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怪事
怪事
“來找這本書的,有七十歲的大爺、有三四十歲的家庭婦女、也有二十多歲的年輕大學生。”
江冬陽有了興趣,“此話怎講?”
“今天上午,你前腳剛走,後腳就有一個大概七十歲的大爺來店裏問一本書在哪,店員給他指路了,這是很常見的情況,我沒在意。下午的時候,竟然又有一個中年女人來問這本書,店員給她指路後回來跟我建議把這本書放到一樓來,省得客人一直問。”
齊星将這件奇怪的事娓娓道來。
原來,從周五下午七點開始,陸陸續續有人來問這本書的情況。在一樓值班的兩名店員沒當回事,直到昨天,也就是周六,還是有源源不斷的客源來詢問這本書,那個時候齊星這個店主在二樓辦公室內統計貨量、與供貨商溝通、清點書籍和商品數量,忙活了快一天,見她累得半死,店員下班的時候也就沒給她說。
到了今天,也就是周日,上午送走一批批買東西的客人,差不多中午時分有人來尋找一本書,下午的時候又有人來詢問。店員這才記起要給店長建議,把那本人人都在找的書放到一樓醒目的位置,省得她們忙上忙下給人指路還找不到。
齊星答應了,但是在看到那本書的封皮之後覺得有些奇怪,暫且将這份心思按下,誰知到了傍晚時分,零零散散又來了一些人問及這本書。
據店員所言,這件事從周五下午就開始了,周六來詢問的人較多,大概七八個,今天周日又有五個人來尋,着實有些奇怪。
這本書名為《江城二十年》,是一本冠平市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性質相當于古代的縣志,記錄了別稱為“江城”的冠平市二十年來的發展歷史。
奇怪就奇怪在這裏,來詢問的人群年齡階段各不相同,他們一進書店就問“這裏有沒有《江城二十年》這本書?在哪裏?”
目的非常明确,但是所有人都是拿到書後就到一旁的座位上去翻閱,不久後又還回到書籍擺放位置。
不同年齡段的人群目标明确地找同一本書,而且還只看不買,不由得齊星不心生疑慮。
茶餘飯後,正是消食的時候,三個人坐在後院感受晚風吹拂,觀賞星空點點,讨論這樁怪事。
江冬陽問:“你既然奇怪,有沒有直接去問那些人為什麽找這本書?”
“怎麽沒有?”齊星在躺椅上擺出一個慵懶的姿态,像只伸懶腰的貓咪,慢悠悠道,“今天在第三個人來找這本書的時候,我就對那人問了。”
“應該是個大學生,我看他衣品不錯,人長得也很帥,我跟他說話說了兩遍他才反應過來,耳朵還紅了,肯定是看上了老娘絕世的容顏——”
“打住,別跑題,說正事。”
“啧,羊羊你還真是鐵石心腸。算了,剛才說到哪兒了?唔...對了,說到有個大學生,我問他,‘最近有很多人來找這本書,你們找這本書幹嘛?’說完後我就等他的回複,誰料到那個人嘴裏‘啊’了一聲,然後小聲地不知道嘀咕了些什麽,我聽到他說‘那麽多人啊,還是算了’,最後轉身就走了。”
“給我氣的啊,現在大學生都這麽沒禮貌了嗎?問個問題答複也不給,真小氣。”齊星冷哼一聲。
“之後來找這本書的幾個人,我也問了。吸取先前問那個大學生提到的‘那麽多人’的經驗,想着別提到人多又把人給吓跑了,我就只問他們為什麽要找這本書,那些人要麽就是笑而不語,要麽就敷衍說什麽‘就來看一看’這樣的話,一句有用的都沒有。到現在我也不知道為什麽他們找這本書。”
齊星說:“你們給分析分析,到底怎麽回事?”
江冬陽合握雙手,緩緩捏緊,這是她思考的習慣。
她問:“你是說他們進門就問《江城二十年》這本書,沒有絲毫的停頓和猶豫嗎?”
“倒也不是,”齊星撓撓頭,陷入回憶,“有些人直接就問了,有些人先是看了一眼手機,再作詢問。”
江冬陽皺眉,從這些信息中只能得出這群人目标明确這一早已知道的事實,這樣的話可以猜測的範圍就大多了。
一直都很安靜的陸明舒手指翻飛,似乎在手機上不斷查詢着什麽,很快,她把手機屏幕出示給兩人看。
上面是《江城二十年》這本書的百度百科,介紹很簡短,只有出版社、出版時間和作者,連個目錄都沒寫。
陸明舒輕聲道:“我查了一下,這本書是去年出版的,網上沒有電子版,去購書網站看也最多只能看到目錄。”
齊星點頭,“就是這本,我還把封面拍下來了。”
說着,她也把手機亮出來。
畫面呈俯視視角,有一摞堆放整齊的書籍,書脊采用的是仿古線裝,封面封底是硬殼精裝,能從那锃亮的封皮上看到燈光的反射。
封面上由圖片和文字構成。文字內容不多,醒目地将“江城二十年”五個大字豎直排列,圖片的主體是一張中式古建築,被山林環繞,還能從虛化的背景中看到冠平市那條著名的青界江。
只從封面來看,确确實實是一本普通的書籍。
江冬陽思考無果,只能給出一些自己的猜測。
“根據先前你所說的有人直接說出書名和看手機後說出書名來看,他們的目标非常明确,大概就是通過某種途徑、渠道知道這本書,需要現實中親眼看一看這本書。”
“從他們只閱讀不購買的行為來講,僅僅只是為了從這本書中獲取某種信息,學姐說網上沒有電子版,那就只能看實體書,需要獲取的信息不是特別重要,所以買一本回去沒必要,書店有的話直接就能看到。”
“他們的年齡階段各不相同而且人員衆多,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因為某個組織讓他們行動?排除掉學校、家庭這些因素,剩下的只能從社會層面來找。但你又說來找書的人上至年邁老者,可以排除掉公司——畢竟年齡很高還在公司上班的人就算職位是保安或保潔也不太可能。”
“我們生活中能接觸到的基本幾類組織,像是家庭、學校、公司具有即時的號召力,除了日常生活、學習相關和工作賺錢需要之外,還有什麽是能夠調動不同人群的組織?”
說到這裏,江冬陽停頓了一下,陸明舒給她遞上一杯水,她道了聲謝謝。
陸明舒接了下去,“公益組織?”
“嗯,有可能。”江冬陽朝她點點頭,“結合上面所說的,再聯想我們生活中比較近的公益性質的組織的話,或許是社區的志願者協會開辦的某種活動?”
齊星作恍然大悟狀,還沒等她為這番分析拍手稱快,就聽到江冬陽繼續補充道:“當然這都是我瞎猜的,說不準別人是在網上看到微信公衆號推的軟文,所以突發奇想來書店找一找這本書好不好看?”
對于後面這個解釋,齊星給予憤怒的目光,想來是不願意聽到這種沒有根據的推論。
江冬陽朝她聳了聳肩,無奈道:“可能性太多了,每個人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各不相同,基數太大,要知道原因只能去找他們的共同點。”
“而所謂的共同點,以前做偵探的還能通過跟蹤來獲取信息,現在網絡發達,你怎麽去找他們在網絡上的共同點?”
“反正都是猜測,說不定公衆號軟文與社區志願者協會相比起來還更靠譜一點。”
江冬陽作出了總結 。
齊星:“.....我還真以為你是名偵探轉世了,結果你告訴我你這是‘開局一張圖,結論全靠編’?”
對于齊星的郁悶,江冬陽沒在意,她回首對上陸明舒思考的神色,心裏倒是生出了些許愧疚。
學姐......該不會也信了之前那番瞎扯吧?
“以上兩種說法,都無法解釋那個大學生的行為。”陸明舒微微皺眉,看樣子是真的對此頗為介懷。
“冬陽,來找書的有一名大學生,齊星向他問原因,他說的是‘那麽多人啊,還是算了’,可以看出他一開始是想找書的,但是聽說很多人來找之後放棄了。如果是公衆號推文,他自己想看書沒理由會放棄;同理,如果是社區活動要求,也不知道為何那人會因為人多就選擇放棄的理由。”
“有疑問的是幾個方面,”陸明舒在備忘錄上敲字,列舉得明明白白。
“一、這群人為何要來找書?
二、他們是否來自某個組織?
三、大學生為何因為人多選擇放棄?
四、向他們提問為何不回答?
五、特別之處是在于這群人還是這本書?”
齊星湊過頭來看陸明舒羅列的幾條疑問,憬悟道:“對哦,會不會是這本書的原因呢?”
她自覺自己聰明的小腦袋瓜急速轉動,然後豁然開朗。
“我也有個猜測,”齊星眸光閃閃,吸引來兩人疑惑的目光,她自信一笑,“這本書大有問題。”
“怎麽說?”
“不同人群追逐同一個目标,而且還是書籍這樣的載物,難道你們就沒有一點聯想嗎?”齊星滿懷信心,斬釘截鐵道,“是藏寶圖啦藏寶圖!”
“失落的寶藏線索隐藏在不起眼的文字之中,多麽符合故事邏輯的展開!”
江冬陽 :“......”
之前說普通老百姓哪有跌宕起伏生活的人是誰?怎麽藏寶圖都搞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