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臘八要到了,懷安縣官田裏面,趙知縣帶着一衆下屬在官田裏面查看,只見一堆堆的糞土堆滿了官田的一塊地,旁邊一直負責此事的農官激動的說道:“大人,屬下用多年種地的經驗保證,這個糞極好,就是吃肥的玉米和水稻都可以。”
“而且就像那農書說的一樣,只要牲口的一半不到就可以發酵,我們試了,牲口的糞少放,葉子多放一點,時間多幾天,也能成,差別不大。”
趙知縣說道:“好啊,此事太好了。”
李師爺連忙恭喜趙知縣道:“恭喜大人,有了這肥料,咱們這引進多年的玉米産量終于可以增加了,咱們懷安縣人窮地貧,不比他們其他地方的玉米産量”
趙知縣接口道:“玉米和水稻收成多了,肥料,其他的也豐收,這百姓的日子就過去了了,就富裕了。懷安縣交通不便,水路不通,我一直想修路修碼頭可惜老百姓連飯都吃不上,本官不忍心增他們衙役啊!”
旁邊的王縣丞不以為然但是卻接口道:“萬事以百姓為重,只要百姓吃飽飯,做什麽才能行。”
聽了王縣丞的這話的口氣,趙知縣大喜,趙知縣原本乃是前幾年的進士,只可惜考了一個同進士,去不了好崗位。
趙知縣年輕氣盛,不願意在京城蹉跎歲月,就請求外放到了濟州下懷安縣來當知縣,剛一上任,就雄心壯志,想要大刀闊斧的做出一番事業來,尤其是想修路,想修碼頭。
但是趙知縣的這一番行動,最大的阻礙就是王縣丞,王縣丞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根基深厚,趙知縣做其他可以,一旦要有什麽大動作,王縣丞就為首積極反對。
原來,懷安縣窮山惡水,地廣人稀,縣衙裏面根本就沒錢,沒錢想修這些工程,就是要将壓力壓在百姓身上。
王縣丞為官多年,又是懷安縣本地土生土長的人,他深知,不可逼民太過,逼得太多就會逆反,對于趙知縣的想法,他從來都是反對的。
此時見趙知縣情緒激動,王縣丞連忙補上一句,“有了這肥料,明年收成應該會好,要看明年的收成如何,再确定後年。”
趙知縣:“只要肥料到位,收成肯定好,百姓就能吃飽穿暖了,就富起來了。”
李師爺打圓場道:“月前,下面各裏正已經将這方法傳下去了,這幾天都來報說成了,就是幾處沒成的也是因為沒有把握時間,燒過了,都問題不大。”
李師爺接着道:“此事能成,劉先生的弟子謝繼寧家功不可沒。”
趙知縣和王縣丞都知道,這是問要給他家什麽獎勵,不說別的,就看他老師也不敢昧下獎勵,觀一書院給懷安縣帶來的東西太多了。
Advertisement
趙知縣一沉吟,問道:“那謝家一族多少人。”
縣主簿回答道:“之前謝繼寧考試之時屬下看過,那謝家乃是外遷來的人,謝繼寧才是第五代,一共才七房人。”
“那就獎勵謝繼寧家一些銀子,族裏免除兩次的徭役吧!”
王縣丞表示贊同,于是謝家人就收到了這個好消息,謝像賢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都驚呆了,忙叫家裏人準備好茶好飯招待來傳遞消息的差役和裏正。
同時讓人去叫謝老三來,謝老三正在家裏忙着,就聽到侄子來叫自己,慌忙火急的就往謝象賢家去了。
只聽到那吃完了飯的差役道:“恭喜老丈了,大人體恤你一家人,獎勵你們一家人到處教人積肥方法,特地免除你們謝家灣的謝氏一族兩次徭役,同時獎勵你家紋銀30兩。”
謝老三高興得都說不出話來了,他想着大人安排不敢不聽,沒想到還有獎勵,忙高高興興的接過銀子。
謝象賢連忙拿出2兩銀子打算遞給差役打點,只見差役搖頭道:“飯我就吃了,銀子就不要了,我家也是種地的。”
說完就出門騎着騾子走了。
幾人連忙送出去,目送人遠去。裏正羨慕的說道:“謝族長,你們謝家要起來了,大人竟然讓你家免除兩次衙役,還有銀子獎勵。”
謝象賢道:“托大人的恩德,”
周裏正心裏酸酸的,卻不好多說什麽了,只能笑着恭喜,然後回家了。
回家路上,周裏正想着,這上面的人下來,那次不是又吃又拿,就算什麽都沒有,也要拎一只雞帶着走,這次謝老三家的銀子都不要,還笑嘻嘻的,想來謝家人在縣令大老爺那裏也有些面子。
謝象賢高興的問道:“寧哥兒呢?還沒回家嗎?”
謝老三說道:“還在他師父家裏呢,家裏正打算接他回家過臘八和過年。”
謝象賢道:“接他回來,咱們好好的準備一下,今年好好的祭拜一下老祖宗,感謝老祖宗保佑。”
謝老三高興的答應:“明天就去,明天就去接回來,今年我家出大頭,有銀子了。”
謝象賢忙阻止道:“到不用如此,這是我們一族的喜事,免除徭役兩次,祖宗保佑啊!我這就将這個消息告訴其他人去。”說完腳步矯健的往其他家走去。
謝老三揣着銀子高高興興的回家,大老遠的就叫道:“老太婆,喜事啊,咱們家又有喜事了。”
一家人都從院子裏面走出來,等着謝老三說喜事。
聽謝老三把事情一說完,都高興極了,這三十兩銀子簡直可以說是意外之喜,衙門裏叫做事情,還供吃供住的,那裏想到做完事情之後會有獎勵。
謝老三暢想道:“我這就去接寧哥兒回來過年,然後去縣城裏面買一些東西去,咱家發財了,今年好好過。今年的豬肉就不賣了,殺一頭豬過年。”
聽到謝老三這句話,家裏人一陣歡呼,尤其是小孩子,高興極了。
之前的豬肉都是幾家一起殺一頭,然後分,平時都沒有有吃的,只有幹重體力活或者過年過節日的時候,家裏才會吃一點肉。
今年真的太好了,同時家裏的大人們都還在惦記着謝繼寧讓人來拉的那些盆栽,那麽多,總能有一些錢的。
家裏人都大膽猜想,只有謝如方隐隐約約的知道,不只是一點點錢,是很多錢,那一堆堆樹根,寧哥兒先生那樣見過世面的人都喜歡,肯定能賣出大價錢。
晚上,謝老三和李杏花正在堂屋烤火,只見三個兒媳婦你推我推你的走了進來,最終還是李麥穗膽子大先開口。
“爹,娘,我們好久沒有見寧哥兒了,想去看看寧哥兒。”
楊氏和孫氏也跟在後面捧哏道:“是啊,爹,娘,快過年了,我們也想去縣城趕集。”
要換在以前,她們可不敢想這樣的事情,還是今年,家裏的條件眼看着一天天變好,能吃得上飯了,就有了其他想頭了。
李杏花對她們也不苛刻,小家庭存的有私房錢,錢是人的膽,三人就大膽的開口想去縣城了。
謝老三看像老伴,兒媳婦的事情他一向不管,想讓老伴拒絕,結果沒想到李杏花也開口道:
“我也想去,之前寧哥兒說有機會就帶我去縣城,這會兒寧哥兒不在家,正好我去接他。”
謝老三見老伴忽然有這個想法,正想說什麽,還沒開口;
李杏花接着說道:“我嫁給你這麽些年,生兒育女,上山下地,從來沒有過一天好日子,這輩子也從來沒有出過遠門,這次我非得去不可。”
李杏花本來就為人潑辣,只是她話少,不像謝老三那樣喜歡吹牛;平時她一貫聽謝老三的,她一旦潑起來,謝老三都得讓着她。
謝老三唉聲嘆氣,想不同意,但是又不知道如何說,于是就大聲的叫兒子:“老大,老二老三,你們來一下”
沒想到話音剛落,就見三個兒子帶着孫子就進來了,顯然一早就在外面了。
顯然在來找老兩口之前,三個兒媳婦已經在自己小家鬧過一通了,然後謝家三兄弟都敗下陣來,所以才放出話了,老兩口同意,他們就同意。
謝老三看着三個不成器的兒子,又看來抱着自己腿鬧的孫子,半天,問出一句:“孩子怎麽辦,天又冷。”
李麥穗連忙說:“我可以請大堂嫂子幫忙,或者送去給她外婆,請她帶兩天,正好我弟弟的孩子才剛剛滿月,弟媳婦有奶。”
孫氏也連忙點頭,顯然她也想好了孩子的安排,見全家人都盯着自己看,謝老三終于扛不住了,點頭同意了這件事。
李麥穗連忙回房,趕緊将唯一一套好點的衣服找出來,這還是之前謝繼寧拜師的時候帶回來的布做的全家人每人都有。
李麥穗衣服找出來放好,又拿出兒子之前賣的銀簪子,還有女兒的頭花,放好,然後滿懷期待的等待明天的到來。
一家人懷着興奮的心情入睡,第二天一大早,兩輛牛車一早就準備好了,牛老早早的就喂了,車也打理得幹幹淨淨的。
謝如方謝如伯都将小的那個請了堂嫂子帶,這幾天天晴,路好,決定除了奶娃娃,其他的孩子都一起去縣城,然後奢侈一次,去住客棧,今天去,明天回來。
李杏花将淘換來的幹菌,竹筍老母雞等提上牛車,小孩子上牛車一路就往縣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