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神的傳說
“這魚還用買的,得貴家那麽多魚,你看他們都在金來商店裏都擺起了賣魚的大盆,要買魚,晴兒回來了叫她去買一條回來?”
“晴兒掙的錢也不敢亂花呀,這年一過他們就都開學了,學費都還沒有個着落,她掙得錢還不給她們湊學費?哪敢亂花?”
這王得貴們早就抓住了商機。玉毛在家裏的大路旁邊擺攤賣魚,丈夫騎着摩托車到城裏去銷售。齊頭并進,日子紅火的很。這要過年了樂得最得意的還是小孩子了。新年買新衣服;新年玩一玩;新年吃團圓;這都是孩子們對新年的期盼,對新的一年的喜悅。一到快要過年了,王小雨們和十幾個小孩子都唱道:
二十三,竈王爺上天;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殺只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裝壺酒;
三十晚上收一宿,
大年初一走一走。
這都是孩子們耳熟能詳的歌謠了。也是大人們一份不折不扣地年底“日程表”。“二十三,竈王爺上天”點出了過小年的時間和習俗的內容。
臘月二十三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小年”,是臘八之後更加逼近的“大年”的一個重要的節日。小年的習俗的主要內容就是:祭竈,送竈。
竈神的形象有一男性神、一夫二妻神,而北方就更多的以一夫一妻神為主,俗稱為“竈王爺爺”和“竈王奶奶”之稱。當地流傳着這樣一個歇後語:“竈王爺”貼腿肚子——走哪裏哪裏世家。這裏的“竈王爺”之所以成為家的必要依據,有一紙竈王爺神像在,就有家的在。
民以食為天,竈是加工果腹食物的專用地方,司竈之神自然也被民間重視。話又說回來,這竈神是誰?歷來說法都是多樣。
Advertisement
有的說是皇帝創立做竈飯,死後被玉皇大帝封為竈神的;也有的傳說也沒有指名道姓兒,只是含糊的說竈神是玉皇大帝派駐人間的一位神靈,從年初開始負責監查每家每戶的言行。到了小年時,竈神返回天宮,向玉帝以一禀報各家情況,與敵據此進行斟酌獎罰,為每一家的下一年的吉兇做出批示。
不 過在這裏卻流行着這麽一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