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32章
俗話說得好, 家醜不外揚。
家務事本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加上還有其中很多不足外人道的原因,稍作權衡, 就會關起門來解決。
可這儲家卻好像是與這條規律無關。
這位年輕的繼母對于儲玉非打即罵, 非但如此, 還當着圍觀者的面, 數落繼子的過失。
就連儲玉解決不了弟弟上學的事情,也要拿出了當做理由, 狠狠地辱罵繼子一番。
作為這一切的承受者, 儲玉只是跪在地上, 垂着頭, 淩亂的頭發遮擋了他的表情, 讓人看出他此刻的感想。
寧頌不由得挑眉。
身後的人還在唠叨。
從兩人的對話中, 寧頌理清了大致的情況:原來,儲玉的母親早逝, 留下了他父親與他。
幾年之後父親續娶, 娶了這位屠戶家的女兒。
屠戶家的女兒嫁進來,前些年兩方相處尚且和平,哪知道生了孩子之後,就更加的蠻橫跋扈。
更別提近些年儲玉的父親受了傷, 大半時間卧倒在床, 家裏的收入全靠繼母支應。
儲玉在繼母面前就更是沒有了立足之地。
在此情況下, 儲玉還要上學,還要交一筆在家庭收入中占比不少的束脩。
這無疑讓繼母如鲠在喉。
Advertisement
“你這般沒用,還讀什麽書?——你該不會是嫉妒你弟弟的才華, 專門賣通了私塾,不讓你弟弟去上學吧?”
由于這婦人的聲音太過尖刻, 導致寧頌的注意力不由自主地朝着場上另外一個人望去。
儲玉的弟弟。
一個精神萎靡,眼下發青,滿臉橫肉的年輕人。
與儲玉相比,看上去與“讀書”二字沾不上任何邊的模樣。
聽到母親對于長兄的冷嘲熱諷,他臉上浮現出了不耐煩的情緒。
這種不耐煩,即針對于母親,又是針對儲玉。
仿佛眼前發生的一切,都與他無關一樣。
“——我不管,我明日就去你們私塾問,看看到底是鄭夫子不要他,還是你在從中作梗。”
“若是你這小子不老實,到時候我就去縣衙鬧,看你還能不能繼續考試。”
鬧劇鬧到最後,見儲玉不接招,婦人只好使出殺手锏,狠狠地說道。
“我看你讀不了書,怎麽和你那早死的娘交待。”
在說出這句話時,婦人的臉上露出一種深沉的、隐秘的痛快,就好像抒發了內心中最深層的恨意。
而随着這句話落,一直以來垂着頭的儲玉終于擡起了頭。
他仿佛是被觸及逆鱗一般,望向繼母的眼神裏帶有火光。
“你這是什麽眼神?!我憑什麽這麽看我,我欠你們儲家的是吧?”
終于,在繼母點了半天的火星子終于點燃,興奮得逞一般地提高了聲音。
她正打算将事情鬧大,将繼子的前程也随之打消了時,一個陌生的聲音插了進來。
“打擾一下,這是儲玉家嗎?”
繼母不悅地擡起頭,緊接着,看到了一個年輕的俊朗面龐。
“你是儲玉的母親吧?”
“我是儲玉的同學,他欠了我二兩銀子,您可以幫他還嗎?”
……
儲家繼母與繼子的沖突西山村已經屢見不鮮,從一開始的拉架,到了最後的熟視無睹、随意圍觀。
可誰知道,今日忽然蹦出來一個新的角色。
儲玉激發的怒氣被打斷,半是疑惑,半是茫然地看着這個忽然冒出來的不速之客。
在不久之前,這位不速之客還與他起過沖突。
而此時此刻,對方正在與他的繼母唇槍舌戰。
從論述他欠的二兩銀子是做什麽的,再到這欠下的銀子到底該不該他的繼母還。
平日裏伶牙俐齒的繼母不知道為什麽,在這場唇槍舌戰中并不占理,逐漸被帶歪了去。
最終惱羞成怒,揮着手要沖上來打人。
“您想好了,您要是動手傷了人,我将您告去縣衙,到時候您有了案底,您的兒子讀書可就難了。”
寧頌只一句話,制止了的繼母的發瘋。
就如同繼母的一句話,能夠讓儲玉情緒失控一樣。
每個人都有自己在乎的事情。
寧頌輕而易舉地抓住了這位繼母在意的點,三兩句将人打發了。
雖然臨走的時候,對方也沒打算還他莫須有的二兩銀子。
“真摳。”
寧頌無奈嘆息。
哪怕他已經說話說成這樣了,這位繼母仍然不肯掏出一分錢的銀子來——
看來在對方心裏,自己的小兒子雖然也重要,但還是比不過手中的碎銀子。
但好在寧頌的目的并不是訛錢。
“走呀,還跪着幹嗎?”
繼母氣沖沖地帶着自己的兒子走了,跪在地上的儲玉就顯得頗有些不合時宜。
寧頌看了他一眼,頗有些無奈地說。
在店家疑惑的眼神中去而複返,寧頌将儲玉帶到了之前吃飯的地方,點了兩個菜,又上了一碗飯來給儲玉吃。
“吃吧。”
“飯錢是你自己付哈。”
儲玉沒說話,只是深沉地看了寧頌一眼,端起碗來風卷殘雲。
不一會兒,就将桌上的飯菜掃蕩幹淨,與此同時,從兜裏摸出了一些銅板和碎銀子。
湊了湊,推到了寧頌眼前。
“什麽意思?”
儲玉說:“給你的。”
寧頌掃了一眼這些錢的價格——正好二兩。
先前,他只是為了将儲玉将繼母的手下救出來,随口诹了一個借口。可沒想到,儲玉當真願意給他銀子。
其中的含義,以寧頌的聰明随意品一品便知。
儲玉承他的情,但是不願意他管自家的事情。
“你想多了。”寧頌做好人好事,自然不是為了對方的一點兒錢。
他雖然窮,但也沒有窮到這個地步。
如果非要說有什麽理由的話,那大概是他作為助教的職責作祟。
哪怕是看在儲玉如今是童生,之後能考府試的份兒上——儲玉要是因為繼母和愚蠢的繼弟而退學,對于私塾來說是一個損失。
“你很奇怪。”
儲玉見寧頌沒有收錢,也不再勉強。只是在望向寧頌的神情裏帶着一絲絲的驚訝。
他始終沒有想明白寧頌為什麽幫他。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在不久之前,寧頌還因為他的原因而在私塾裏鬧過一些不愉快。
“我會記得這個人情。”
寧頌不置可否地點點頭。
替儲玉解圍以及帶對方去吃飯,對于寧頌來說只是一個小小的插曲。
吃完飯,回到了家裏就忘了。
第二日起床去了書舍,學堂裏讨論的事情并不是讀書與旬考,而是李閣退學的事情。
一大早,李閣的父親來了。
對方見了鄭夫子,沒過多久,就從裏面出來了。再然後,李閣的東西就被他搬走了。
“真就這樣不讀書了?”
“……挺可惜的。”
就如同“死者為大”一樣,李閣在書舍裏時因為脾氣不好,常常欺負低年級的學生,不怎麽招人待見。
可此時聽說他退學,同窗們不由得說一句“可惜”。
若不是因為這一次的變動,李閣本來在甲班,說不定還能繼續讀下去的。
因為早上發生的這一點兒事,寧頌在來到私塾時,發現周圍人看他的眼神頗有幾分複雜。
在他們看來,李閣退學這件事當然是由對方家中決定的,但升降級制度同樣是導火索。
更何況,李閣與寧頌起過沖突。
這其中的微妙,無疑讓人懷疑寧頌是否借機生事,搞出來的一大堆所謂的“新制度”只是為了排除異己,報複之前欺負過自己的人。
如此說法只是猜測,但礙于這一段時間寧頌的存在感實在是太強,這個猜測顯得分外有市場。
“這升降級制度真的合适嗎?”
“他只是一個助教,折騰這麽多東西,還不如好好讀書呢。”
“……連鄭夫子都不管嗎?”
只不過,這些言論只是持續了一會兒就消失了。
幾個乙班學生抓住了傳播謠言的人,帶到了寧頌面前要他道歉。
毫不意外,這位煽動輿論、混淆視聽的人,是一個從乙班降級到丙班的受害者。
他聯系了另外幾個受害人,炮制出了一些言論,目的就是為了出心中的一口惡氣。
“你憑什麽決定我們去哪個班?”
哪怕在抓出來時,這位乙班學生仍然憤憤不平。
對此,寧頌沒有替自己的找借口,更沒有與對方辯一辯其中的區別。
他只說了一句話:“不是我決定你去哪個班。”
“而是你自己決定自己在哪裏。”
由李閣退學而引起的波折紛紛揚揚,寧頌冷眼旁觀。
傍晚的時候,鄭夫子聽到了風聲,将寧頌叫去安慰。
“這事兒應該我來牽頭的。”
同樣一件事,是鄭夫子辦與寧頌辦,其中的差距還是有一些的。
到時候就算是學生們責難,也是沖着鄭夫子去。
寧頌雖然是助教,但歸根到底還是學子。
“不礙事。”
這一點兒風言風語,寧頌尚且不放在心上。
更何況,他對一件事對錯的判斷是取決于自己,這件事他沒覺得自己做錯,因此,旁人的看法也就阻礙不了他。
從鄭夫子那裏回來,寧頌沒管這輿論,打算冷處理。
可沒想到第二日一早,退學的李閣又回來了,身上穿着嶄新的紅袍子。
“哎呀,退學倒也不是因為別的。”
“我未婚妻家裏的老人身體不好,催着我們成婚。”
“家裏準備在縣城裏開個鋪子……”
聽李閣這樣解釋,又見對方面色紅潤,眉眼帶笑,不像是他們之前想的萎靡的樣子,許多人恍然大悟。
比起被迫退學,李閣的情況更像是選擇了另外一條更符合自己情況的道路。
“恭喜恭喜。”
先前的輿論消散一空。
李閣應付完了同學,轉頭就見了那個讓自己恨得牙癢癢的人。
而想到自己退都退學了,還要被拉回來為寧頌解釋,他就更是一口血快要噴出來。
見了寧頌,他終于忍不住了,惡狠狠地道:“你小子,到底有什麽魅力?!”
憑什麽讓儲玉這個老大也站在他那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