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蜂擁而至
按照林錦堂說的,林家村後面有一大片山,翻上幾座山,有個山坳叫蘑菇叢,那地方蘑菇特別多,太歲就是在那裏挖的。而且這已經不是他們家第一次挖到太歲了,幾年前,他們也挖了一塊太歲。
他雖然沒說那塊太歲哪兒去了,不過見唐老爺子一臉得意的表情,估計也是被唐家給得了。
唐蘇蘇聽得有點蒙,她都忍不住懷疑起來,今天這一出是不是她爸設好的套,不然怎麽就那麽巧,她老板正要去林家村考察,那邊就挖出了太歲這種稀罕東西。
因為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太歲身上,所以并沒有注意到,聽到蘑菇叢那地方的時候,唐老太太眼裏一閃而逝的驚慌。
生日的時候,收到了象征長命百歲的太歲,原本應該高興的唐老太太不知道怎麽的情緒又低落了下來。宴會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她就被扶回屋休息去了,那盒太歲也沒假手他人,被她一起拿走了。
“這事兒可真是越來越有意思了。”
唐蘇蘇靠在門邊,看着大廳裏那個滿身土氣,帶着一臉憨厚笑容的青年,表情有些古怪。
吃了太歲肉能不能延年益壽她不知道,但是有一點她很清楚,只要唐老太太把那塊肉吃了,她的好日子也就徹底到頭了。
在別人眼裏白花花的太歲肉,在她眼裏,卻長了許許多多的黑色絲線,像是蟲子一樣在裏面穿梭。今天看上這一眼,她怕是好長一段時間都不用吃肉了。
之前她還在想什麽東西能聚集這麽多穢氣,如今答案就在眼前。
太歲,而且是已經被穢氣污染了的太歲。只要吃了這東西,就會時時刻刻的吸收穢氣,這東西可比化學武器高端多了,簡直就是害人于無形。
這個林錦堂是無心的,還是有意的呢?
她真的十分好奇。
因為林錦堂的到來,在唐老太太生日宴的第二天,唐家特地為他辦了個接風宴。上桌的都是唐家的人,唐老爺子把唐家年輕的小輩們給林錦堂介紹了一番,想讓大家互相認識。
同時,也終于讓他們知道了林錦堂和唐家之間的關系。
說起來,林家和唐家原來是有點親戚的,不過這都是好幾代之前的事兒了,在唐老爺子這一輩的時候,唐家那時候出了點事兒,就把唐老爺子送到了林家去養。
被送去的時候,唐老爺子才五歲,走的那年,他十三。
故而,唐老爺子對林家感情十分特別。而且,唐老太太曾經是林家的養女,所以兩家的關系不可謂不親近。
聽着唐老爺子講以前那些舊事,唐蘇蘇聽着總覺得哪裏不對味,也不知道是不是她想多了。
而且,看起來對林家感情很深的只有唐老爺子一個人,坐在他旁邊的老太太,聽老爺子講在林家村那些事兒的時候,臉上可沒露出半點笑容來。
就像是林家的事兒,和她毫無幹系一般。
唐老爺子講的熱火朝天,唐家的小輩們不得不耐着性子坐在旁邊聽着,誰也插不上嘴,只有林錦堂能應和上來,倆人就這麽坐在餐桌前聊了倆小時。
要不是天色晚了,唐老爺子身體扛不住,估計他們兩個還能聊個通宵。
當天晚上,唐蘇蘇并沒有留在唐家老宅,而是打包了她家狗蛋,準備回自己家去住。
她直接跟管家打了聲招呼,就拎着包往車庫走,正好遇上林錦堂從外面跑步回來,一問她要去車庫,就笑呵呵地幫她拎着行李包,準備送她過去。
唐蘇蘇正好對這位遠房親戚好奇着呢,也就沒有拒絕他的好心。
一直把她送到車庫,唐蘇蘇坐上駕駛位,林錦堂幫她把行李包放到副駕駛上,站在車外微笑着朝她揮手再見。
唐蘇蘇打開車窗,探出頭,“錦堂哥準備在唐家住多久?”
這話問的多少有點不對味,林錦堂臉上閃過一絲尴尬,以為她是想趕他走。
“再住兩天就回去了,家裏沒人,我走了那些雞鴨鵝都沒人管。”
“那正巧了,過幾天我要和老板去林家村考察,不知道方不方便去錦堂哥家做客?”
“當然方便。”林錦堂聽她這麽說,眼睛一亮,顯得十分高興。
“那就說好了,我們到時候再見。”她朝着林錦堂揮了揮手。
林錦堂目送她離開之後,臉上憨厚的笑容瞬間就消失不見了。
請假回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和老板出差,雖然同行的不止唐蘇蘇一個,依然讓她感覺到了一絲壓力。
雖然天天面對石成軒,但迄今為止,她仍然沒能習慣。
因為擔心去林家村的路不好走,司機開了一輛悍馬,跟他們同行的那位業務經理坐在副駕駛上,唐蘇蘇就只能跟着總裁一起坐後面。
出發的時候是下午,等車終于開到榆樹鄉的時候,天已經黑了。
榆樹鄉之前并不出名,地方不大,鄉裏比較好的旅館也就只有一個。按照當地人指的方向,找了半個多小時,他們的車才終于開到了賓館外面。
讓人奇怪的是,這家賓館外竟然停了不少車,而且車牌都不是本地的。
“奇怪,怎麽這麽多外地人,是唐氏那邊走漏了消息,大家都準備來搶這塊地?”業務部的肖經理下車之後繞着那些車轉了幾圈,喃喃道。
與其說是為了搶地,她倒是更傾向于是來搶能挖出太歲的那塊地。
唐蘇蘇心中暗道。
進了賓館,服務員告訴他們标間和大床房都沒了,只有豪華套房還有剩,四百一天。
而在她旁邊的牆上,明明貼着豪華套房兩百八一晚。
誰讓這是榆樹鄉最好的一家賓館,人家有底氣坐地起價,他們沒底氣不住。
四個人要了三間套房,登記的時候,肖經理跟服務員聊了幾句,終于把他心裏的謎團給解開了。
就像唐蘇蘇猜測的一樣,這些外地來的人,都是過來挖太歲的。
而且據對方所說,這已經不是第一批了,有兩批人已經提前去了林家村。還真不能怪他們漲價,實在是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