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流行病
很多非專業人士對流行病學一直有一個誤區,即認為“流行病”和傳染病是一回事。其實并非如此,流行病學的主要內容是對某種疾病的流行程度進行研究和調查,比如,肺癌,肺癌的流行病學調查會包括患者的性別,人種,年齡層,地區差異,生活習慣差異,以及一些治療方案的預後的統計學調查。
中世紀除了舉世聞名的黑死病之外,當然還有很多的其他常見病。曾經有人誤以為人類進入了工業文明的時代癌症發病率越來越高因此工業污染是癌症發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然而實際情況恰恰相反,工業文明時代人類的壽命變長了,一些癌症的主要發病高峰在于50歲之後,對于平均壽命30+歲的中世紀人來說,他們往往活不到細胞癌變就已經一命嗚呼了(同樣的例子在獸醫的統計裏也很常見,當越來越多的人養寵物狗并使他們達到高齡之後,人類才發現狗的癌症發病率也很高)。
嗯?什麽?上回說到的打仗的事兒?不是投降了嗎。
總之投降之後可以說沒有四十大大多少事了,因為現在主要是P公爵和N公爵的事了,P公爵在得到四十大大的臣服之後很滿意,N公爵當然不滿意,于是兩位公爵開片。由于P公爵先向N公爵治下領地宣布法理權,但是N公爵卻是開第一槍的,這讓匈牙利國王倒是有些為難了,到底該先對誰飽以老拳呢。
當然,對四十大大來說,如果N公爵最後獲勝,那麽他大概還是要承受一下公爵の憤怒的。不過迄今為止,雙方還在鏖戰中,國王的判決也沒有下達,所以……
……回到疾病上。
除了現在常見的頭疼腦熱腳氣皮炎,以及想想也知道的由衛生習慣帶來的各種炎症感染和常見寄生蟲病(比如蛔蟲病,縧蟲病,血吸蟲病等等)之外,比較常見的傳染病有百白破(白喉,百日咳,破傷風),肺結核,天花,瘧疾,痢疾,麻風病,梅毒,鼠疫等等。
白喉百日咳多發于嬰幼兒,在沒有疫苗的當時,也算是新生兒兩大殺手。當然,在中世紀,新生兒殺手多着呢,除了疾病之外,來次饑荒說不定就被父母殺了。
破傷風不算是傳染病,其實比起受傷後的其他問題,破傷風說不定趕不上動手,事主就已經死亡了。
肺結核,這算是東亞人民喜聞樂見了,林黛玉和沖田總司都是被它帶走的,在沒有對結核杆菌的有效藥物誕生之前,肺結核的死亡率大約在90%以上。
瘧疾和痢疾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疾病,但它們兩者似乎總被人弄混。簡單來說,瘧疾是一種寄生蟲疾病,由瘧原蟲引起,來自血液感染,主要表現是高燒驚厥,而且是陣發性的,由瘧原蟲的不同而産生不同的頻度,比如,一日瘧,間日瘧和三日瘧,就說明了發病的頻度。
痢疾則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症狀則是拉肚子。
天花,在種痘被發明之前,簡直是一種魔鬼般的疾病,除了高死亡率和患者要忍受極度的痛苦之外,即使活下來,也要忍受其留下的毀容般的後遺症。發病時患者體溫升高,皮膚出現大面積的小泡樣膿腫,然後潰爛(沒有密集恐懼症的可以去搜一下圖)。感謝工業革命,感謝現代科技,感謝現代醫學。最後一例天花已經在上世紀90年代被滅絕,天花已經離開了人類,只存在于實驗室裏。
麻風病,也算是中世紀的傳奇病種,奧蘭多布魯姆主演的電影的《天國王朝》中,愛德華諾頓飾演的耶路撒冷王就是一名麻風病患者。此外,還有許多的修道院以專門收容麻風病人為主要職能。與天花不同的是,麻風病只腫無膿,尤其是結核麻風,幹酪樣病變可以導致體表器官和組織的壞死脫落(許多麻風病人的鼻子耳朵眉毛會壞死脫落,這也是為什麽耶路撒冷王帶着面具,同樣的,四肢的壞死也很常見——所以他同時有肢體殘疾)。
梅毒,西歐人民的老朋友,大約在元代傳到中國。如今在民風剽悍衛生條件不發達的地區依然是挺常見的疾病。
鼠疫,有很多證據表明,黑死病就是鼠疫,比如由于大面積的皮下出血(鼠疫杆菌有溶血性)導致的皮下黑斑,以及全身淋巴結腫大。中世紀記載中黑死病致人死亡大致只要1-3日,中國明代崇祯年間也曾經有過關于鼠疫流行的記載。
Advertisement
……現在回到争領地的事上來。在國王最終決定參與這場國內的領主紛争之前,一場天花輕易的帶來了和平——當它幹倒了Pecs公爵隊伍裏的一小撮人之後,參戰雙方都決定謹慎迅速的撤離案發現場,并且把關于領地的争議帶到國王面前進行文明的口頭争論。
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四十大大緊張了起來,本來,兩位公爵打死打活只要不打到他頭上就無所謂,可是現在,不知道哪個該死的王八蛋帶來的天花,可是不分敵我一律推平的!
“關門!放……什麽也不準放!”
對,斷絕交通,卡死出入,熬過了這一年再說!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現代醫學,這裏提到的疾病基本上都被現代醫學解決或者有效的控制了。在古代,一場傳染病幹倒一支軍隊那幾本上是稀松平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