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恨不解
喬琬笑道:“不知娘娘想問的是什麽?”
太後面色一沉, 道:“婠婠,怎麽才入東宮幾個月,你就不在老身面前說實話了?”
喬琬面不改色行禮道:“柔安的意思是昨日發生了許多事, 娘娘想問哪一件呢?其實有些事,柔安也不是很明白。”
“那日你說的那個偷竊的小黃門是怎麽回事, 為何後來沒有送回司禮監,反而傳出了是東宮在用私刑?”太後嚴肅道。
喬琬望了眼殿內的宮人。
嘉寧公主正在一旁不敢言語,此時與喬琬四目相對, 但她眨眨眼又轉過臉去,顯然是不願離開。
太後明白她的意思, 使了個眼色。八寶姑姑便清退了屋內的宮人,但她依舊立在太後身側。常喜公公則退出去,守在門外。
仲夏的蟲鳴透過窗紗, 還有仲夏潮熱的濕意,喬琬靜下心來,只是道:“娘娘, 其實今日您若是不傳柔安前來, 柔安也是要來請安的,只因有要事禀告。”
“哦?”太後往後輕輕一靠, “你方才不是還推诿麽,怎麽如今又冒出了要事?”
喬琬起身, 親自為太後倒了清熱的涼茶來:“娘娘,您所問之事與柔安要禀告之事,有些牽連哩……柔安嘴笨,您聽我慢慢道來。”
“那個小內侍卻是有些由來, 是從前太子殿下心善救下的, 當時七殿下急病得愈, 本是個善緣。況且那小內侍向來老實,太子便想把他留在東宮先審着,哪知那小內侍昨日一早便吵着要見太子殿下……”
喬琬見太後面色不愉,繼續道:“這确實沒規矩了些,但娘娘您也知道,太子殿下向來仁善親和,昨日殿下恰好回宮,就過去了一趟……哪知那小內侍原來是自知受了太子殿下之恩,幹脆就認罪了。”
“認罪了,他認了什麽罪,他可偷了你什麽東西?”嘉寧公主問。
喬琬搖頭:“他并未偷什麽東西,只是翻看了我所寫的文箋,原來他瞞下了自己識字一事。昨日他認罪之意是,他、另有恩人讓他潛伏在東宮,他不願背叛恩人,只求太子賜死……”
太後聞言柳眉倒豎,厲聲道:“好一個恩人,好一個求死!這等背主之人難道成了報恩的義士?”
嘉寧公主瞠目道:“哥哥怎麽還真的賜死他了,不是該送去司禮監好好查一查麽?”
Advertisement
太後也道:“谌兒還是太過心善了!既你說不是要特地禀告我此事,又是什麽有牽連之事,可是已經查出了這所謂的‘恩人’是誰?從前太子年幼,總有人想往東宮遣人,怎麽趕了幾回,竟把主意打到你身上去了。先有女官,現在連內侍也是如此!”
喬琬搖搖頭:“娘娘,事情還在查哩,太子今日也會親自禀告聖上。柔安想說的是,這個內侍在面見太子前曾特地淨面更衣,他将一個花結特地藏在衣襟內。”
“什麽花結?”
喬琬道:“清佩姑姑看了,說是用普通宮縧和彩線做的,只是那個花樣子并未見過。哪知這時,我從侯府帶進來的清佩卻說,她見過這個花結。”
“她入宮才多久,怎麽會見過?”太後坐直身子,她敏銳地察覺到,問題就在此處。
“娘娘,柔安也覺得奇怪呢,這正是今日柔安想要禀告娘娘之事。清佩說她是去年春日,在娘娘賜給柔安的教儀嬷嬷李氏身上見過的,李嬷嬷說這叫‘丁香結’。”
“李氏?”太後只覺得心頭一跳,“丁香結?”
“正是,宛如丁香花簇的模樣。”喬琬一面說,一面望向八寶姑姑。作為長春宮的宮令女官,不知八寶姑姑是否知曉這個花結之事。
八寶姑姑察覺到她的目光,來到太後面前跪地道:“啓禀娘娘,長春宮的宮人、女官平日裏并不配花結、彩絡,奴婢之前并未見過什麽‘丁香結’。”
太後只望着碧紗窗,卻還在出神。
嘉寧公主輕輕喚了一聲:“祖母?”
太後猛然回過神,她讓八寶姑姑起來,卻嘆了一聲:“八寶,你怎麽忘了,你從前也是見過丁香結的……”
“娘娘,您知道丁香結?”喬琬心中又驚又喜,但她在太後面前不敢失态,面上依舊慢聲細語。
太後細細回憶道:“李氏叫它做丁香結,怕是玉京的說法,在舊都的時候,我們叫它‘千千結’。”
嘉寧公主立刻明了:“無端又欲恨春風,恨不解、千千結……”
“這個花結是個花簇狀,并不好編,花樣子不算常見。只是前代好郁詞清曲,講究的丁香結還要用丁香花熏過,既可是情思百結,也可是愁思百結……”太後慢慢道來,前代的事如今想來,都恍若昨世了。
八寶姑姑連忙請罪道:“娘娘,竟是婢子忘了!”
太後卻擺擺手:“不怪你,你跟着我的時候,咱們家已經沒有什麽好日子了,女眷每日裏也只顧抄經祈禱……唉,不說了。”
喬琬聽明白了,只怕這丁香結是前代滅國前曾在舊都流傳過的花結樣式,或許是通過宮人傳到了當時的蘭泉行宮。但随着戰亂,這丁香結漸失傳了花樣子和編法。年紀再輕一些的,或是身份地位不夠的,譬如八寶姑姑,只怕是當年見過也沒放在心上。
“娘娘,如今太子殿下想從蘭泉宮入手,您覺得如何?”喬琬垂首問道。
太後摸了摸手腕上的念珠串,嘆道:“是該查查了。”
自從說了丁香結一事,太後娘娘似回憶起幼時在舊都的生活,心情有些郁郁。喬琬與嘉寧公主又陪她談天說笑了一會兒,還一起用了午膳,可太後卻常常神思不屬。
到了太後娘娘午歇的時間,喬琬便識趣告退了。
嘉寧公主想要送送喬琬。
喬琬拉着她立于游廊下,仔細道:“外頭還有細雨,潮熱得很,你且留步。”
嘉寧公主苦笑道:“我從前總想着你進宮可以陪陪我,卻忘了,人一旦進了宮,就會生出許多身不由己來。”
“你這是什麽為賦新詞強說愁,”喬琬笑着捏捏她的臉道,“難道不是因為雨天我才不便常往來麽?前幾回來請安,你和太後娘娘還非要送我回去呢。”
嘉寧公主笑了笑,她平日裏看起來快活開朗,但心思最是敏感的。她知道喬琬是故意這樣說的,只是想寬她的心。
她打起精神道:“可惜如今入了夏,暑熱不便出門。待天氣好些,還請方芙、祁纨一聚才好,也不知她們如今在宮外可有什麽新鮮事。”
幾月不見,喬琬也有些想念好友,只道:“待天氣好些,宣她們入宮來便是,只怪今年雨天多了些,竟是少了許多燕集。”
嘉寧公主點頭,最後鄭重叮囑道:“婠婠,多多小心。”
喬琬不願她總是如此憂慮,因而笑着握着公主的手:“你平日裏只管多玩樂,少用些心思,我看你這才叫心有千千結。”
嘉寧公主只是一笑:“我不過是晝長無聊罷了。”
**
喬琬回到東宮,太子已先一步到了。他更了衣裳,坐在窗下喬琬常用的美人榻上看書。
若是往日,喬琬只怕還會打趣他幾句。可是經過經過了前兩日之事,喬琬不知為何,見了太子愈發有些發憷。仿佛這幾個月日夜相對、共枕而眠的日子倒退了回去,回到了他們互不熟識,互相揣測心思的日子。
喬琬向太子行了禮,去更衣、換了釵環。
回來時,只見桌上已經斟好了涼茶,榮谌道:“今天外頭濕熱得很,飲些涼茶吧。”
喬琬道了聲謝,喝罷涼茶才道:“殿下,太後娘娘詢問了昨日之事。只是沒想到,她竟知曉那丁香結。”
“哦?”榮谌來了興趣,他放下書問道,“可是有何講究?”
喬琬走近坐下:“說是前代曾流行的花樣子,在舊都時也叫‘千千結’。我想只怕是前代流傳到了蘭泉行宮,現在外頭早已失傳了。”
榮谌點點頭,道:“今日我也向父親禀告了此事,如今司禮監、金鱗衛和光祿寺分頭去查了。若是與蘭泉宮舊人相關,這一棒子打下去,已經驚動群蛇了。”
喬琬小心道:“殿下,前代已亡國許多年了,哪怕是逆黨作亂都是前朝之事……那些蘭泉宮舊人,只怕都已是風燭殘年,他們如此行事究竟是為了什麽?柔安不敢妄加揣測,但總覺得有些蹊跷。”
“待他們群蛇出動,查下去,自然就知道是為何了。”榮谌淡淡道。
他如今竟也懶得總在喬琬面前作出那般溫柔親和的模樣,喬琬一時還有些不習慣。
她想了想,又将程皎今日行事細細地與太子說了。
“殿下,柔安也不敢确定昭王妃的意思,只能如實将當時情況細訴。”
榮谌卻問:“你可讀過程閣老的文章?”
喬琬不知他為何這麽問,只搖了搖頭。
榮谌道:“程正心,此人取中庸之道,但是為人正直,用人做事喜平衡。”
程閣老,名遠字正心。喬琬想,原來太子是這樣看待程閣老的。
榮谌又道:“劉端明,此人科舉出身,頗有才名,但是為人重名,身後有一家驟然暴富的窮親戚要應付;許道陽貴宦出身,風趣通達,無兒無女,但也為學生、家族所累。”
喬琬不明白太子為何突然說起三位閣老來。
“上回倒忘了與你說,程閣老不僅是帝師,更是當初保嫡的老臣,”榮谌道,“父親如今只請三位先生入閣,雖無首輔,但隐隐是以程閣老為尊的。二哥當初想與劉家聯姻,只怕也是覺得只有劉家比較好拿捏罷了。”
“如今程家急着表忠心,想來不是程閣老的授意,是他兒子怕程家的路走歪了。但二哥确是不好在程家那邊撈着什麽好處。往後昭王妃再與你說些什麽,你也不必太放在心上。只要程閣老還在一天,就是一日嫡派老臣。”
喬琬的心怦怦直跳,當今聖上登基怎還需要保嫡老臣?明明當今是先帝唯一的嫡子,自當今少年時被立為太子,從未聽過東宮與當時還是皇後的喬太後失寵!可是又有許多她從前不知道的事?
喬琬想問又不敢問,只好道:“那河道總督提名一事,程家所言有理麽?”她心知那工部侍郎确實不堪用,又不好明說,只旁敲側擊。
榮谌已經又拾起書,漫不經心道:“今日朝會後,父親就提了此事。”
喬琬有些緊張地望着他。
榮谌翻過一頁書:“但我提的人選前幾日已經遞上去。”
他看了一眼妻子,卻是挑眉一笑:“拿你的秘密來換麽?”
作者有話說:
抱歉抱歉,今天白天有事,更新晚了~
蘭泉宮這一波查下去,與東宮廢立和前世許多事相關。
再說明一下,本文的“前代”是指前一個朝代,比如唐之于宋;“前朝”是指前一個皇帝,比如康熙之于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