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二十八
擺宴的那天,徐青山的姑媽在酒席上哭的肝腸寸斷,村人不明所以,還以為是她家中出了什麽事,三姑六婆的拉着她勸,要她想開一點。
結果,徐青山的姑媽哭的更加的兇狠,抓着李往之的手,淚眼朦胧的看着李往之半天,最終吐出句:“你要好好看着我家侄兒啊,我就把他交給你了。”
李往之:“……”
徐青山:“……”
村人:“……”
姑媽說完才反應過來,立刻又道:“看我說的什麽啊,沒病沒災就是福氣,李大夫啊,我是讓你多看着我家青山的身子。”
李往之忙道:“自然自然,姑媽且放心就是。”
話止于此,衆人皆是松了口氣,然後該吃的吃,該喝的喝,只有徐青山一人面色複雜。他總覺的,這場景似曾相識,卻又怎麽都想不起來,到底出自何處。
直到,李往之和他一起度過了三個春夏秋冬。深秋時,李往之提出學堂還少個名字,然後提筆一揮,徐青山的學堂就挂出了一塊“青山書塾”的簡匾。
學堂的匾挂上的那天,學堂裏有不少人來慶賀,李往之站在大門口笑臉相迎,俨然正主,而後他居于其次,再次受人恭賀。
倒不是李往之喧賓奪主的行為讓徐青山不痛快了,恰恰相反的,是徐青山忽然明白了自己為什麽中意了李往之。
他做了稍稍回想就會發現,無論何時何地,李往之似乎都是擋在他的前面的那個人,是除了已故的雙親和長輩之外唯一一個替他出頭的人。徐青山做了那麽多年的阿姆哥和先生,替人排憂解難,傾聽心聲,可就是唯獨自己沒有那麽一個人肯為他解憂。
但是沒有卻并不代表徐青山就不期望能有一個人為他站在身前,填補他缺失的那份溫情。
接下來就是些雞毛蒜皮的事了。
這要從他和李往之平日的相處說起。雖說他和李往之在各個方面都甚是和諧,可兩人也不是一直都那麽好,偶爾的,也有相互鬧脾氣的時候。
徐青山生氣的原因大多都是因為李往之鬧他鬧的狠了,臉皮太薄,又不肯拉下臉來與之相抗。只能甩着臉離家……去學堂度日,以示他真的動了氣。
Advertisement
而通常呢,只要李往之乖乖的對他服個軟,态度誠懇的認了錯也就過去了,十分的好哄。對此,徐青山并不覺得是因為自己太好拿捏,而是因為他姑媽特地的和他囑咐過。
過日子呢,有時候就要睜只眼閉着眼,棒子和糖都要給,但是不能給他太多糖,以免對方得寸進尺,做什麽事都沒了底線。當然,棒子也不能太狠,畢竟是長長久久的在一起,總是鬧會傷了感情。
徐青山聽着覺得很有道理,而且做出來的效果也是十分不錯。
于是事後和他姑媽一起聊家常的時候,随口提了幾句,讓他姑媽一臉的得意。
“那是,你也不想想我這是積累了多少年的經驗,聽我的,準沒錯!”
徐青山表示的确甘拜下風,只是不知道為什麽,他總覺的他姑媽的語氣總覺的有那麽一點不對頭。
“慢着,姑媽,我怎麽覺得你這話和小燕說的差不多呢?”
小燕是姑媽家的女兒,七年前就嫁的外鎮,婆家這裏辦了場酒席,徐青山被叫去寫請帖,陪着表妹聽了整整三天她姑媽的馭夫經,什麽從小窺大,細節決定成敗,還有什麽和公婆的相處之道,林林總總的,事事都能引據經典,條條都有至真大理,簡直讓徐青山內心撼動的差點要拜他姑媽為師。
只不過,現下聽起來,卻是那麽的不對勁。徐青山想起那日姑媽的語氣,竟是和小燕出嫁時她娘的語氣一模一樣。終于意識到自己那麽久以來糾結的關鍵處。
徐青山的姑媽沉默了許久,一臉複雜的看着徐青山,最後,呵呵了兩聲。
徐青山:“……”
姑媽啊,你這是什麽意思啊!!!徐青山的臉紅了紅綠了綠。回家對着李往之發了一通脾氣,讓李往之完全摸不到頭緒。
“我這是什麽地方招惹了你,你至少也得讓我死的明白啊!”徐青山冷着臉看着李往之,如同他姑媽一樣,一臉的複雜。
再來說李往之。
李往之鬧脾氣的原因則是因為徐青山的姑媽依舊不死心,三天兩頭的變着法子的給徐青山介紹姑娘,徐青山對他姑媽沒有辦法,只能嘴上答應,然後去見那什麽阿紅小妍的。
連名字都那麽的豔俗,李往之在心中無限的唾棄。面子上卻還得裝作一副替徐青山歡喜的模樣。喲,這是好事啊,青山你看啊姑媽對你就是上心。
李往之嘴上越是這樣說,徐青山就知道這是要難辦了。果不其然,李往之郁悴了好些天,讓徐青山覺得周身都纏上了一圈怨氣,最後實在是受不了,只能和李往之攤牌,說是姑媽有意而為之的。而李往之聽了後,一點也不驚訝,只是哼哼的道:“你以為我瞧不明白幺,我氣的是你居然幫着她來唬我,一起見我不痛快,哼,我讓你見個夠。”
徐青山沉默許久,終于意識到了錯誤,當夜就将李往之關在了門外。
第二日,李往之一改前幾日之風貌,如沐春風的以行動表示了自己的原諒。
兩人就此和好,再無類事。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