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體貼
謝茵未嫁時家中排行第五, 是謝老夫人的幼女,夫婿姓馮名肅字敬之,此次調任國子監祭酒,也是大舅兄謝茂給使的力。老太太一生得了二子二子, 長女早亡, 幼女嫁人之後不久, 随夫婿出京赴任, 這麽多年來都沒見過幾面, 乍聽得女兒、女婿要歸京,足有好幾天晚上沒睡好覺, 然後在謝茵攜夫婿和子女過府拜見時, 一時激動直接就病倒了。她病了,從謝茂、徐氏再到謝洵、謝涵都來侍疾, 為了謝茵歸京所設的家宴自然也沒有舉行,謝媛精心準備了好幾日,全都浪費了。
夜來風急雨驟,晨起落英滿園,阿鸾來不急細賞雨後園景, 步履匆匆的帶着人往宜春院走去。轉過垂花門, 正與二姑娘迎面碰上, 她率先見禮:“二姐姐,早。”
二姑娘連忙還了一禮,“五妹,早。”她見阿鸾身着碧色的衣裙, 烏鴉鴉的青絲挽成随雲髻,除了一只碧玉簪外再無其餘發飾。她輕聲勸道:“五妹,時間還早,你要不要回去換身衣飾。”謝老夫人病中特別不喜家中女子穿得太過素淨,總覺得不吉利。昨天晚上才說了七妹謝妍,覺得她穿得太素淨不好。
阿鸾搖了搖頭,“謝謝二姐,我早起給祖母熬的山藥粥,得快點送過去。”她昨天穿得黃衣藍裙,被謝老太太嫌棄的夠嗆,就差沒指着鼻子罵她不孝了,說她在她病中穿得花枝招展的,沒有一點悲戚之心。看看,她多聽祖母的話,今天就沒穿得鮮豔,只着了一色的衣裙。
二姑娘略有些同情的看着阿鸾,祖母這是病中心焦,變相的跟嫡母叫勁兒,偏偏還不能直接訓斥嫡母,只能拿五妹妹撒氣。
“二姐,咱們走吧。”阿鸾真的不大在乎謝老太太罵她,說真的,就謝老太太那清高勁兒,罵人都不肯用稍顯粗俗的詞句,半點殺傷力都沒有,她完全就當耳邊風。今天換了衣裙,不過顯示自己比較重視老太太的話而已。
宜春院內,徐氏和姚氏兩人晚上都沒回去,直接就在老太太的寝房外的壁紗櫥裏勉強過的夜,以至于早晨起來兩人的面色都有些憔悴。
“母親,嬸嬸。”阿鸾和二姑娘給兩人見了禮,阿鸾道:“我帶了紅棗山藥粥和一些爽口的小菜,母親和嬸嬸好歹先用一些。”對的,阿鸾的山藥粥是熬給徐氏喝的。
姚氏笑道:“好孩子,你費心了。”
夜裏睡不好,徐氏和姚氏兩人都沒有多大胃口,只能勉強吃了幾口,就起了身,“母親,這個小砂鍋裏的粥,是我為祖母特意熬的。”阿鸾見徐氏吃過了飯,讓丫環拿過兩個食盒,輕聲說道。
徐氏微微點頭,“你祖母夜裏睡的不好,如今一時半刻醒不過來,你們姐妹去東廂裏坐坐。”這老太太想拿女兒撒氣,還得看她願不願意呢,有那麽大的氣性,沖着她兒子撒去。
阿鸾知道這是嫡母心疼自己,欣然道:“好。”
沒一會兒,府中其餘的姐妹,還有大嫂鄭氏也都到了。謝妍瞅瞅阿鸾的衣裙,哼了一聲,滿臉的不屑。總算這幾年她被姚氏教導得多,知道現在不是出口諷刺的時候。
謝老太太這一病足足有小二十天才漸好,謝茂和謝榮兩人都熬得夠嗆,也沒什麽心思給妹妹辦什麽接風宴了。謝茵是出嫁女,不好常住娘家,也是一天一趟的過來。她來得勤,馮家的子女們自然要跟着她一起過來,常走動的結果便是兩家下一代熟悉的快了許多。只不過謝茵的幼女自持嫡女身份,只與謝妍交好,從來都不肯搭理阿鸾這幾個庶出的姐妹。阿鸾自然是無所謂,反正從前就不認識,照她這态度,以後的來往必然也會少,當個陌生人處着就好。到是三姑娘有些憤憤然,反到常與馮肅的庶女豔娘在一起。
時進六月,荷蓮飄香,阿鸾捧着自己收集整理的一些往年科考的題目,慢慢走進後園臨池的水榭內,看着伏案苦讀的兩人,言笑晏晏:“二哥,陸師兄”
陸離見她進來,連忙起身,接過她手中的題集,關切的道:“如今暑熱正盛,你怎好過來。”
Advertisement
阿鸾笑盈盈的道:“我打傘過來的,再說,這一路除了游廊便是樹蔭,到不覺得熱。”她轉身自丫環手中接過一個小壺,放于案上,“這是新熬好的酸梅湯,師兄和二哥飲來解解煮氣吧。”
謝涵見壺外凝有水珠,觸手微涼,便笑道:“這湯在冰裏多鎮一會兒就好了。”
阿鸾白了他一眼,“這已經在井水裏浸過了,略有些涼意正好。用冰鎮過的,那敢給你們立時就喝。”她邊說話,邊手腳麻利的倒了兩碗出來,遞給哥哥和未婚夫,略有些擔憂的問:“你們不去國子監上課真的好麽?”之前國子監祭酒空置了一年多,其間對學子教導管理未免不怎嚴格,逃課真提常有的事,更有人一年都不曾去過。如今的國子監祭酒是五姑父,阿鸾曾見過其兩面,是個極其刻板迂腐之人。她聽說,自五姑夫到任後,已經先後訓斥了好幾個博士,還逐了十來個不堪子弟出去。
謝涵幾口喝幹了酸梅湯,也不用妹妹動手,自己又去倒了一碗,才道:“姑父的國子監祭酒是怎麽當上的,他還不知道,如何能管我和長離。”
陸離聽得微微搖頭,溫聲對有些擔心的未婚妻解釋道:“我和二哥明年便要下場,再去國子監意義不大,還不如由先生和岳父來教導成效更佳。其時,每次大比之前,要下場的國子監生基本都不用再去了。”因為該教的都教完了,該學的也都學完了,餘下的就是做各種文章。這種吧,在家裏做好了,十天半個月的去國子監找先生批改一下就成。像謝涵與陸離這樣的,老師和老爹都是國朝頂頂有名的儒者,由他們來給兩人做最後的考前輔導再好不過。
“原來是這樣。”阿鸾點了點頭,她對這時候的官學、府學還真不怎麽了解,有些初步印象的大約就是族學了。謝家族學很是出名,但是謝涵與謝洵卻并未在族學中呆多長時間,大部分都是由謝茂或他請來大儒教導的。但是謝家的三公子謝沐,卻在族學中呆了許久,今年年初才去了國子監。
謝涵正在翻看阿鸾拿來題集,越翻越驚奇:“阿鸾,你這是從哪裏收集來的?”
陸離才給阿鸾倒了碗酸梅湯,小心遞給她,聞言側首問道:“阿鸾收集了什麽?”值得他大呼小叫的。
阿鸾擡頭對十分體貼自己的未婚夫展顏一笑,輕聲道:“我把近十年內,會試、殿試的題目都找了出來,還有這幾次考試三鼎甲的文章,也都抄錄好了,給師兄和二哥做個參考。”這就是生在文官世家的好處了,像這種資料,也只有在謝家才能找得略齊全一些。餘下一些寫得比較好的卷子,她還在整理中,有些陸家不全的,還去找大哥,從梅家收錄了一些。
其時,像這種資料,平常謝茂和梅清也會給兩人看,只不過沒有像阿鸾做得這麽清晰明了。她不只是把例年的題目和文章抄錄就算了,還會附上當時的主考官和閱卷官,再以小箋标明這些人的大致性格與喜好,還有他們平日裏的政治訴求與主張,近年內的有了那些改變,會更傾向于哪類的文章。要收集并整理這樣一份資料,顯然會耗費不短的時間。
陸離越翻越感動,也更心疼她:能做到如此心細如發,明辨人心,故然與性格和天賦有關,但肯定與從小的察言觀色、小心謹慎分不開。想想她自小沒有了親娘,在嫡母身邊長大,能讓徐氏拿她做親女,謝氏兄弟疼她如同胞之妹,不知背地裏下了多少功夫,用了多少心思。
謝涵突然想到,“阿鸾,大哥當年入場之前,你是不是就給他整理了這麽一份?”
阿鸾點了點頭:“嗯。不過大哥入場時,我已經先從梅叔叔那裏知道誰可能是主考,所以給大哥整理的自然沒有這麽詳細。”當初梅清給了她一份可能的主考名單,而且還圈了兩個最有可能的,讓她當年的資料要比現在的簡要許多。而且,當初那界主考梅清會猜得準,有很多因素在內,想再重複當年,可不容易。“我只整理了其中的一部分,還有一半,大約得在一個月後才能成。”
謝涵皺眉道:“你這樣太辛苦了,我們自己來就好。”謝二公子覺得妹妹的小~臉都不似往日裏圓潤了,顯然是累瘦了,這樣可不行。科舉考試是他們的事,像妹妹這樣的女孩子就該無憂無慮的吃吃玩玩就好。
陸離也不太贊成的看着未婚妻,只是兩人如今還未成親,有好多話他都沒法說,只能含蓄而溫柔的道:“阿鸾,看了這本題集我大約知道該怎麽弄了,餘下的我來就好。”
阿鸾搖了搖頭,“師兄和二哥還是在經書、文章上多用功夫才好,我收集的這些都是旁門左道,你們只要偶爾瞧瞧就行,不要在這上面過多用功,反而移了性情。”時下的會試與殿試最看中的還是個人的才華,她弄這些不過是錦上添花,在兩篇相同質量的文章放在主考面前時,對他喜好的那篇會得到更好的名次。她這些資料的收集,就是不想因為某些個人因素,而讓兄長和未婚夫的名次低人一頭而已。
作者有話要說:唔,阿鸾和陸離這回真的快要成親了。唔,至于寧王麽,他不會喜歡阿鸾的,畢竟男女有別,根本接觸不到。但是,他喜歡陸離(咳,小可愛們不要想歪了,這可真是純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