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57
52-57
52
沈澤川升任南鎮撫司。
朝堂上,魏懷興和傅林葉攻讦彈劾蕭馳野。皇帝大怒,撤了蕭馳野的腰牌。
攻讦過程:
刑部尚書孔湫:尚食局女官茯苓曾在宮中打碎過光祿寺禦碟,被記錄在案,出宮之日遙遙無期。她想出宮服侍年邁的母親,卻苦于宮規而不得,于是惡從膽邊生,生出了報複之心,教唆貴生行刺皇上。
大理寺少卿魏懷興:茯苓與禁軍斷事司袁柳有過權色交易。袁柳是禁軍小旗,蕭策安親自提拔他做了斷事。年前袁柳宴請總督,席間送了一藍金桃,東龍大街香芸坊裏的姐都能作證。袁柳給茯苓賒宅子時,一并賒出了東龍大街的三間門面房,用的就是蕭馳野的手谕。
督察院右都禦史傅林葉:蕭馳野在沒有禦旨的情況下,擅自進入刑部大獄,事後遲遲不報,并且蕭馳野走後,茯苓的母親便死了。
解惑:1、為什麽沈澤川要服用遮掩身型的藥物?
沈澤川在昭罪寺中韬光養晦,苦練紀家拳,為的就是沈澤川要做的‘大事’。這個大事是什麽暫時尚不明确,文中提到的就是為齊太傅‘殺宿仇’,更詳細的是‘殺宿仇,鋤八族,翻舊案,複中博’。因為紀雷也熟悉紀家拳,如果不服用遮掩身型的藥物,很容易就會被看出破綻。所以紀雷一死,就停藥了。
97的這一設定頗有點‘飲鸩止渴’的意味,個人感覺沒有太大必要,畢竟沈澤川要做的大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這種藥的副作用很大,‘長期服用,落下病根,日子久了就會發作,積毒成傷,養不好,人就廢了。’付出這麽大的代價真的值嗎?萬一,大事沒有完成,半路身死,豈不是前功盡棄。
也許目的是為了塑造沈澤川的破碎美,用沈澤川‘萬般難養’,蕭馳野‘也要養’來凸顯蕭馳野對沈澤川的情深意重吧。
2、沈澤川為什麽是錦衣衛南鎮撫,而不是北鎮撫?
李健恒的意思是讓沈澤川成為錦衣衛北鎮撫,內閣因為沈澤川的出身,改為南鎮撫。
南鎮撫司掌管錦衣衛軍匠事務,北鎮撫司掌管錦衣衛诏獄。雖然從職權上看地位是平等的,上頭都有平級的老大,但是真正意義上的實權人物是北鎮撫司,誰掌握了北鎮撫,誰就掌管了整個錦衣衛,為此南鎮撫就成了擺設。
沈澤川本就是踩着韓丞上位的,雖然薛修卓等人心裏不快,但此時的沈澤川畢竟深受皇帝的親賴,以後大家還要相互照應,因此表面也不會說什麽,但有必要在緊要處踢他一腳,就是要讓沈澤川明白,即使有這樣的救駕之功,也遠遠不能和內閣相較量。
Advertisement
53
蕭馳野被停職待查,禁足府中,阒都內外巡防由錦衣衛與八大營接管。
沈澤川誘導奚鴻軒乘勝追擊,利用香芸芳繼續打壓蕭馳野:興辦太學,挑兵選将,為薛修卓早先步入內閣作準備,與姚家聯合不成,就将姚家踢出去,免得他與蕭二沆瀣一氣。
鏟除花黨以後,海良宜格外重視軍饷支出,所以都察院因此事要查禁軍賬目。傅林葉是牆頭草,兩邊都不想得罪,查離北王府的事推給了沈澤川,自己則去禁軍辦差的院子。
沈澤川和蕭馳野二人雖然私下已經結盟,但是明面上卻是針鋒相對,吓得随行的禦史餘小再連忙拉架。
賞析:
1、魏懷興彈劾蕭馳野的原因。
魏懷興混跡多年,未進入內閣,是因為脾性不好,花思謙在時,用他卻嫌棄他,如今海閣老忌憚世家包攬內閣,沒讓他升遷。他心裏有怨,就聯合奚鴻軒對付海閣老。
2、魏懷興在彈劾蕭馳野的時候說,禁軍是總督的一言堂,效忠的都是蕭氏,不是皇上。話裏話外含沙射影蕭既明,意圖蕭既明上鈎辯駁,好趁機将髒水從蕭馳野一個人身上波及到整個蕭氏。但是蕭既明聞聲不動、視若無睹、見蕭馳野被衆人摁着打,也沒有半分慌亂,絲毫沒有開口為其辯解的樣子,其實蕭既明、陸廣白、蕭馳野早就看清各種關系,以及各家心懷何種心思。
此事沒有牽連到蕭氏,只有蕭馳野失了聖心,又摘了腰牌。但是他與皇上畢竟是舊友,僅憑這一件事就想拿掉他,那是不可能的。只要蕭馳野仍然是進軍總督,這阒都巡防早晚還是會回到他的手中。
54
蕭沈二人就着搜查調情,差點被餘小再撞破。
香芸坊香芸倒戈,和奚鴻軒口徑一致咬死蕭馳野受賄。
懸念:香芸芳香芸為什麽倒戈?
按照蕭馳野的意思是只有兩個原因:要麽香芸春心萌動,與世家子弟兩情相悅,甘願為對方指證蕭馳野受賄。要麽香芸受人協迫,不得已作僞證。那麽是受誰的協迫呢?
55
傅林葉查蕭馳野禁軍賬簿,一定要查出點東西。(馬上就要用到第12章端午埋下的伏筆了。作者的伏筆埋的是真多真深啊,從頭埋到尾)。
去年開春,那會子沈澤川還在昭罪寺裏沒有出來呢,宮裏敕建寺廟,工部把運輸任務托給了禁軍,結果運輸任務辦完了,寺廟沒有建成,蕭馳野用掉的銀子就不好要。于是薛修卓提議,戶部主事王憲做主,把一批泉城絲折兌成銀子給了禁軍,撥給禁軍的賬簿上記得是下品泉絲,戶部賬本上記得全是上品泉絲。這雖然與行刺案無關,卻是實實在在的功勞,傅林葉不想放過,鼓動沈澤川下水一起查,繼續讓沈澤川做馬前卒、愣頭青,但是沈澤川沒有上鈎。
他只在意薛修卓難道在那時候就開始提防禁軍了嗎?
56
傅林葉将蕭馳野做假賬貪污一事呈報給了皇上。海閣老駁回了受賄案的折子。
慕如在李健恒面前吹枕邊風,離間蕭馳野和李健恒,還讓弟弟風泉回到禦前。
袁柳受盡刑罰,但為了一家老小,咬死沒有給蕭馳野送過金桃。
刑部主事又查到甜食局太監銀朱,萬官宴兩個時辰前在采薇宮見到有人訓斥茯苓。(采薇宮是慕如住的地方,這事又牽扯上慕如,自然不是李建恒想看到的。)
解惑:
1、為什麽海閣老要駁回蕭馳野受賄案的折子?
海良宜把持內閣,雖然重用世家出身的薛修卓等人,卻又興辦太學提拔寒門小臣,就是想循序漸進,慢慢建立與世家對峙的勢力。僅憑這一點,蕭馳野絕對不能倒。因為目前蕭馳野是僅有的能與世家對峙的勢力。
海良宜、孔湫等人對傅林葉、魏懷興等人禦前攻讦之事已有所覺察:他們根本不在意誰是行刺皇上的幕後主使,而是很明顯的要借此機會拿掉蕭馳野。
2、蕭既明為何在蕭馳野被彈劾的時候穩身不動,視若無睹?
蕭既明不慌不忙,坐視不理,就是為了讓這一次的戰場局限在阒都之內,不挨着離北半邊,這樣更好解決。蕭馳野也少些後顧之憂。等到大夥都着急落井下石,皇上就該察覺到是有人要鏟除異己。到時候蕭馳野自然就不證自清了。
賞析:
李建恒和慕如的對話中可以得出三個信息:
1、李建恒對慕如真的是寵愛有加(得知李建恒以後的命運就會非常同情這個角色,他對慕如是真心喜歡)。
2、慕如總是在李健恒面前為太後說好話,很可能就是太後或者薛修卓的人,因為慕如的弟弟風泉自打潘如貴斬首以後就藏在薛修卓府上,李建恒答應慕如将弟弟風泉接到禦前伺候。
3、慕如吹枕邊風,說太後在李建恒還是襁褓中孩子時見他生無所依,就想抱回宮中撫養,可是後來離北王蕭方旭上奏太後有教養東宮儲君的重任,再養一個,恐生肘腋之患,于是太後抱養不成。(這當然是薛修卓有意離間蕭馳野和李建恒的伎倆)這事蕭馳野從未與他提過,于是李建恒更加百感交集,覺得蕭馳野城府太深,根本就沒把他當兄弟,頓時生了‘孤身只影’的感覺。
57
得知指使貴生行刺的茯苓與采薇宮有牽連,傅林葉見孔湫油鹽不進,一定要交供詞教到禦前,連忙從刑部出來,到藕花樓向奚鴻軒禀告此事。
奚鴻軒只透露給沈澤川,慕如是連着他們這邊的人。
至于慕如有大用就沒有讓沈澤川知道了。為保住慕如,奚鴻軒讓傅林葉在禦前咬緊蕭二,絕口不提采薇宮。
韓丞的弟弟韓靳暫代八大營指揮使,八大營壁壘森嚴,踢姚家出局的事沒有辦成。
朝堂之上,海良宜否決了銀朱的證詞,蕭既明和朝晖彈劾了魏懷興職權僭越。傅林葉繼續彈劾蕭馳野行賄一事被李健恒怒罵不分輕重,慌亂的傅林葉胡亂攀咬。他自知已被踢出局,各路都是神仙,他一個也開罪不起,只能由他來收拾爛攤子。
懸念:
1、銀朱的幕後指使是誰?
既然能幫助蕭馳野脫困的,大抵幕後主使就是蕭馳野、沈澤川等人,也有可能是海良宜,因為海良宜已經覺察到八大家并不是在查禦前行刺案,而是想借機攻讦蕭馳野,而蕭馳野是太學興辦之前唯一能與八大家抗衡的勢力,因此,蕭馳野不能倒,所以海良宜的嫌疑也很大。
但是皇帝在問‘是真是假’時,海良宜說的是‘自然是假的’。海良宜為什麽這麽肯定說假的呢?
将禦前行刺案與慕如攀扯上,有兩個原因。
一、主使知道皇帝深愛慕如,只要牽扯上慕如,必然會為了保住慕如,不再深究禦前行刺案。
二、主使知道慕如是奚鴻軒、薛修卓等人安插在皇帝身邊以後有大用的人,只要牽扯上慕如,薛修卓等人必然會為保住慕如,絕了皇帝深查的念頭。
如果是第二個原因,那沈澤川一邊的勢力未免也太聰明了吧,碾壓式權謀啊。
2、‘慕如有大用’,是什麽大用?
解惑:為什麽傅林葉禦前陳詞要絕口不提采薇宮,咬緊蕭馳野?
因為傅林葉先前查到泉城絲賬簿的事,想獨占功勞,一聲不響的将此事報了上去,導致海良宜起疑。之前禦前陳詞,正氣凜然,剛正不阿,為的是江山社稷,如今不能為了一個還為查證的供詞就随便改口,否則皇上反而會質疑傅林葉的忠心。
3、喬天涯的琴是個很重要的伏筆。
4、‘倘若這天下還有人姓李呢?’
這個伏筆是全文唯一一個我覺得埋的不好的,有點牽強和明顯。而且就李健恒的智商應該也想不到還會有人處心積慮再搞一個姓李的出來。見仁見智吧。
5、傅林葉:本書中不讨喜的角色之一,因為看到他就讓人想起傅裏葉積分、傅裏葉函數、傅裏葉變換,然後澀情和杏愈就大大消退了。
傅林葉,右都禦史,和青天大老爺孔湫一個級別,書裏被蓋了章的“牆頭草”,在查辦袁柳行刺案和泉城絲一案的時候“既不想得罪海良宜,又不想得罪八大家”。
這也沒什麽,關鍵是他又很不會審時度勢,居然就那麽下決心放開手去得罪蕭馳野。(我的天吶,就算蕭馳野真的涼涼,那蕭家根基深厚總不可能就這麽涼涼啊,不管最後兩虎相争鹿死誰手,他這個出頭鳥肯定要被打啊。)
沒本事+沒眼力見,這就已經很要命了,關鍵是他還膽子小,朝堂上被唬了一下,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呢,居然立馬就病急亂投醫地想去攀咬和自己同一個陣營的沈澤川和魏懷興。
釣魚小能手海閣老讓我們見識到純臣并不是“直來直往”,傅大人則告訴我們,結黨營私的牆頭草也可以傻得很天真。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