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謝謝小沈老師
沈又夏是最喜歡吃這種野味的,野雞和山兔子跟家養的雞、兔,味道可是天差地別的,不只是肉質緊實有嚼勁,味道也是鮮得能讓你吞掉舌頭。
這樣的高級別待遇,還真是對得起沈又夏這個抓蛇回來的大功臣了,沈又夏自然是偷偷地跟張老師商量着,什麽做法能讓這菜更好吃。
中午的時候,村委會的院子就熱鬧起來了,畢竟這裏是滄洱村最大的院子,要想全村的人聚餐,這裏是最合适的地方,別處都太小了。
各家各戶主動搬來自家的桌凳,又有人去幫着武大哥端他們家的大鍋,沈又夏看到竟然搬了四、五個大鍋來,看來,不止是占用了武大哥家的鍋,鄉親們也做貢獻出自家的鍋了。
也不知道一條蛇到底能做出多少樣菜來,反正鍋蓋打開時,香味四溢,沈又夏遠遠地瞟了幾眼,每個鍋裏的菜竟然沒有重樣的,看樣子還真是下了功夫做的呢。
可不管這蛇宴做得有多香,沈又夏對用這種既軟體又冷血的動物做出來的吃食,還是半分興趣也無,趕緊收回目光,跟着張老師去搬自己的午餐去了。
她原本是打算跟張老師兩個人就守在張老師家裏吃的,可張老師說了,難得全村人一起吃個飯,她們兩個人還是過去吧,跟大家夥兒一起熱鬧熱鬧。
這樣的提議,沈又夏自然不好拒絕,想想一整個村子裏的人,圍坐在一起吃飯,也是個挺有意思的事兒,也算是自己多長了一個見識吧。
端着小焖鍋,把自己和張老師單獨的夥食端到了村委會這邊,村委會的院子裏,已經給各桌盛上了菜,沈又夏搭眼看去,應該有二十幾桌的樣子。
村委會的院子雖然不小,但也擺不下這麽多桌,所以村委會的院子外面也擺了十幾桌,遠遠的看過去,真是格外的熱鬧,格外的壯觀。
沈又夏是第一次見到在露天地兒裏,這麽多人聚在一起吃飯,對她來說還真是一次嶄新的體驗,心裏不由地一陣波動,也許,在滄洱村裏,自己能感受到更多以前不曾有過的經歷。
兩人進了院子,就看到在靠近沈又夏的屋子門邊,特意放了一張小餐桌,看來,這裏就是兩人吃小竈的地方了,沈又夏把焖鍋打開,把裏邊的菜端了出來。
“哇,這麽香啊,香辣香辣的,你們兩個這是給自己偷摸地做了什麽好東西吃啊?”有鼻子尖的鄉親,早就聞到了張老師和小沈老師這邊的香味。
“香辣幹煸兔子肉,幹炒辣雞塊,野雞肉炖蘑菇,還有……反正就是好吃的,不過你們吃你的,可不許惦記着我們這邊,這是我和小沈老師獨家午餐。”
張老師指着擺在桌上的菜盤子一頓介紹,說是不讓人吃,表情卻是說不出的得瑟,明顯就是在示威,你們不是吃全蛇宴麽,我們吃的可不比你們差。
更有孩子們聞到了這邊的香味,漸漸的圍攏過來,小武更是扯着媽媽的衣袖,“媽,我也想吃兔子肉,就那個辣味的,給我夾一塊嘗嘗呗。”
Advertisement
孩子們都眼巴巴的看着呢,沈又夏和張老師哪舍得不給孩子們吃,可村裏的孩子也着實不少,就連不怎麽能吃辣的,也跟着過來湊熱鬧。
結果一人給嘗一塊,盤子就見底了,張老師有些不好意思地看向小沈老師,說是給小沈老師單獨弄的吃食,小沈老師卻是一口都沒吃上呢。
“沒事,沒事,都是孩子呢,這不是還有辣雞塊呢麽。”沈又夏指了指另一盤的幹炒辣雞塊,雖然有點可惜,沒有吃到幹煸兔肉,但是有這盤也将就了。
沈又夏是北方人,所以口味挺重的,她很喜歡吃這種幹煸、幹炒類的,帶點香辣口味的菜色,所以才跟張老師兩個人商量着,特意做了這兩道菜,哪想到……
“你瞧瞧這些孩子,平時都不怎麽能吃辣,這時候倒是都顧不上了,看別人吃就非要自己嘗嘗,趕緊去喝水去,咳得臉都紅了。”
張老師指着幾個因為吃得辣了,一邊咳嗽一邊還在努力咀嚼的小孩兒,把沈又夏看得直想笑,滄洱村,一個不起眼的小村子,卻讓她領略到了另外一種率真和純樸。
田支書看到這邊鬧得不像話,趕緊過來解圍,把孩子們都攆走了,卻看到桌上已經空了的一只盤子,還有一只剩下了半盤的菜,他趕緊替孩子們道歉。
“沒事,沒事,這不是還有別的菜麽,孩子們吃點東西有什麽的,以後有機會再做呗。”說是這麽說,沈又夏還是暗自慶幸着,好歹給自己留了半盤幹炒辣雞塊。
“咳,咳……借着今天的這個聚餐,我要代表全村的人好好的感謝一下小沈老師。”田支書替孩子們道過歉,卻并沒有馬上離開,而是站在這裏直接開始講話了。
“不用,不用,一條蛇而已麽,散步時順帶的,舉手之勞,田支書可千萬別這麽說,能讓全村的鄉親們樂呵一下,我就已經很開心了。”
沈又夏最怕被人這麽鄭重其事地感謝,不等田支書的話說完,她就連忙解釋着,只是一頓吃食,完全不值當這麽感謝,只要大家能吃得開心就好。
“這麽一大頓蛇宴,當然是要感謝的,只是,我可不只是感謝小沈老師給我們帶來的這一頓蛇宴,我們還要感謝小沈老師為我們村子裏做的另外一件大好事。”
鄉親們聽到田支書這話,都放下了筷子,豎起了兩只耳朵細聽着,他們只知道這條大蛇是小沈老師從山上帶回來,卻是不知道小沈老師還有其它的什麽壯舉。
這邊講話的田支書,臉色泛起了激動的紅,用力地揮了下手臂,“鄉親們,小沈老師把這條蛇的蛇皮捐了出來,要為我們村子修一條通向外面的路呢。”
院裏院外靜了片刻,然後就是一片轟然炸響的歡呼聲,這可是于村于民都好的一件大好事,他們愁了多年不能運出去的物産,終于有希望走出村子了,“謝謝小沈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