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文明與野蠻
怪石嶙峋之中, 一條漆黑油亮的蛇,吐着信子,觀察着周圍環境。
再三确認沒有危險之後,靜悄悄地藏匿在其中, 這便是李辭辛了。
這一次他變成了塔斯馬尼亞島上的一條黑虎蛇。沒有四肢的感覺非常奇怪, 好在這副軀殼的肌肉記憶, 使他很快就适應了過來。
打開系統面板,他現在需要解鎖一個任務基因。除了之前的七個基因,他必須解決附身于蛇的一大劣勢:壽命。
以往的任務少則十幾年, 多則三四十年。而這一次的身體是一條劇毒蛇,還是體型不大的那種,所以壽命并不長。對于蛇類的壽命,即使是系統的資料裏,也沒有收集到那麽詳細。
但類比蛇類的平均壽命, 小型蛇類一般是2~5年,中型蛇類5~12年, 大型的蟒蚺可達三四十年。
黑虎蛇體型是不大的, 因為是毒蛇,發育要緩慢點, 所以大概就幾年的壽命, 這對于任務完成可十分不利。
于是,李辭辛決定解鎖一個長壽基因。加上之前的力量、速度 、巨大、自愈、隐身、無限增殖以及強腐蝕液。總共八個用于任務的基因。
這一次最多可以使用六個基因。李辭辛思考了片刻,覺得巨大化和無限增殖可以暫時不用。便将剩下的六個進行了改造。
一天後,一條七米長的黑虎蛇出現在石頭堆中。可能是蛇類的體型原因, 所以力量增幅後,長了不少,卻沒有比等體長的蟒蛇粗重。
這一次的任務是拯救塔斯馬尼亞島的袋狼與當地土著。
塔斯馬尼亞島是澳洲東南部的一個島嶼, 是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
和澳洲大陸相似,塔斯馬尼亞島同樣是有袋類動物的生存之地。
這裏有許多稀有的有袋類動物:如針鼹、袋熊,袋貍、以及有小惡魔之稱的袋獾。
還有的就是,如同鴨嘴獸這樣唯一卵生的哺乳類。
這次任務的主要目标袋狼,原本在澳洲大陸也是有分布的,只不過被另一種動物給競争滅絕了。那就是澳洲野犬。
Advertisement
有化石證據證明,至少在3500年前,就有澳洲野犬登陸了澳洲大陸。
後來有研究表明,登陸時間甚至可能更早。
澳洲野犬也許是在五千或八千年前,跟随着人類遷徙至澳洲大陸的。
早在幾萬年前,就有人類登上了澳洲大陸,當時的人類已經是自然界頂級掠食者。
原始人類來到澳洲後,當地的大型動物幾乎在差不多的時間滅絕,也就有猜測是原始人滅絕了它們。
比如袋獅、澳洲魔龍(古巨蜥)、巨型袋貘、牛頓巨鳥…………
在這些動物面前,袋狼都只算中型捕食者。在這些大個子消失後,袋狼接班為澳大利亞最頂級的掠食者。
而在幾千年前,又有新的移民來到了澳洲,并帶來了澳洲野犬。後來有科學家基因測序發現,澳洲野犬是起源于東亞,極其可能是古代華夏國的家犬,因為戰争随着人類一起遷徙。
一路南下,經過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來到了澳洲。
它們很快就在這片大陸上野化,因為體型和袋狼相差不遠,所以與袋狼發生了生态位競争。
最後将本土的袋狼競争滅絕,堪稱遠古時期的生物入侵。
因為當時的人類,還沒有過分影響自然的技術,所以澳洲的袋狼滅絕,也一般定義為:意外生物入侵之下的自然選擇。
不過好在澳洲野犬沒有來到塔斯馬尼亞島上,袋狼種群得以在這片島嶼上延續。
一直到歐洲殖民者發現這裏,終結了這一塊淨土。
先于袋狼遭受毒手的,就是島上的土著——塔斯馬尼亞人。
塔斯馬尼亞人身高矮小,皮膚黝黑。大概是舊石器晚期來到了這裏。
1642年,荷蘭探險家首先發現了這片島嶼,後來大不列颠和法蘭西也開始來到了這裏。
在這些殖民者來到這的時候,塔斯馬尼亞人有6000人左右,大致分二十個部落。因為島嶼資源有限,所以這些土著一直有意識地控制着自己部落的人口。
在1772年,法蘭西的探險隊登上了這個島嶼,此時雙方關系還算融洽。法蘭西的水手們會贈送一些東西給塔斯馬尼亞人,而這些塔斯馬尼亞人也對白人的膚色很感興趣。
一直到1803年,大不列颠殖民者在這裏建立了第一個殖民地。
原本當地的塔斯馬尼亞人,只是在圍觀大不列颠殖民者建設營地。疑神疑鬼的大不列颠殖民者,卻突然槍殺了一批塔斯馬尼亞人。
這一舉動打破了島嶼的寧靜。
之後便是大不列颠殖民者一方面的屠殺。處在采集文明階段的塔斯馬尼亞人,根本不是殖民者的對手。要知道當時的許多外來白人中,還有不少是窮兇極惡的罪犯。
就這樣,大量的塔斯馬尼亞人被殺死。
當時有兩個随船旅行的白人,目睹了殖民者對塔斯馬尼亞人的屠殺,并用文字記錄了下來:
“傷者被打碎了腦袋,嬰兒被扔進火堆,刺刀插進顫抖的肉體,在黎明之前,土人們圍着打盹的篝火就變成了他們的火葬場。”
1828年駐紮此地的一個副總督叫喬治.亞瑟。他發布了一個懸賞:
‘無論生死,抓到一個成人獎勵5英鎊,一個兒童獎勵2英鎊。’
這位為人聰明,卻滿肚子壞水的總督,執行着兩套政策。
一方面,發布懸賞,鼓勵殖民者屠殺原住民。
另一方面,他與原住民套近乎,将他們騙到所謂的安置區,實際上是為了粉碎他們的反抗,用最小的代價占領他們的領地。
賞金大大的刺激了白人,他們發動了圍捕,塔斯馬尼亞人自然也不會束手就擒,在圍捕的刺激下,造成了又一次大屠殺。
虛僞且惡毒的喬治.亞瑟,繼續煽動白人捕殺原住民,同時在原住民面前充當好人,堪稱頂級“陰陽人。”
甚至連殖民地大臣喬治.莫裏都譴責他這種政策。
就這樣,1830年10月,一條橫穿全島的封鎖線,将剩下的塔斯馬尼亞人驅趕到了塔斯馬半島上。
1835年,一位叫魯濱遜的傳教士抱着對塔斯馬尼亞人的同情,開始冒着生命危險,去森林中游說。他成功将最後一批塔斯馬尼亞人,集中到了一個叫佛林特斯的小島上。
這時,原本六千多人的塔斯馬尼亞原住民,已經只剩下203人了。
再後來,這203人,也因為殖民者帶來的傳染病而接連死去。
1876年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人死去,她叫楚格尼尼。
她出生于1812,剛好是動亂的時候。童年時期,她就一直跟着家人颠沛流離,在森林裏東躲西藏。
後來,十幾歲的她經歷了諸多不幸:父母和姐姐都被殺害,自己多次被強暴,未婚夫在阻止的過程中也被殺死。
年輕時的她,也曾經參加過反抗殖民者的隊伍,也遇到過好心給她治病的白人醫生……
在她生命的最後幾年,她的種族就只剩她孤單一人了。
她臨死前祈求殖民者,不要解剖她的屍體,不要展覽她的屍體!希望将她火化後的骨灰撒入大海。
當然,她的遺願并沒有達成。作為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人,她的遺體還是被殖民者給挖了出來,制成了标本。
1904年正式陳放于塔斯馬尼亞博物館。
一直到1976年才被火化,剛好百年。
這段過往也成為人類歷史上,臭名昭著的一篇。
浏覽完塔斯馬尼亞人的悲運。
李辭辛如同寒冬臘月裏吃了一大坨冰。那種涼意由內而外散發出來,讓他不寒而栗。
以往所見,都是人類對動物和植物的傷害。可這一次,卻是人類對同類的滅絕!
其殘忍程度、恐怖程度都令人發指。
當然,也許當年那些殖民者,從來沒有把這些可憐的原住民,當成是和自己一樣的人。
他不由得想起雨果在《致巴特雷上校的信》中寫的那句:“可這就是文明人對野蠻人的所作所為。”
當年,被掠奪的華夏,在殖民者眼中也是如此。
李辭辛平複着心情,繼續打開了另一個任務目标,袋狼的命運。
塔斯馬尼亞島上的袋狼和原住民一樣,命運幾乎就是其翻版。
一開始,殖民者忙着對付原住民,根本沒有功夫管袋狼。
後來将島嶼大部分地區都占領後,大不列颠殖民者開始掠奪資源。
他們刀耕火種,砍伐森林,開墾牧場,使得生态受到嚴重破壞。
袋狼賴以生存的環境被破壞,人類帶來的狗也加大了競争,袋狼數量開始不斷減少。
可真正導致它們滅亡的導火索,卻是一段莫須有的傳聞。
因為有殖民者農場的家畜被動物殺死,所以那些人開始傳,一定是袋狼捕殺了家禽家畜。
實際上根本沒有證據顯示是袋狼幹的,唯一的圖像記錄,也只是一個袋狼标本的擺拍。
就這樣,被扣上罪名的袋狼,開始被人所獵殺。
1888年,為了大力發展畜牧業,殖民者政府又是原來的配方、又是熟悉的套路,他們又發布了賞金計劃:
‘捕殺一頭成年袋狼可得到1英鎊,一只幼崽可得10先令’
從此後20年發出的賞金估計,約有2000多頭袋狼被捕殺。而以塔斯馬尼亞島的資源來看,可能本來就只存有三千多頭袋狼。
在1909年時,殖民者政府只發出去了2英鎊。
此後幾年人們沒有再見過它。
再後來,一個人叫埃利亞斯.丘吉爾的獵人,運氣非常爆棚,他在檢查自己的陷阱時,捕獲了八頭袋狼。
有六頭已經死亡,他拿去領了賞金。剩下的兩頭被他圈養了起來。
1933年,獵人将僅剩的一頭活袋狼賣給了霍巴特(州府)的博馬裏斯動物園。
這頭袋狼的名字被後世稱為“本傑明”,希伯來語的意思是:“南方之子”
孤單的本傑明,給後世留下了三段珍貴的黑白影像。
而它的死卻非常荒誕,因為被放在鐵絲籠裏供人參觀,太陽直直地炙烤着本傑明。
加之飼養員忘了關獸園大門,本傑明根本沒有陰涼的地方可以躲。
被太陽曝曬了一天的它,在晚上氣溫驟降的時候,悄無聲息地離開了這個世界。袋狼這個物種的時間,也永遠停留在了1936年9月7日。
看完了兩個任務目标的資料,李辭辛氣得發出了蛇類的嘶嘶聲。良久,他拖着身體,開始在島上搜索任務目标。
人比野獸要好找,經過十幾分鐘的游蕩。他終于見到了塔斯馬尼亞人。
這些原住民的确長的個子矮小,皮膚黝黑,厚唇、塌鼻梁。他們不穿衣服,還是以部落的形式生存,用的武器都是石器、木頭和貝類。
這樣落後的狀況,難怪被一方面屠殺。簡直就是停止了文明進化腳步,反觀西方殖民者都已經有了槍。
塔斯馬尼亞人從石器時代開始,都沒有什麽太大的變化。不過他們能在這樣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還能堅持下來幾十年,可見還是有優勢的。
李辭辛穿越來的節點是18世紀中期,這個時候,殖民者還沒有大規模注意這裏。
打鐵還需自身硬!
他必須在殖民者來臨之前,讓塔斯馬尼亞人有點自保能力。不說一蹴而就,成為工業社會,至少不能淪為毫無還手之力的份!
李辭辛記得,當年初中學地理的時候,大洋洲這篇介紹。塔斯馬尼亞島上是有銅礦的,還是質量不錯的那種!
守着寶山這麽多年都沒有用,太暴殄天物了。不然至少也得有個青銅文明了!
看着部落裏安逸的原住民,李辭辛爬上前,決定解除隐身。原住民信仰巫術,看到這麽大一條蛇,應該會以為是神靈的。
結果,他顯現七米的蛇身,在場的人看到他後,都愣了一會兒,紛紛尖叫着朝林子裏跑去!
“诶!怎麽都跑了。”
想象的場景沒有出現,李辭辛只好追了上去。
不得不說,如果不是蛇的感知力強,光靠視力根本難以發現藏起來的塔斯馬尼亞人。
沒多久,李辭辛順利将這個部落的人都找了出來,趕到了一塊空地上。
用巨力和強腐蝕液展示了一番“神跡”,終于得到了這個部落的認可。
裝神弄鬼這招真是屢試不爽。
兩個月後,他終于收服了島上二十個部落,共六千餘人。成為了他們的“蛇神”。
塔斯馬尼亞人屬于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美拉尼西亞類型,但是語系不詳。
好在有小寶的幫忙分析,更新了古人類語言轉換器。語言畢竟具有一定的溯源性,沒多久,他就能聽懂塔斯馬尼亞人一些簡單的話語。
接下來就是基建模板,朝文明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