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第二更)
知縣大老爺來了, 這個消息火速傳遍板橋,謝族長迅速拄着拐杖往謝繼寧家裏出發,一進門迅速跪下行禮, 所謂縣官不如現管,劉方傑這個已經退休的四品官在大家的心目中沒有趙知縣這個現管讓人敬畏。
趙知縣連忙讓自己的師爺将謝象賢扶起來,親切的問候一番,謝象賢這樣年紀大的鄉老對地方上的了解頗多,趙知縣平素也一向重視, 只是板橋太小,之前都不在趙知縣的記憶裏面,還是出了一個謝繼寧之後才對謝家留有印象。
謝象賢顫顫巍巍的認真回趙知縣的話,一番交談之後, 大家就直接往謝老三家的稻田裏面去了。
謝老三相信謝繼寧, 所以拿出一大片田來種,遠遠看去,稻子一片金黃, 趙知縣和劉方傑走前面,謝繼寧還要李師爺側開半步緊随其後。
“鵝湖山下稻梁肥, 豚栅雞栖對掩扉。(1)劉兄,這前人将這一片豐收景象描繪的淋漓盡致, 以至于我此刻竟然詞窮了。”趙知縣一邊走, 一邊感嘆道。
“相比他們江西那邊, 江南水鄉, 咱們懷安縣還是難了一些啊, 一年兩稻,咱們這比起來,還是難了些。”劉方傑感嘆道。
謝繼寧聽到自己師父的感慨, 安慰道:“師父,雖然這麽這裏做不到一兩稻子,但是其他方面可以努力,将養殖業發展起來,養雞,養鵝,養鴨,養羊,都是可以的,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們也要因地制宜,找到适合咱們這裏的嘛!"
趙知縣大笑道:“劉兄啊!你還沒有我看得開,莫羨三春桃與李,桂花成實向秋榮。(2)這懷安縣雖然比不上江南地方富饒,但是也自有其好處,不然你嘔心瀝血的回鄉辦學所為何事啊!“
劉方傑也笑道:“一時感慨,一時感慨啊,咱們這啊,還需要趙兄你這個父母官多加努力啊!”
趙知縣正色道:“自當努力,”兩人相視而笑。
謝家一族人還有緊趕慢趕趕來的周裏正、李守業、李守田等人也慢悠悠的跟在後面,謝老三心裏悄悄吐槽道:“這些讀書人就是慢,這要是莊稼人,已經忙完一陣休息了。”心裏想法頗多,但是面上卻是不動聲色,謝老三也有了氣度城府了。
一到謝家田裏面,趙知縣将扇子往腰上一插,跳到了田埂上,伸手抓下一把稻子,拿在手裏面慢慢的看,只見這稻子鼓鼓的,沒有幹癟,一穗稻沉甸甸的,趙知縣放在嘴裏一嚼,大喜,連忙說道:“劉兄,師爺,你們也看看,這稻子太好了。”
劉方傑也接過稻子,看得高興極了,板橋尤其是謝家灣這一片的田,都算不上是上好的田,連劉家李家的田都比不上,更不要說懷安縣城的精心照料的官田了。
但是就是這樣的田,長出的稻子竟然這麽好,原來這這一些地方的人種稻子,雖然也知道要有間隔,但是為了多收,種的時候就種得挨挨擠擠的。
這樣的稻田養分不夠,陽光不夠,反而漲得不好,謝老三家的這一片田,為了養魚,留魚鈎,所以加寬了,反而有利于稻苗的分株,稻穗的成長,這樣的稻子漲得特別好。
劉方傑問謝老三道:“謝伯父,你是老農了,你估計估計這一片田今年能收多少稻子,”
Advertisement
謝老三道:“往年這一片一畝三石左右的濕稻子,今年一開始肥就足,加上魚肥,恐怕能漲到四石左右!"
謝繼寧道:“這兩天天氣好,只等撈魚之後的兩三天,這稻子就可以割了,到時候就能知道具體數量了。”
“我外公家三天前已經撈魚了,一畝田160斤左右的魚,田應該已經幹了,可以去外公家看看稻子。”謝繼寧邊說這話,邊目光詢問自己外公李守田,李守田肯定的說道:“已經可以割稻子了,”
趙知縣就說道:“咱們先撈這魚看看有多少,又去看看李家的稻子。”
一通安排,謝家幾兄弟積極的開始撈魚,一番熱鬧,趙知縣躍躍欲試,想要加入其中,又想着自己的形象,幹脆在旁邊着急的扇扇子。
倒是帶來的衙役,被趙知縣叫去幫忙去了。
很快,就直接在田邊的空地上一邊撈魚一邊稱重,一邊算,李師爺積極的上前幫忙,連謝繼寧都用不上了,只見這五畝不到的三丘田裏竟然稱出了800多斤魚。
除了早就知道的李家還有謝老三一家,其他人都驚呆了,這稻子長得好就已經很好了,這魚就跟白撿的一樣,更是喜上加喜的事情。
大家招呼着将魚往回搬動,趙知縣問道:“謝案首,這稻田養魚所費代價工時如何,其他地方能不能用。”
謝繼寧道:“就目前來看,應該是有可行性的,稻田養魚有諸多好處,一是節約用田,一田兩用,增加收入,二是節約肥料,這魚肥也同樣肥田,還是持續性的,這樣的稻子分株多,谷粒飽滿。三是可以省下人工除草的時間,魚就将草吃了。四是……”謝繼寧滔滔不絕的将這養魚的好處說出來。
最後補充道:“稻田養魚的整個過程我都有記錄,只等将重量稱出,就能結尾了,到時候我會将這記錄交給大人。”
“只是這養魚的田也應該因地制宜,合适才行,一些稻田是不合适養魚的,這就需要有經驗的人多加注意了。我也将所知的記錄在文檔裏面了。”
“好好好!”趙知縣連連稱贊,轉頭又對着劉方傑感嘆道:“可惜你這徒弟年紀尚小啊,”
劉方傑淡笑不語,他當然明白趙知縣的意思,謝繼寧如今才九歲,就算才高八鬥,明年府試順利,之後鄉試,會試順利,恐怕朝廷也會因為年紀小而将謝繼寧擱置,就算謝繼寧有做實事的能力。
正式因為這個原因,劉方傑這才放任謝繼寧折騰家事,正好鍛煉務實的能力,将來到了官場也不至于半事不通,正好現在沉澱,将來一鳴驚人,一鼓作氣,做好充分準備,這才無人可擋。
趙知縣解下腰間的一塊玉石說道:“這是昔日我高中進士,家中長輩所贈送,今日就将此物送給你,願你将來前程似錦,通途坦蕩。”
謝繼寧雙手接過,認真的道謝道:“多謝大人,”
趙知縣道:“咱們趕緊去看看這稻子會有多少?”
謝如方上前道:“家裏準備了飯菜,誠請大人去家中吃過午飯,再出發。”
劉方傑說道:“走,咱們去嘗嘗寧哥兒家的飯菜,別有一番風味。”
趙知縣這才知道最近縣城裏面的這股松花蛋風是從那裏刮來的,原來是謝家的物品,之前中秋節禮,大家都以送這松花蛋為榮,就連府城裏面這松花蛋也很熱鬧。
松花蛋,魚肉的花樣吃法,這個季節的山珍,臘肉,臘腸等等在李麥穗的巧手之下連連送上桌。一頓飯吃得賓主盡歡,就連趙知縣自己家裏出生富貴,也被謝家的飯菜所征服。
吃過飯,大家擁着趙知縣,劉方傑往李家屯去,一到李家屯口,就見劉族長還有劉家的三個童生,還有劉甲首早就已經在村口等着了,見到趙知縣連忙上前行禮。
趙知縣來的消息傳得快,劉家人早就知道了,但是礙于來的是謝家,劉家人着急萬分,想上前去招待,又剛剛才和謝家打架,就算厚着臉皮去謝家灣,只怕也要被謝家人擋了,上不了前面。
劉族長正着急,想幹脆就直接去謝家灣去一趟了,結果打聽到趙知縣還要往李家去,劉家人欣喜若狂,早早的就到李家屯口等着,結果沒想到趙知縣去謝家吃飯,耽擱了時間,劉家一行人在太陽下等得頭暈眼花才等到。
趙知縣是見過劉甲首還有幾個童生的,但是那都是統一接見懷安縣的讀書人的時候見過,所以不熟,見劉家人行禮,也是淡淡的叫一聲請起,就又聽謝繼寧李守田講李家的稻田養魚的情況了。
劉緒敬一陣着急,往前面擠,卻發現接不上話,而且不一會兒就被能接話的謝家人李家人擠到後面去了。
心裏想,這謝家人李家人到底有什麽東西,将趙知縣引了來,這稻田養魚雖然稀奇,但是之前刻意隐瞞之下,竟然沒有多少人知道,三天前,謝繼寧外公家撈魚這才将消息傳開,劉族長太忙,沒有聽到這個消息。
到了李家田裏,稻田雖然已經幹裂了,但是還是微微有點濕泥,莊稼漢子,也不在意這些,紛紛跳下田裏,刷刷的就割去稻子來,一邊割,一邊往曬場運送,因為着急,也不等曬一下就直接放在木桶裏面将稻子紮下來。
人多,動作快,一個時辰左右,三畝田道稻子就打下來了,李師爺看着稱稻子,一邊看,一邊報數:“80斤。”“78斤”越報越興奮,最後一加減,飛快的跑過來說道:“大人,劉先生,1780多斤,快1800斤了,這田不到三畝。
“當真,”
“大人,這達到畝産600多稻子了,”
李師爺也是很興奮,淮安縣的普遍是畝産300斤到400斤的稻子,這田的數,可以說增加了兩三層,這樣的收獲,足以讓人興奮了。
作者有話要說: (1)《社日》作者:王駕(唐)
(2)《答樂天所寄詠懷且釋其枯樹之嘆》作者:劉禹錫(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