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十二章
“日前,義父在軍中被擁立為帝。”
柴桑一開口,在座的除了王樸之外,都大為驚訝,雖然衆人也曾在心中暗暗猜測,但當這一切真的發生時,還是震驚大過一切。
“恭喜郭公,恭喜公子。”還是王樸先反應過來,衆人才跟着道賀。
柴桑擺擺手:“事态緊急,其間情形,就不與諸位細說了,義父急召我回開封,我打算明日一早就動身。”
“公子大可放心前去,澶州有我等為公子守着。”王樸說道。
“大人懂我,喚諸位前來,也正是為此事。澶州府裏大人最年長,遇事,還請大人拿個主意。”
“責無旁貸。”
“工事不可停,請諸位務必勤加督促。”
“是。”
柴桑又叮囑了一些事項,交代了林沐明日與自己同去,便讓衆人自行離開。
九歌有些猶豫,不知是走還是不走,她還沒有想好如何與柴桑說開,可柴桑方才所說之事太過突然,他這一去開封,不知何時才能回來。
“九歌。”柴桑及時叫住了她,九歌瞬間松了一口氣,林沐見狀,借口要收拾行李,趕緊溜了出去,到門口還不忘關上了門。
柴桑走到書房的角落,拿出一個手爐,遞到九歌手裏。
“天冷了,這個給你。”
九歌摸着手中的手爐,心裏有些感動,因為重明堤那幾日冒着風雨,她入秋以來就有些畏涼,她不知道他是不是覺察到了什麽。
Advertisement
氣氛有些尴尬,接下來,兩人都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我……”
“我向大人道歉。”最終九歌搶先一步。
“是我狹隘了,我不該那樣說大人。”九歌現在心裏滿是自責,柴桑于她,再微小的事也能記得,而她卻沒心沒肺,以語言為刀劍,守着她那套自以為是的理。
“無妨。”這幾日他對她并沒有刻意疏遠,留下她,也不是要等她一個道歉。
“入冬了,好好照顧自己。”
饒是再尋常不過的話,九歌聽來卻不一樣。她從方才,柴桑說要回開封起,心裏就忐忑不安,郭玮稱帝,膝下無子,她怕柴桑再次回來,一切會變得不一樣。
“大人何時回來?”
“不知道。”前事不可預測,他也不知開封城內,等他的是什麽。
“今年我的生辰,恰是冬至,不知大人到時可回得來?”九歌小心翼翼地問。
他早就知道那日是她的生辰,他還知道她今年十五,沒有人不知,十五歲意味着什麽。
柴桑看着九歌,堅定地說:“我一定回來。”
得了肯定的回複,九歌心裏有些開心,便又接着說:“我尚無表字,不知可否勞動大人,幫我取一個。”
九歌知道自己這個要求有些大膽了,如果柴桑委婉拒絕她便自此不提,可令她沒想到的是,柴桑竟一口答應。
“好。”
不管他說過怎樣的胡話,看着此刻九歌驚訝中又帶着一絲開心,他也不自覺地笑了。
九歌回去後,抱着柴桑給她的手爐,盡管手爐中并沒有放炭餅,她卻把銅質的爐子,生生暖出一絲溫度,回想着方才與柴桑的對話,今年冬至,她格外期待。
此前郭玮來信中,只是簡單提了自己被擁立的事,柴桑回到開封之後,很快了解了事情的始末。
幾個月前,郭玮攻下開封,劉昂在宮中自焚,他身後無子,這一脈便斷了,滿朝文武商議之下,決定北上并州,迎梁王劉修的兒子,也就是劉昂的堂弟為新帝。
本來,迎立新帝一事籌備的妥妥當當,但大軍行至開封城外五十裏,突然發生了嘩變。軍中大小将領堵在郭玮的軍帳中,說什麽也不往北走了。
這些人你一言,我一語,讓郭玮清醒些,當時他們起兵,打的旗號是“清君側”,可最後劉昂,畢竟是死了。
劉修的兒子也姓劉,就算這個小奶娃沒什麽心思,但是劉修,畢竟是當年與□□一起打江山的親兄弟。若是新帝成功登基,他們這些人,連帶着郭玮,哪裏還有活路。眼下郭玮竟還要去迎立新帝,這不是把大家夥兒往死路上逼嗎?
郭玮自然一番解釋,當時起兵實屬迫不得已,只要今後好好輔佐新帝,想必劉家不會為難他們。可這些将領哪裏由他分說,一邊叫嚷着,一邊扯下軍中的黃旗披在郭玮的身上,跪了一地,山呼萬歲。
造出如此聲勢,想必不是臨時起意,郭玮掙紮不過,只得作罷,經此一事,他與這些将領便真真正正成了一根繩上的螞蚱,此後他再要做忠臣,怕是沒有人答應。
郭玮稀裏糊塗做了皇帝,要迎的“新帝”在南下路上離奇身亡,一切都是天數,仿佛合該如此。
柴桑想起三個月前,他曾感嘆義父的處境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如今箭一發中的,誰是神箭手,不言而喻。
柴桑跟着宮人,穿過一道道宮門,沿着整座宮城的中軸線,去往象征整個王朝最高權力的宮殿。此前他來這個地方的機會并不多,這裏的一磚一瓦于他而言都是疏離和陌生。
随行的宮人知道眼前之人的身份,一路低頭前行,畢恭畢敬,輕易不出一言。
相傳秦王宮的臺階有九十九級,取自“九九歸一”,“九”音同“久”,這位千古一帝希望國運昌隆,長長久久,甚至希冀一世、二世乃至萬世,然而秦自統一天下到二世而亡,不過十五年。
幾十年前,朱泳在此修築宮室,他沒有始皇帝那樣的宏願,然而三層累土卻是免不了的,拾階而上,柴桑數了下,總共三十九階。
三十九階不至于讓柴桑氣喘籲籲,但是足以心跳加劇,想來有人面聖時驚悸不安,怕是與此不無關系。
透過開着的宮門,柴桑遙遙望見他的義父高高端坐于大殿之上,昔日沙場老将,今日九五至尊,連帶他這個曾經四處奔走的販茶少年,都有幸一睹宮城。
“桑兒。”郭玮走下高臺,遠遠地便來迎他,這些年,郭玮從一個小小的百夫長一步步走到今日,無論身份如何變遷,從未在柴桑面前擺過架子。
“義父。”柴桑躬身行禮。
“明天舉行大典,還好趕回來了。”郭玮欣慰地看着他。
“義父信中再三叮囑,孩兒是一定會趕來的。”
郭玮拍拍柴桑的肩膀:“辛苦你了。”對于此前軍營中的事,彼此之間心照不宣,兩人都沒有再提。
“不知一切是否妥當,可還有用得着孩兒的地方。”柴桑出言問道,新君即位是大事,必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倉促之間,一切從簡,都已交托衆人,你好好歇息便是。”
“是。”
郭玮看着他這個義子,雖不是親生,但多年下來,已與親生無異,如果說,他這一路走來,有誰可作為見證,便是柴桑了。可作為他的義子,柴桑卻鮮有機會嘗到甜頭,可以說,柴桑此前的遭遇,多半也正是拜他這個義父所賜。
柴桑見郭玮看着他,卻不說話,臉上露出悲戚的神色,便關切地問道:“義父,怎麽了。”
“沒什麽。”郭玮沉默了片刻,又繼續說道:“我只是想起了你姑母。”
聽郭玮提起姑母,印象中姑母的形象便立即活了起來。姑母曾是宮裏的尚儀,舊朝滅亡之後,姑母出宮,在山野之間的小客棧偶遇姑丈,兩人一見鐘情,定下終身。
姑母不顧家人的反對,帶着全部身家嫁給了當時一無所有的姑丈,曾經在宮中掌禮儀教學的女官,為一人,洗手作羹湯。
婚後幾年無所出,又憐他母親早亡,父親只知揮霍享樂,對他不管不顧,這才把他抱回了郭府,充為義子。姑母為郭家操勞一生,膝下雖無子嗣,卻深得姑丈敬重,如今,姑母辭世已五年,義父在今日提起,顯然對姑母還是不能忘懷。
“你姑母若是還在,定能母儀天下。”郭玮此言一出,柴桑心裏明白,這是明日要追封了。
“桑兒,你說,劉昂已死,劉家的天下已亡,我為全家報了仇,怎麽這心裏,還空落落的。”
半年前,劉昂猜忌,為斬草除根,殺了他一家十幾口,包括義父的親子青哥兒、津哥兒,還有他的妻子和一雙兒女,他因只身在外,逃過一劫。他那時不在義父身邊,不知這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在中年喪妻之後又喪子,看到傳報的書信時,是何等的悲痛。
“義父,還請節哀,萬事向前看。”柴桑勸誡道。
“兒啊,義父縱使向前看,前路也所剩無幾了。”
“義父……”
郭玮今日的反應,是柴桑此前從未見過的,在他的記憶中,義父铮铮鐵骨,怎麽今日竟生出這麽多感慨。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郭玮坐在那大殿之上,內心有多悲涼。明日之後,他便不是橫戈立馬、氣吞山河的郭将軍,而是斂盡鋒芒、沉密寡言的帝王。
曾經青玉巷內盡享天倫之樂,如今只剩他父子二人,出生入死半輩子的兄弟,從此再不能掏心掏肺……
柴桑走後許久,郭玮才想起來,他父子二人聊了這麽久,他竟忘了讓柴桑坐下,然而他環視四周,才發現,整個大殿,除了那高高在上的寶座,哪裏有其他人的座位。
柴桑沿着來路,一點點接近宮門時,卻看到一副車架遠遠的過來,穿過宮門揚長而去,那車架看着太過尋常,與這宏偉壯觀的宮殿極不相稱。
柴桑有些好奇:“那是誰的車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