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7章
正如劉大郎所說,藥商缺的這活計,整個細柳村除了寧頌之外,其他人當真幹不了。
身處農業社會,普通人平日的交易只有短短幾筆,很輕易地能夠用簡單的加減法計算銅錢數量已經很是足夠。
相比之下,藥商前來收購藥材,藥材數量多,每一種藥材價格不同,很是需要一些捷才。
而且,比起算數來說,更重要的一點要求,還是會識字。
“他們這一次坐堂的大夫來不了,只帶了幾個學徒,藥材的情況只帶些醫書。”
也就是說,除了有學徒的幫助之外,還得算賬的人也認識藥材。
認識藥材的途徑,當然是靠着醫書和資料。
這也是劉大郎給藥商朋友推薦寧頌的原因——如果說,會算數這一點尚且可以另有他人代替,那麽識字這一點,就有些無解了。
寧頌聽懂了劉大郎的意思,在大雍朝,能夠讀書識字的,要麽是家境良好不缺錢,要麽是經濟不寬裕但是全家供養專注于讀書無法分神。
如他這樣讀過書,還缺錢的,恐怕短期之內只有他獨一份。
何況,他的工錢也便宜。
理解了這份活計是怎麽找上門來的,寧頌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确是在短期之內對方能夠找到的最合适的人。
“無論如何,還是謝謝劉大哥能想着我。”
寧頌可不會自大,沒有劉大郎推薦,藥商也不可能會知道他。
果不其然,當他說完這句話後,劉大郎的神情柔和多了,看向他的目光也多了幾分親近。
Advertisement
“好好準備一下,明天我先帶你去見副掌櫃。到時候,對方恐怕要考你自己問題。”
言下之意,是希望寧頌能夠抓住機會。
“好。”
當晚,寧頌在送走劉大郎後,挑燈拿出了原主過往的書籍,從中找到了一本算學書。
托擁有原身記憶的福,寧頌輕松地看懂了書中的大致內容,放了心。
算學雖然也屬于君子六藝,但考慮到距離普通讀書人獲取功名最近的縣試不考,因此并未花太大功夫。
說起來,能夠擁有這本書,還是得益于寧頌縣丞養子的身份。
對自己的水平大致有了數,但寧頌生性謹慎,仍然仔仔細細将整本書看完。
他需要了解大雍朝目前算學的書面表述,以防對面出了題,自己不能在短時間內反應過來。
如此,寧頌點燈看到了深夜。
等他收拾好準備上床睡覺的時候,寧木已經沉沉地進入了夢鄉,聽到有動靜,砸吧着嘴翻了個身。
睡在另外一邊的寧淼擡起頭了頭,目光炯炯地看着寧頌。
“怎麽了?”
“沒什麽。”寧淼将腦袋落了回去,小聲說道,“快睡吧。”
“好。”
寧頌假裝沒有發現寧淼是在等他,輕手輕腳地走到了外間,躺在了自己的床上。
聽着漸無的腳步聲,伴着寧木的呼吸,寧淼翻了個身,嘴角彎了彎。
她不會告訴別人,在父親還在的時候,她無數次伴着燈光,看着父親的背影。
昏暗燈光中的背影,都會給她一種無聲的安全感。
一覺好夢到了天亮,惦記着第二日有事,寧頌睡得不甚安穩。外面的雞剛叫了兩聲,他就睜開了眼睛。
“今天早上我來做飯。”寧淼擔心做家務影響寧頌的狀态,主動到了廚房。
八歲的年紀,在鄉下已經算是半個勞動力。
往日寧仁生病時,整個家裏的雜務都是寧淼一個人幹,等到寧頌來了,才不讓她勞作。
“急什麽,小小年紀,正是玩的時候。”寧頌總是有着自己的歪理。
八歲,在寧頌眼中還是個孩子呢。
寧淼能夠感覺到寧頌對于她的縱容,但有時候,也會覺得無奈。
她總覺得,這個半路而來的便宜大哥有時候的想法與當下的常識格格不入。
事實上,在有的家中,八歲的女孩子已經可以嫁人了。
寧淼只能将這些認知差距歸結到寧頌往日縣丞少爺的身份上。
話雖如此,如往常那樣,對于寧淼的好心,寧頌仍然是拒絕了。他将矮個子大頭的妹妹拎下了板凳,放到了一旁。
“這點功夫,耽誤不了什麽事。”
說着,就挽起了袖子,準備洗菜做飯。
寧淼不服氣地擰起了眉頭,打算再與寧頌掰扯掰扯。
好在這雙兄妹的鬥争沒有正式開始,就被一個突如其來的人打斷了。
“你小子,還在竈臺上耽擱什麽呢?快來吃飯,吃完了和你劉大哥出門。”
劉大娘端來了熱乎的餅子,還提着一壺熱騰騰的豆漿。
這豆漿,也是劉大娘聽寧頌科普,聽說對中老年身體有好處,才去豆腐大娘那裏打來喝的。
今天卻一大早熬來給寧家三兄妹。
“劉嬸兒……”
劉家早上吃飯的時間并沒有這麽早,此時此刻做了這些,為了什麽考慮,顯然不必多說。
這份細心和體貼,已經是超過了寧頌預想的程度。
“快來,磨蹭什麽?”劉大娘顯然是不想搞什麽抒情,忙不疊地催促道。
只論味道來說,劉大娘家的餅子舍不得放油,由于其中加了些米糠,導致餅子咀嚼起來有些粗糙。
然而,寧家三兄妹什麽都沒說,只大口地吃着,臉上露出感激的笑容。
“慢點吃,別噎着了!”自己做的食物受到歡迎,劉大娘神情中多了兩分喜悅。
寧木得了姐姐的眼神,用洗幹淨的小手拿起一塊,遞給劉大娘。
“嬸嬸,吃。”
“哎呦。”劉大娘頓時心被甜化了。
貨郎兒子這些年忙着四面八方奔波,一大把年紀,家庭還沒個着落。
劉嬸兒嘴上不說,心裏卻着急,此時見到寧木這樣乖巧,瞬間勾起了心中的念想。
“乖,你也吃。”劉大娘将素餅在豆漿裏泡軟了,用筷子夾起來給寧木吃。
因為有事擺在面前等着處理,寧家與劉家這一頓飯吃得非常迅速。
飯後,寧頌照常将寧淼與寧木托付給劉大娘,打理了着裝,終于出了門。
劉大郎已經收拾好等他了。
“不錯。”劉大郎從頭到腳打量了寧頌一番。
今日的寧頌穿着一身青綠色的棉袍,墨色的頭發束起來,用方巾捆着。
這原本是一身普通的裝束,奈何寧頌本人來到大雍朝之後吃好喝好,精氣神充沛,看上去頗有幾分氣勢。
不愧是在大戶人家長大的,劉大郎在心中暗自誇道。
“多謝劉大哥誇獎。”對于劉大郎的稱贊,寧頌只是笑了笑,拱了拱手。
幾句閑話之後,劉大郎駕着驢車,寧頌與他并肩而坐,朝着細柳村南邊駛去。
趁着這個功夫,劉大郎詳細地與寧頌說起這一回收購藥材的詳情。
原來,所謂的藥商名為“一心堂”,是一家老字號品牌,在青川縣經營多年,在州府也小有名氣。
去歲,一心堂老少更疊,換了新主人。新東家為了擴展一心堂的影響力,開始擴大藥材的收購範圍,細柳村就是其中之一。
“以往一心堂是不收農戶的藥材的,從去年開始,也收了。”
除此之外,藥堂還牽頭,在南山撒下藥材種子,為的就是成熟期來采摘。
這一回找人,目的就是為了算農戶采摘藥材的賬。
“東家好氣魄。”寧頌一聽就懂了。
怪不得一心堂肯找當地的賬房來算賬,原來來鄉下收購藥材,也只是擴展市場的策略之一。
在細柳村收購藥材,怕也是打廣告,擴展影響力的手段之一。
“除了收購藥材,一心堂可在村裏看病?”
“咦,你怎麽知道?”劉大郎詫異道。
去年,一心堂在細柳村短暫地義診過幾日。據說今年,藥房的力度會更大,除了義診之外還要送藥。
都是趁着收藥材的功夫一次辦。
這也是劉大郎願意為了一心堂奔波的原因之一,不光是私人感情,他也覺得自己是在為了鄉裏做事。
“我猜的。”
這有什麽依據?
劉大郎回憶了自己說的話,搞不懂寧頌有什麽猜測的依據,但因為即将到達目的地,沒有繼續問下去。
眼前,是一座青泥瓦房,門口有着寬敞的院子。那院中人來人往,看上去頗為熱鬧。
“這是張家的老宅。”
寧頌點點頭,表示自己明白。
在細柳村,一共兩家大戶人家,一家姓張,一家姓呂,都是家裏有人經商或者做官的大戶人家。
說是地頭蛇也不為過。
一心堂想要在細柳村做生意,當然越不過這兩家去。
劉大郎驅趕着驢車走進,門口的年輕人見了他,笑着喊了一聲“表叔”,而後在對方的幫助下停好了車。
“我娘與張家有點親戚關系。”劉大郎解釋道。
在細柳村這樣的熟人社會,除了寧家這種搬來的外姓人,其他的時間久了,都會通過婚喪嫁娶建立起一定的血脈鏈接。
非要往上數,大家都有親戚關系。
寧頌點點頭,随着劉大郎下車。沒走幾步,就見另外兩人步行走了進來,遠遠地和劉大郎打招呼。
“呦,我瞧是誰,原來是劉家小子啊。怎麽着,怎麽幾步路的功夫還要趕着你的小毛驢啊?”
話音剛落,劉大郎的眉毛皺了起來。
“這老東西。”
劉大郎不想理會來人,拉着寧頌就走。後面與他打招呼的老翁提高了音調。
“怎麽着,跑這麽快幹什麽?是怕了你魏爺爺不成?”
三兩步進了院子,左拐右拐,兩人算是将那讨厭的聲音落在了身後。
只是劉大郎的臉色仍然不大好看。
“糟糕了。”
劉大郎說:“搶活計的來了”
還沒等寧頌露出疑問的表情,劉大郎便解釋道:“看見姓魏的那人後面的人沒?那是魏峰的侄子,在城裏學賬房的。”
寧頌瞬間懂了。
感情是聽說了一心堂的機會,來搶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