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改變
入宮後,乾隆确如富察皇後預料中的那樣,很是寵幸過夏雨荷一段時間,在有意無意中,她确是壓過了許多人的風頭,也分了不少別人的寵。但是不久,等乾隆新鮮勁一過,根本不知道怎麽為自己固寵的夏雨荷就遭到了皇帝的冷遇,後宮各色嬌花終是掩過了濟南的夏荷。其時的夏雨荷本質上還是個完全沒有涉世經驗的姑娘,她那風花雪月的性格也不是一下就改得了的,雖說身邊有個還算精明的蔻兒在,但在這深宮之中她們卻完全不是別人的對手,那段時間裏她的日子并不好過,明裏暗裏的算計刁難,笑靥如花的綿裏藏針,特別是她對于那個男人的失望傷心,對于這段感情的種種質疑迷惑,讓這個女子日益憔悴。
那段時間和端也是為夏雨荷急得不行,可她終究太小,也只能努力逗夏雨荷開心,加緊自己抱緊太後和娴妃大腿的行動,希望能從她們身上得到一點對她們母女的護持。也不知是不是夏雨荷想通了,在某一天夏雨荷在內室裏抱着和端默默流了很久的淚後,這個其實十分聰慧的女子就像是摒棄了軟弱,慢慢成長起來,學習着在皇宮裏生存,小心翼翼的與所有人相處,對着太後與皇後愈加恭敬,也時常陪娴妃說說話,跟着她在各宮之間來往,雖然尚顯生澀,但漸漸的倒是在皇宮立了足,不時的也能讓皇帝到她那兒轉一轉,不張揚也不惹眼。
三歲了的和端就着蔻兒的手小口吃着糕點,她其實一直沒明白當年夏雨荷是怎麽轉過這個彎兒的,要知道原著裏她可是靠着對乾隆的感情撐過了二十年,可見她有多依賴這份感情,現下夢碎了,和端幾乎以為夏雨荷會受不了就那樣過去了,怎麽一下子就想明白了啊?而這個疑惑,直到很久後,她才從蔻兒的嘴中套出了答案,不過八個字而已,‘女子雖弱,為母則強’。但這都是以後的事兒了。
乾隆十年元旦,高佳貴妃舊病複發,太醫院的禦醫們腿都跑斷了,貴妃的病卻還是不見絲毫好轉,乾隆皇帝想着為自己的寵妃沖一沖喜,便于正月二十三晉封她為皇貴妃,還順帶給一些宮妃也一起提高了待遇,入宮幾年的夏貴人也有些意外的撈到了個嫔位,三歲的和端在嬷嬷的帶領下給晉了謹嫔的夏雨荷道喜,夏雨荷笑得頗為端莊到位,說了些場面話,讓蔻兒賞了一衆人,便遣了他們下去,一邊又和蔻兒說起了此次應有的一些人情往來,一切井井有條。留在榻上的和端看着夏雨荷臉上矜持标準的笑,平靜無瀾的眼,忽然想起當年在濟南時,抱着尚在襁褓中的自己的,那個不通俗務,天真到有點傻,但保有一顆至真至純之心的
夏雨荷。不由的在心底嘆息,至于嘆的什麽,她卻是說不出來,其實,這樣才是最好的吧。
不過兩日,正月二十五時,高佳氏還是病逝了。聽聞這個消息,宮中衆人反應不一,但估計大多數嫔妃心裏挺樂呵的,畢竟,皇帝的寵愛才是宮中最實在的東西不是,頭上壓着一個皇帝榮寵不斷的妃子,而且那人份位還挺高,既搶不了貴妃的寵,那其他女人的日子還是不容易過得順心的。雖說第二日,乾隆便追封高佳氏為"慧賢皇貴妃",還寫下挽詩懷念她,連日裏還表現得頗為傷感,這讓個別人有些吃味兒,但是對一個得入土的人,給她再多的加封,各色美人們自認還是忍得下的,活人不與死人争,再說了,加的封號又不真占位置,這人一去啊,反而能空個好位置出來不是。
十一月行冊封禮後,後宮的規格變化總算是落定了,娴妃晉了娴貴妃,純妃晉為純貴妃,愉嫔為愉妃,令貴人魏佳氏晉了令嫔,謹嫔夏雨荷也拿到了上崗證,期間和端在一衆來向娴貴妃道賀的女人中,第一次近距離看見了嘉慶帝他媽,平心而論,長得真不錯,至于到底人怎麽樣,和端小朋友只能告訴你五個字‘我怎麽知道!’沒法子,誰叫她現在太小,基本沒旁聽大家八卦的資格吶。
乾隆十一年,富察皇後生皇七子永琮,皇帝贊其“性成夙慧,歧嶷表異,出自正嫡,聰穎殊常”,欲立為太子。不料十二年,永琮以痘殇,方二歲。富察皇後經此一難,整個人的精神都顯得萎靡起來,已于三月出嫁了的固倫和敬公主也時常進宮寬解母親,但是富察皇後臉上強起的笑意還是透露出她內心苦澀未消。雖說乾隆對于永琮早夭也很悲痛,但是他顯然沒有皇後傷心得久,對着後宮的衆妃興致依舊不減,謹嫔還算得寵,但比起令嫔來,那就不算什麽了。令嫔可以說是異軍突起,許是富察皇後覺得令嫔算是自己身邊的人,一向又比較安分,而且令嫔并沒有得寵太過,所以也沒有什麽特別反應。
十三年三月,皇後富察氏逝于山東德州舟次,乾隆帝哀痛至極,兼程還京師,殡皇後于長春宮。乾隆帝辍朝九日,親定大行皇後谥為“孝賢”。 和端與五格格和嘉一同跪在皇女的哭孝隊伍裏,不過四歲的和嘉一臉懵懂,只是記着嬷嬷的話,跟着和端一起動作,而和端只是不斷的拿手帕擦着眼睛,努力讓自己哭得更慘一些,整個大殿中黑壓壓的跪着衆多宮妃女眷,哭聲震天。
不久便傳來乾隆責皇長子永璜、皇三子永璋于皇後之喪無“哀慕之誠”,不得繼承大統的消息,
據說純貴妃聽聞時,即刻就白了臉,而令嫔在喪禮上哭得幾近暈厥的事兒同樣傳遍了後宮。之後和端跟着宮妃在慈寧宮給太後請安時,這事兒又被提了出來,不過太後一句話就把這事兒掀了去,餘下的人便沒再敢提起。
這天慈寧宮請安結束,宮妃散去後,娴貴妃和謹嫔帶着和端留下了。自從能穩穩邁開腳步後,和端就堅持每天跟着到慈寧宮請安,因為娴妃還得太後青眼,且她一直未有生育,是以每每太後有留娴妃說話時,和端幾乎都被娴妃領着。小丫頭嘴甜又注意看人臉色,在和敬與和婉公主也在時,并不會故意搶風頭,所以孝賢皇後在時對和端印象也不錯,太後也自然喜歡可愛乖巧的小和端,加之其他公主格格年紀漸長,都在皇後的授意下開始跟着學習管家等事宜,并不能常常到慈寧宮與太後解悶,時常報到的和端在慈寧宮的待遇自然慢慢就漲上去了,經年累月,和端在太後的心中已占據了一方位置,老人家嘛,對常在自己眼前的孩子總是偏袒一點的,這種偏袒也延伸到了夏雨荷身上,至少現在太後她老人家對謹嫔的臉色還是不錯的,後宮也沒人會找她們母女倆的茬子,至少明面上沒有。
太後老佛爺拉着和端親熱的說話,娴妃和謹嫔與着一幹老嬷嬷們在一旁湊趣,雖然這情景是常有的,但和端總覺得今天老佛爺有點不太一樣,老佛爺看娴貴妃的次數較往常似乎…頻繁了一點兒?忙着撒嬌讨好的和端覺得有什麽在腦海中一閃而過,但是又一下想不出來,直到三人準備告退了,老佛爺的一句話才點醒了和端。
“貴妃你是個好的,以後後宮裏的事兒你就多看顧着點。”和端知道,那拉氏的皇後之路估計是開始了。
七月,皇太後懿旨:“娴貴妃那拉氏承體坤寧,先冊立為皇貴妃,攝行六宮事。”此道旨意一下,衆人便知此時的娴皇貴妃只要不出大岔子,估摸着就是入主中宮的那位了。和端與謹嫔一臉笑意的向滿面喜色的娴皇貴妃道喜,知道一會兒必有不少人來道賀,人多事雜的,娴妃忙讓嬷嬷把和端領回房去,叮囑“仔細着四格格”,便只留下了謹嫔一同往正殿去。
屋子裏呆着無聊,和端便盤腿坐在榻上跟着嬷嬷學繡花,也不知過了多久,就見門簾子被掀了開來,謹嫔和着蔻兒進了屋裏,和端忙放下花繃子,下了地迎上去,嘴上道:“額娘怎麽這時候過來了?”一手扶着夏雨荷的胳膊,一轉眼見蔻兒手上端着一盞瓷盅,好奇說:“沈嬷嬷手上拿的什麽啊?”沈嬷嬷,就是原先的蔻兒,只見她放下瓷盅,
Advertisement
向和端笑道:“回格格,皇貴妃娘娘說您愛這些個湯水,專門讓小廚房給您炖的,前邊兒人還沒散盡,娘娘就讓主子過來時順手給您吶。”
一邊的宮女已經盛了兩碗放到兩人面前,和端聞着四溢的香味,說:“真是勞煩貴妃娘娘了。”夏雨荷端起碗來,舀了一勺,湊到唇邊吹涼了,又喂給和端,邊道:“娘娘總是萬事想着你,有什麽東西也記得給你一份,待你如親女一般。”和端聞言輕輕點頭,不知額娘怎麽提起這個來了。謹嫔又道:“娘娘才和我說,旨意下了,她不日就要搬到坤寧宮去,怕不能像現下這樣時時見着你了,頗有些落寞。你一會兒記得往娘娘那與她說說話,這幾日也多陪陪娘娘。”見和端乖乖點頭,同恭賀的後妃們周旋了許久的謹嫔便回屋休息了。
晚飯和端是同那拉氏一同用的,飯後那拉氏摟着和端,看着粉團兒樣的小姑娘,直道:“咱們和端長大了必是個美人兒。”“當年那麽一點點的小孩子,現下一轉眼就這麽高了。”和端看那拉氏慈愛的眼睛,認真的說:“娘娘待和端這麽好,和端也一直把您當額娘看的。以後和端一定時常去給娘娘請安。”那拉氏看着和端,眼圈都紅了,抱着和端直說:“咱格格真是貼心,真是好孩子。”
和端走後,那拉氏還與容嬷嬷講和端的好,對着這個自幼看大的孩子,容嬷嬷也是喜歡的,且多年下來,又了解和端與謹嫔的性情,和端對沒有孩子的那拉氏也起了慰藉的作用,容嬷嬷對她們就很放心,只是和端終不是記在那拉氏名下的,那拉氏得要有個自己的孩子才好。那拉氏何嘗不是如此想法,只是自己多年一直無孕,所以只能将注意力轉移到眼皮子底下的和端身上,思及此,那拉氏對着容嬷嬷說:“我什麽時候才能懷上啊,哪怕不是兒子,有個女兒也好啊!”
老天爺這次大方的滿足了那拉氏,沒多久就給她送來個孩子,雖說不是親生的,但也是記在她名下的正經女兒了。也多虧了那拉氏現如今的份位,才能讓她養着這位皇室新出爐的養女,她就是戰死的齊王唯一的女兒,蘭馨。
作者有話要說:求包養~求小花~求留言~~
日更太痛苦了,強烈要求各位的撫摸安慰~~
話說這章某晶改了好久,想了下還是讓夏雨荷堅強點,不然她那風花雪月的性子,絕對會拖後腿的,女主的日子就不用過了。但是某晶覺得…太生硬了啊!!!一個人的性格怎麽能變那麽快啊…所以大家就當是某晶開了強大的金手指吧,囧
至于那拉氏和女主的關系,始終是在無子女的情況下看顧了那麽多年,女主又很努力的抱緊她們的大腿,個人覺得那拉氏比較看重女主應該比較正常吧…夏雨荷升份位的事兒,除了她表現尚可外,還有女兒得boss青眼的原因吧。
好了,要是還有GN覺得別扭,就告訴某晶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