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14仁厚之君?
“這。。。這。。。”齊王劉肥還是不願,他仿佛感動于劉盈的言辭,并且為難于他的盛情,面有難色的扭頭看向呂後。
呂後臉上淺笑表情,這樣的她,給人一種親近之感。
“當年先帝垓下之戰與白登之圍,大兄已經随軍救駕。”劉盈滿懷敬仰還有一絲自愧不如的神色道:“我敬大兄之勇,想大兄與我今日初見即已經行平常家禮,此時上座又有何不可!?”說完,就又上前攙扶着劉肥往主座上行去幾步。
座下衆人,對于此等宴席,并沒有任何人真正是醉的不醒人事。多數人都是裝着神智不太清醒,可是卻都将注意力放到了劉盈與劉肥身上。各人心中紛紛有着不同的想法,唯有一點相同,那就是靜待看劉肥的舉動,及呂後的表情。
幾番推诿之下,劉肥還是被劉盈按家禮,請上了主榻位。
張嫣算是看明白了,這劉肥如此半推半就,不管出于何種心思,至少是從心底裏不将劉盈這個帝王當回事的。
而且,她也十分懷疑,劉肥此舉,是否也在試探呂後的容忍程度。
也只有帝王弱勢的情況下,才有王候将相把帝王的客氣話當回事!
主榻位,那是什麽人都能坐的嗎?除卻在長樂宮,及未央宮呂後所居之處,無論哪兒只要劉盈在場,均是劉盈這個帝王居于主榻之位,呂後都得靠邊移榻端坐。
劉肥一落主榻位,衆人雖然依舊推杯置盞,可交談的聲音明顯減少,且音量也小了許多。
劉盈見狀,率先命人倒酒,一番體面話脫口而出,随即氣氛又恢複了許多。
“來,今日之宴,有一半算是家人。”劉盈因酒氣上頭,滿臉微紅,臉上帶着濃濃欣慰之意,仿佛劉肥能給他面子高高坐在那兒,讓他覺得十分滿足,道:“在座衆人,執酒!”說着,用廣袖掩住杯盞與口,飲盡。
宴下衆人有的悄然互相對着眼色,随即都笑呵呵的飲盡杯中酒。
“陛下氣度恢宏,寬厚仁義,當有仁君風範。”呂後的兄弟呂産起身,執着已經跟随飲盡的酒盞道。
“齊王也确有長兄之儀,想當年于沛縣,我下地耕種,在家中照顧魯元與陛下的,還多虧了他。”呂後也輕輕放下飲盡的酒盞,帶着回憶,對着呂産感慨道:“來,嫣兒!到阿婆這兒來!”
張嫣沒想到呂後會喚她,驚訝之餘,也只能起身挪動腳步至呂後處。
Advertisement
呂後見她乖巧的跪在一旁,半摟着她,輕拍她的背部,對着衆人又道:“我這阿嫣,自小又知禮懂事,所謂家和則國安,之後乃天下興。阿嫣如此年紀,能有這般見地,也當真讓我甚有感悟!”
張嫣垂首,鬓發兩旁落下的發絲,遮掩住了她的臉,別人雖然看不到她的表情,卻是個個猜測她因當衆被誇贊而感覺害羞。
可唯有她下意識的覺得蹊跷。
尤其是下一刻,呂後狀似從追憶中回神,突然豪爽的對着審食其吩咐道:“備上佳釀,今日接見宴猶如家宴,我要好好敬敬齊王。”
“臣不敢當!”齊王劉肥趕緊意欲離榻行禮,可是卻被一旁的劉盈再次誠懇的阻止了,他只能滿臉愧疚之色的接過審食其恭恭敬敬,為他與呂後斟的酒。
張嫣擡頭看着這一幕,她突然間覺得有些眼熟,電光火石之間,她突然想起了,這是杯毒酒。
當年呂後,因為不滿齊王與劉盈之間,以兄弟般平常禮節相談,言語間甚至有冒犯與輕視劉盈之意,惹得呂後惱怒,這才吩咐端來毒酒。
不過,她知道齊王不會被毒死。
因為劉盈這個所謂的“仁厚之君”當衆要與劉肥換酒盞,而且還要當場品嘗所謂佳釀之味,逼的呂後慌忙将毒酒當場倒掉。
張嫣心靜無波的看着眼前,思量着如今這番情景比之當年,有多少場景是重合的。
正想着,眼前齊王的酒盞已經觸唇,酒水順着他的咽喉吞咽而流入了腹中。
她驚訝的看向劉盈。
這不可能!
而此時,劉盈也對上她的目光,那目光中含着一絲狡狤。
她愣住了!
“齊王好酒量!”呂後樂道,随後示意審食其又向他的酒盞斟酒:“請再飲此杯!”
“多謝太後!”齊王恭敬謝過之後,又是仰頭,酒水再次被他悉數呑進腹中。
―――
直到宴盡人散,張嫣回到內殿躺在塌上,都無法接受那一和樂融融的一幕,而想起她之前無意中所聽到的劉盈與審食其的對話,她更是一頭霧水。
接下來數日,都是一團和氣,大家相安無事,直到臨近她要出發離宮的前一天,她聽到一個令她再次張口結舌的好消息。不過這個好消息卻伴随着劉盈的決斷,讓她聞之感到有絲怪異之感。
齊王劉肥自願将城陽郡獻出,以此為魯元公主添加食邑,同時,齊王還拿出金縷玉衣、珊瑚珍玩,以及玉石寶器贈予張嫣。
呂後本是欣然接受這兩項進獻的,但是劉盈生生的婉拒了後一項贈予張嫣的。
劉盈甚至因此而規勸齊王,幼子當以學為本,勿要先以利誘之,并且特地下詣賜先秦諸子竹簡,以彰顯他這個帝王叔叔對侄子們,也就是齊王的兩個兒子劉襄與劉章的關愛。
張嫣簡直有些哭笑不得!
而呂後在見到她時,臉上的表情似笑非笑,像是有話,卻無從說起那般,更是讓張嫣頗覺無奈。
“先秦諸子竹簡,乃不可多得的典籍,王候将相多有求之而不得,你舅舅如此寬待齊王,關愛劉家子嗣。如此行止,當得更多朝臣贊頌!”呂後意味深長道。
“正如衆人所言,舅舅是個仁君。”張嫣垂首輕聲道。
“呵呵!不過。。。阿嫣當真如此想?”呂後突然間反問道:“我這個阿母可是覺得,陛下此舉多有愛護阿嫣之意呢!?那齊王次子劉章想必要花上兩、三年的光陰,才能應對陛下屆時的考校呢!如此一來,他們哪還有多餘光陰思慮與阿嫣的結親?”
作者有話要說:各位看官們,請收藏,請留言吧!
你們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每次寫這些歷史文都很受煎熬,一方面要查大量的資料,一方面還很擔心,萬一理解錯誤,會被更懂歷史的書友們批。。。當然,批批更健康。。。大家的指導會讓我更有進步。。。只是希望大家手下留情,有些地方不要太較真,有些年齡與年代上,我是故意寫得不符合真實歷史記錄的,畢竟完全還原歷史,就沒有小說的YY空間了。。。呵呵呵。。。
還有人物性格的塑造,有些基本上根據個人理解與劇情的需要,而有較大的重塑,也請各位能夠諒解。。。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