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章節
住自己往門外走去。到了外面茶鋪中,但見永安和慶兒正在吃茶,李老漢在旁邊為他兩個續水。見到沈天福攬住李秀兒的腰出來後,李老漢先是一驚後又是一喜。永安和慶兒兩個則是忙将茶碗放下站了起來,三兩步趕過來給沈天福和李秀兒磕頭,嘴中道,“小的每恭喜爹和娘和好如初。”
沈天福走過去,各輕踢兩人一腳正色道,“你每兩個奴才倒自在,竟敢讓我岳丈替你每泡茶續水,敢是真把自己當吃茶的客人來了不是?”
聽沈天福這麽一說,永安和慶兒忙趴在地上又向沈天福磕頭道,“小的每不敢。”兩人又趕忙跪行到李秀兒跟前磕頭道,“煩請娘為小的每說上一句好話兒罷。”
李秀兒向來心軟,看不得兩個奴才跪在地上的可憐樣兒,便對沈天福說,“他兩個也不是故意目無尊長的,再說我爹爹也是把他每當來吃茶的客人待,并沒将他每當奴才看。況又不在宅中,便饒恕他兩個罷。”
沈天福聞言便将手指着永安和慶兒道,“今日是有你每娘為你兩個說話,我便饒了你每,若不是看你娘的面兒,定要一人抽上幾鞭子。你每兩個聽清楚了,但凡跟我出門兒,到哪裏也要有個奴才樣兒,才将我只是叫你每在外面等我,何曾叫你每吃茶來,真是忒不懂規矩。今日的鞭子暫且記下,以後若再不長記性兒,便一起算賬。”
永安和慶兒聽了這話趕忙又轉過頭來向沈天福磕頭不止,口中只說再不敢了,沈天福方讓他每起來了。起來後兩人随即伺立一邊兒,低眉垂首,大氣也不敢出一口兒。因兩人都明白,家主要是惱了,那手中的拳頭和鞭子可不認人兒。頭裏小厮杞兒做事沒順了爹的眼,好一頓鞭子打得他殺豬般的叫喚,回來養着傷還得如往日般幹活,不敢耽擱。
這裏李老漢見沈天福呵斥兩個小厮,便将手中水壺放下,走到沈天福身邊兒說,“女婿,他兩個來這裏我便慣将他每當作吃茶的客人了,是老夫招呼他每吃茶,他每才坐下的。說起來,還是老夫起的這個頭,倒怪不得他兩個。”
沈天福向李老漢還了一禮道,“岳丈說得是,但這些奴才不随時拘管着,到底不是好事,怕哪一日由着性子來反爬到主人家頭上撒野就不好了。”
話畢,便轉身對永安和慶兒道,“永安你出去雇一頂好轎子來,擡你娘回去。慶兒,你出去備馬來,一會兒我每便回宅子中去。”
永安和慶兒應了,忙不疊的去了。看兩人都出去了,沈天福方又躬身對李老漢施禮道,“岳丈,你将那封休書并秀兒的那包袱拿出來,我每這便要家去了。此番,我和秀兒之間有些誤會才會鬧到如此,如今我與她心結已解,從今往後我會對她好,再不會讓她受這樣的委屈。”
“好,好,你二人正該如此。少年夫妻免不了有吵鬧鬥嘴之時,老夫望你帶我秀兒回去後,好好待她,百年好合,兒孫滿堂,若是能得如此,我即便此時去了也會含笑九泉。”李老漢笑道,到最後渾濁的眼裏竟然濕潤了。
李秀兒見狀便走過去向着李老漢深深的福了一福道,“爹爹,都怪秀兒不好,想來爹爹已是風燭殘年,孩兒不能在跟前盡些兒孝道,恁大年紀已嫁為人婦,仍是令爹爹不得安生,孩兒心中惶恐。”
李老漢将李秀兒扶起來道,“我只你這一女,你不來我這裏卻能去哪裏,爹爹但凡活着一日,只要你和你官人恩愛有加,安穩度日,爹爹心中便歡喜不已。如今你與女婿那誤會都解開了,往後的日子,想必孩兒定會越過越好,爹爹心中便安心了。”
話畢,李老漢便讓沈天福和秀兒在外等一會兒,自己進裏邊兒屋裏将秀兒包衣服首飾的包袱拿了出來,那一封休書也捏在手中拿了來,落後又将那裝有二百兩銀子的小木箱拿了出來放到沈天跟前的桌上。
沈天福先是接過休書撕得粉碎,後又将那裝有二百兩銀子的小箱子往李老漢跟前一推道,“岳丈,這些銀子權當作此番帶累你擔驚受怕的補償,秀兒也不在你跟前伺候你。你把這銀子去,再續一房渾家,替你洗衣做飯,噓寒問暖可不是好?若有人在你跟前伺候,我和娘子便也能安心了。”
李老漢自李秀兒出嫁後,也委實有些凄涼,因自己女兒出嫁,将歷年攢下的少許積蓄都做了陪嫁,哪有銀錢去娶一房繼室。秀兒的親娘在她七八時病逝了,這幾年來他只将心思放在養育自家孩兒身上,将秀兒嫁出去後方才覺着孤單起來,有了續弦的意思。
Advertisement
雖則有這心思,但他也不想拿這許多銀子,二百兩銀子委實不是小數目。于是幾番推辭之後,李老漢留下了一百兩銀子,後來經張媒婆說和,娶了死了丈夫帶了一個七八歲孩子的寡婦名喚藍氏的做繼室,此是後話不提。
卻說不一時永安雇了轎子來,沈天福扶着李秀兒上了轎子,将那剩下的一百兩銀子教李秀兒收了,令慶兒拿了包袱,主仆三人迤逦往西通禦坊的宅子中來。到得門首時,裏面門房永富,小厮慶兒,永峰,永新都迎了出來,與沈天福磕了頭。沈天福翻身下馬,走到轎前,令轎夫壓轎,伸出手去,李秀兒搭在她手上,出了轎,兩人攜手往宅子中去。後面跟随的那拿包袱銀子的小厮慶兒,永新将東西送到二門邊,裏面李秀兒房中的丫頭小蟬和小蝶接了來拿進去。
聽說沈天福和李秀兒回來了,蘭香忙從西廂房中出來,帶着丫頭每趕上去接着兩人往沈氏房中去。原來此時沈氏房中正在擺晌午飯,二門邊的丫頭早将沈天福和李秀兒相攜回來的事告訴了沈氏。
早辰沈天福出去後,沈氏房中的丫頭梅五兒便跑來問出了甚事,小蟬忙向梅五兒備細說了。梅五兒又忙跑過去向沈氏添油加醋的說了一遍。沈氏聽後倒吓了一跳。将小蟬重新叫進房中問了一遍,到底李秀兒怎的了。小婵知道的也只是大娘李秀兒上吊了,她爹爹親自尋上門來讨說法,至于到底李秀兒殁了沒有她也弄不清楚。
沈氏聽完後,将小蟬好一頓罵,又叫梅五兒去二門邊傳話,叫外頭的管家永安進來問話。誰想去得慢了些,永安與知些內情的小厮慶兒都随沈天福,李老漢一起出去了。送出去的小厮進來回話道,只知道他每一行人往大娘的爹爹李老漢的茶鋪中去了,旁的都不知道了。
整整一早辰至到午時将過沈天福回來時為止,沈氏便在房中如熱鍋上的螞蟻般走來走去,心中委實焦慮不已。在她心中實在沒想到李秀兒離了宅出去竟是當夜便尋短見了。平日看她全是柔柔弱弱的一副好脾氣,沒想到內裏竟是如此剛烈。若是她就這般殁了,可不是自己的罪過麽。平日吃齋念佛積攢的功德都抵不了這一條人命。
又想到這李秀兒尋短見也是為了自家孩兒,難不成她對自己的那自小當作男兒養的小猴兒崽子動了真情,自己為了她好竟是錯了麽?思來想去,她雖覺着秀兒尋短見自己脫不了幹系,但又覺得自己為了兩人以後好,這快刀斬亂麻的做法并不錯。
聽丫頭說自家孩兒和秀兒相攜回宅子中來了,沈氏心中提起的心總算是放下來了。雙手合十望天一拜,嘴中念了一句佛號,心道,總算這李秀兒沒有事了,否則自己後半世可怎生抵償這罪業。後又想,自己和孩兒已商定好的休她回家,為何自家孩兒又去将她接回了,這一來一去的豈不是白綢缪了一番了麽,倒鬧的宅子中上下人等不得安寧。這麽一想起來,未免心中有些不喜。
于是沈氏便走到正房廳中主位上斂容而坐,她倒要聽聽這到底是甚麽回事。
沈天福和蘭香一左一右的擁着李秀兒進沈氏正房廳中來。見到李秀兒沒有事後,蘭香自是喜之不盡,又看到李秀兒看向沈天福眼中的那一抹柔情和依戀,便知道李秀兒如同自己一般愛上了做男兒樣打扮的眼前的女子。
蘭香不由得在心中感嘆,小冤家真是好福氣呀,能得到這樣一位品性賢淑,容貌清麗的女子的至真至誠的愛慕之情。雖心中有些兒酸,但很快便被沈天福看向自己的眼中的那感激之情沖淡了去。如若讓自己一人占據着悲傷的她,蘭香絕不願意。她喜歡看見自己的小冤家歡歡喜喜的,即使她不是僅僅屬于自己一人。
進到正房廳中後,沈天福向沈氏磕了頭,蘭香和李秀兒則向沈氏道了萬福。沈氏淡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