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為的是什麽?
第42章 為的是什麽?
“走吧,以後別來了。”張大叔不可能讓他們怎麽樣,最多打一頓,還要跟溫家莊扯皮,讓他們走,以後別來就是了。
其實蓮花坳跟幾個村子的關系也不太好。
平時都不怎麽來往,也怪不得彼此看不順眼。
溫小叔跟溫小嬸一看這麽多人,他們倆也占不到便宜,溫潤又被很多人護着,不由得灰頭土臉的走了。
他們一離開,溫潤就趕緊跟人道謝:“多謝大家來幫忙,我沒想到他們會來。”
就像是大家彼此都心知肚明一樣,溫潤堂堂一個秀才公,嫁入蓮花坳,要說他們家沒啥事兒,誰信啊?
不過既然溫潤能在蓮花坳落腳,那就行了。
追究那些已經發生的事情沒用,日子還是要過的,而且溫潤這日子過得還挺好。
而且溫潤給蓮花坳帶來了很大的改變。
他們豈能讓他吃虧?
“客氣了。”
“以後他們再來,就不讓進村子了!”
“就是,這倆人太讨厭了。”
溫潤謝過了大家,其他人都散了,只有張大爺跟楊大叔留了下來。
進了王家大門,溫潤招待倆人到了客廳,翠花嬸子上了熱茶和點心,跟楊大嬸和陳強家的帶着小王玫去了後面。
Advertisement
除了熱茶,還有陳強家的做出來的小點心。
她不會做飯,但是點心啊,煲湯什麽的很拿手。
家裏以前還會買一些點心回來,但是現在基本上都是自己做了。
其實也不是什麽高級的點心,只是自己蒸的棗糕,以及做的紅豆糕。
因為是冬天的關系,就沒做芡實糕,孩子們明日的午間點心是桂花糕,那個甜甜的,孩子們愛吃。
茶葉是當初縣令大人送的禮物之一,紅茶綠茶花茶都有。
現在泡的就是紅茶,茶香撲鼻的同時,也能暖一暖身子。
以往王家做了好吃的,都會給楊家送一血過去,偶爾也會給村長家送一些,楊大叔其實最喜歡吃棗糕,現在卻沒那個吃點心的心情了。
“怎麽回事兒?沒聽你提過有啥小叔小嬸的,這還找上門來了。”楊大叔跟溫潤可能是最早認識的人,從溫潤來蓮花坳就接觸上了,這都大半年了,溫潤一次都沒提過他家那邊的情況,即便他不說,楊大叔跟楊大嬸夫妻倆,也私下裏嘀咕過幾次,也是猜到了有點什麽內情,不方便透露,他們也不會追問。
但是這都多久了?秋收那會兒沒找上門,這都下了頭一場雪了,冷不丁的找上來,是要幹什麽?
“我也不知道啊!”溫潤還納悶兒呢:“當初送我走的時候,跟送瘟神一樣,你們也知道的,我來了這麽久,他們都沒過來看一眼,連派人打聽一下都沒有,我那家産,可是早就折騰過了,要找也是那個時候找上門來,而不是現在。說句不好聽的話,現在找上門來,黃花菜都涼了,是不是有點晚了啊?”
“不晚,因為他們也才知道你中了舉人。”結果張大爺卻道:“我前兩天去了一趟縣城,你知道的,今年我們的賦稅和勞役,都挂在了你的名下,而今年溫家莊那邊,可沒了這個便宜。”
溫潤想了想:“那也不至于鬧到我這裏來吧?”
“至于,太至于了,因為按照規定,咱們蓮花坳不出勞役的話,其他幾個村子就要輪流來頂上,所有安排都要提前一步,所以今年溫家莊那邊不僅要繳納賦稅,勞役也要全出,他們溫家莊的兩個秀才倒是有功名,卻無法免了旁人家的賦稅和勞役,而你的舉人名頭,只要運作得好,完全可以免了溫家莊的賦稅和勞役,只是這麽好的事情,沒在溫家莊發生,卻輪到我們蓮花坳了。”張大爺笑着道:“你說,溫家莊的人能甘心?何況今年沒了你,你小叔家恐怕也要繳納賦稅以及服勞役了,以往他們挂在你的名下,是可以免除的,但是今年不行了,這些都是馬三兒告訴我的,他前些天不是沒在家嗎?就是去了溫家莊,買了你房子的那個人,找馬三兒去給他撐場子,溫家莊現在鬧的是烏煙瘴氣,聽說你小叔是花了五兩銀子,買了今年的勞役名額,明年他們溫家莊,該去疏浚河道了,那可是個累活兒,沒有十兩銀子,是無法買到勞役名額的,溫家莊的人吃不得那個苦頭的,估計到時候,二十兩銀子一個名額都有可能!”
溫潤扯了扯嘴角,二十兩銀子,足夠一家五口人,舒舒服服的過一年了。
現在卻只為了贖買一個勞役的名額,大概是因為原主跟溫潤這個後來的,都沒偶遇服過勞役的關系,無法體會到勞役的辛苦吧。
“其實按照順序,明年該是咱們蓮花坳去,後年才是他們溫家莊,結果今年咱們的勞役都挂在了你的名下,你是不知道,你成為了舉人老爺,并且将蓮花坳的賦稅和勞役都挂在了你的名下,溫家莊那倆老不死的,那個表情,精彩的咧!”
他說的兩個老不死的,就是溫家莊的村長和族長。
張大爺說到這個就來了興致:“本來看不起咱們蓮花坳呢,現在我也看不起他們了,咱們可是有舉人老爺的地方,他們那裏最多有個秀才!他們去繳納賦稅,看勞役安排,咱就是去湊個熱鬧!”
實際上,張大爺就是去顯擺的,他也是為了出口惡氣,讓人知道知道,他們蓮花坳也是有能耐人的地方。
他們人口不多,戶也就那些,溫潤是舉人老爺,不超過三十戶,他都能給與庇護。
其他人羨慕,也羨慕不過來的啦。
“那他們來是想讓溫舉人回去?”楊大叔皺眉:“是這意思吧?”
“嗯,他們是想以家産作為由頭,要麽讓溫舉人将家産重新處理,賤價賣給他們,或者是溫舉人回去溫家莊,那樣的話,起碼溫家莊有三十戶人家,是可以沾光的。”張大爺看向了溫潤:“溫舉人不會回去的,對吧?”
“我回去幹什麽?嫁出門的人,潑出門得水。”溫潤淡然的喝茶:“那裏既沒有我的田地,也沒有我的家宅,回去做什麽呢?只有我父母的墳茔了。”
張大爺卻道:“我看你将你父母的墳茔遷出來吧,埋在蓮花坳這邊好了,在那邊,不一定會有人照顧了。”
溫潤低頭想了半天:“那也要明年開春之後了。”
這個時候土地都有上凍啦,挖不開的,何況想要遷墳,也得找個明白人,給算個黃道吉日,主持遷徙事宜。
他拒絕回去,還将溫小叔溫小嬸攆走,溫家莊那邊已經知道他的态度了,他雖然不是原主,但是現在這個殼子是原主的,他得替原主盡孝。
兩個死人,一座夫妻合葬墓而已,以他現在的身份地位,足以供養。
溫潤留了倆人吃飯,翠花嬸子特意做的紅燒肉和清蒸魚,還炒了臘肉,蒸了臘腸。
溫潤說第二天要去一趟縣城,讓楊大叔幫忙照顧一下家裏。
“去縣城做什麽?”楊大叔覺得家裏頭也麽什麽缺的東西。
“當然是找人,聯絡一下感情啦!”溫潤淡然一笑,很有點智珠在握的意思。
第二天他就真的去縣城了,坐着小馬車,趕車的是程老五,跟着他一起去的還有劉老三。
兩個人陪着,安全感十足。
他們到了縣城之後,溫潤沒直接去縣城,而是在縣城的三家客棧裏,找了最好的一家,要了三間上房,這次出來,他可是帶了不少東西,趕了兩輛馬車呢!
一車他乘坐,另外一車裝東西,到了這客棧,一間上房一晚上就要七十個銅板,三間上房,大掌櫃的做主,一晚就要二百個銅板。
溫潤直接付了二兩銀子:“多退少補,不知道要住幾日呢。”
“成啊!”大掌櫃的很客氣,親自帶着他們到了上房,這三間是緊挨着的,溫潤選了最裏面把頭的那一間,剩下兩間給了程老五跟劉老三。
掌櫃的下去叫人燒熱水送上來給他們三個洗漱,程老五看啥都新鮮,劉老三卻道:“東家,給我們倆弄個大通鋪就行,這上房太貴了。”
“大通鋪你們睡不好,何況你們這一身,也不适合睡大通鋪。”溫潤指了指他們倆:“一水兒的新衣服,特意穿出來給我長臉的,怎麽能去睡大通鋪?”
說的倆人都低頭扯了扯自己的衣服。
他們深秋剛來那會兒,就給做了兩身新衣服,等到入了冬,每人又有三身的棉衣。
雖然是短打扮,但是的确都是新棉花,新料子。
就連鞋子都是新的大棉鞋,雪白的幫子,一看就是幹淨人。
大通鋪程老五沒住過,但是聽說過,什麽人都有,而且尿桶還放在房間裏,這麽冷的時候,可沒人樂意出門去方便。
那味道據說也不太好,晚上睡覺,打呼嚕的,磨牙的,說夢話的,放屁的……甚至偶爾還有夢游的。
劉老三好一些,他還是住過大通鋪的,知道那裏的條件的确是不怎麽好,只能湊合住一宿,但是一宿也才五個銅板,便宜啊!
但是的确不太施舍現在的他們,因為出門的時候,他們不僅換了新衣服,還帶了一套,新的衣服鞋襪等等,甚至在來之前,還提前洗了澡,洗了頭發。
家裏要求衛生非常嚴格,他們在家都有虱子的,現在到了東家這裏,必須沒有啊!
而且大冬天的也要初一十五沐浴潔淨一番。
一開始不習慣,現在已經看不得旁人髒兮兮的了。
其實不只是他們,還有全村人,畢竟孩子們在溫潤這裏上學,溫潤講究衛生,孩子們有樣學樣,雖然不能說全都是幹幹淨淨,利利索索的,但是也差不多了,孩子們幹淨了,家裏大人自然也就跟着幹淨點,不然讓溫老爺看不順眼,不教孩子們了怎麽辦?
“放心吧,我這幾天要出門會客訪友,你們要是不休息好,怎麽照顧我呢?”溫潤笑了笑:“一會兒洗漱好了,去吃飯吧,去張大哥上工的那個酒樓。”
“哎!”倆人都很高興,畢竟來一趟城裏,還跟着吃住都很好的東家,當然高興了,去酒樓哎,頭一次呢。
以往沒去過,只在外面拴過牛馬車子等等,沒去裏頭吃過東西,也吃不起。
溫潤穿着一身錦緞棉服,帶着倆人去了酒樓,張大哥還是當他的掌櫃的,見溫潤來了趕緊請去了二樓靠窗戶的位置,光線好,視野也不差,一開窗就能看到街面上的情況。
“咋這個時候來縣城了?有事兒啊?”張大哥有些關切的看着溫潤,他們家現在日子過得好了,都是因為溫潤這位舉人老爺,往年他總是想出錢幫爹将勞役的名額給贖買一下,可是每年價格不一樣,五兩銀子到二十兩銀子不等,甚至有的時候,缺人手了,是不許贖買名額的。
他爹那麽大年紀了,真怕幹不動啊!
現在好了,有了溫潤這個舉人老爺,他們整個蓮花坳都不用勞役了,給老王家幹點活兒就行了。
輕輕松松的又很愉快,連村子都不用離開。
“沒,過來看看先生和同窗們,還有拜訪一下縣太爺。”溫潤笑着道:“這幾天可能就麻煩張大哥了,我們三個的飯食恐怕都要在這裏解決了。”
“不麻煩,不麻煩!”張大哥趕緊擺手:“你放心,保證給你們做的好吃的,對了,你要拜訪縣太爺?”
“是啊!”溫潤點頭:“怎麽?他不方便?”
“那倒不是,只是聽人說,縣太爺最近很忙,好像還往府城跑了兩趟,也不知道在不在縣衙裏。”張大哥的消息也不是很靈通,畢竟縣太爺的事情,很多衙役當差的都不敢随便亂說。
再說他沒事兒,打聽縣太爺幹什麽?
“不在的話,就以後拜訪吧。”溫潤也不是非要見到縣太爺,他見毛師爺,也是一樣的嘛。
在這裏吃了一頓飯,倆菜一湯,醬肘子,紅燒魚,大白米飯。
還敬贈了一道紅油瓜片兒,算是個小菜吧。
三個人吃的飽飽的,又喝了一些茶水,去放了一趟水,這才出了酒樓,劉三兒趕車,程老五壓車,溫潤坐在馬車裏,一路晃晃悠悠的到了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