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探班日
資方提出想做一次聯合探班活動,打算邀請主演粉絲、媒體和平臺、電視臺的工作人員,都來現場參加。
于玥聽說之後,第一反應是:“這是哪位領導拍腦門了?”
夏尋在電話裏笑了笑:“不知道,也管不着。曹總親自給我打的電話,說他那邊需要邀請幾個人,讓一起加進來。”
“他來麽?”
“這倒沒說,不過如果有客人應該得來吧。”夏尋沉默了幾秒鐘,“這兩天我在跟艾達辦交接,可能活動當天過不去,但我會安排宣傳公司去兩個人,幫你做好執行。你覺得可以嗎?”
“曉婷呢?”于玥想都沒想就問。
“玥玥……”夏尋嘆了聲氣,“曉婷是項目經理,照理來說職級是比你高的。但現在《西川》是你來負責,她夾在中間不尴不尬,你覺得讓她去,她心裏願意麽?”
這下輪到于玥沉默了。
她習慣了把具體執行的活兒交給下屬,即便來這兒有段時間了,還是沒有改過來。
“另外,佳佳比你早進公司,結果現在你比她先拿到項目,她也不見得會舒服。”夏尋一針見血,“沒辦法,很多人就是這樣,自己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別人不能比自己好。”
“我不是說她們就百分百是這樣的人,但作為領導,我必須考慮到有這樣的可能。與其讓她們帶着情緒去幫你,還不如讓宣傳公司來。”
于玥點頭:“我明白了。”
“嗯。”夏尋又笑了笑,“但你也別太大壓力。雖然你不是我招進來的,但放心,我和哲姐一樣,都希望項目好,一定會幫你的……”
---
電視臺的領導沒有同意參加公開探班,選擇了提前一周進組,單獨在組裏待幾天。一共來了四個人,兩男兩女,看着都挺年輕,跟于玥想的挺着啤酒肚、頭發稀疏的“領導”有些出入。
後來打聽了半天,才知道這幾個人根本不是什麽領導,就是借着“探班”的名義,來組裏“純觀光”的。
Advertisement
但好歹是電視臺的人,也不能不做好接待。
制片和發行都派了人跟着,到現場之後帶去跟男女主見面,分別合了影,其中一個女孩還特高興地要了趙青亞的一張簽名。
好在他們也有自知之明,只待了三天就走了。
探班日定在下周三,那天會拍一場棚裏的重頭戲。剛開始,劉宇哲考慮要不要選在外景拍攝的一天,結果被姜鵬否了,說外景不好控制,還是盡量在棚裏。
宣傳公司的兩個人到了,幫着于玥一起整理媒體需求、聯絡各家粉絲。
粉絲的名額給的都不多,趙青亞和江琴的後援會才各給5個。但她倆粉絲的年齡層稍大一些,可能對這種活動不是很感冒,于是給男二、女二和另外兩個流量演員分配名額時,按照粉絲量,上下浮動2個。
最後一統計,如果抽到名額的都能來,也得有三十五人左右了。
平臺聽說之後,不僅要派市場部的員工過來,也要去了五個粉絲名額,打算拿去做抽獎。劉宇哲本來沒想給,但平臺那邊态度強硬,對方的leader親自打了電話過來,最後只好答應了。
于玥在橫店當地準備了定妝海報做的角色易拉寶,因為是首次露出,所以做的非常精細,還安排了一輪推廣。
另外,她們給到場的粉絲準備了劇組的文化衫,打算現場送出去。設計流程的時候,又增加了和演員互動、抽獎、合影這些環節,以及在現場看一場拍攝,唯一的要求是粉絲不能拿手機進行拍攝。
願意到橫店的媒體沒幾家,但平臺那邊發力,請了兩家北京的媒體,跟着他們市場部的人一起飛過來。于玥又聯系了三家上海媒體、外加影視城的官方媒體,以及當天可以往返的幾個娛樂視頻類kol,一起來參加。
此外,平臺還自帶了官方的直播團隊,當天早上從集合開始,就用官方賬號進行直播。那邊主持人還在跟藝人對臺本,這邊都介紹到棚裏的置景了。
于玥忍不住給劉宇哲發消息:“平臺那些人幹嘛呢?流程白準備了啊……”
劉宇哲回:“別理他們,做好咱們的事就行。”
---
粉絲是從高鐵站直接坐大巴接過來的,一共來了二十九個人,其中7個都是佟冰的粉絲。
于玥是真沒想到,她們這麽千裏迢迢,還從網上預約了應援車,拉着橫幅和展架,一路開到了攝影棚外面。她親自出去把車接進來的,司機師傅停好車、擺好東西就坐在旁邊抽煙。
粉絲們11點左右才到,跟平臺、媒體集合之後,就開始進棚裏了。
正在拍的是男女主和男女二號的一場對手戲,媒體們在旁邊咔嚓咔嚓拍,粉絲不能拍,只能幹看着。
等拍完這一場,演員們集體出來跟大家互動。媒體采訪提問完,才輪到粉絲上去拍照留影。
佟冰的粉絲非常有組織,每個人都給他準備了禮物,輪流上去送完,再一個個拍照。佟冰也非常配合,每一個都認真握手、合影、道謝,還讓大家一起舉起手裏的文化衫,來了一張大合照。
互動環節結束之後,演員們退場。平臺的人和媒體跟着一起走了,粉絲們被帶着一起吃了頓飯,下午又參觀了另一個棚,四五點鐘才又坐着大巴車集體送走了。
于玥給自己訂票來的媒體報銷了差旅費,當晚又把他們送走了。平臺帶來的人是要住一晚的,晚上就約了一起吃飯。
劉宇哲帶着于玥和宣傳公司的人去作陪,包了一個兩桌的大包廂。
坐在于玥旁邊的女孩叫尤娜,她是平臺市場部的PM。倆人聊了一會兒,發現竟然是校友,還上過同一個老師的課,不過尤娜比“于玥”大三屆。
“加個好友呗!”尤娜說話時尾音上揚,像個鈴铛似的。
于玥掃了她的碼,立刻把話題轉到了別的地方——她畢業都7年了,能想起一個老師的名字已經了不得了,哪還敢接着說?
中間劉宇哲被叫走了,剩下一群年輕人聚在一起,氛圍立刻就起來了,又是喝酒又是玩游戲,一直到12點多才散場。
于玥被劉宇哲委以重任,一直陪到最後一個人離開。她腦袋已經停止運轉了,結完賬忘了開發票,都快走回酒店了,又返回去拿了一趟。
幸好她們住的酒店都在步行街附近,走起來也不算費勁。
路過步行街的時候,遠遠地就能看見,還有不少網紅在架着燈光、手機直播,有唱歌的、唠嗑的、跳舞的、打pk的……每當看到這種情景,于玥總能感覺到一種腳踏實地的安心。
---
剛到北京的時候,于玥特別喜歡看高樓大廈的幕牆玻璃,覺得那是現代化的标志、是社會進步的産物,而那些落後于時代的,終有一天将會被淘汰。
但一次晚上十一點,她下了夜班公交,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感覺饑腸辘辘。走過一個拐角,看見了一個三輪車的小攤。
那是個夫妻檔,小夫妻倆看着沒生意,就坐在路邊臺階上說話。
于玥走過去,要了個烤冷面,加了個火腿腸。男人立刻走過來點着火刷油,旁邊女人上手來幫忙剝火腿腸皮。
那一刻,她忽然覺得,有一些東西,或許對一部分人沒什麽價值,但對另一部分人來說,就是無比珍貴的寶藏。
就像她租的房子裏,每個月來打掃的保潔阿姨,說自己來北京四年多了,從沒坐過地鐵,近的地方就騎自行車,遠的就坐公交。
于玥問:“為什麽不坐啊,地鐵很方便啊。”
保潔阿姨羞澀地笑了笑,對她說:“沒坐過,不敢坐……”
還有之前行政部的一個小女孩,以前是在其他地方做客服的,也是剛來北京,住在條件很差的城中村,都是村裏的自建房,除了便宜沒有別的優點。
可她們不能沒有城中村的自建房,那是大城市裏唯一能夠讓她們落腳的地方。
就像當初,于玥在青旅認識了同樣追尋夢想的何莉莉。
何莉莉家庭條件不差,爸媽都是高知,但思想非常傳統,相比起于玥父母的“不支持來北京”,她們是強烈的反對和打壓,并且無時無刻不希望她能回家去考公。
畢業後,她果斷拉黑了父母,獨自一個人來到北京,拿着上學時攢下的生活費,住進了青旅。
她的目标非常遠大,來北京就是要進大廠的,一家小公司的簡歷都沒投。
第一份工作,她去的是團購平臺,做的是地推業務,每天累死累活。結果做了兩個月,又收到了另一家資訊平臺的offer,就離職去了那邊。
在那家平臺做了一年多,她拓展了一些人脈,找了人幫忙內推,又跳槽去了另一家視頻平臺。
直到她進入了這家國內知名的大公司,她的父母才開始接受了“女兒過得不錯”的事實,不再提催她回家考公的事。而在這之前,有人問何莉莉的工作,老兩口都是直接說“在外面給人打工的”。
---
于玥回到酒店,臉都沒洗,只刷了牙就鑽進了被窩。
她拿着手機回消息,眼睛都快閉不上了,卻看見今天來探班的粉絲群裏,有人說:“我到家啦,今天玩的很高興,謝謝招待我們的小姐姐~希望劇組拍攝順利、希望冰冰好好的,加油!”
又有人跳出來,也說:“感謝小姐姐~下次如果還有這樣的機會,我還要去……”
看着看着,于玥忽然覺得眼角有些濕潤,一顆眼淚掉下來落在了枕頭上。
或許是最近遇到的事情太多了吧,她終于也開始傷春悲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