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黑石縣有鐵有煤, 不能落到賴瑾的手裏,忠敬伯蕭峻無論如何都要打回來的。
他曾帶兵去過虎嘯山剿匪,知道有山路能直通虎城縣, 且極為隐秘, 故此與博英郡侯定下誘賴瑾出城,再發兵奇襲的策略。
蕭峻思來想去,不放心。長子有些膽怯, 做郡守無妨, 但若讓他帶兵,戰事順利還好,戰事一旦不順,必然最先逃走。可他們打的這一仗,要先佯敗,再殺回馬槍, 跟山上的伏兵合圍賴瑾。他擔心, 如果長子帶兵,佯敗沒剎住, 就成真敗了。
他下午出城, 把長子換回去守城,決定還是由自己帶兵。這是他的地盤, 自己戎馬半生,跟擅戰的博英郡侯聯手,能鎮住各郡聯兵, 發起猛攻。
因為博英郡侯有诏書在手,又是他在沿途召的兵, 因此為主将, 忠敬伯蕭峻居于副位。
清晨, 博英郡侯下達戰令:今日全面攻城,拿下千總人頭者,賞錢十貫,升一級。拿下領軍萬人的将領者人頭才,賞黃金十兩,升兩級。拿下賴瑾人頭者,賞黃金百兩,連升三級。
全軍敞開肚皮吃飽飯,之後便再次奔赴三十裏外的虎城縣,大家抵達後,調好整形,休息兩刻鐘,便朝着虎城縣發起了進攻。
這次沒再分兵,而是十萬大軍狠攻朝着郡城方向的東面城牆。
攻城梯密密麻麻地架在城牆上,兵卒爬滿了梯子,源源不斷地往上攻,前面的人被戳翻掉下梯子,後面的人立即補上。
博英郡侯和忠敬伯親自到陣前督戰,敢退後的,就地斬殺!
他們從各郡縣新招來的兵,被驅趕到牆頭,作為第一波往上沖的。這些人幾乎都是第一次上戰場,甚至大部分都沒有經過作戰訓練,就被送到了前面。
可他們沒有退路,如果後退,甚至沖慢了,都會被督戰官揮刀直接斬殺。唯有往前沖,至少還能有一線生機,結局卻是要麽在梯子上被扔下來的石頭砸落,要麽剛上牆頭便被長矛挑下城牆,死傷者鋪滿了城牆下方的地面,越壘越高。
賴瑾離開京城後,不是趕路就是開荒,根本沒有時間造弓箭,全軍只有從京城出來時帶的那點箭,幾波就射完了。沐耀倒是趕制了一批箭杆,但連鑄箭頭的時間都沒有,根本沒法用。
鎮邊大軍壘在城樓上禦敵的石頭,一個上午就扔完了。
縣城的城牆只有一丈多高,随着城牆下的屍體越積越多,攻城的大軍甚至不用再搭梯子,踩着屍體便到了跟城牆齊平時高度,雙方隔着城牆垛激戰。
一場戰鬥,從上午戰直黃昏,攻城方死傷近半,仍然沒有撤退的勢頭。
Advertisement
守城的人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又累又渴又餓,體力幾近透支,仍在苦苦堅持。城牆太矮了,七萬人對十萬人的優勢并不大。既使對方派來的許多人是沒什麽殺傷力的新兵,守城方沒太大傷亡,可頂着烈日穿着厚重的盔甲不停地揮矛,也快扛不住了,胳膊酸到都快擡不起來了。
博英郡侯的臉色越來越沉。
攻城戰打了一天,城頭上沒有換過人。派出去的探哨,一天沒有任何消息回來。要知道賴瑾在城中可是有十幾萬大軍,應該守得游刃有餘,中途會來回換人才是,不可能守得這麽艱難。城樓上的守勢,像是只經過訓練,還沒有多少殺敵經驗的新兵在守。
忠敬伯蕭峻也意識到情況不妙,立即派人出去找探哨,沒找到,他們撒出去的探哨全都沒影了。
蕭峻找到博英郡侯,說道:“情況有異。”
博英郡侯已經可以确定出事了,說:“我們可以抄虎嘯山近道,賴瑾也可以。”
忠敬伯蕭峻的臉色更沉了,叫道:“山裏可是有七萬大軍!”他只有兩個兒子,長子帶不了兵,老二是女兒,老三是個将才,如果賴瑾繞道去打郡城,山裏七萬大軍不可能沒聲響。除非是……有了不測,一個都沒逃出來,包括他最倚重的老三。
博英郡侯看了眼日頭,已是日落西山時分。天快黑了,大軍得撤了,不然容易被賴瑾從其它城門摸黑出來繞攻兩翼。他對蕭峻說道:“派人快馬回郡城查看情況。你帶着後軍,撤至十裏坡,在那裏掩護大軍撤離,以防賴瑾追擊。”他們之前是盼着賴瑾出城追擊,這會兒卻是怕他追出來了。
蕭峻心急如焚,當即點了留在後面以備萬一的五千後軍,匆匆撤至十裏坡。
因為攻城方是屁股對着後面,注意力都在正前方,壓根兒沒有注意到後軍撤離。
城樓上的守城方倒是看見了,但他們累得連話都不想說,不可能喊話告訴攻城軍,你們的後軍撤啦。後軍撤,顯然是大軍也要撤了,累得胳膊都快擡不起的衆人精神一振,心道:“可算是把今天守過來了。”
好在守城雖然辛苦,殺敵殺得手都麻了,但多少占了點地利,又有皮甲防護,傷亡不大,受傷的都及時下了城牆送去治療,就是累!
又戰了三四刻鐘,太陽都只剩下一點點殘邊挂在山頭上,天色已經開始變黑。
博英郡侯鳴金收兵,大軍迅速撤離。
守城的人望着他們遠去,沒有一個人想追,包括賴瑾。
斥侯來報,山裏全殲,郡城也拿下了。對面今天送了好幾萬人頭,退回去的只剩下五六萬人。
鎮邊大軍還有六萬從陳郡招來的新兵在路上,算日子再過兩三天就到了。
這場仗到了這裏,占盡優勢,慢慢平推就好了,何必冒險在又累又餓的時候去追呢,萬一踩陷阱怎麽辦。
賴瑾下令全軍,又排成兩班倒,一班繼續守城牆。一班回去吃飯,等吃完飯再過來換班。
至于城外的屍體,明天再說吧,反正一晚上也臭不了。那些受傷沒死的,賴瑾不想浪費自己的物資,想撂在那裏不管,任其自生自滅,可想着到底是一條人命,有家眷妻兒,扔在外面活活等死,委實有點可憐。
他猶豫了一會兒,安排人出去把沒死的擡回來找個院子放着,再調了些人過去連看管幫治傷。
軍醫給鎮邊大軍治傷都忙不過來,沒空派給他們。派去的都是稍微懂點治傷常識的,也就是縫個傷口止個血,再喂點水和粥,能不能活,就看他們自己的命了。
剛入夜不久,博英郡侯和忠敬伯才撤回駐軍大營,便都收到了消息,魏郡郡城丢了,山裏的七萬人沒有一個出來。
忠敬伯激動地揪住來報信的斥侯,問:“郡城是怎麽丢的?”
報信的斥侯說:“他們……他們是從虎嘯山出來的,走在最前面的穿的是我們的戰甲,裝成了潰兵。我們派過去打探消息的人,去了就沒回來。後來……後來我才看見,潰兵的後面跟着鎮邊大軍,有将近五萬人。我們在他們攻進城裏後,又派了人去山裏打探消息,現在還沒回來……斥侯營……只剩下我了……”
各郡掌兵的人進入帳篷,聽到這話,都急了。
平川郡掌兵的郡尉一把揪住那報信斥侯的衣領,問:“就算是裝成潰兵,是不是你們魏郡的領兵将領,你們認不出嗎?随便去個人就給開城門嗎?那可是城門,說開就開的嗎!”
斥侯兵哪知道,又不是他開的城門。他也想不通。
鎮邊大軍五萬精銳守的郡城,郡城的城牆比攻城梯還高,怎麽打!
博英郡侯想到兒子還在運回去的路上,弟弟岳周又沒了音訊。
外祖家只有阿娘一個孩子,弟弟随阿娘姓,承襲岳氏血脈。這一戰,岳周可是把兩個兒子都帶上了,想要歷練他們,将來能有作所為。哪想到……要是一個都沒回去,自己可怎麽向阿娘交待。她都六十了!
可眼下不是悲痛的時候。現在已經不是攻打賴瑾的事,而是怎麽擋住賴瑾趁勝追擊。以賴瑾如今的勢頭,能一直打到梧桐郡,長嶺以西,能直接丢掉大半,全家老小所在的青山郡都得折進去。要是方稷選擇投降,或者賴瑾對着親姐夫也照打不誤,甚至能收掉整個西邊。
博英郡侯展開魏郡地圖,尋找能夠撤退駐軍的地方。
駐兵點在三叉口,一條路通往郡城,另一條路通往理縣。
郡城是在虎城縣的正東方向,因為中間隔了一座虎嘯山,官道繞山腳行走,繞了一個大彎,因此才有翻山抄近道的打法,如今這條道已經讓賴瑾占據,不能走。
他們的西邊是賴瑾,北面是虎嘯山,東面是郡城,都已經無路可走,如今只剩下南面。
走南面的下路,沿理縣、柳縣,繞過郡城,抵達位于郡城東南、正東面呈月牙形狀的檬溪縣,過了檬溪縣,再過兩縣之地就是臨江郡。
大軍糧食還在臨江郡,有這幾縣之地且戰且退,應該能撐到朝廷增援。
博英郡侯當機立斷,說道:“我們在這裏容易遭到賴瑾從郡城和虎城縣的兩面夾擊,得立即撤離。”他伸手從理縣劃出路線,道:“從縣道繞過郡城,到檬溪縣以抗賴瑾。理縣、柳縣都能到郡城,在兩縣之地容易被夾擊,不是可守之地。反之,沐耀如果搶攻檬溪縣,郡城容易遭襲,畢竟四通八達,我們可以從理縣、柳縣打他。為保郡城,賴瑾是必奪這兩縣,可以用此拖延他一些時日,等t待朝廷援兵。”
戰事已至如此地步,留下來很可能剩下的幾萬大軍都會遭到前後夾擊圍殲,衆人對于繞道南面撤往檬溪縣并沒有異議。
博英郡侯當即下令拔營。他跟忠敬伯寫了戰報,派出快馬,向京城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