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第46章
府試之後的宴會放在知府的府衙中, 看起來比青川縣的高檔一些。
可再奢華,比起現代用科技所堆砌而成的各種晚會,又顯得平平——最多只能讓寧頌發出一種“原來古代也有類似的東西”的感慨。
這讓暗中想要看他這個來自于鄉下的案首的笑話的人大跌眼鏡。
對于寧頌來說, 宴會着實沒什麽意思。
縱然是菜品更好一些, 參加的人身份地位高一些, 除此之外, 并沒有什麽值得稱道的。
尤其當他發現,府城裏的人同青川縣的人一樣, 在寒暄時用着相同的社交辭令時。
不一會兒, 見仿佛是完成了任務, 方才還在宴會上的府尊大人悄悄離開, 寧頌便開始光明正大地擺爛。
“府尊貌似是被學政大人叫走的。”心明眼亮的同窗同寧頌說道。
“學政大人身邊, 還有一位相貌俊朗的大人。”
同窗說起“相貌俊朗”時, 寧頌能清晰地看到對方眼神中的贊嘆。
那是一種對于美的贊賞。
這讓寧頌頗為好奇。
宴會仍然在進行,可惜同窗口中那位長得好看的大人始終沒有再出現, 這個念頭就被寧頌抛到了腦後。
到底是公衆場合, 寧頌縱然偷偷擺爛,可給自己放了一會兒假後,仍然不得不回到宴會中。
好在來了一個有趣的人。
Advertisement
一位臨州府職責是稅收的人找到了寧頌,同他聊一些農田稅收上的問題。對方是看了他的策論, 對此産生了好奇。
“我今日也是為了你而來的。”這位府衙的官員笑呵呵地說。
這一句“為你而來”的話徹底俘獲了寧頌的心, 更何況這位官員所提出的話題都相當有見地。
于是, 接下來的時間,寧頌都在與這位官員的聊天中渡過。
兩人聊到關鍵之處時,還找了紙和筆來寫寫畫畫, 等到宴席結束時,雙方已經建立起了一定的友誼。
“改天再聊。”
兩人互通姓名, 寧頌知道了這位新朋友姓秦,是臨州府的一名通判。
“接下來你好好考試。”秦大人笑眯眯地說。
在府試之後,還有一次院試呢。
“不過院試也不必太過擔心,學政大人很喜歡你。”秦大人這話說得寧頌很摸不着頭腦。
宴會結束,人群散去。
回家的路上學子們同路,幾個臨州的學子望向寧頌的眼神極為複雜。
在道別時,對方猶猶豫豫,但最終仍然客客氣氣地對他說了再見。
“他們又怎麽了?”
寧頌不是很懂。
“心情複雜呗。”由于一開始關系鬧得很僵,因此在旁人倒黴時,同窗從來不憚于幸災樂禍。
經過同窗的解釋,寧頌才知道宴會上還有他所不知曉的劇情。
原來,也不知道是哪位喝高了,透露了之前府試中考官們改卷中的一些內幕。
在策論方面,對于第一是誰其實幾位考官還有一些争執。最後寧頌這一篇,是學政大人力排衆議,點了第一。
“學政?”
寧頌又想起了在考試入場時,對方那個意味不明的笑容。
不過,比起這等考試內幕,寧頌更好奇于學政大人是怎麽能夠力排衆議的。
“主考官不是府尊大人嗎?”
“你不知道?!”同窗又一次大驚小怪。
“怎麽?”
“學政大人不光是臨州府的學政,還暫代了東省學政一職。”
也就是說,這位陸大人目前是東省等級最高的學官,掌全省的學校政令,同時也負責歲、科考試。
當然,比起學政一職,這位陸大人讓人稱道的,還有他那顯赫的出身。
“據說他的母親是宗室的郡主,祖父曾經是正二品的禮部尚書。”
而陸姓本身也是一個顯赫的家族。
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出身,因此幾乎所有人都默認朝廷不派正式的東省學政,是在為陸大人鋪路。
“……原來如此。”
寧頌聽了一耳官場八卦,不由得嘆為觀止。
府試結束,距離院試開始還有一小段時間。在這個時間間隙裏,鄭夫子沒有再押着學子們讀書,而是給他們放了假,讓他們去玩。
“勞逸結合,都去吧。”
這一次府試私塾前來考試的幾個人很幸運,除了第一場有人考過之外,其他兩場都沒有刷人。
鄭夫子看着這幾個學子,如同在看自己的兒子。
“之後再加把勁,現在先玩吧!”
年輕人哪有不愛玩的,雖說用心讀書,可臨州有什麽好玩的,早在來之前就打探好了。
鄭夫子給他們放了三日假,幾人在頭一天就商量好了。
第一天去爬山,第二日逛寺廟,第三日就在城內找個地方聽戲。
“你去不去?”寧頌問神出鬼沒的儲玉。
“去吧。”
儲玉猶豫了一下說道。
出門玩耍就是最讓人開心的事,寧頌同幾個同窗一起,恍然間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學生時代。
從青川縣來的幾個人都沒有什麽錢,因此除了雇傭了一輛馬車,帶着他們去山邊之外,其他時間全都是窮游。
臨州的山不高,同時也沒有怎麽開發,幾個人都是同游客一起,順着被踩出來的小徑,靠着拉着樹幹借力而往上爬。
爬到山頂時,正是陽光最好之時。
望着臨州府鱗次栉比的房屋,幾個人都有一種居高望遠的舒暢。
“只願下次我們幾個一起來爬山時,已經是考過了院試。”
寧頌聽懂了對方的言外之意。
若是考過了院試,成為了秀才,到時候選擇府學讀書,等到休沐的時候,自然可以随意來登山。
他的同窗說是休息,實際上心中想的還是自己的未來和前程。
“好。”
在明亮的天光下,這種年輕人對于未來的憧憬也顯得格外可愛。
放假的第一日爬了一整天山,回去的當晚腿腳已經有些酸痛,奈何同窗們玩心未減,第二日拖着腿也要出門。
他們要去的是臨州郊區的慈覺寺。
這寺廟是一座古寺,據說前朝就有,以抽簽靈驗而著稱。不過,寧頌的這些同窗們倒不是為了去抽簽,而是去拜佛。
“若不拜一拜,我這心裏不安。”
寧頌聽完,忍不住吐槽:“平日裏也沒見你們去上香。”
“那不一樣。”同窗理直氣壯地道,“我們這不是要考試了嗎?”
起碼要求個平安順利。
懷着這樣的念頭,寧頌與同窗們“身殘志堅”地到了慈覺寺,奈何還沒能進門,就被門口的小沙彌攔住了。
“抱歉,幾位施主,今日寺內不接待訪客,諸位請過幾日再來。”
寧頌幾人面面相觑。
假期有限,更何況來一趟不容易,何況,聽小沙彌的說法,這寺廟看似是連續幾日都不迎客。
同窗試圖從小沙彌這裏打探具體原因,但小沙彌嘴緊,什麽都不願意說。
幾人從門口退出來,遠遠地看着寺門。
“怎麽辦?”有人問。
出行不易,何況他們是真的想進去拜拜。
“我去找個人問問。”一名同窗想辦法,去了寺外一處賣飲子的攤點上打探,不一會兒就回來了。
“沒戲。”他說,“是臨王府的女眷在,昨日就封了寺。”
在說話時,又有游客在門口被小沙彌擋住了,雙方沒忍住吵了起來。
“現在怎麽辦?”
若是包了慈覺寺的是旁人,或許還有一點兒讓他們進去的可能,可若是臨王府的,那大概是一點兒餘地都沒有了。
“走吧。”寧頌說道,“先去城內逛。”
如果不行,明日再商量明日的行程。
幾人垂頭喪氣,準備打道回府,一旁自始至終沒有說話的儲玉猶豫片刻,将人攔住了。
“我去問問。”
問什麽?
寧頌還未來得及詢問,就見儲玉朝着小沙彌的方向走去。
兩人不知道說了什麽,小沙彌進了寺內一趟,緊接着儲玉就回來了。
“能進去了。”
寧頌:“?”
其他同窗:“??”
小沙彌開了門讓寧頌等一行人進去,因為臨王府前來的人都是女眷,因此寧頌等人只能在部分區域活動。
可即便是這樣,也很好了。
因為這一番波折,導致同窗們在回程時,一路上都在盯儲玉——
儲玉平日裏神出鬼沒,加上性格冷然,彼此之間沒說過幾句話,不好直接去問。
幾個人裏,唯一一個同儲玉關系好的,是寧頌。
同窗們瘋狂給寧頌使眼色。
寧頌雖然對此也非常好奇,但不願意當着別人的面問好友的隐私,從頭到位裝死,一直裝到了回住處解散後。
這時候,他才有時間問。
“我之前認了個親戚。”儲玉解釋道。
“然後?”
“然後是臨王府的人。”
解釋完這幾句,儲玉就不說話了,任憑寧頌怎麽追問都一言不發。
“……行吧。”寧頌選擇先相信。
痛痛快快地玩了兩日,第三日時,幾個人實在是玩不動了,在城內找了家茶坊聽戲。
年輕人沒有什麽耐心,聽了一會兒,注意力就轉移了。
最終,幾個人打算出去睡覺。
“明日就要繼續開始學習了。”一想到這個,縱然有一點兒好心情也全都破壞了。
一日無話,三天的小假期就這樣結束了。
翌日清晨,鄭夫子如同那最為守時的鬧鐘一般出現了,帶給了他們新的參考資料。
“喏。”
都是寧頌沒見過的。
其中一本,是府試第一場考過的那個題目的出處。
“既然都知道了哪裏有欠缺,肯定是要補上的。”鄭夫子說得理所應當。
“若是再出了類似的題目,你們還是不會,那該怎麽辦?”
對于鄭夫子的邏輯,學子們老老實實地接受了,抱着新找來的資料到一旁去背誦。
唯獨寧頌拉住了鄭夫子:“您從哪裏找的書?”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這裏是臨州,而不是青川縣。
“我府學裏有個曾經的同窗。”
鄭夫子輕描淡寫道。
他沒有說的是,他與那位曾經的同窗關系相當一般,這一回去借書,是厚着臉皮主動去聯系的。
好在借書最終靠的也不是關系。
“是學政大人提前打了招呼,說是這些書都能借給你們。”
但借了,是要還的。
好不容易從府學裏借出來一些資料,鄭夫子不傻,學子們也不傻,在拿到書之後開始瘋狂抄寫。
原書還回去之後,這些他們是可以帶回去的。
這些手抄本無論是留在私塾,還是自己再抄寫,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這裏的“財富”不光是描述意義上的財富,更是能賣掉書真金白銀賺錢的意思。
“學政大人真不錯。”
學子得了實惠,忍不住贊美這位肯做事、有仁心的學官。
白日裏抄書、讀書、學習,晚上挑着燈練字,寧頌在府城裏的時間過得飛快。
直到即将要院試報名時,寧頌仍然有一種回不過神來的感覺。
“要加油哦。”
報名的時候,考院的書吏認出了寧頌,在走完程序之後對他說道。
書吏笑眯眯地看着這位年輕的案首,若是院試也能考第一,那将會成為臨川目前唯一一個連中“小三元”的學子。
之前連中三元的考生,目前已經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了。
“謝謝。”
正是因為有這一個噱頭在,在院試即将來臨之際,不少人專門來同寧頌送禮,然後小心翼翼地打聽他的看法。
“能不能考第一,不是我決定的。”對于這個問題,寧頌哭笑不得。
為了防止自己再被打擾,寧頌幹脆閉門謝客,打算在院試之前都不再出門了。
只不過,這門禁并沒有持續多久,很快就被一個不速之客打斷了。
“頌哥兒。”
許久不見的齊景瑜扒着門縫,笑嘻嘻地同寧頌打招呼。
“你回來了?”寧頌高興地起身,将人迎了進來。
白鹿書院也在臨州,在來之前,寧頌就在信裏與齊景瑜約定了要見面。
奈何在寧頌到達之前,齊景瑜因為家裏的事去了京城,因此兩人一直未能謀面。
“京城的事情忙完了,就趕回來了。”
“你長高了——你的變化也太大了!”
齊景瑜打量自己的朋友,忍不住感慨。
上一回見面時,寧頌雖然也表現亮眼,可看上去神情緊繃,整個人如同一把緊繃的弓。
可這一回就不同了。
或許是兩次案首帶來的成就感,亦或者是達到了內心的平衡,寧頌此時的狀态全然不同。
自信,松弛。
就好像沒有什麽能夠阻礙他一樣。
有了這樣的精神狀态,與之匹配的是寧頌的模樣也産生了變化。
之前極瘦的臉頰上微微長了些肉,顯得更為健康,一雙如同漆黑的眼眸如同星子,給人一種如沐春風之感。
真是一個讓人忍不住喜歡的人。
“嗯……你也胖了。”對于好友的贊美,寧頌禮尚往來。
他一點兒沒說錯,比起一次見面,齊景瑜胖了一大圈。
“可別說了。”
去了京城,齊景瑜被父親那邊一大家子人惡心,瘋狂吃東西完全是為了報複。
兩人熱熱鬧鬧地說了一通,雖然許久未見,只是書信交流,可兩個人見了面,卻沒有絲毫的陌生感。
話題很快說到了即将到來的院試,齊景瑜抽空專門來一趟,為的就是同寧頌說一說院試的事情。
“好好答就好了,心态最重要。”
院試與前兩場考試并不不同,成績的好壞更在于發揮,許多人院試折戟就是因為緊張。
“我知道。”
還好寧頌沒有強迫症。
他明白,若是僥幸能拿案首,那是天時地利人和,若拿不到,那也是旁人技高一籌。
參加院試的學子不只是臨州一個州府,與他競争的學子更多。
“到時候考完再約你玩。”齊景瑜在說完話之後,撤了。
晚上,久未謀面的東家追着齊景瑜來了。
“怎麽了?”
寧頌被這貓爪老鼠一樣的游戲弄蒙了。
“別說了,一個個都不省心。”
原來,前不久是白鹿書院院長的壽辰,可幾個徒弟都狀況百出。
大師兄淩恒一聲不吭地回了京城,與皇上硬杠,以一己之力将驸馬關在了大牢裏,逼的皇上将他趕出京來。
師弟齊景瑜有學有樣,跟着回了京城,因為父親續娶的繼母作祟而大鬧了一通。
白鹿書院的院長無奈,請東家幫他抓兩人回去。
寧頌聽天書一樣聽了一耳朵八卦,最終,在東家的話語中抓到了重點。
“淩狀元,他回來了?”
“對。”東家點點頭,“如果順利的話,你可能過一陣子就會見到他。”
“他是院試的考官之一,暫任東省的按察使。”
寧頌琢磨了一下官制,不由得暗自咂舌。
這位淩狀元,年紀輕輕,便已經是朝廷的正三品大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