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Hot Summer》
《Hot Summer》
《大樹日記》: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黃昏時分,遠處的山若隐若現,晚霞染紅了山的那一邊,慢慢暈開來。張莘眺望着遠方,山的那一邊會有什麽呢?
“會有藍精靈。”
一道熟悉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張莘不用回頭就知道是陳津述。
此時大榕小學剛放了學,張莘和陳津述背着書包正往校門口走去。
“來一局”張莘偏着頭向陳津述發起了挑戰。
陳津述擡了擡下巴,不甘示弱,“走啊。”
“走吧,樹子。”張莘走在前面。
陳津述追上去,搶走張莘的書包,張莘沒有立刻搶回來,“張莘,你休想占我便宜,你別以為我不知道你變着相地叫我‘豎子’呢。”
張莘笑着搖搖頭,“我沒有哦。我說的是大樹的‘樹’,如果你想的話,也不是不可以。”
“還有,謝謝你幫我提書包。”張莘跑在前面,回眸一笑。
他們進入校門口的保安室,将書包扔在了一米二寬的床板上,然後坐到了書桌前。陳津述熟練地打開電腦主機的按鈕,接着點開4399小游戲,歷史記錄森林冰火人。
張莘坐在右邊用四個上下左右鍵操控着火娃,跳過水池,在跷跷板邊等着水娃。
陳津述操控的水娃緊随其後,他倆一起将石頭推上去。最後水娃和火娃分別走到兩端的木板旁,張莘聚精會神地盯着電腦屏幕,說道:“我數三二一,一起跳。”
Advertisement
“三、二、一,跳!”
水娃卻慢了一步,伴随着火娃掉入水坑的一聲慘叫,游戲結束。
“唉,闖了這麽多次了還是沒過,一點默契都沒有。陳津述,你幹什麽呢?”張莘抱怨道。
陳津述在腦海裏搜索着借口,“肯定是你搶了我右邊的鍵,我這邊字母老是要按錯,下次換我火娃。”
其實,只是那時他覺得好像只要一直不通關,他們就會一直打下去。
可最後,好像不是這樣的。
水娃慢了一步,火娃也不會再等水娃。
第二天一早,張莘就到了教室,張莘的同桌唐荨已經坐在了座位上。
唐荨是張莘在大榕小學除了陳津述之外最好的朋友,她很聰明,經常愛想一些奇奇怪怪的小游戲。
比如,夾子謎,就是唐荨自創的。
“莘莘,夾子解謎3.0,來試試吧。”唐荨遞給張莘幾個夾子,這幾個夾子被亂夾在了一起,夾子的“尾”也被取下插在了縫隙中。張莘要做的就是把每一個夾子都還原。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不準使用暴力。
張莘也很喜歡解開它們,她運用解下來的“尾”又組成新的夾子,去解開其它的夾子。不一會兒,就被解開了。
“嘿嘿,”張莘晃了晃手中解開的夾子給唐荨看,“期待你的4.0。”
唐荨笑着搖搖頭,“唉,看來我要多加幾個夾子了,都難不倒你了。”
張莘一邊眯起眼睛笑着,一邊發出邀約:“荨,今天下午放學逛逛校園吧。”
因為陳津述的媽媽是大榕小學的老師,張莘的媽媽是這裏的保安,因為張莘父親烈士的原因,能在這裏工作。當然,也是因為大榕小學比較偏僻,沒有什麽貴重的東西,所以保安大多時候都只是看守大門而已。
這也是為什麽張莘和陳津述能随意在校園裏走動的原因。
“好。”唐荨表示收到,然後她又嘆了一口氣,“很快就要畢業了,也不知道後來我們還能不能再見了。”
“可以的,”張莘的語氣很堅定,“荨,我在厘川一中等你。”
“沒問題。”唐荨比了個“OK”的手勢。
她們相視一笑,眼裏帶着光,她們注定是要一起站在頂峰上的。
張莘不得不承認,她後來再也沒有遇到像唐荨那樣志同道合的人了。
—
很快寒假就到了,這也是他們在大榕小學度過的最後一個假期。小學畢業後,他們将進入不同初中,擁有不同的未來。
寒假的一個清晨,校園裏空蕩蕩的,沒有一個人。
只有陳津述和張莘站在主席臺上,看着空曠的操場,這時,國旗飄揚,朝霞滿天。讓他們的眼裏都是燦爛的光輝。
“張莘,你是會分身術嗎?”陳津述兀地說了一句不合時宜的話。
張莘疑惑,“什麽意思”
“你每天都跟我一起打游戲,為什麽你還是考得這麽好”
“因為我上課認真聽講了啊。”張莘認真地對陳津述說道,“陳津述,你上課不要開小差,還有一個學期,我相信你,你來得及的。”
張莘接着說:“我們說好了一起考一中的。”
陳津述正想開口回應,卻聽見遠處傳來幾聲“布谷布谷”的“鳥聲”。
陳津述跟着叫,那“布谷布谷”聲也似回聲般應着,但卻不回應張莘的。
張莘正覺得奇怪,這時從樹上跳下一個男生,比他倆都要大,應該是初中的。他是翻牆進來的,遇見了陳津述和張莘兩個。
張莘後來才知道他叫蔣正源,也是他改變了她和陳津述的生活軌跡。
之後陳津述便經常跟着蔣正源去網吧打游戲,一打便是很晚,陳津述的媽媽也管不住。
漸漸地,他們兩個也慢慢淡了,好像也沒有之前那麽熟了。張莘覺得她和陳津述之間總隔着一堵牆,她怎麽打也打不破。
—
一天,陳津述的媽媽找到張莘,想讓張莘去網吧找陳津述,再勸勸他,畢竟馬上也要畢業考了,不能再讓他堕落下去了。
張莘答應了,她找到了陳津述經常去的那個網吧。
她走到網吧門口,裏面黑黑的,只有鼠标按鍵和鍵盤的“嗒嗒”聲,不時還傳來幾聲罵聲。
張莘鼓起勇氣走進去,前臺一個叔叔看見了,招呼道:“小妹妹是要上網嗎?”
張莘搖搖頭,“不,我找人,找到就走。”
她一個一個地挨着找,最後看到了帶着耳機的陳津述。他打得很專注,一旁的蔣正源碰了一下他的胳膊,他才發現張莘來了。
“你怎麽來這了?”陳津述起身想要将張莘拉走,“這不是你該來的地方,快回去。”
“你都能來,我為什麽不能來”張莘說着,便要放下書包,“我來上網。”
陳津述拉住張莘,皺着眉頭,“得了吧,小祖宗,是我媽讓你來的吧,也不知道她是怎麽想的。你跟她說,我不會回去的,你走吧。”
“陳津述!”張莘着急了,她沒想到陳津述會變成這樣,一點都不像她認識的陳津述了。
“你難道要一直堕落下去嗎?你就打算一直跟着他們在網吧裏混一輩子”張莘大聲罵道。
一旁的人聽了,語氣裏帶着生氣,“哎,陳津述,你這朋友怎麽這樣說。”
陳津述也不耐煩地看着張莘,狠心地說:“張莘,你以為你誰啊,你憑什麽管我”
“好,”張莘背好書包,準備走,“我不會再管你了。”
張莘頭也不回地走了。
她回去的路上碰到了陳津述的媽媽,宋老師,她很抱歉地說道:“對不起,宋阿姨,我沒能把他勸回來。”
宋阿姨輕輕地搖搖頭:“沒關系,莘莘。這是他自己的決定,不是你的錯。我雖然身為他的母親,但我也只能在适時的時候引導他走向正道。就算今日我從網吧把他強行地帶走,他以後也許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我不可能次次都能夠在他身邊幫助他。只有他自己明白才行,因為畢竟以後的路是要他自己走的。”
張莘雖然當時聽不太明白,但她心裏卻像被扔進了一塊石頭,蕩起了層層漣漪。
陳津述沒有回頭,在畢業考考得一塌塗地,最多只能上個較差大學的附中。而張莘和唐荨的分上一中是綽綽有餘的。
那天拍畢業照,張莘和唐荨兩個很高興,她們已經約定好了在一中相見。
但陳津述卻不敢靠近她們,不是不敢,是已經不能了。他們之間像隔着一條河,她們在船上順流而下,而他一個人在岸邊拼命地追,直到再也看不見。
暑假開始的那幾天,唐荨去了她姑姑家,離大榕小學和張莘的家很遠。于是她們加了Q.Q,在還是老年機的那個時候,打一段話都如此艱難。
但唐荨每天都會在Q.Q上和張莘分享她今天學到的有關初中的內容,一些好的資料,一些整理的筆記。
其實,有很多學霸都不願意分享他們的筆記,但唐荨不在意,張莘也不在意,有個人能和你一起進步,是件多麽幸福的事啊。
可是有一天,有一個消息卻擊垮了張莘所有的防備。
張莘的老年機“滴滴”地響了幾聲,是同班同學給張莘發來的一條消息。
老楊:張莘,你知道嗎,唐荨死了。
張莘收到消息的那一刻手都在抖。
老楊:聽說是因為不小心掉進河裏去了,她的鞋子都在岸邊。
張莘不相信。怎麽可能,明明前一天還在給她發消息的人,怎麽會突然不見了。
張莘雙手顫抖着發着消息:屍體找到了嗎
張莘心中仍在想,會不會那鞋子是唐荨不小心落那兒了,會不會唐荨是去別的地方去了,只是忘了時間,忘了回來。
老楊:找到了
那一刻,張莘才明白,原來離別來得猝不及防,她都還沒有準備好。
可是,真正的離別,沒有孤帆遠影,沒有長江天際流,沒有勸君更盡一杯酒,只是在如往常一樣的清晨,有人留在了昨天,永遠地留在了那個炙熱的盛夏。
如果可以,張莘希望自己可以帶着她的那一份對未來的期望,一起向前。
—
在後來上初中的一個夜晚,張莘做了一個夢,她夢見她坐在一列陳舊火車上。
窗外晚霞滿天,那樣溫柔、美麗、平靜。火車開得很慢,她看見了唐荨。
她問她,她這些年去哪兒了?
她說她只是去了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旅行。
“真的?”
“真的。”
“那那只鞋子呢?”
“是我故意放在那兒的。”
“不許騙我,騙我是小狗。”
“嗯。”
張莘醒來,原來只是一個夢。
“可是你為什麽過了這麽久才來我的夢裏?你知不知道,唐荨,我好想你……”
—
暑假臨近結束,就意味着張莘和陳津述要分開了。那天,張莘拖着行李,要去住在厘川市的小姨家。厘川市距大榕鎮差不多有一個小時的車程。
臨行前,陳津述來送別。
他與張莘離了一段距離,不敢上前。只是遠遠地站着與她說話:“張莘,你要去一中了嗎?可不可以等……”
張莘沒等陳津述說完,打斷了他的話:“陳津述,沒有人會在原地等你,每個人都是要向前走的,也包括我。”
張莘不知道的是,那天陳津述追着西邊的晚霞跑了很久很久。
他想追上最後一束光,可他還沒追上,晚霞就已經褪去了。
陳津述回到家,一直沒說話。
陳津述的姐姐陳笑發現了,問他怎麽了。
陳津述這才開口,抽泣着說道:“姐,我好像把她弄丢了。”
“哭個屁,弄丢了就把她找回來啊。”
陳津述繼續說:“但她要去一中,我只能讀附中。我本想讓她等等我……”
陳笑一聽就皺着眉頭,嚴肅地對陳津述說道:“陳津述,你以為你是誰啊?憑什麽要別人等你?”
陳津述的媽媽也走過來,摸了摸陳津述的頭,細聲溫柔地說道:“述述,你覺得你盡力了嗎?”
陳津述低着頭沒回答。
“如果你已竭盡全力,那媽媽不會怪你,可這要是你未盡力得到的結果,那這個後果要你自己來承擔。”
大自然總是在告別,季節輪換,晝夜交替,寒冬告別春日,長夜告別黎明;人也早晚會遭遇告別,告別讓我們成長,告別讓我們成熟,又或許告別了過去,面向的是一個新的未來。
如果晚霞追不到,那就熬過黑夜,等待黎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