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日常
不出李愛國所料的,村裏的人大多數都同意買拖拉機。
有了那拖拉機多省事兒啊,等着夏天收小麥的時候也就不用把那男人當牲口使了。而且去城裏有個急事兒啥的,開着多方便啊。将來村裏小夥子說媳婦的時候,這村裏有輛拖拉機,那也是增光的事兒。
大多數人同意了,就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把這事兒拍板定下了。
倒是關于錢的問題還有些争論。
一個說法就是按戶湊錢,另一個說法就是按人頭湊錢,把小孩也算上,畢竟這拖拉機是公裏的財産,這将來的孩子也是有份的。
按戶來分的話,也行,就是這城裏來的幾個知青沒成家沒立業的,将來也不知道有啥章程,把這幾個人也算上也不知道對他們公不公平。
幹脆李愛國就自己做決定了,按人頭湊錢。這樣既公平合理,又可以避免那些家口少的人湊不出來份子錢。
開完會,大家夥也就散了。
這直到進了門,吃完飯,找着機會了,肉肉這才頭偷偷摸摸額找李愛國去了。
“爸,你什麽時候去買拖拉機啊?”肉肉笑眯眯的問道,“要是趕上學校放假,把我也捎上呗。我長這麽大還沒去過城裏呢。”
說完這話就低下了頭,做出一副羞澀緊張的樣子,實際上拿眼睛偷偷瞄着李愛國呢。
人小鬼大,李愛國先是在心裏笑罵了一聲,接着又裝模作樣的揉了揉肩膀,狀似不經意間道:“哎呦,這幾天把我忙的,這肩膀怎麽就這麽疼呢!”
“我來我來,”肉肉聞弦歌而知雅意,趕緊就上了炕幫着李愛國仔細的捏着肩膀,“我幹這活最拿手啦。”畢竟是要出力氣的活,肉肉別的沒有,一身子的怪力還是大大的有。
把李愛國伺候舒服了,他這才松了口,“挨家挨戶把錢收好得過上個三五天的,等湊齊了錢,再去鎮上公社開好介紹信,下個星期六,差不多就行了。”意思就是肉肉可以跟着去。
肉肉頓時更起勁兒了,然後不經意間又悄悄的加了一句,“爸,就咱倆去啊?”
“你叔也去。”
Advertisement
“奧。”
肉肉點了點頭,這個叔應該指的就是大隊書記李愛黨了。
哎,親戚太多也不好,就比如說每次肉肉一出家門,農閑的時候村裏的老婆孩子就坐了村十字路口上說閑話,這時候肉肉少不得就得叔叔嬸嬸的叫上一圈。光叫人至少就得花上個兩分鐘,這要是放了現代,獨生子女盛行的時代,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兒。
不過習慣了也就好了,感覺這一大家子的還挺親切的。
今個兒東家要跟蔥,明個兒西家要顆蒜的,就跟那一家人似得,有時候也不分什麽你的我的了。
尤其是肉肉還發現了一個值得說道的事兒,那就是,這裏家家戶戶大門上都是沒有鎖的。
一開始發現的時候還把肉肉震撼了一把,畢竟她以前可是在那個就連窗戶都得安上層鐵網、恨不得把家裏武裝的裏三層外三層的時代生活過好久的,詐一見到這樣的場景還真有些回不過神來。
後來肉肉玩笑似得跟胡老太說了那麽一嘴,胡老太還覺得他們那個時代神奇呢,家家戶戶就跟住了監獄裏似的。
被胡來太這麽一說,肉肉還真仔細思考了一番,覺得這比喻還挺形象的。
可不是嘛,這時候那監獄就跟農村地區那些窗棂子似的,一根根的都是些鐵柱兒,可不就是跟後世的防盜門、防盜窗類似嘛。
就像是李愛國騎車出去從來都是随便找個地兒一擱似得,這個時代的人還真沒有啥防盜意識。
一來嘛,建國後民風淳樸,家家戶戶都牟足了勁兒的想過好日子,還真沒有那心眼子不正的人;二來嘛,就是這自行車還真是個稀罕物件,這要是被偷了,還真是一查一個準兒。
人那自行車都是有證兒的,再說了,你偷了那自行車,除非藏了自己家裏爛了,也絕對是找不到地兒賣的。
這沒有買賣就沒有市場,沒有市場也就沒有買賣,這都是相通的。幹啥還做這費力不讨好的事兒。
萬一被捉住,那一大家子都是要被瞧不起、戳脊梁骨的!
盡職盡責的幫李愛國松乏了松乏肩膀,肉肉這才心滿意足的回到了胡老太的屋。
自從李洪禮也上小學之後,這兄弟倆就搬出了胡老太的屋,道東屋一塊住去了,現在李洪玉上城裏上學去了,李洪禮倒是自己獨占了東屋。而肉肉,則是在上小學的時候搬出了老爸老媽的屋子,跟胡老太一塊兒住了。
今天是星期天,是不用上學的,所以肉肉今天才有時間又是下河摸魚又是看熱鬧的。
星期一中午,當老師宣布下午是勞動課的時候,肉肉心裏暗罵了一句,又來了。
這也是肉肉不願意上小學的原因之一,倒不是她不願意幹活,就是這學校三天裏至少得有兩天是幫着學校裏幹活的,有那閑工夫,她還真是不如幫着家裏幹活呢,反正學校裏的知識她都會,沒準兒啊,這老師的文化水平還不如她呢。
倒不是她瞧不起老師,只是這時候的小學老師普遍都是初中文化水平。而這時候的教育水平也比不得後世,這老師教啊教的,翻來覆去的就是課本上的那點知識。她曾經偷偷看過大哥李洪玉的高中課本,毫不客氣的說,她小學差不多初一都學過了的。
想是這麽想,該幹活的時候還是得幹活。
這時候的老師除了公社裏給開工資以外,這學校裏地的收成除了公裏的,他們是可以平分的,所以她們也就格外在意這學校地裏的莊稼。
這會子春天來了,雪化了,地裏的小麥長起來了,可是野草也跟着長起來了。
這麥地裏啊,最常見的野草就是麥蒿啦。聽這名兒就知道了,這就是專門長小麥地裏的。
在後世的時候專家還發現了這麥蒿有啥子醫療效果,可是在這會,這就是農民眼裏恨不得除之而後快的壞家夥,而且這東西也是沒人吃的,真真兒是百無一用的害草。
這東西跟小麥長在一塊争奪小麥的養分,而且要是開了花結了種,那真是一片一片的往外冒。農民們那是年年鋤,但這東西也是年年往外冒。
等放了學,肉肉被李愛國接回家,忍不住又嘆了口氣。
她親眼看見的,別的村裏的跟她差不多大的小孩子放學之後都幹了些啥。
胡老太總是覺得村裏還有個女孩子跟肉肉玩怕肉肉寂寞,但是肉肉卻是一直都在慶幸她生在了這個村裏。
她的那些同學放學後都在幹啥呢,不是她想象中的踢毽子跳皮筋啥的,而是挎着個小提籃拾大糞呢。
這時候的小孩子竟然都沒有那調皮玩耍的。一到家裏就趕緊拿上小提籃往地裏跑,忙着拾大糞呢。不管是人的,鳥的還是牛的,只要是大糞,這要是拾夠一定分量了那就能算公分。
公分是啥啊,是糧食。
這要是能多得一分公分就能多得一分的糧食,就能多吃上一口飯,孩子們的父母還不得多多督促孩子去幹點力所能及的事兒啊,這撿大糞就是小孩子所能幹的輕省活兒。
所以一到放學時候,一群孩子呼啦啦的跑出去,那可不是為了能玩了,而是搶着回去拾大糞呢。
孩子多了,能撿到的大糞可不就少了嘛。所以那一道放學時候就跟賽跑似的,就看誰跑得快,今天誰撿的大糞沒準兒就多上些呢。
明天上學的時候少不得就得得意洋洋的宣揚自己撿了多少多少的大糞,掙了多少多少的公分,然後收獲小夥伴們一衆羨慕的小眼神。那感覺,就跟得了獎狀似的,驕傲自豪的很。
于是沒有跟他們共同話題的肉肉就被孤立了,得虧她不是這個年紀的小屁孩,要不然少不得為了別人不跟她玩哭一頓鼻子。
在別人眼中,肉肉那就是“有錢人家的孩子”。放學了不用拾大糞、還得讓大人騎着車子接,身上穿着沒有補丁的新衣服,課間還有用布縫的六個瓣的毽子可以踢,可是把他們給嫉妒壞了。
這時候那是“我窮我驕傲”,雖然這裏沒有受到文化運動的波及,可是這群孩子那也是看不起“有錢人”的。看來這仇富心理在哪個時代都是有的。
肉肉才不會跟這群小屁孩計較哩,雖說一開始還有為了找話題融入集體也跑村地頭上拾大糞,可是被胡老太說教一頓也就再也沒有幹過了。
就如胡老太說的,一個村有一個村的光景,犯不着跟人家比。
李家莊地裏年年種的那都是小麥玉米這些能填飽肚子的莊稼,而別的村為了家家戶戶能填飽肚子,那種的都是高産的地瓜。連玉米都少有種的,更何況是産量不如玉米的小麥呢。
也是她魔障了,她就是這六十年代的“富戶”又怎麽啦,那城裏還有比她們日子過得更好的呢。再往深處想,要是她爺爺還在,那她更得成了機關大院的小公主了。
這村裏就沒有個拾大糞的,她裝啥窮人去拾大糞啊,真是閑的,被這群小屁孩給傳染了。
不過,這時候的孩子還真是厲害啊,小小年紀就知道掙工分補貼家用了。
想想上一世她還在幹啥?
唔,還像是還在對着院長奶奶撒嬌想買一件新衣裳?!
莫名羞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