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選角Casting(二)
到家的時候,祝同已經回來了。
于玥把包往衣架上一挂,随口問:“新公司怎麽樣啊?”
“還不錯,起碼人多,每個人合理分配活兒,不至于壓榨我一個人。”祝同躺在床上刷手機,“今天碰上尤新新去公司了,人是真好看啊……你身上什麽味啊?”
“別提了……”于玥趕緊把脫下的衣服進髒衣簍裏,趁着隔壁大姐還沒回來,立刻先去洗澡。
---
于玥剛入行的那幾年,宣傳基本不參與項目的前期工作,就算參與,多數時候也不是以“宣傳”的身份,而是“媒介”或“商務”。
這幾年行業風氣變了,宣傳在項目前期介入的越來越多,大項目基本上是從劇本階段,就開始有了正經的宣傳規劃。
這樣做的好處是,宣傳和項目的深度綁定,前期準備充分,後期輸出就會更加順暢。
唯一的問題是原本最多三個月的宣傳周期,被無限拉長,有的幾個月,多的甚至一年半載。再有積壓劇越來越多,有時項目組的人都換了好幾撥了,項目還沒上。
不少人都是那段時間跑去做電影了,畢竟周期短,短期壓力大一點,總好過幾個月都沒法休息。
那會兒,正是投資商把資金從線下硬廣轉到線上的好時候,影視項目、綜藝的廣告植入鋪天蓋地。這兩年,資金又轉向了新崛起的短視頻和直播,比起植入,投資的轉化率提升了太多,也都是擺在明面上的。
外部資金緊縮、平臺話語權加大、電視臺不景氣,內部行業競争壓力大、門檻低……
一年拍出來百分之八十的劇都是播不了的,播了的也不一定賺錢。
小公司都轉去做粗制濫造的低成本網劇、網大,甚至各種短劇,大公司怕賠錢,也不敢輕易開賣不出去的項目。
像月白這種,每年能穩定開戲、沒有積壓的公司,說出去已經算是了不得了。
這次《西川》的選角,原本平臺是建議把原著的年齡層整體下壓,從三十歲左右改到二十歲,這樣剛好能觸到目前一批頂流的年齡層。
Advertisement
因為是大男主的架空權謀劇,挑選一個合适的年輕男藝人,既有話題熱度、又有內容爆點。
但劉宇哲沒同意,她說原著講的是非常“厚重”的一個故事,雖然是架空背景,但故事線和情懷點,并不亞于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事。
這樣的角色,沒辦法找一個太年輕的演員擔當。
一張一看就沒有故事、沒有閱歷的臉,誰會相信他是一個“生于亂世、卻心懷天下、敢于孤身對抗皇權”,“在懷念故國和痛恨腐朽這兩種複雜、對立的情緒中死去”的悲劇式人物呢?
二十歲的女主,能演出“平民出身的女将軍”、“戰場上淬煉出的英勇果決”麽?能演出人物的蛻變和成長、悲壯和無奈麽?……
曹州原本帶着平臺的想法勸過她,但一番長談過後,反倒被她說服了。
他像個孤膽英雄,做出了一個旁人無法理解的決定:“站在公司的立場上,我還是希望你能夠深思熟慮,考慮一下平臺對于市場的反饋。但站在老朋友、十年夥伴的立場……你放手去做吧。”
劉宇哲問:“你不怕我把家底賠光了?”
曹州笑:“哥要是就這麽點家底,早都上大街上要飯去了。放心吧,怎麽都能給你兜回來,賺多賺少而已,賠還不至于。”
于是劉宇哲放開了手腳去做,按照她對于這部片子的理解和設想,從無到有、從零到一,一步步拉起了整個團隊。
她是第一次擔任制片人,很多地方都有些生疏,即便有姜鵬幫忙,只免不了經歷一步步的試錯。
于玥之前跟着她去聊過男主角,一共備選了三個中生,都是正劇裏出來的,演技、形象都十分過關。
她把本子拿給演員看,其中一個人看過之後就主動找了過來,說想見面談一談,就是最終定下來的趙青亞。
趙青亞十幾歲就出道了,那會兒他剛從中戲畢業,被導演相中演了一部央視自制的古裝劇,雖然是男三號,但形象和角色太招人喜歡,立刻就爆火了。
在那之後很多年,他一直在一些沒有熱度的正劇圈裏打轉,演的都是主角,錢沒少賺,但到了這個年齡,自然而然就被市場淘汰了。
畢竟連曾經的一線到了四十歲,都得去演小孩爹媽,更不用說他了。
他是真的對這個本子有興趣,畢竟原著的人物刻畫非常豐滿,故事線也吸引人,給的人物小傳和前幾集劇本來回看了好幾遍,又去看了原著第一卷 ,基本上對角色的理解、對故事後續發展都談了自己的想法。
但他也委婉地說了自己的擔憂:“古裝劇這兩年火的不多,大投資扔進去不見一聲響的司空見慣,而且這部劇人物基本沒有什麽‘金手指’,風格更偏向傳統武俠劇,再加上如果主角是我這樣水平的,可能後續會比較難……”
劉宇哲點頭:“風險都有考慮,但是收益和風險是共存的。二十歲以下的故事,我們會選适合的年輕演員,壓縮到5集以內,在劇本中打散穿插,不一口氣放出來。流量演員也是有的,符合年齡層的角色一定會用——基礎的話題和熱度有考慮到,放心……另外青亞哥,如果說之前我還在猶豫,那見面之後,我覺得,你就是我心裏男主的不二人選。”
話是這麽說,但其實當時,劉宇哲還跟另一個同類型男演員聊着。
他的知名度比起趙青亞要更高一些,可到了跟他經紀團隊聊價格的階段,兩方一直談不攏,對方要價比他們的預算超出了百分之四十還多,最後只能放棄。
就這樣,《西川一夢》的男主,最終選定了趙青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