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272
269-272
269
朝廷的禁令也擋不住阒都關于女帝身世的流言蜚語甚嚣塵上。
岑愈分析分析出散播謠言的文章和《茶石喟嘆》出自同一人手筆。
阒都平息流言的同時,李劍霆發诏書給啓東,要求戚大帥出兵直擊燈州;邵成碧帶領四萬都軍趕往丹城,并承諾不論成敗都會替總督沉冤昭雪。邵成碧要求帶走春泉宮配備的銅火铳。
離北來信告知沈澤川鐵騎已經抵達漠三川十一月底就能到達阿木爾老家。蕭馳野借回顏部之便,以互市惠利拉攏漠三部,如果一戰取勝,年前就能回家。
戚竹音收到阒都要求出兵燈州的诏書卻猶豫不決。
兵部尚書卻遲遲沒有收到戚竹音幾時出幾時到的消息,孔湫着急上火,下令給戚時雨發诏書催促。
邵成碧的兒子風泉送別父親。邵成碧說下輩子被風泉做兒子,風泉說放過我吧。(風泉這個角色的很多信息慢慢浮出水面了,能感知到他的身世波折凄慘。)
阒都翰林太學十幾支筆和中博高仲雄口誅筆伐,高仲雄占據上風。
阒都:朝廷施恩于沈氏,沈氏餘孽占山為王,意圖謀反,糾集流寇逼近丹城,是亂臣逆賊。
高仲雄:女帝登基,既無玉牒,也無朱批。單憑薛修卓一人之言,難以憑信,秦王子嗣凋零,如有嫡女,怎容她流落人間?今日諸位跪的是李氏君王還是薛氏權臣?
駐守在敦州的澹臺虎嚴防戒備,餘小再察覺到澹臺虎身邊的夜巡者柳空面生,心有疑惑。不料當晚,澹臺虎軍營被細作在飯食裏下了毒,全體鬧肚子。
得知此消息的邵成碧疑心是澹臺虎的誘敵之計,但聽到東烈王出兵的消息時,才出動攻打澹臺虎。
解惑:阒都三城民田初定,為何流亡到中博境內的百姓只增不減?
丹城、蕪城、遄城理清了田稅,但這也是三家向下強征湊出來的,換言之,還有很多依附于世家卻不是世家出身的‘流匪’在境內偷占民田,他們把這份虧空繼續算到貧民百姓頭上。
Advertisement
270
敦州守備軍無力抵抗,喬天涯率領蕭馳野留下來的五千禁軍前來支援,局勢瞬間逆轉。喬天涯認出了師父邵伯。
喬天涯詢問邵成碧此戰的目的是什麽,因為邵氏此戰必敗,很明顯不是來讨伐喬天涯的。
喬天涯臨死之際道明是替喬天涯的父親還齊惠連一場債。
澹臺虎發現邵成碧帶來的火铳全部都是壞的。
戚竹音整裝待發,卻被花香漪的諄諄言辭挽留。
阒都得知邵成碧兵敗,戚竹音出兵的消息是為僞造,啓東兵馬根本沒動,窮兵黩武,調回其餘重兵的同時重金懸賞厥西、河州、槐州三境可出兵助阒都者。
賞析:花香漪是一個非常讨喜的正面角色。雖然戲份不多,每次出手都對時局起到決定性的關鍵作用。
一、沈澤川廷杖時及時救下沈澤川,雖然這是太後的意思。但從後文來看,花香漪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女中豪傑,不是一味對太後唯命是從的傀儡。
二、救被薛修卓戕害的姚溫玉于危難之間,為沈澤川博得一位謀士。
三、戚竹音出兵青鼠部的時候及時提醒八城糧倉虧空,戳破太後計謀,為戚竹音成功出兵青鼠部助一臂之力。
四、此次戚竹音出兵燈州,戚竹音是知道其中的要害和時局的,但迫于忠君道義,即便是猶豫不決,最終如果沒有花香漪的及時制止,戚竹音很可能就真的出兵燈州了。這對策舟和家國百姓來說無疑不是一件好事。
花香漪從四點為戚竹音分析出兵的不必要性。
首先,戚竹音和蕭馳野有患難情義,和陸廣白有上下舊情,此次出兵助李劍霆,必然會導致二人對戚竹音兵戈相向;
其次,策舟共掌東北軍政,戚竹音攻打燈州,沈澤川退兵事小,蕭馳野兵敗事大。遠征艱苦,沒有沈澤川,九萬鐵騎必敗無疑,到時候邊沙騎兵卷土重來,百姓仍舊受此威脅,戚竹音所謂的忠,不過是讓翹首以盼的東邊三境百姓再度受苦;
再次,李劍霆授予戚竹音‘東烈王’一爵,不是感激,而是形勢所迫。今日她能迫于局勢封戚竹音為王,他日等戚竹音當真平定中博,呆阒都安定,啓東戰功彪炳,又沒有離北牽制,李劍霆也能迫于局勢革除掉戚竹音這個異姓王;
最後,姚溫玉歸屬沈澤川麾下,談鋒驚起天下賢才群湧中博,沈澤川不僅中用阒都舊臣餘小再,還提拔敵軍舊僚高仲雄。他不以門第前塵為己見,率領麾下幕僚力推黃冊,一年就肅清中博匪患,造就天下糧樞。他寬宏至此,等他兵入阒都,同樣也能容得下朝堂上的有能之輩。
所以若戚竹音執意出兵,阻攔沈澤川西進,不過是掩耳盜鈴,既無益于百姓,又背離了戚竹音的初衷。
只要阻止沈澤川西進,大周就還有峰回路轉的機會,但這機會不是大周和天下百姓的機會,而是李劍霆的機會。
女帝不正,戚竹音不效忠她就不能算作不忠。
天下間誰能為百姓謀得安穩,戚竹音助他,就是忠。
大周內外紛争無休,真正能結束這一切的不是李劍霆,沈澤川興民得道,乃是天下衆望所歸。
271
沈澤川因為澹臺虎低頭和王憲求和一事斷定澹臺虎的身邊有細作,所以提前讓喬天涯和丁桃等人前去相助。
衆人思考細作的來源。
不可能是阒都的細作,不然邵成碧不會毫不知情;
也不可能是邊沙的細作,不然就不會是鬧肚子的藥,而是致命的毒藥。只有茨州真正有危險,蕭馳野才會撤兵回援,阿木爾才能真正解圍。
澹臺虎說只能是中博自己人。這句說者無意的話可聽到餘小再這個有心人的心裏了。餘小再是海良宜派來中博勸和沈澤川的,結果和沒勸成,他到自願留下來效忠沈澤川,此時他自知自己是嫌疑人,不敢接話。
但其實羅牧的嫌疑最大。王憲是被貶谪出都的罪臣,卻能直接管轄六州經濟要務,在茶州,把羅牧克的死死的。
邵成碧的火铳全部都是壞的,但是和霍淩雲上交的火铳是同號,說明春泉宮裏的火铳早已被人換掉,而這個換掉火铳的人不會是陳轸,不然他就不會讓邵成碧出兵。而邵成碧明知火铳壞了還執意出兵就是為了給沈澤川一個攻打丹城的理由和機會。
喬天涯想到了‘風泉’。
本章最後紀綱回憶齊惠連曾經說過的話為結尾。
“若是有一日,你我皆喪于中途,今日這個安排,便是他的保命殺招。”
“你送他仰山雪,我送他弑君刀。”
(看到這裏的時候,是很震撼的,沈澤川在一步一步的接近真相,也在很多人的努力下,一步一步達到最後的目的。這些人的努力也包括齊惠連生前為沈澤川安排的‘弑君刀’,這把刀到底是誰?基本上快要看到全部真相了。)
272
紀綱、沈澤川等人讨論和‘風泉’有關的前塵往事。
紀綱見過風泉,只是不知道風泉就是邵成碧的兒子邵風泉,更不知道邵成碧就是在昭罪寺門口買包子的。只記得曾經齊惠連說過喬天涯是明樁,風泉是暗樁。
剛進昭罪寺的時候,紀綱看到齊惠連裝瘋賣傻,茍延殘喘,就想太子一派是不是還有漏網之魚活下來。後來問過太傅,但是太傅不說。直到紀綱跟每月來發放月俸的太監閑話,聽說楚王喜好美色,正在我空心思尋找美人,紀綱把這件事當成笑談說給齊惠連聽。幾個月後,李建恒在晉城的莊子就把慕如送你了阒都。
錦衣衛的人說慕如是從小養在莊子裏調|教的,和弟弟五六年不見。
後來小福子一案,紀綱以為是齊惠連幫助沈澤川出寺的,沒想到蕭馳野嗅覺敏銳,僅憑幾句話就察覺到有人教唆李建恒争奪慕如。所以齊惠連說蕭馳野是天縱奇才。其實小福子一案齊惠連有兩個目的:一是幫沈澤川出寺,二是讓風泉頂替小福子的位子,成為潘如貴的孫子。
邵成碧将壞了的火铳帶到敦州,就是想告訴沈澤川誰是蠍子。
火铳是中博蠍子給翼王的,中博蠍子正是從阒都蠍子那裏得到的。既能眼觀六路,又能耳聽八方的非宦官莫屬。而陸廣白就曾說過給邊郡換掉黴糧的就是監軍太監迎喜。所以福滿只是個替死鬼,薛修卓也只是擋箭牌。衆人皆對這把‘弑君刀’捉摸不透了。
(其實看到這裏基本上也已經各種線索都引向阒都的蠍子就是風泉了,只是還缺少最後一點非常關鍵的線索。)
懸念:陳轸為什麽對火铳被轉移一事毫不知情?
(個人猜測一下下,他應該是知情的,并且和邵成碧是目标一致的,所以願意為邵成碧促成這件事。)
薛修卓審問福滿背後的蠍子到底是誰。
福滿是永宜年間入宮的太監,潘如貴死後,在管溝案裏受蕭馳野舉薦才開始嶄露頭角。
中博兵敗案以後,海良宜等朝臣就察覺到大周內部的古怪,事情不再按海良宜與世家兩股勢力中的任何一方設想發展,露出馬腳的是花思謙,他在海良宜追賬時過于慌張,勾結邊沙騎兵犯下的六州血債,時任都給事中的薛修卓都能清楚的看到軍糧的調動。
福滿派幹兒子迎喜調換邊郡軍糧,就是想讓那個啓東吃敗仗,替阿木爾打開啓東防線。沒想到陸廣白沒有死,反而帶着守備軍叛逃,戚竹音迅速回防,啓東依然牢不可破。于是阿木爾調離哈森,開始主攻離北。
離北軍糧案是魏懷古主導,他勾結厥西官員,将糧食賣到中博換取暴利。将離北軍糧換成黴糧。事情暴露是在楊誠的那封驿報。将刑部的牌子換成戶部的牌子就是才去壯士扼腕的方式,讓魏懷古定罪,确保隐藏在阒都的其他蠍子不會受到波及。
這個‘其他’,除了福滿以外還有誰?
福滿被割掉舌頭,十指盡斷薛修卓沒想到蠍子的動作這麽快,抛棄福滿就像當初抛棄魏懷古一樣。
就在福滿用帶血的手指在地上寫‘風泉’的‘風’字時,風泉傳話讓薛修卓去明理堂議關于投誠的事。
澹臺虎發現柳空不見了。
羅牧原本執掌的茶州是槐茨茶上路的大門,除了錦衣騎督查,沒有人能牽制他,直到王憲被派到中博以後,茶州的督糧道及民田稅務都有王憲接管,這其實就是分了羅牧的權。
羅牧想要除掉王憲,不能彈劾生事,只能隔山打牛。
敦州衙門和澹臺虎有罅隙,澹臺虎沖動易生事,與羅牧有沒有私交。羅牧将柳空安排在澹臺虎身邊,只要成功嫁禍餘小再是細作,餘小再是都官,同為都官的王憲必受牽連。(這麽複雜的謀略心直口快的澹臺虎肯定看不出來了,作者要是不明顯解釋一番,我也看不懂。)
結果壞就壞在柳空察覺到餘小再在瞧他,于是仗一打起來就跑了。
羅牧在阒都重金懸賞下投誠。
薛修卓寫信給戚時雨問他是不是也想叛國,派羅牧投誠途中威逼河州,交出餘糧,阻斷沈澤川的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