給謝梅喂了最後一次水,謝梅已經不會喝了。王芳便拿棉簽一點點蘸了水塗在謝梅的嘴唇上。
謝梅也沒有力氣說話,迷迷糊糊中會睜開眼睛看一眼王芳。然後又昏昏睡去。
也不知道是幾點鐘,謝梅突然拉了一下在床邊趴着的王芳。
王芳立刻擡起頭來,只聽見謝梅開口道:“天意和明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