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1)
思想與智慧,無法複制也無法承傳,那是因為智慧思想是完全個人化的思維運作,是單獨一個人不停地采用探究式的思維模式,對自己的大腦的個性化開發。這種開發的過程就是智慧思想的本身,而智者所能夠表達的,往往是智慧與思想的最終結果,但這個結果既不是思想也不是智慧,最多不過是思想與智慧的行進方向而已。
所以陽明先生說:致良知。
人心是天淵
出了鐵桶一樣的寧王府,唐伯虎欣喜若狂。可是害怕寧王繼續派人在後面跟蹤他,他仍然不敢恢複常态,繼續扮作一個瘋子,在街上見男人就追,見女人就撲,就這樣一步步向城門靠近,終于在天黑時分,出了南昌城。
夜風的山路上,唐伯虎發出怕人的怪笑聲,一蹦一跳往前走着,雙腳早已被地面上的石子磨得鮮血淋漓,可是他不敢表露出稍微的疼痛感,只能強咬牙關,裝出渾然不覺的瘋子樣,樂颠兒颠兒地往前蹦。
次日,他又蹦了一個白天,眼看太陽落下,他蹦到了豐城,看到了江水正汩汩滔滔,一艘官船停泊在岸邊。岸上的一株老樹下,坐着密密麻麻的一堆人,都是年輕的書生士子,正在聽一個長胡子的官服老人講課。
只聽那長胡子老頭講道:……所謂心者,非今一團血肉之具也,乃指其至靈至明、能作能知者也。此之謂良知也……如果你們的心陷于晦暗之中,精神不能集中,所謂心志恍惚,就會白晝見鬼,明明是通衢大道、光天化日,你們卻看到陰鬼晝行、裸其軀體、血污滿身,那麽你們就離心太遠了,離良知太遠了,已經到了精神病發作的程度了……咦,你們……你們有沒有看到一個裸着身體,血污滿面的……東西,站在我面前?
衆學生一起搖頭:報告老師,我們沒有看到。
長胡子老頭舒了一口氣,道:幸好,我也沒看到……
這時候唐伯虎突然大叫起來:王陽明,你看到的是真的,我就是赤身裸體、血污滿面站在你面前,而且,我是唐伯虎。
那正在講課的老夫子,就是陽明先生了。聽到唐伯虎大叫,先生失笑道:或許是贛西剿匪造了太多的殺孽的緣故,今日我非但神志恍惚,還分明聽到了那陰鬼的嘶鳴……唉,大家跟我一起念課文,驅除心裏的雜塵:道無形體,萬象皆是形體;逆無顯晦,人所見有顯晦。以形體言天地,一物也;以顯晦言人心,其機也。所謂心即理者,以其……
唐伯虎大叫一聲:寧王反了,殺了巡撫孫燧和按察副使許逵,還派了山賊前來抓你……
陽明先生笑道:人心是天淵,原只是個天。心之理窮盡,原也是個淵……說話間他緩緩地站起來,突然疾如閃電,已經沖到了河邊的船上:船家,立即開船。
舟子正坐在船邊聊閑天,聽到陽明先生的話,就說道:來時順風順水,現在如果往回走,逆水又逆風,走也不能現在走,等明天吧。
這時候唐伯虎緊追在陽明先生身後,扒着船舷大叫道:必須馬上走,寧王反了,抓王陽明的兵馬,一時三刻就會到這裏。
舟子聞言變色,道:我們可得罪不起王爺,這船咱們不能走,走了只怕王爺……刷,啪啦啦。後面的動靜,是舟子突見陽明先生拔劍,劍光疾閃,就忽覺自己的腦袋兩側一片溫熱,兩個什麽東西掉在了甲板之上。
Advertisement
舟子低頭定睛一看,卻是兩只人耳朵。
好奇怪呀,船上怎麽突然多出來兩只人耳朵?
舟子心中納悶,拿手一摸自己的耳朵,卻摸了一個空,霎時間舟子發出了慘叫聲,才知道自己的耳朵,已經被陽明先生割掉了。
立即開船!陽明先生喝令道:立即開船,你最多丢兩只耳朵,敢不開船的話,再丢掉的就是你的老命了!
妻子如衣服
陽明先生牛刀小試,切割舟子耳朵,是他的學生黃绾在《陽明先生行狀》中的記述。後世有史家認為,陽明先生割掉舟子的耳朵,雖然有載,但應該不确。因為陽明先生是得道之人,豈有一個得道之人,削人家舟子耳朵的道理?
然而史家忘了,陽明先生盡殺橫水、桶岡萬名賊衆,連眼睛都不帶眨一下的,割兩只耳朵又算得了什麽?這夫子天生就是割人耳朵的人,所謂上德不德以為有德,割掉舟子耳朵,才顯示出來陽明先生的修為,已經到了不德的境界。
這時候衆學生方才醒悟,頓時慌慌張張地往船上跑,唐伯虎也跟着大家,想爬到船上來。陽明先生卻上前踩住他的手,道:唐寅啊,你我幽明相隔,我知你死得不甘,可這世道已經夠亂的了,你就不要再跑來添亂了,快回轉你的陰冥界吧,我會吩咐人替你燒幾炷香的。
唐伯虎急叫:我沒死,我是個活人。
陽明先生笑道:亂講話,你若活着,豈有光着屁股到處亂跑的可能?
唐伯虎解釋道:我是被誘入寧王府,發現寧王造反,就假裝瘋癫,逃了出來……求求你快點兒讓我上去……
原來是這樣。陽明先生恍然大悟:我還說呢,青天白日,怎麽會有……算了,你想上來就上來吧。
唐伯虎上了船,問道:王陽明,真是怪事,你應該去寧王府給寧王祝壽啊,莫非你已經察知了他要謀反,所以躲開了不成?
陽明先生道:還真不是,可如果我告訴你真實情況,你可千萬別不信。實際情況是吉安的知府伍文定,推薦了龍川縣一個衙役,叫龍光。跟你說真的找不到比龍光更笨的人了,可是我不能不給伍文定面子,只好硬着頭皮收下龍光。上一次誘殺賊首池仲容,龍光就差點兒沒吓死我。這次去寧王府祝壽,我連續叮囑過龍光四次,讓他千萬別忘了把官印帶上。可叮囑來叮囑去,等走的時候,龍光還是把官印給忘了,等想起來的時候已經到了吉安,只好讓龍光回去取印,我先到豐城這裏等他,結果這一等……唉,你說這個龍光,我是該狠狠地懲罰他呢,還是狠狠地感謝他呢?傷腦筋啊。
唐伯虎道:王陽明,我感覺好冷。
陽明先生道:是啊是啊,風寒心更寒,追兵後面趕,一旦被追上,拿刀把你砍。能不冷嗎?
唐伯虎道:王陽明,我光着身子呢。
陽明先生道:是啊是啊,清白之軀,赤條條地來,赤條條地去,質本潔來還潔去,人生處處是悲劇。所以道家說虛,佛家說無,而佛家既不能于道家的虛之上加一毫有,道家同樣也不能于佛家的無之上加一毫有……
唐伯虎道:王陽明,我是說,你快點兒借件衣服給我穿。
陽明先生道:唐寅啊,你別的要求,我都可以答應,唯獨這個借衣服,這事真的不能答應你。
唐伯虎氣急:為什麽?
陽明先生道:唐寅啊,虧你是讀書之人,豈不聞妻子如衣服,你朝人家借衣服,這豈不是太沒品了嗎?所以這衣服萬萬不能借……
唐伯虎凍急了:王陽明,你瞎掰些什麽,我就是要借你身上穿的衣服……這時候顧不得體面,光身子哪還來得什麽體面?上前揪住陽明先生,就強奪陽明先生身上的官服,陽明先生分明是力不能支,硬是被唐伯虎把他身上的官服扒了下來,急忙穿在自己身上。
身上有了衣服,唐伯虎的沮喪心情,頓時一掃而空,在甲板上踱了幾步,幾日來未眠未休的疲倦,突然間襲上來,他打了個哈欠,鑽進船艙裏,一頭栽倒睡下了。
酣夢中,他被一只有力的大手搖醒,迷迷糊糊睜開眼,唐伯虎立即看到了胡十三那張山賊的怪嘴臉,聽到了粗聲粗氣的得意吆喝:哈哈哈,王守仁,終于抓住你了,馬上跟我回寧王府吧,哈哈哈。
正要張口說出我不是王陽明,唐伯虎猛地想到,現在他是個瘋子,就立即發出了一陣凄慘的怪笑:嘎呱呱呱……
我的天!山賊胡十三驚叫起來:這是那個瘋子唐伯虎,王陽明哪裏去了?
俘虜巡撫王陽明
陽明先生早就料到,即使舟子全力劃船,也逃不脫寧王府的追兵,所以他金蟬脫殼,故意将自己的官服脫給唐伯虎,趁唐伯虎于艙中呼呼沉睡的時候,早已率了弟子門人,另換了一條船。等到追兵發現上了當,陽明先生已經逃得不知去向了。
此一去,陽明先生逃到了臨江。船到臨江,陽明先生靠岸,命笨差役龍光上岸,去找臨江知府戴德孺索取轎傘,并再三叮囑龍光:萬萬不可告訴戴知府,萬萬不可告訴他寧王反了的消息。
龍光記下了,生怕自己忘掉,就反複在腦子裏琢磨,萬萬不可告訴戴知府,萬萬不可不告訴他寧王反了的消息,萬萬不可不告訴他……等見到了戴德孺,龍光劈面一句話就是:寧王反了,你快點兒把陽明先生的轎傘拿給我!
戴德孺大駭:王巡撫現在何在?
龍光道:陽明先生現泊舟河邊。
于是戴德孺如飛趕到河邊,一把揪住陽明先生:巡撫大人,你來了太好了,馬上進城督率我們對抗寧王吧。
好的,好的。陽明先生笑眯眯地道:此時臨江有多少人馬啊。
戴德孺道:有民兵五百人。
陽明先生道:好,好好好,五百人足夠了,戴知府你先松手,讓我把船上的行李拿下來。陽明先生慢條斯理地返回船上,就急叫:快快開船,快快快,別讓老戴再沖上來,沖上來咱們可就一個也跑不了……那條船迅速起航,如飛而去,看得戴德孺目瞪口呆。
此一逃,陽明先生又逃到了新淦縣。
新淦知縣叫李美具,他不知如何得到的消息,早就知道陽明先生逃經此地,就在當河攔住了陽明先生:請巡撫大人移駕,入城督率軍民彈壓寧王吧。
好的,好的,陽明先生笑眯眯地道:新淦縣內,有多少兵力啊?
李美具眼睛眨了眨,心說如果我實話實說,說出城中只有二百民兵,巡撫大人肯定掉頭就跑,我還是吹個牛吧,就說:禀巡撫大人,此時縣內有士兵千人。
好,好好好,千人就足夠了。陽明先生道:李美具,你且将船頭移一移,讓我轉個彎兒靠岸。
李美具松了一口氣,急忙将船移開,不想陽明先生的船卻突然加速,飛一般掠過他的船,眨眼工夫就逃遠了。氣得李美具一個勁兒地跺腳。
此一逃,前方就是吉安府。
這個吉安知府伍文定,就是把笨差役龍光推薦給陽明先生的人,所以他對于陽明先生,比任何人更為了解。當陽明先生的船駛入吉安水面,就見前方黑壓壓一片,伍文定已經率了水師,堵截在江面上,讓陽明先生插翅難飛。
看伍文定站立船頭,陽明先生只好迎出來,就聽伍文定冷聲問道:巡撫大人,請問此行何處啊?
陽明先生垂淚道:本官忽接急信,言家父染患重病,此時歸心似箭,恨不能肋生雙翅,飛到家父的身邊……
伍文定大喝道:巡撫大人,你少瞎掰,龍光已經寫信告訴我了,你父親龍山公身體比牛還結實,根本就沒任何病。
陽明先生悻悻地揉了揉鼻頭,心裏說:龍光你個該死的,本官遲早也要找個借口,打爛你的屁股。
伍文定又道:巡撫大人,我知道你此行何意,你無非是太過于了解當今的天子了,知道就算是平定了寧王之亂,也落不了好。可是要平定寧王之亂,非你王守仁不可。如果你逃了,我們豈不是慘了?所以,巡撫大人你趁早想明白點兒,上岸來督率我們平叛吧。
陽明先生嘆息一聲,耷拉着腦袋,俘虜一樣地上了岸。
史書上以簡短的方式,記載了這件事:
先生乃駐紮吉安。
我等要知法犯法
陽明先生被押到吉安府衙署,入內坐定,早有下人奉上茶來。趁先生喝茶的工夫,伍文定問道:巡撫大人,要如何做,才能夠平定寧王的叛亂呢?
陽明先生道:宸濠既已起兵,如果他采用上策,率鐵騎直驅京師,則社稷危殆。如果他采用中策,率重兵強取南京,則大江盡受其害。如果他采用下策,只是占據南昌,則這場仗就好打了。
伍文定道:然則,巡撫大人以為寧王會采取哪條策略?
陽明先生道:本官所要做的,就是務必要讓寧王采取下策,讓他留在江西。
伍文定道:那我們應該如何做?
陽明先生道:太簡單了,寧王之所以起事,主要仰仗兩個人,一是李士實,二是劉養正,餘者盡為山賊草寇,不足為慮。唯此二人者,有亂天下之心,有亂天下之才,所以當下為計,必須馬上找到此二人的家屬,離間此二人與寧王的關系,一旦二人的計策不為寧王所用,我等則勝券在握矣。
伍文定道:離間之計固妙,可是這計策也需要時間。
陽明先生道:正是,所以我等先得知法犯法,僞造朝廷文書,發布征讨大軍已經入贛的假消息,切記寧王之亂平定之後,所有的文書及印玺要立即銷毀,哪怕是只留下一紙假公文,都是你我日後被滅族的證據。
伍文定呆了一呆:好可怕……早知道我就該和巡撫大人一樣,提前請病假逃之夭夭了。
陽明先生冷笑道:所以我說你們缺心眼兒嘛,做事不難,難的是做事的時候要防身後的暗箭。說起這寧王之亂,不過是疥癫之患,可你若是擺平了他,就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後患……算了,別苦着你那張臭臉了,馬上僞造印玺,開始幹活兒吧。
于是伍文定和陽明先生立即趴在書案上幹活兒,僞造了假公文無數,能夠查到有記載的計有《迎京軍文書》、《兵部公移》等,這兩紙文書都是撒謊說來自京師的勤王兵馬,已經進入了陣地并作好戰鬥準備,這些不存在的勤王大軍計有:
許泰率領邊軍四萬,從鳳陽陸路進;劉晖領軍四萬,從徐淮水陸并進;王守仁領兵兩萬,楊旦領兵八萬,陳金領兵六萬,分道并進,克期夾攻南昌,務須一舉攻克,不可打草驚蛇。
然後陽明先生又替山賊胡十三、淩十一、闵廿四各自寫了投降書,書中情文并茂,頗有粗人之風。
再僞造了塊兩廣機密火牌,火牌上聲稱:兩廣狼兵四十八萬,赴江西出差公務,并由豐城知縣負責,在城門口安排了迎接火牌入城的盛大儀式。
接下來一件事,是把笨差役龍光找來,遞給他一把刀,吩咐道:龍光,本官現已查清,那李士實雖然年邁,卻有一個超美貌的年輕老婆。你拿着這把刀,去把那女人的腦殼摘下來。
伍文定詫異地道:為何要讓龍光去?
陽明先生一揮手:少插嘴,我自有主意。
龍光笨笨地接過刀,憨頭憨腦地去執行任務了。卻不知道陽明先生又派了一個人,暗中跟着他,并吩咐那人只許暗中看,不管發生了什麽事情,都不可出面幹涉。結果那跟蹤之人,眼睜睜地看着龍光找到了李士實的女人,舉刀欲砍之際,那女人猛然一撩衣襟,露出了兩只白生生的奶子,吓得龍光忙不疊地閉了眼睛,結果反被那女人順手揪住龍光的發髻,按倒之後,連咬帶掐,咬得龍光放聲號啕。
趁龍光哭得上氣不接下氣,那女人爬起來,逃到迎接兩廣火牌入城的歡迎隊伍之中,混出城外消失了。
跟蹤之人回來禀報詳情,伍文定聽了半晌,恍然大悟:是了,你其實是故意放那女人逃掉,讓她将假消息帶回寧王府。
正是。陽明先生嘆息道:那女人精明透頂,否則也不會如此受李士實寵愛。若你要是假意放她逃掉,定然會被她識破。也只有龍光這種笨到家的人,才能夠完成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老而不死是為賊
四方平亂兵馬紛紛入境的壞消息,疊次傳至南昌,李士實聽了,失笑道:有沒有搞錯,這明擺着是王守仁那厮瞎掰,這小王是個編瞎話的天才,編得有鼻子有眼兒。也不說想想朝廷剛剛派出驸馬都尉,哪有可能這麽快出動重兵?再者說如此之多的兵力,單是一個糧草接濟,不提前二十年早作安排,是無法供應的。王爺你聽我的,別信這些假消息。
朱宸濠道:國師所言極是,只不過……只不過還是要小心一點兒。
雖然李士實分析得透徹到位,奈何朱宸濠這厮心眼兒不夠用,夠用他會造反?不敢輕動,只是派了山賊闵廿四、胡十三分頭去攻打南康府和九江,兩地守土官員聞風而逃,這兩個地方打下來,探馬也終于回報:報,現已查明,所謂兩廣狼兵,京師大軍,都是王守仁瞎掰,王守仁手下只有百十名窮學生,天天在課堂上傳紙條打小抄兒……
聽了這個消息,朱宸濠險些沒氣炸肺,你說這王陽明什麽人呢?放着正事不幹,天天撒謊,真是讓人拿他沒辦法。
正待發兵,又傳來一個壞消息:報,陛下的小舅子,婁妃的弟弟婁伯,奉命返回家鄉上饒,放手發動群衆,準備武裝起義,卻被知縣劉源清逮走砍頭了。
朱宸濠聞之大驚:小舅子犧牲,讓朕如何對婁皇後交代?立即發兵與朕拿下上饒,朕要替小舅子報仇。
李士實急忙攔住:陛下,你不要太缺心眼兒了好不好?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立即出動大軍,奔襲京城,只要拿下萬裏江山,你還會缺了小舅子嗎?
朱宸濠大喜:國師所言極是,極是,咱們即刻進兵,直驅京師。
聞知朱宸濠大兵北上,吉安知府伍文定匆匆來到陽明先生臨時租借的教室:巡撫大人,先別講課了,朱宸濠那邊已經發兵了,咱們給他來一個迎頭痛擊,如何?
陽明先生搖頭道:文定啊,你能不能沉住點兒氣?朱宸濠始出重兵,正是銳氣正盛的時候,這時候你上前攔他,這豈不是找抽?
伍文定道:然則巡撫大人,我們就眼看着朱宸濠奔襲京師不成?
陽明先生笑道:他襲不了京師,等他前腳走開,我們在後面直撲南昌,先抄了他的老巢。朱宸濠必然心慌回援,到時候咱們趁其軍心渙散,打他個半死,此可謂致人而不致于人也,你好好學着點兒吧。
卻說朱宸濠大兵總計七萬,擇日設壇祭江,先從牢中拖出來個端州知府王以方,這王以方早就料知朱宸濠要反,無數次給朝廷上奏,結果惹怒朱宸濠,借過生日将王以方诳到南昌,關在了大牢裏,單留在這時候殺掉,權當祭祀之牲。
殺了王以方,諸舟同時擂鼓大進,這時候天氣忽然大變,只見巨大的黑色雲團,自西北疾撲而來,狂風暴雨,雷電交加,衆人看得清清楚楚,高空中疊隐的厚重雲層之中,有片片鱗甲閃過,就見一道弧光,劃破天際,準确無誤地命中朱宸濠的弟弟——朱宸澅的腦袋。那朱宸澅只發出了一聲驚恐的尖叫,就已被雷電劈得焦爛。
這怪事吓死了朱宸濠,急找李士實問計:國師啊,看這意思,老天好像不大支持我們的正義行動。
李士實捋須笑曰:陛下,你好聰明,一猜一個準。
朱宸濠大叫起來:那咱們該怎麽辦?
李士實道:這時候你才想起來問怎麽辦,豈不是太晚了嗎?無奈何,你既然已經扯旗造了反,那就只能硬起頭皮,一條道走到黑,就假裝什麽事也沒發生一樣,繼續前進吧。
朱宸濠無可奈何,回到自己的艙裏,喝了兩杯悶酒,神志恍惚之際,忽見美絕人寰的婁妃走了進來,手裏還拿着一面古銅鏡,就聽婁妃緩聲說道:我有古銅鏡,贈君照初心,陛下你看看自己的本來面貌吧。朱宸濠探頭往鏡子一看,卻看到鏡中的自己,竟然是滿頭白發,須髯如霜,失驚之下,猛然醒來,急叫婁妃,才意識到剛才不過是一個夢。
急傳随軍術士徐卿進來,說了自己的怪夢,然後朱宸濠問:朕這個夢,到底預示着什麽?
徐卿拜倒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陛下,你本是王,夢到白頭,王字頭上添個白字,就是皇字。陛下你這就要登基了。
徐卿退出,被異人劉養正攔住:徐卿,你偷偷告訴我,陛下的夢,到底是什麽意思,我保證不說出去。
徐卿左右看看無人,遂低聲道:所謂白頭到老,老就是死,老而不死是為賊……我說得夠明白了吧?
劉養正嘆息了一聲:我靠,你罵人都不帶一個髒字的。
安慶攻防
詩曰:殺氣彌天貫長虹,此日寧王要發瘋。金鼓齊鳴震天地,盡是胡扯王陽明。卻說朱宸濠水陸大軍到了安慶,先派人去給安慶知府張文錦、都指揮楊銳送信,命他們倆快一點兒開門投降。
知府張文錦找來都指揮楊銳,問:哎,你說咱們該咋辦呢?
楊銳道:這還用問,巡撫王守仁不是來信說了嗎,兩廣狼兵近五十萬入境,再加上幾十萬京軍,你說咱們該咋辦。
張文錦道:問題是,大家都知道王守仁這厮不靠譜兒,特愛編瞎話。
楊銳道:他編瞎話咱們也只能聽着,有什麽辦法呢?反正得按照王守仁說的,找個由頭兒把寧王拖在安慶,不能讓他往北京方向走,如果寧王過去,朝廷鐵定會追究咱們的責任。
商議妥當,楊銳出來,先找工匠制作了一塊超級大的牌子,上面就仨字:剿逆賊!再于城中高薪雇請嘴巴超損、罵人花樣百出的市井流氓若幹,齊擁到城樓上,沖着城下破口大罵朱宸濠。
朱宸濠聽到城樓上的惡毒咒罵,氣得半死,曰:楊銳,你守着這麽一座小小的安慶,也敢污辱朕,朕若不殺你,就是你妹養出來的!大兵圍城,克日拿下安慶!
轟轟烈烈的安慶戰役,就此拉開了序幕。
卻說那安慶城池雖小,卻是異常堅固,更兼知府張文錦和都指揮楊銳這兩人早就察知寧王謀反意圖,所以早在幾年前就發布命令:百姓民衆,舉凡登城者,都必須要抱一塊石頭上去,不抱石頭者不允許登城。兩年的工夫下來,城上的炮石堆如小山,扔一年也扔不光。所以城中雖然守兵不多,但卻布置得當,城牆上每隔十五米,就有一只爐竈,吊着鍋釜燒水煮粥,再征調城中的壯勞力登城,一邊喝粥,一邊往城下丢石頭澆開水,直澆得攻城大軍哇哇慘叫。
朱宸濠見了這光景,心中氣悶,遂命令修造雲樓。這雲樓乃中國古時攻城必備之器械,狀呈弧形,下裝巨輪,能夠推動前移,樓頂上的士兵就可以直接跳到城頭上去。卻說雲樓正在向前推動,樓頂上的士兵憋足了力氣,正準備往城頭上跳,卻忽然眼前一黑,就見數座更高的巨樓從城裏探伸出來,巨樓上扔下巨石,澆下沸水,當場搞得攻城雲樓上的士兵號啕大哭。
朱宸濠驚愕之餘,就見楊銳站在城牆上哈哈大笑:看傻眼了吧?告訴你寧王,你那雲樓早就過時了,現在流行的是我這種飛樓,你就學着點兒吧。
朱宸濠怒極:楊銳你個該死的,看朕的改良型雲梯。
所謂改良型雲梯,乃兩只高二丈的雲梯組合而成,狀如巨型豎塔,內有封閉式小空室,士兵藏于空室之中,四面用厚木板遮住保護,前後各有門,可進又可出。就見改良型雲梯緩緩向城牆靠近,不提防城上“嘩”的一聲,澆來好多桶桐油,然後再把火把一丢,霎時間改良型雲梯燃起熊熊大火,燒得裏邊士兵慘叫着跌下。
正打得着急上火,異人劉養正過來了,問:陛下,你在這裏幹什麽呢?
朱宸濠吼道:朕要将楊銳剝皮抽筋,方消心頭之恨!
劉養正道:此事易爾,只要陛下放棄安慶,急驅京師,攻破北京,登基為帝,到時候陛下想抽誰的筋,就抽誰的筋,想剝誰的皮,就剝誰的皮,好不好?
朱宸濠大怒:劉養正,你少來敷衍朕,你跟我說實話,這安慶你到底願不願意幫朕攻下來?
劉養正嘆息道:陛下啊,這世上真的沒有比攻城更容易的事情了,你這裏有七萬人馬,只要一人扛一包土,就能夠在城牆下面修出一面土坡,到時候你就可以直接登城了,幹嗎要這麽費勁兒啊。
朱宸濠大喜:那你不早點兒說……來,現在朕宣布,軍中所有謀士,都跟朕一起來背土,朕要現在就進城。
劉養正道:陛下,要不你幹脆殺了我好了,讓我幹粗活兒這可不行。
你不幹,朕來幹,朕天生就是個幹粗活兒的人!朱宸濠生氣了,真的親臨第一線,挖泥裝土,還親自背在背上,艱難地往城牆方向走,一邊走着一邊問旁邊的船工:老鄉,這裏是什麽地方啊。
船工回答:此地是黃石矶。
什麽什麽?王失機?朱宸濠聞言大怒,當即拔劍,“撲哧”一劍砍死船工:竟敢出言譏諷朕,朕殺了你!
劉養正、李士實等人站在遠處,看得連連搖頭:唉,跟錯人了,一個小小的安慶就弄成這個樣子,還說什麽并吞天下啊。
陽明先生舉義兵
吉安府臨時學館中,陽明先生正在講課:盡心由于知性,致知在于格物,我的意思是說……嗯,同學們,你們抓緊時間收拾一下東西,跟我一起逃回到餘姚老家去,好不好啊。
同學們齊聲回答:不好。
陽明先生很傷心:為什麽你們都不支持我啊。
學生們道:老師,逃跑的念頭一出現在你腦殼裏,你就著相了,這可是你教給我們的哦。
陽明先生郁悶地道:此相安得不著啊,不著後果太嚴重……
正胡扯着,忽聽腳步匆匆,知府伍文定疾沖而入:巡撫大人,不好了,安慶被圍,岌岌可危,現知府張文錦苦求救兵。
真的嗎?陽明先生大喜:哈哈哈,張文錦這個倒黴蛋,他肯定是聽說京兵狼兵來了百萬,所以才敢跟朱宸濠死磕,哈哈哈,估計朱宸濠不會跟他有完。
這時候就聽“撲通”一聲,安慶來的信使跪倒在陽明先生腳下:請巡撫大人發兵,請大人發兵,安慶滿城百姓,生死關頭,旦夕存亡啊。
陽明先生冷笑:想讓本官發兵救安慶?你做夢去吧!
那信使大駭:大人,為何呀?
陽明先生道:因為,本官不像朱宸濠那麽缺心眼兒。這邊兒好不容易拿安慶來纏住他,豈有一個不抄朱宸濠老巢之理,傳吾命令,發一十三路兵馬,與吾直搗南昌!
一十三路人馬浩浩蕩蕩殺氣騰騰,舉行三軍誓師大會,陽明先生登臺,先對笨差役龍光下令:龍光,現今帳後囚着數十名臨戰不前、不服從官長命令的逃兵,與吾推出,斬訖報來。
龍光大聲道:得令!龍光拎着刀子去了,但很快又回來了:大人你弄錯了吧,後面關着的,都是抓到的朱宸濠的偵察兵……陽明先生大氣:龍光,再多嘴打爛你屁股,馬上執行命令。
龍光只好答應了一聲,進帳将那數十名朱宸濠偵察兵拖出,冒充逃兵當衆斬首,驚呆了三軍将士,知道陽明先生這次可是跟他們玩兒真的了。
眼見得那些血淋淋的人頭呈上,陽明先生突然一跌坐倒,張口吐出鮮血來。龍光大駭,急忙上前扶住:大人,大人,你是不是要死掉?陽明先生勉強答道:本官遲早得被你活活氣死,你給我把伍文定叫過來。
伍文定上臺,就見陽明先生強自支撐着,寫了一塊兵牌,上書:士兵不用命,斬隊将;隊将不用命,斬副将!副将不用命,斬主将!
伍文定仔細看了看這塊兵牌,恍然大悟:這是巡撫大人報我沒讓他逃走的一箭之仇,所以找由頭殺我……我快點兒跑!
一十三路大軍,氣勢洶洶地出發了。
升級版圍魏救趙
卻說朱宸濠在安慶城下,指揮士兵挑土壘土坡,那土坡已經築了多半城牆之高,眼看再加一把勁兒,大家就可以進城砍殺了。
朱宸濠的心情剛剛好轉,已有南昌信使如飛趕至:陛下,陛下不得了了,那潑皮王守仁,竟然調集了一十三路兵馬,浩浩蕩蕩水陸并進,正向南昌逼近,請陛下速速回援。
王守仁?朱宸濠呆住了:這人真是不識趣,他跟着添什麽亂啊,傳旨,馬上回師營救南昌。
李士實在一邊聽了,急道:陛下,此時萬萬不可回師,回師必是死路,莫不如棄了安慶,襲奔北京城便了。只要陛下在北京登了基,小小的南昌又算得了什麽?
劉養正也道:襲奔北京是上上之策,縱或陛下不以為然,也可以先入安慶,取其城中器械軍民,再行回師,一樣是勝券在握。
朱宸濠看着他們兩人,說了句:朕知道你們倆收了王陽明的銀子,要把南昌城獻給王陽明,難道朕待你們如此之誠,還打動不了你們的心嗎?
李士實和劉養正目瞪口呆:陛下你……這話可不能亂說啊!
朱宸濠冷笑:是不是亂說,看你們兩個對待營救南昌的态度就能夠知道。
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