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貪沒案發
陽春二月,生機勃勃,草長莺飛。
勇毅侯府蘭亭院內,勇毅侯夫人邵雲杉邵氏正在教導自己的十三歲嫡親女兒杜雨霁看賬本,一筆筆、一頁頁地仔細拆開。
邵氏出身代國公府,是先代國公唯一的嫡女,也是現代國公的嫡親妹妹。代國公府武将出身,但是朝堂穩定,早在幾代前就已經棄武從文,近幾代族內頗多讀書人,更有中進士入朝為官者,所以代國公府也算得上“詩書傳家”的書香門第。
娶妻娶賢,書香門第培養得出賢惠人,但是邵氏在年輕時在京內聞名的卻不止是賢名兒,更是動人心魄的美貌。
雲鬓香腮玉瓊瑤,皓齒蛾眉冠粉黛。
時今,即使邵氏已經年過三十,育有一子一女,但是因保養得當,即使近處仔細觀看,也只以為是約過二十的相貌。
邵氏聰慧,在教導女兒時從不長篇大論,單向灌輸,而是旁征博引,設問引趣。杜雨霁年屆十三歲,正是對萬物好奇的時候,而邵氏看見女兒認真思考的模樣,也是歡喜,所以二人都很投入。
可是正講到關鍵的時候,只聽到門外急急的腳步聲。母女二人紛紛擡頭,原來是邵氏院內的管事嬷嬷于嬷嬷。于嬷嬷是先代國公夫人為邵氏準備的陪嫁之人,這些年一直盡心盡力幫邵氏管理後院,很得邵氏的器重以及內院奴仆的敬重。
但是此刻,于嬷嬷面容驚懼,手腳無措,顫顫巍巍,似是滿腹話語,但卻不知如何說起。邵氏還沒見過于嬷嬷這種慌張模樣,心中料定應該有重要事。所以拍了拍杜雨霁的手,讓她先回房。
杜雨霁相貌嬌俏性格溫順,一貫聽從邵氏的話,見此情況,就帶着丫鬟回房了。
邵氏喝了口茶,雖然料定于嬷嬷有大事要禀報,心裏卻沒太過在意,“于嬷嬷,什麽事啊?”
于嬷嬷驚吓不減,終于鼓足了勇氣低聲說道,“夫人,代國公府出大事了。”
“代國公府?”邵氏蹙眉,“大事兒?是不是趙姨娘又開始折騰了?”邵氏的嫡親哥哥代國公雖然秉性憨直,但是在後宅私事上卻是一個拎不清的,放着嫡親妻兒不去親近,反倒是寵愛那妖妖嬈嬈的趙姨娘。邵氏回府幾次,看見這行事間已經有寵妾滅妻的架勢,為難着也越軌勸了幾次。不過代國公邵弘敬嘴上答應的好好地,可是卻依舊我行我素。
想到這,邵氏開始頭疼,雨姐兒的婚事還是要慎重,這要真是嫁回代國公府,那樣的環境,雨姐的日子怕是不好過啊。
日子,還是得舒心啊。
像她這樣就很好了。當年她和杜茂山兩情相悅,說服父母後以代國公嫡女身份下嫁勇毅侯庶子,帶來豐厚嫁妝。雖然私定終生不合情理,但是先代國公寵愛她尤甚,所以即使不待見杜垴山,但還是同意了婚事并且助杜茂山獲封世子。
Advertisement
邵氏生下嫡子後的第二年,先勇毅侯去世,杜茂山承襲爵位。三個月後,勇毅侯太夫人也因病去世了。杜茂山夫婦也正式成為了勇毅侯府的掌權者。
杜茂山不慕仕途,喜歡山水花鳥風流之事。邵氏也尊重他的選擇,從不指責他不上進,并盡力為他操持後院。在懷着雨姐的時候,還遵從杜茂山姨娘的遺願,為他納了遠房表妹嚴柔為妾室。
據杜茂山所說,杜茂山與嚴柔早有婚約,只是因為嚴柔母親過世,嚴柔回了老家守孝,所以這段親事就耽誤了下來。後來杜茂山英雄救美邵氏,兩人一見傾心,所以說服嚴柔主動退了婚事,并送她銀錢讓她另覓良婿。
但是嚴柔生母過世後,繼母進門,面甜心苦。商戶人家本就不重規矩,而且俗話說有了後娘就有了後爹。嚴柔的日子不好過起來,只能借着侯府世子表哥的勢,勉強度日。但是她一介女流,卻始終無法為自己的婚事做主。所能做的只不過是不斷地推辭繼母找來的盡“攀附”所能的親事。繼母雖然深恨嚴柔不懂事而且還耽誤事兒,但是民不與官鬥,富不與貴争,還是咬着牙瞪着眼看着嚴柔一日日地成為了老姑娘,然後時不時當面唾她一句“活該”以洩她心頭之恨。
走投無路下,嚴柔求上了侯府。
邵氏回想,認為是自己奪了嚴柔的姻緣,所以做主讓嚴柔進了門。仔細想來,嚴柔出身商戶,相比于代國公府,算是背無靠山,而且相貌不如自己,年齡甚至也比自己大上兩歲。
總結就是不足為懼。
實際上,這麽多年,确實也如此。嚴柔為人端謹,從來都是執禮而行,不矯揉造作,更不放肆争寵,很是安分。
在邵氏生下女兒杜雨霁後,兩個月後,嚴柔的女兒杜雲歌也出生了。
一妻一妾,兩嫡一庶。後院也算是清淨了。
邵氏浮想聯翩愈加嚴重。
可是于嬷嬷再開口時,就把她從九霄雲外扯回來了。
于嬷嬷此時趕緊搖頭,焦急地說道,“不是啊,夫人,是代國公啊!現在已經被朝廷查的正厲害的黃河赈災銀貪沒案牽扯上了,今天上午朝廷派人奉皇旨搜了府,随後人就被帶走了。”
黃河水災時有泛濫,不止造成錢財損失,更是連累了周遭的苦難百姓,連在經常很少出門的她都見過進京的難民。難民居無定所,浮葉飄零。當時她眼看他們蓬頭垢面,食不果腹,還連同其他的侯爵夫人搭過粥棚施過粥。
今上在折子上知曉黃河水域餓殍遍地,民生凋敝,曾經下旨開庫赈災。過了數月,又有折子呈上說明情況,原來赈災銀從朝廷到了州府衙門後,只剩下十分之一不到。皇帝大怒下斥責百官不敬天地,不沐皇恩,連百姓赈災銀子都不放過,蝗蟲毀的是糧食,他們吸食的是人血,簡直是喪盡天良,滅絕人性。
從此,浩浩蕩蕩的黃河赈災銀貪沒案揭開了帷幕,從州府到京城,數十位官員被接連問罪,皇帝甚至都沒等到最後定案,凡查罪屬實,犯案官員直接斬首并被夷三族,其餘相關人員一律流放塞北,并且下令十代內不準科考,不準為官。
此種刑罰,可見今上心中的大怒和大恨。
如果代國公一旦牽扯在內,恐怕抄家滅族也是有可能的。
可是,邵氏轉念想到代國公邵弘敬雖然寵愛妾室,溺愛庶子,但是卻并非大奸大惡之人,絕不會喪盡天良貪沒赈災銀。
而且代國公任職吏部,如何能與黃河赈災銀貪沒扯上聯系,“可有聽聞哥哥為何會與貪沒案扯上聯系?”
于嬷嬷不太懂其中關竅,只搖了搖頭,“外面傳的沸沸揚揚,可是卻沒說清緣由。”
“快派人去代國公府問清楚。”于嬷嬷走後,邵氏坐在椅子上尋思,貪沒案和哥哥扯上關系的最大可能就是……
難道赈災銀背後有買官犯官的勾當?如此就算沒有直接參與貪沒案,也肯定會被今上劃為貪沒一黨,罪不容誅啊。
邵氏心中大駭,立時站了起來,但是對代國公府的擔憂抽走了她全身的力氣,她又跌坐在椅子上。雖然身在內院,但是她卻也知道今上最恨官員貪污舞弊,結黨營私,尤其還是黃河的赈災銀。
現在無法,只有等着代國公府傳來的消息。
雲裳苑內,嚴柔嚴姨娘正在穿針飛花,為勇毅侯縫制衣衫。勇毅侯曾經在早年間争奪爵位的時候被人在衣服內下毒,差點喪命于此,所以從此之後對衣衫比衣食的事更為看重,所以知曉前因的嚴姨娘豈有不“善解人意,體貼入微”的道理?
嚴姨娘雖然是商戶人家出身,但是溫柔娴美,母親又曾經是大戶人家的女兒,雖然外祖門戶早已沒落,甚至因此堕落在商戶人家,但是身上仍有幾分貴氣和傲氣,所以拼盡心力把唯一女兒的禮儀教導的很好。
在很小的時候,嚴姨娘就聽母親提及她當年生活時的奴仆環繞和錦衣玉食,心中好是向往。雖然商戶人家也不缺銀錢,但是富而不貴,所用之物皆被身份限制,不能越過規制一分一毫,否則就是僭越。商人之流終究讓人瞧不起,如果将來再嫁了商戶人家,那可就是世世代代都擡不起頭了。
雖然鮮花落地成泥,但是所有的鮮花卻也不是從淤泥中生長出來的嗎?
而她也會向世人證明,她不是一朵花,而是一棵樹。越長越茂盛。
此時,一個相貌清秀的丫鬟匆匆走了進來,在門外喊道,“姨娘,前院侯爺有話傳來。”
嚴姨娘聽出是自己的大丫頭繡巧,所以頭也不擡地放話讓她進來了。
嚴姨娘放下衣服,遣走了屋內伺候的人,繡巧關上門後,嚴姨娘看着喜上眉梢的繡巧,心中已經有了幾分猜測,問道“什麽話兒?”
繡巧面帶喜色,走路都飄着風,顫着聲說道,“代國公被收押天牢了。”
嚴姨娘聽此,瞬間雙目帶淚,攥緊了手帕,瞪着眼睛低聲說道 “你再說一遍,說的仔細點。”
繡巧知道嚴姨娘已經盼此多年,便眉飛色舞地說道,“今天上午,今上派人搜了府,那些信和代國公就被一起帶走了。”随後又說了一些在街上聽聞的消息,可是嚴姨娘早已沒在聽了。
此時的嚴姨娘似喜似悲,哭笑不得,只是眼淚止不住地落了下來,然後咬着牙,握着拳說道,“是非功過還是得勝者來定。”心中想起母親所說的話,人這一輩子長的很,不到最後一刻都不知誰贏誰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