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劍仙
明欽心中轉過無數念頭,既然掙之不脫,反倒坦然起來,冷笑道:“想不到在下有這麽大的面子,還要勞煩雲前輩親自動手。”
“死到臨頭,你還敢嘴硬。”譚凝紫微微哂道。
“不錯,自古都說‘千古艱難惟一死’。但凡人怕死,怕的是魂歸寂滅。自從佛教東傳,六道輪回秩序大佳,只要私德無虧,便可以往生善道。是以只有惡人才怕死,身是好人,不知道死有什麽可懼?”
明欽說的振振有辭,一點也沒有被人所執的覺悟。
“這裏可是片羽不浮的天河界,死在這裏的人沒多時便魂飛煙滅,還談什麽往生。”譚凝紫譏諷道:“你便是想要投胎,只怕沒有鬼卒能來接你。”
“哈哈,這你可又錯了。”明欽不以為然地道:“豈不聞自致神靈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至上者立德,譬如百代聖王,周公孔子之倫;其次立功,世人行事有可表彰的都屬于此類;其下立言,不但勸善戒惡,便是琴棋書畫、農耕陶藝,技臻于高妙的也未嘗不可以成神作聖。”
“是以平生行事但叫不似庸人之碌碌,一言可∫→,表,便可以精魂不死。說什麽魂飛煙散,這可是仙佛諸天都作不了主的事。”
“你……好一個牙尖嘴利的小子。”譚凝紫氣極而笑,她素來冷若冰霜,雅不擅口舌之辯,雖則将明欽擒捉到手,才發現有些無可措置,天女門畢竟是名門大派,也不好無緣無故戕害人命。
“譚仙子,你仗着天女門勢大徒衆在外面胡作非為,你家師傅知道嗎?”
“你不要胡說八道。”譚凝紫面寒如水,嬌挺的胸脯急劇起伏,大概氣得不輕。
“譚師侄,我有幾句話要跟這位公子說,你不要難為他。”
雲輕素大感有趣,這明欽明明身陷危難,偏是唇槍舌箭将譚凝紫攻擊的沒有反擊之力,雖然說天女門正道人望,不該憑好惡喜怒斷人生死。但是天道威嚴,正道凜肅,若要處置一些對門派言辭不遜的宵小之徒,也是輕而易舉的事。
“是。”譚凝紫餘怒未消的瞪了明欽一眼,不情不願的退到一旁。
“我聽譚師侄說過,你們一行都是馭使仙車從凡間飛上天來的,既然是為求取仙道而來,我天女門又名聲不惡,你為何不願讓令姐拜入我天女門下呢?”
雲輕素這一問,也正是譚凝紫心頭所想,她以為明欽定是因為在艦上有段過結,所以才百般阻撓。
“山野之人只喜歡逍遙自在,受不得條規約束。天女門的好意,只能敬謝不敏了。”明欽冷淡地道。
Advertisement
雲輕素微微笑道:“公子既然精通義理,便該知道三界六道中根本沒什麽大逍遙的所在,況且仙界乃三界至高名利場,公子此行不是緣木求魚嗎?”
“多謝雲仙子指點。”明欽也笑道:“在下行事,向來是臨事而懼,遇事則退,平生錯愧可載一車,緣木而求魚,即不得魚,也沒有什麽妨害。”
“臨事而懼,遇事則退。”雲輕素細味這八個字,解頤道:“你小小年紀,倒是老氣橫秋的很。”
“仙子也說我精通義理,多知義理又豈能不暮意早生?”
“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雖則難能,不勝心向往之。”雲輕素輕聲唏噓,“聽譚師侄說令姐資質極美,若是任其抛置,着實可惜。可否請公子替我傳一語,織雲想将她列入門牆。當然,你二人可以妥為商議,若是遇到勝過織雲的,自是再好不過。”
明欽面皮一紅,默然道:“仙子一番美意,在下一定把話帶到。”
雲輕素輕拂衣袖,卻從明欽身上飛起一條雲氣結成的細繩,夭矯如蛇,肉眼難見,她號稱織雲仙子,縛雲拿人的本領果然非同小可。
“公子性情鸷猛,方才想要留你敘談,不得不施些手段,還請見諒。”
明欽活動活動筋骨,也知道雲輕素手段厲害,神通心機勝過譚凝紫十倍不止,人家既肯好言好語,他也犯不着挑人怒火。老實道:“不敢。”
“方才聽公子問及西河帥府的蘇參戎,我和她官民不相交,本不想因此分神。不過她既是公子的老師,我倒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雲輕素淡然一笑,眼眸微阖,引臂戟指,背上‘雲水劍’叮的一聲,激越而出,清輝奪目,好像一道閃電,翻飛于四方上下,霎時便不見蹤影。
衆人目眩神搖,禦劍之術是武人境十二重劍仙修為才有的神通,但武人境和天人境不光是境界的差異,也有地勢的差別,往往難以準确展示一個修士的戰力。
九為數之極,當今天宮雖已厘定九重為各境最高修為,實際各境都有超出常規的存在,譬如武人十重的摘葉飛花,武人十二重的劍仙。後者已經以仙為稱,修為和地仙相差不大。
地仙就是未能飛升的仙人,天仙則包括天人境、真人境、聖人境、道體境,可說是生活在天界的仙人。修成之道,仙佛兩家都是法門衆多,像服食、煉養可說是內聖之道,符箓、拳劍可說是外王之道。
唐時裴斐號稱劍聖,和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并稱三絕,長劍脫飛數十丈能還入鞘中,觀者驚駭莫名,不知道這就是劍仙手段。
又有公孫大娘劍舞精絕,詩聖杜甫稱她“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骖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還說草聖張旭看了她的劍舞,草書長進。可見張旭的草書和公孫大娘的劍意一脈相承,只是不知什麽緣故沒有封聖罷了。
封聖最初确實是很神聖的事,史家班固在《古今人表》中自伏羲至孔子,所封聖人數千年才十幾個人。封神演義中談三教聖人也是屈指可數,及後來說李靖、楊戬七人肉身成聖,但楊戬才是個聖人五重的小聖,也算實至名歸。
西游記中美猴王和六妖義結金蘭,同稱大聖,雖也摻了些水分,但幾千年來妖族七聖到底是領袖群倫,兵者詭道,素來喜歡虛張聲勢,也說得過去。
後世聖人難逢,有很多以一藝名聖的,詩聖杜甫、書聖王羲之、畫聖吳道子等等,一技獨臻,也可謂獨辟蹊徑。
近世有很多獲封大師的,貌似比大聖、大賢差着兩籌,屬于高不成低不就,是龍是蟲還有待大浪淘沙,倒也并非妄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