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忘卻是是非非
沈又夏聽了張老師的話,也是深有同感,她當初聽田支書讓她找個小旅店等着,還以為田支書只是讓自己找個地兒休息呢,結果幹等人也不來,她都以為滄洱村不稀罕自己了。
後來趕了這一路才知道,從滄洱村到明同鎮,不是自己想的擡腿就到,确實是需要些時間的,田支書當時并不只是跟自己客氣。
“既然你們家裏有用的,那我就不客氣了,謝謝武大哥,謝謝張老師了,還要謝謝田伯伯,這屋子收拾得很幹淨,很感謝你們的準備,您幾位慢走。”
張老師聽不得小沈老師跟自己一直這麽客氣,“小沈老師,你跟我們可別您、您的,我們可受不住,農村人性子直,你也直來直去的就好。”
沈又夏也願意大家都随便些,剛剛只不過是為了禮貌,“那行,就聽張老師的,你們幾位慢走,不用陪着我啦,我自己簡單收拾收拾。”
沈又夏把人送出了院子,回屋打開了衣櫃,雖然衣櫃不大,也不是新的,卻擦拭得幹幹淨淨,沈又夏把自己的衣裳從行李箱裏拿出來,挂到了櫃子裏。
因為路途遠,沈又夏帶過來的衣裳并不多,本來想着到這邊再置辦一些的,哪想到不只是這邊沒有地方置辦衣服,就算是能置辦,她現在也沒錢置辦了。
把衣服收拾好,她就去了外屋了,先是舀了半盆涼水,把手臉洗幹淨了,就開始動手點爐子,這對沈又夏來說,真是個很嚴峻的考驗。
沈又夏是真沒想到,點個爐子竟然會這麽難,所以忙活得她滿頭大汗,冒了一屋子的黑煙之後,沈又夏的點爐子大業還是以失敗告終了。
把門窗都大大地敞開來,下午有了一些涼風,窗子和門都打開着,穿堂風一過,屋子裏的黑煙很快就散盡了,沈又夏照了照挂在外屋牆上的鏡子,剛洗過的臉又變成了小花貓。
“您是新來的老師嗎?”沈又夏剛想重新打一盆水洗臉,就聽到敞開的屋門口,響起了脆生生的詢問聲,她回頭向門口看過去。
只見一個精瘦的小姑娘,正趴在門框上,朝着自己望過來,大概是因為太瘦的原因,小姑娘的眼睛顯得特別的大,看着像要占了臉部三分之一的位置。
“是啊,我是新來的老師,你是這裏的學生嗎?”小姑娘卻是搖了搖頭,這讓沈又夏很意外,這麽大小的一個小女孩兒,不是正該上學的年紀麽。
滄洱村裏又是只有這麽一間學校,如果小姑娘不是在這裏讀書的話,那她難道去外村學?不是說附近還有別村的孩子到滄洱村來讀書的麽。
沈又夏有點弄不清楚,就朝她招了招手,然後又舀了半盆水,把自己的手臉洗了個幹淨,“你是咱們村子裏的孩子嗎?還是來這個村子走親戚的。”
在沈又夏想來,小姑娘走親戚的機率要大一些,不然怎麽可能不是這間學校裏的學生,在沈又夏的意識裏,還沒有到了年紀卻不上學這樣的概念。
Advertisement
小姑娘卻是沒有回答她的問話,“老師,你剛剛是不是想要生爐子呀,我幫你吧,我會生爐子,生的可好了,絕對不會冒黑煙。”
“你會生爐子?”沈又夏很意外,看着這個小姑娘的樣子,應該也就是六、七歲的樣子,讓這麽小個的孩子幫自己生爐子,沈又夏很有負罪感。
“是啊,我很會生爐子的。”小姑娘卻是沒猶豫地點了點頭,期待地看着沈又夏,好像如果她能幫沈又夏生爐子,是件挺值得自豪的事情。
“那就辛苦你幫忙了,你真的行嗎?”最後,到底是對熱水的期盼占了上風,沈又夏點頭同意了小姑娘的幫忙,雖然還是有點擔心的。
“我真的行,老師,你要相信我。”小姑娘很是自信走到爐子跟前,看到她熟練地拿了幾根柴擺放在爐子裏,又在上面放好了煤塊,沈又夏相信她是真的行了。
小姑娘把柴火和煤塊擺好,就又拿過一小塊樹皮,用放在圍欄上面的打火機點着,多虧這是一只打火機,如果是一盒火柴的話,沈又夏會肯定自己是穿越了。
被點着的樹皮滋滋地泛着油脂燃了起來,小姑娘快速地把樹皮塞到爐子裏的柴火下面,樹皮的火勢漸大,上面的柴火跟着冒起了火星。
小姑娘拍了拍小手,“好了,等一會兒就能着起來了。”沈又夏歪頭看了看爐子口,爐子裏的火勢确實一點一點地旺起來。
只是她有點奇怪,小姑娘是怎麽知道自己不會生爐子的,“小妹妹,你怎麽知道我想要生爐子的?”剛才自己生火的時候,明明沒有看到人啊。
“冒黑煙了呀,以前也有人來這邊當老師的,我見過他們生爐子,也像你這樣,老遠的就是一團黑煙。”小姑娘捂着嘴笑起來。
被這麽小一個女孩兒笑,沈又夏也覺得挺沒面子,可事實就是,人家小姑娘把火給生起來了,而自己确實是不會生火的。
看着火旺旺地燒了起來,沈又夏倒是沒忘了張老師的囑咐,把插板插到了爐子後邊的插口上,不然這大三伏天的,火炕要是燒起來,這覺也不用睡了。
灌了滿滿一大壺的水,坐到了爐子上,沈又夏搬了旁邊的一只小板凳,坐下來跟小姑娘說話,“你叫什麽名字呀?”
“我叫田妞。”小姑娘有點羞答答地回答,然後猛地起了身,“老師,我要回家去了,家裏還有活兒呢,再見。”
沈又夏剛想再說點兒什麽,小姑娘已經跑沒影了,看着安靜的院子,沈又夏心裏有些沒着沒落的感覺。
這是一個讓她全然陌生的環境,從現在開始,她就要在這裏生活一年了,因為她這個假期早來了,所以她是真真正正地要在滄洱村呆足一年的。
接下來的日子,還會有什麽未知她是不知道的,沈又夏只知道,她要靠着這一年支教的時間,忘卻曾經的是是非非,開始自己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