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深流
關靖未想過治焯在無意識中會說出這樣兩個人。
一個人擁有雙親宗族很正常,意外的是,他從未如此想過治焯。
他當然知道對方有一個背景,并不止一次猜過它的複雜性,只不過更多時刻,他都自顧自地把對方單獨剝離了出來。因此在聽到他說“父親”二字時,自己已在訝異,如果那個“關将軍”是指……
關靖定定神。
絕無可能!……就算是,他也想不出他們上一輩間會有何瓜葛。
他想要問個究竟,但接下去的時日,卻找不到說起此事的機會。
整日都圍着救助事宜打轉,他自覺充當起治焯的耳目手足,難得停歇;治焯雖應他要求不在外奔走,但不知為何,很快竟常有東郡門下游繳、門下議曹以及一些有識之士進出營帳,商讨的事物由治水展開,涉及當下民生扼要,無分巨細。如此一來,聽治焯之前說想要問郭渙的問題都無法過問,他的疑問也只在心裏保留了下來。
六月中下,因為人、財短缺,濮陽治水不力,天氣熱度漸漸回升,無家可歸的難民沒有任何家園重建的消息,妻離子散的人們有的找回了親人,有的則日日引領盼望都毫無音訊。
不僅如此,因為災情遲遲沒有好轉,赈災的糧草物資很難準時運到,百姓們吃飯穿衣、治病用藥都成了迫在眉睫的難題。在這種時刻,治焯卻向關靖托付了一件事。
“我們去投奔東郡太守,如何?”
氈帳之內,從通風處射入的陽光炙烤着地面,蒸騰的潮濕地氣烘濡着人們的肌體。治焯坐在席上,聽完關靖當日災情的細述後突然道。
“日子難過,幫我轉呈一物到郡守府吧!”
“這不像你做的事。”關靖難明其意。
不必看也知道,此處地面是裸/露的泥土,時有毒蟲爬過,卧具是最簡陋的葦席,無榻,角枕則由石頭代替,但這些都不該成為此人抛下諸事不管,自己去養尊處優的理由。
“是麽?”治焯臉上露出笑意,“在你看來,我會做什麽?疲乏了就該找一處好好休養,何況,我從未聽過郭渙奏八音,總不能讓一名樂師屈才做侍僮罷?”
關靖注視着他的眼睛,半晌轉過視線:“我明白了,你有你的理由。”說着就站起身,“你的事總有他人無法探知的理由,”冷笑一聲,“我這就啓程。”
Advertisement
治焯默不作聲,卻直到關靖離開,也未如他所願作何解釋。
然而那個提議并非戲言。
東郡太守楊坤在接到由關靖親自呈遞的印信後,先是大驚,仔細鑒定過素絹尺牍上皇帝行玺的紫色印紋,跟着就派人把治焯他們接到了自己家中。
熱忱款待自不必說,打點出清雅的屋舍供他們小住,贈送了好幾身衣物,還專門分撥了侍子來侍奉飲食起居,請來名醫張千蘊為治焯醫治傷病。
此間,關靖發現了一些令他不快的現狀。
明明是建在濮陽城中的邸宅,洪流被宅前臨時築起的堅固戗堤改變了流向,無法進犯。因此,整座邸宅不僅完好無損,庭院中一片草長莺飛,十分映襯這個仲夏時節。
“簡直是魚肉百姓,對麽?”
入住不久,治焯便幾次拜會楊坤。這一日傍晚,他剛從主室回來,便見關靖靠着後園複道邊的柱子,滿臉不以為然。
邊朝他走過去,邊說了這句話。對方聽見他的聲音便回過頭來,他接着道:“受災百姓衣不蔽體,食不裹腹,此處卻絲毫不受影響。”他看着關靖,“若有何事值得發愁,那就是日子太舒暢了。”
關靖聽着這煞有介事的譏諷,臉色和緩下來。
治焯滿意地看着夕陽中關靖臉上溫和的神情,接下去的話剛剛出口,自己已是滿面笑容。
“若我說,雖然朝中尚未作何反應,但楊太守已決定打開自家糧倉放糧,并會倡導本郡的為富者施仁解囊,你能否饒恕他們呢?若連他們也要為吃穿發愁的話,可就無人來做此等好事了。”
關靖想了想,忽然對治焯展露出一個笑意。
“好。”
治焯定住。
在他的凝視中,關靖迎着他的視線,繼續微笑道:“甚好!”
他言辭肯定,所指的對象卻暧昧不清,仿佛說的是民生之事,又仿佛是在說面前這個人。
“是麽……”雙方視線被彼此緊緊吸引,治焯不經意中靠近關靖,含混不清道,“有那麽好麽?”關靖沒有避開,一時間,吹息可聞。
複道外是一泓泛着夕陽金光的蓮池。
水光映在彼此臉上,眼眸中星點閃爍,時空剎那巍然無聲,充盈的寂靜卻又讓人迷戀到不舍打破。
就這樣一動不動,直到遠遠地,不知從官邸何處,傳來悠遠的笳聲。樂音缥缥缈缈,萦萦繞繞,牽引着二人的視線微微閃動。關靖動了動唇角,緩緩轉開目光,治焯的眼眸随之一動,視線跟着落到了碧波蕩漾的蓮池中。
“擇日同我說說你的一切罷!”
“……何為一切?”
“譬如說,你來郡守府,目的是逐本清源平複民難,而你只對我說了一半實情。”關靖以一種淡薄卻不失诘難的口吻道,“你不可總是如此。”
微風輕搖水面一盞半開的蓮。一只紅色蜻蜓停歇在潔白花瓣上,透明的雙翅因蓮的搖動,略略一擡,便輕捷地騰閃到近暮暖風中。
治焯若有所思,心中挂礙随着那只夏蟲振翅,也瞬間消退了似的。
“什麽都能說麽?通常亦非什麽好話。”
“無論何事。”
“好。”
夜色初降,暮風輕拂四處。治焯望着關靖,接下來,詞句卻在舌尖踟躇良久,忽然笑嘆一聲“費思量”。
“關将軍戎馬生涯中,最大功勳是什麽?”
關靖狐疑望着他,順應答道:“莫過于替上一代漢皇帝平息 ‘七國之亂’。”
“然……将軍神功蓋世,百步穿楊的射技即使在夜色中,也無誤射瞎了亂臣首領之一,劉戊的戰馬。”
治焯頓了頓。
“戊自盡後,留下負罪茍活的嫡長子。先帝開恩,赦其無罪,但須赴宮中作為楚國交付的質臣随侍太子。”治焯說到這裏,輕輕笑了笑,“先帝意味深遠,要讓妄圖篡位的人都知道,亂臣逆天,不但他們,連同他們的子嗣永遠也只能毫無懸疑地俯首稱臣。”
關靖默默地聽着。
“先帝雖诏 ‘前嫌不必再提’,但朝中人人皆知,戊的罪子,乳名 ‘劉炳’,現名 ‘治焯’。”
治焯輕描淡寫地說完那件似乎與己無關的舊事,回過視線看關靖。
年華費思量。情緣費思量。
他毫不意外看到關靖震驚的眼神。
雖然默然不語,那種驚異迅速建立起來的隔閡,頓時令人感到,仲夏夜涼甚水。
◆◇◆◇◆◇◆◇◆◇◆◇◆◇◆◇◆◇◆◇◆◇◆◇◆◇◆◇◆◇
早朝時劉徹不知第幾次走神。
然而擺在眼前的景象似乎比任何奏章都有說服力。
明晃晃的日光透過殿門、天窗撒到大臣們安坐的膝前,殿外的莺聲鳥語伴随拂入的暖風,劉徹嗅到風中淡淡的花香。
盡管他從始至終一直在聆聽朝議,仍再次向田蚡确定落入他耳中的結果。
“東郡也安然?”
田蚡眯眼展笑,捧袖拱手:“承蒙天子浩恩,九州皆安然。”
“哦,這是好事……”
不知為何,心裏總惴惴不安,劉徹甚至覺得眼前的一切,田蚡的笑容,衆臣垂順的眼睑,甚至酷暑的熱意都有作僞的痕跡。但滿朝文武皆是他的耳目,絕大多數時刻,他要完全倚靠他們來悉知他的天下。
他把目光定向田蚡的臉。一國之相,無欺君的可能。但是治焯呢?
他轉開目光,望向殿外早已恢複了盛夏燦爛顏色的紅花綠樹。
既然一切安好,為何遲遲不見他來報?
謊言并非不能彌天,只不過有效時日有長有短。在彌天之謊被揭穿前,總有些事可以順利達成。
田蚡早已探知治焯與劉徹間的約定,也懂得劉徹出的題并非難題。
若坐視此事發展下去,治焯遷為郎中令,那到時再與他作起對來,輸贏暫不論,至少他将遭遇的麻煩會比之前大得多。
他怎麽能讓那種事發生呢?
順着劉徹的目光,田蚡面無表情,藏在袖中的雙手卻有了一股蠢蠢欲動的感覺。那是一種骨鲠芒刺即将被痛快拔除的興奮。
遇天災九州仍可安然無恙,說明天子仁德深厚,至于他真正要做的事,也會借機展開。
聽着廊道裏傳來的腳步聲,等候在丞相府次間中的雷被整理衣襟俯下額頭。
“免禮。”田蚡遣走婢子,入室順手關上了門。
他細細打量着面前端坐的人,雷被一身深藍近乎夜色的窄袖中單、同色襦褶,以及緊系腰間那柄精鐵鑄造的劍,都說明他做好了準備。但還是不太對勁。
那是他的眼神。
“這是個機會。”田蚡盯着他的眼睛,說道,“威脅淮南王大計之人,此次可一并鏟除其二。”
他注意到對方神色毫無變化,沒有手刃主公勁敵的興奮,甚至沒有刺客行刺前該有的殺氣。
“謹遵命。”雷被眼眸清澈如水,“七日之內,若被不能返還,則是事敗被亡。”說到這裏,他頓了頓,拜下道,“被先請罪了。”
田蚡不動聲色,對方已有了賭上性命的覺悟,但還不夠,他必須讓雷被毅然決然,無論雷被生死,至少要讓他達到目的。
他看着雷被站起身按劍出門,忽然開口道:“壯士。”
敞開門的屋檐下,跨出房門的雷被站住。
田蚡在他的身後,深深關懷,以至于聲音顫抖道:“此去一行,請多多珍重。淮南王與老夫寧願事敗,寧願一同赴诏獄受苦,也望壯士全身而返。”
倏然間,長長的落睫下,雷被眼中閃現出轉瞬即逝的水光。
作者有話要說: 備注:
門下游繳:縣治官吏,主兵衛。
門下議曹:縣治官吏,參議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