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一轉眼,冬至就要到了,一大早天還沒亮,謝如方就将牛車整理得幹幹淨淨的。
謝老三帶着兒子孫子先去山上自家祖墳地裏,祭拜了祖先,由于整個謝家剛剛搬遷來不久,祖墳人還不多,所以謝老三很快就回來了。
然後謝如方帶着兩個弟弟将幾個小假山景觀,盆栽端放在牛車上,李麥穗和楊氏将幾塊臘肉,兩只母雞,兩盆盆栽放在車上。
謝繼寧穿着厚厚衣服,笨拙的走出來,手裏抱着陶盆,裏面有一個小小的炭爐,謝繼平謝繼岩眼巴巴的看着謝繼寧,也不敢開口鬧。
謝繼寧轉頭安慰道:“冬至要到了,家裏有糯米飯吃,你們就在家裏,牛車拉不動你們一起,下一次我帶你們去,明天回來,我給你們帶來糖人好不好。”
眼看自家老爹要生氣了,兩人都飛快的點頭,深怕晚了就被罵。
謝老三看着三個兒子将假山盆栽捆在牛車上,又不放心,自己親自抱來稻草墊着,然後又回房報來一床被子,墊在牛車一邊,回頭交代二兒子謝如桐。
“冬至,你記得送東西去給你爺爺,帶着平哥兒他們去給你爺爺磕頭,你賢大伯家也要去一趟。”
謝老三想了想,又道:“陪你娘去看看你外婆,她年紀大了。”
謝如桐連連點頭道:“爹,我記住了,你們一路上走慢點,天冷路滑,路不好。”
謝繼寧在牛車側面攀爬,衣服太厚,限制了發揮,謝如方将謝繼寧抱上牛車,将陶盆固定好,自己在前面拉着牛車,掌握方向。
謝老三揮揮手教叫家裏人天冷進屋,該幹嘛幹嘛去,自己背着手,跟着牛車往縣城走。
板橋謝家灣位于濟州下轄懷安縣,懷安縣內有一條濟水江的支流麻線河經過,而謝家灣離懷安縣城100多公裏,走路要走上一天。
也就是說,謝繼寧他們去一次縣城,早上去,走得快,下午能到,走得慢,就要晚上才能到達。
謝繼寧家的這牛正處于壯年,是謝老三看了又看,選了又選,精挑細選選出來的。
謝如方照顧得比較好,所以牛的耐力勞力都不錯,但是因為是牛車,所以速度快不起來,一路上慢悠悠的。
Advertisement
謝繼寧牛車做久了,已經鍛煉出來了,對這種慢悠悠的速度無力吐槽了,還能拿出一本書來慢慢看。
想當年,綠皮火車的速度都被嫌棄,大家都喜歡的是高鐵,但是現在,能有牛車,不用人力背,不用自己走,已經是村裏數一數二的人家了。
人的底線是會慢慢降低的,謝繼寧萬般嫌棄,謝老三可不嫌棄,随随便便,說走就走的去縣城,這是多少村裏人羨慕的事情,許多人都沒有去過縣城呢。
就算謝老三還有謝如方,都還是因為謝繼寧要到縣城考試,謝如方陪同,才第一次到縣城。
後面為了謝繼寧的拜師,謝老三才在兒子的帶領下去了縣城,然後才掙了錢,買了家裏的第二頭牛和牛車的。
路上漸漸熱鬧起來,冬至要到了,去縣城的人變多了,大家都是走這一條路,路窄只容的下一輛車行走。
有車的人按順序沿着路走去,沒車的人幾個人同行,也有像謝老三這樣,牛車用來拉東西,人走路的,大家都默契的保持着一定的距離,不遠不近,人多一起安全。
帶小孩的絕無僅有,一路上,只遇到兩輛超車的馬車裏才有小孩往縣城去,所以大家都對牛車上的謝繼寧側目,然後大家都互相搭話,聊了起來。
一行人走到一半,前面的人選定了地方,那是路邊的一小塊寬地。大家都紛紛找好一塊地方歇歇腳。
想着路遠,謝老三決定休息半個時辰,人和牛都休息一下,謝繼寧拉着牛,謝老三謝如方合力将牛車卸下,然後拿出草料喂牛。
謝繼寧則是将陶盆抱下車去,往周邊的山林裏去找來木柴,天冷柴潮濕,謝如方翻動下面的柴,又從牛車上拿出半包松針,從炭盆上引火才燒着一堆火。
同行的人原本不打算生火的,只打算吃點幹糧,喂一下牲口。看到謝繼寧家生出火來,這才紛紛撿柴來分火,并且紛紛贊揚謝老三會想,謝老三又吹了一遍謝繼寧的聰明,
謝繼寧雖然聽得害羞,卻不打算阻擋謝老三的話,放現代來說,謝老三就是謝繼寧的瘋狂安利粉,吹牛就是擴大知名度,知名度是什麽,知名度是流量,流量越大,越紅,以後辦事情都方便一些。
古代文人還養望呢!雖然這些人都不是讀書人,圈子不同,但是能去縣城的,有牛車的在農村,已經是比較富裕的,有想法的。
謝老三一路聊的人家就是這樣的,這家人是在板橋鎮隔壁鎮橋頭鎮的人。
橋頭鎮是一個大鎮,之前謝繼寧讀書就是在橋頭的郭童生家裏,板橋沒私塾。
這漢子住在橋頭鎮,姓王,叫王來福乃是橋頭大姓王家的人,家裏親兄弟五個,堂兄弟數十人,一起成立了一個商隊,長期往返于周邊的幾個鎮和縣城。
在縣城都有據點,生意不錯,冬至都不得閑,王來福長久的做生意,更得了一雙利眼。
見謝老三吹牛,他就打量着謝繼寧,只見謝繼寧方才年方八九歲的樣子,斯斯文文的,唇紅齒白,穿着厚重的衣服,但是卻顯露穩重模樣來,見自己打量,眼神并不回避,落落大方的。
王來福出來這麽多年,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小孩,這一刻他認同了謝老三的話,這個小孩未來是會有出息的。
想到此處,王來福拿出從車上拿出幾個雞蛋,分給謝繼寧,謝繼寧想着,雞蛋,應該是安全的,就接過了,然後把自家的醬菜拿出來分了,就自己安靜的坐在一邊思考,
王來福見此心中又感嘆了一回,落落大方,有來有往,長大了不得了。
接着就笑着和謝如方搭話,問道去縣城做什麽,車上的是要去賣掉的嗎?
謝如方心中一動,就說道:“這些東西是我家裏面的人做的,拿去送給我家寧哥兒的老師一對,其他的看看有沒有出路,”
原本謝繼寧在家裏的打算是去拜見先生,然後送給先生,然後讓先生幫忙“帶貨”。
謝繼寧之前來拜師的時候,仔細觀察過,微型景觀這種東西老師家中沒放,就只有幾盆蘭花還有普通盆栽。
可能是懷安縣太窮,所以沒有這方面的人才,謝繼寧之前一直在想掙錢,但是卻一直不得其法,因為謝家太窮,什麽基礎都沒有,謝繼寧自己太小了,創意,菜譜都沒有一個好的渠道和機會。
剛好謝繼寧家開荒,謝繼寧前去觀看,發現了好多老樹根,老樹樁,還有一些奇形怪狀的植物,忽然靈感來了,現代那些的視頻,沒有白看,雖然自己沒有耐心去到處找材料來DIY,成功改造自己的住處。
但是記憶力深刻,特別是這一輩子超強記憶力的加持之下,那些得金獎的圖片視頻都歷歷在目,不可能說複制,但是類似的風格,質感可以嘗試學習。
謝繼寧将這些老樹樁,奇形怪狀的植物,全部都撿起來了,然後定制了陶盆,在全家人的幫助下,将這些東西制作成為了盆景,打算掙錢。
雖然謝老三謝如方不知道什麽是所謂的藝術,但是東西好看不好看,還是能看出來的。
謝如方覺得這些盆栽好看,也能賣出去,之前他沒有什麽好辦法,就選擇聽謝繼寧的方法,但是王來福的出現讓謝如方有了其他的想法。
謝繼寧去送禮,還賣東西,只怕會讓其他人笑話謝繼寧,年後謝繼寧就要去書院讀書了,而且還是親傳弟子,本來就惹人紅眼,如果這事情出來,只怕就要被嘲笑了。
謝如方的這些想法只在一瞬間,回過神就和王來福說起來了:“說起來話就長了,我家這小子啊!打小就懂事,那一年你們橋頭鎮上的水心寺裏辦廟會,你還記得吧!”
王來福說:“當然記得了,這可以說是這些年以來,我們這邊最大的一次了,連吳家溝那邊的人都來參加廟會呢,當時那擺攤的都擺到山下了,我還記得啊那個時候……”
謝老三和王來福聊天,謝繼寧則是在旁邊慢慢默念剛剛看過的書,謝老三謝如方父子兩和王德福一直說到懷安縣城才停下來。
這一路,謝繼寧回憶往事,而謝老三和謝如方已經商量好和王家兄弟怎麽賣盆栽了,謝繼寧選擇兩盆最好看的帶去給老師,其他的由王家幾兄弟拿去賣了。
而且這個賣也要選時機,今天冬至,而且現在已經天快黑了,就商量着明天再見,謝如方拉過牛車,就往劉家去了,門房遠遠看見謝家的牛車,就将側門的門檻下下來,将牛車拉進去,謝繼寧道:“将這些盆栽全部搬到我住的地方去。”
正說着話呢,就聽到應武遠遠的叫了:“師叔,師叔你來啦,”
謝繼寧高興的說:“你來得正好,來抱着。”
就将手裏的盆栽遞給應武,然後自己抱着大的另外一個往院子裏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