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章
第 36 章
36
沈魄睡到自然醒。
他看了一眼時鐘,上午十一點三十八分。
沈魄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蹦起來,又愣在原地。
過了好幾秒,他慢慢重新躺下,伸個懶腰。
昨晚沈魄淩晨三點才回家,照例又是在印書館跟着鄭笙他們厮混到半夜,三人去老楊那吃了夜宵才散場。
十來天的時間,三人統共整理轉移了五十箱書。
由于要層層墊着油紙軟布,避免潮濕撞擊,還要方便搬運,真正被裝進一個箱子裏的,頂了天也就二十來本。
這些數量對于整座東方圖書館來說自然是滄海一粟。
可那已經是他們所能做到的極限。
要知道,這些書的轉移,從頭到尾都是瞞着張元濟的。
而張老先生愛書如命,每兩天都要到那裏去巡視,什麽書多了少了,他心裏清清楚楚。
沈魄他們還得用空箱子來僞裝成裝書的箱子,蒙混過去,可這種蒙混要是多了,肯定會引起張元濟的懷疑。
更何況,這一切還得瞞過日本人的眼線。
誰也不知道暗處有沒有一雙眼睛在盯着他們。
Advertisement
這件事看似簡單,實則做起來心理負擔很大,他們每天高度緊張,動辄就草木皆兵,還要在人前作戲,還得經常檢查自己有沒有露出馬腳,精神壓力極大。
沈魄也就罷了,他平時胡作非為,家裏人早就習慣了,他現在能白天按時上學,沈太太已經覺得燒了高香,沈老頭最近早出晚歸,也沒空多過問。
但鄭笙這種好學生,每天都三更半夜才回家,難免引起鄭家人關注,鄭家家風甚嚴,決不允許家中子弟在外面無所事事厮混江湖,幸好他擡出外公的名頭解釋,又讓兄長過來,親眼見他每天下學都泡在圖書館裏,這才算沒有橫生枝節。
鄭笙并不知道月底可能會發生什麽事。
他覺得還有時間,他們還能把更多的書籍轉移。
就算轉移不了,餘下的那些,回頭再跟張元濟說一聲,老人家即使不得不對日本人作出妥協,內心肯定也希望日本人“借走”的是一些不那麽珍貴的書籍。
所以他雖然也緊張,卻沒有沈魄和聞言那種焦慮。
至于老陳,他固然不像鄭笙那樣讀了許多書,也不像沈魄那樣家裏有人在當官,見過大場面,他只是出于自己家的遭遇,和這些年來的閱歷判斷,認為日本人一定不會善罷甘休,從而支持沈魄和鄭笙的行動。
三個人,經歷不同,心态也各不相同。
沈魄這邊,抱着被子在床上滾了兩圈,準備再睡一個回籠覺。
敲門聲響起。
“少爺,該吃午飯了,太太問您起來用嗎?”
沈魄将臉埋進被子,動也不動一下。
“不用,別等我。”
剛回答完,他覺得有些不對勁。
往常這個時候,沈太太早就出門找她那些朋友打麻将去了,怎麽還會留在家裏吃午飯?
難道她那些闊太太朋友過來聚會了?
不對,如果太太們在,絕對不會這麽安靜,那叽叽喳喳的喧鬧聲早就傳過來了。
過了幾分鐘,傭人再度敲門。
“少爺,老爺也在,讓您下樓吃飯。”
沈魄:……
他就知道,他媽不會無緣無故喊他下去吃飯的!
可老頭子平時都是大早上就出門了,尤其是最近這幾天,更是早出晚歸,父子倆愣是一面都沒碰上,今天怎麽這麽反常?
沈魄忽然想到上回全家齊聚餐桌,還是聽見他大哥噩耗的時候,心底不由一沉。
【你覺得老頭子找我有什麽事?】他忍不問聞言,心裏忐忑。
【應該沒什麽事吧。】聞言心不在焉,也不知道在想什麽。
沈魄覺得無趣,磨磨蹭蹭穿好衣服,再慢吞吞下樓。
他以為自己又要挨罵了,結果竟然沒有。
老頭子和老娘坐在餐桌邊,後者看見他下樓走來,沖他使眼色。
沈魄看懂了,意思是老爹心情不佳,讓他別頂嘴。
桌上已經有了兩道熱菜,剛端上來的。
沈魄本來過了飯點,已經沒有饑餓感了,看見自己最喜歡的糖醋小排,又感覺胃部開始蠕動。
他看了老爹一眼。
臉色陰沉,但沒注意自己這邊。
很好。
沈魄悄無聲息伸出筷子,精準下手。
“你這幾天天天早出晚歸,上哪去了?”
沈老爹冷不丁出聲,差點把沈魄筷子吓掉。
“啊?”沈魄心虛,難得結巴,“沒、沒啊,我在印書館,表舅公那裏。”
他本以為老頭子肯定要追根尋底,但竟然沒有,對方好像只是随口一問,也不在乎沈魄的回答是什麽,随即盯着眼前的菜開始走神。
還是沈太太開口道:“這孩子最近懂事許多,經常去印書館給張老幫忙,張老也看重他,這不,連鄭笙都跟他待一塊了,你還有什麽不放心的?”
沈老爹沒說話,只是嘆了口氣。
“左右學校也放假了,這幾年沒事就少出門。你也是,少和那些牌搭子湊一塊,消停點!”
後半句自然是對着沈太太說的。
沈太太不明白戰火怎麽就燒到自己身上了。
“可是外頭出了什麽事?你這幾日都愁眉不展的,每日也沒吃多少。”
沈老爹原本是不打算說的,他沒有跟家裏人讨論時政的習慣,也覺得沈太太聽不懂,但今日隐隐約約的動靜,讓他出于商人的直覺感到不妙,心情也跟着起起伏伏,偏生沒個人能傾訴,很是煩惱。
“昨天報紙你看了吧?”他想了想,還是決定跟妻兒透露一二。
“看了呀,哈爾濱那邊出事了,寫得怪瘆人的,不過應該影響不到上海這邊吧?我聽他們說日本人的軍艦現在停在黃浦江外頭了?他們想幹什麽?應該就是虛張聲勢吧?”
沈太太不是不知世事,她只是找不到機會聊,一旦沈老爹開了頭,她的問題就會源源不斷。
沈老爹沒有回答這些問題,只是道:“前幾天,重光公使的宅子起火之後,日本那邊抗議不止,說是中國人幹的,又是叱罵又是威脅,吳市長吓得不輕,聽說連夜就發函請示南京那邊,還把各區商會代表找過去開會了。”
沈魄忍不住了:“吳鐵城不會是想跪吧?!”
沈老爹張了張嘴,好像想罵他,又覺得這兒子死豬不怕開水燙,最後只是狠狠瞪沈魄一眼,繼續道:“日方提出四項要求,道歉賠款抓人,還有取締抗日團體,賠款抓人都好說,吳市長能辦,但出面道歉,丢的不是他一個人的臉,那些抗日團體裏邊,也不乏有身份有背景的,所以他只能把各界人士都請過去,想讓大家達成共識,免得事後追究他。你爹我在商界還算有幾分面子,也被請過去列席表态了。”
沈魄脫口而出:“不是因為大伯的面子嗎?”
沈老爹:……這兒子要不是親生的,他是真想直接掐死啊!
可惜“地主家的傻兒子沈魄”不會看臉色,還在追問:“然後呢,爹你倒是別賣關子啊!”
沈老爹:“當時我在想,日方欺人太甚,便是道歉這種事,吳市長可能答應私下賠禮,但是登報公開有傷大體,還是不太可能的,誰知吳市長一上來就定了調,表示南京那邊已經同意他答應四項要求,希望在場所有人能體諒黨國苦心,回去好好說服工人學生們,不要繼續鬧事。”
讓沈老爹更沒想到的是,在場各界認識,竟然絕大部分都同意吳市長的論調,認為只要息事寧人,不再刺激他們,日方就會跟着退一步,大家你好我好,繼續發財。
像沈老爹這種抱有異議,認為就算妥協退讓,對方也不會善罷甘休,倒不如強硬一點,後面再伺機慢慢談條件的人,竟然是在場的異類。
“事後我從大哥那裏聽到一點風聲,據說是南京那邊判斷日方可能要控制長江流域,從而沖着南京去,上海只是他們的前站,所以很害怕起沖突,再三電令吳市長要忍耐要柔婉,切不能釁自我開。”
聽到這裏,沈太太大吃一驚:“這麽說,他們是真的要對上海下手?”
沈老爹搖搖頭,顯然他對這個問題也是沒有答案的。
“我不贊成答應四項要求,但是我孤掌難鳴,還有幾個人與我一樣的,我們都沒法改變他們的想法,我甚至還跟大哥争執了兩句。”
沈魄的大伯沈市長,那是個官迷,南京方面說怎麽走,他就怎麽走,雖然沒什麽能力,但能這麽多年都穩坐上海副市長的位置,必然是因為這手不倒翁的功夫。
沈市長是不可能跟南京那邊唱反調的,而且他和汪行政院長一樣,對日本人蒸蒸日上的威勢也感到畏懼,所以一聽見自家弟弟提出異議,他馬上就想把這種想法給掐滅在搖籃裏。
馳騁商界這麽多年,沈老爹第一次感受到一種無法預料無處着手的茫然。
沈太太半懂不懂,只是勸道:“大哥是為我們好,又是咱們沈家的頂梁柱,這也不是為了咱們一家的事情,老爺你還是多聽聽大哥的話。”
沈老爹搖搖頭,不想多說了。
他覺得自己本來也沒必要給家裏人講這些,他們根本聽不懂。
要是自己長子沈充還活着,說不定能讨論一二。
他正想強調這幾天別到處亂跑,就聽見沈魄說話。
“妥協退讓只會讓對方看見中國不想不敢開戰的軟弱,之前那些日僧事件,四項要求,說到底都是在試探,現在試探結果出來了,他們肯定會動手的,而且一定會鬧出大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