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十七]
[十七]
“那,便等圓兒生辰過了再動手取解藥。”龍宿側着身,半卧在寬大的太師椅上,搖着扇子,做了總結。
方才,三人先回了龍宿的屋子,一起讨論了接下來的行動。若是直接問蓮瑜要,應該沒指望,所以只能自取。但龍宿考慮着佛劍是修佛之人,這“自取”的行為,只怕折了他的修為,便詢問了佛劍的意思。不想,佛劍卻說:“救人是修佛者本分,便是盜了又何妨?”
本以為他修佛之人定是不恥這番行為,不過這一句話,倒讓龍宿與劍子再次對他刮目相看。随後又是考慮了行動的時間,想着圓兒生辰臨近,若選在此時動手,似乎有些不厚道,再者,也需要時間打探蓮瑜那邊的情況。最後,三人敲定,圓兒生辰一過,便動手。只是,說到最後,龍宿已然舒舒服服快躺下,似乎就差個貼心的丫頭在旁伺候了。
劍子那個捶胸啊,心說龍宿好友,你真的沒救了,是說有誰這般把華麗二字诠釋的舉世無雙的?
看見劍子的表情,再轉眼一看龍宿,佛劍大致明白了是何道理,也不禁暗笑起來。
既是商量完了正事,劍子與佛劍也就別了龍宿,各自回屋。
本因趕路而有些勞累的身體,睡了一覺,舒暢了很多。第二日,陽光明媚,天氣也是大好。龍宿、佛劍與劍子三人吃了早飯,又見過明澤夫婦打了招呼,龍宿提議不如三人上街游玩一番,反正留在疏樓也無事。明澤也同意,說是佛劍初來汜湡,他按理是該盡地主之誼的,只是近來實在有些忙,顧不上這些禮節,又吩咐了龍宿好生招待。
于是,三人準備出門去,可剛走到門口就遇上了圓兒。圓兒一問,知道他們要上街,便要跟着去。蓮瑜本是不讓的,說怕圓兒給他們添麻煩,可明澤說圓兒素來乖巧,既然他想去便随他吧。于是,三大一小就這麽上街去了。
所以說,帶着小孩子逛街,總會多些樂趣,尤其是圓兒這樣可愛的孩子。圓兒似乎看什麽都挺新鮮,一手牽了龍宿的手,一手拉着佛劍的袖子,邊走還邊喚“劍子叔叔快點兒”,惹得幾個大人忍俊不禁。其實也難怪,圓兒身為疏樓小少爺,出來的機會本就不多,每次還都跟着一堆的人,自然玩不痛快。這次不同,有龍宿等人在身邊,一來省了那些護衛的人,二來圓兒也甚是喜歡他們,自然玩得特別開心。
外人也許不知道,臨川的小吃其實很有特色。最出名的估計是那“素桃寧”,薄薄的皮兒裹了滿滿的餡兒,那餡兒是用選了上好的黃豆,蒸得半熟了剁成泥,拌上特制的醬料,用備好的薄面皮兒包起來,再随手捏兩下,捏成桃狀。當季的時候,刷上新鮮的桃花瓣浸了糖水而碾成的汁,再隔水蒸熟。若是沒有桃花的季節,便用其他花瓣替了。而那糖水,也是很有講究,三分糖七分水,所以不是很甜。
圓兒特別愛吃這種“素桃寧”,每次都能吃下好幾個,直到肚皮圓滾滾。所以,在街上看見賣“素桃寧”的販子,就趕緊拉了佛劍過去,笑着對小販說:“叔叔,我要一屜!”
小販見圓兒這般可愛,趕緊應聲:“诶,好嘞!”說着便拿了油紙把剛出籠的一屜“素桃寧”給包起來,遞給圓兒。
佛劍見狀,趕緊接了過去,怕燙着圓兒了,又在懷中取了錢付給小販。
圓兒指着佛劍手中的“素桃寧”說:“佛劍哥哥,這個,圓兒喜歡吃,你也吃!”
佛劍淺淺笑着,摸了摸圓兒的腦袋,從油紙包裏拿了一個出來給圓兒,随後自己也拿了一個吃。
Advertisement
“耶,我說圓兒啊,你好偏心,只顧着你佛劍哥哥,讓劍子哥哥和你龍宿哥哥好傷心吶……”劍子作捂心口狀,對着前面的一臉高興的圓兒假裝傷心道。
龍宿在一旁,也難得附和起劍子來,一副看着很難過的樣子。
圓兒吐了吐舌頭,接過佛劍手裏的油紙包,笑着小跑了幾步,到劍子與龍宿面前,嘿嘿笑着說:“圓兒才沒偏心呢!佛劍哥哥是客人,圓兒要招待的!”說着,就拿出兩個“素桃寧”來,遞給二人:“吶,劍子哥哥、龍宿哥哥,你們也吃,好吃的!”
顯然,那一聲“劍子哥哥”對某人無比受用,立即笑眯眯接過“素桃寧”,順手還捏了一把圓兒的臉。
龍宿也接過了“素桃寧”,摸了摸圓兒的頭,又朝着不遠處的佛劍笑了笑。
佛劍愣了一下,不知龍宿為何對自己笑,卻也回之一笑。
龍宿記得那天,陽光正好,佛劍逆光站着,好看的眉眼溢着淺笑,些許溫潤,些許淡然,令人心醉。
又是特色小吃,又是茶樓聽書,還看了些孩子喜歡的小玩意兒,一路玩玩鬧鬧,直到落日西斜,思量着再晚些時辰怕是要有人來尋了,幾人這才回了去。
回到疏樓,蓮瑜先帶了圓兒回屋休息。這一天下來,雖說玩得開心了,可圓兒畢竟是孩子,到底是有些累着了。也恰好,東西吃了不少,就這麽去休息,也不怕會餓着。
稍後晚飯時刻,明澤提起後天便是圓兒的生辰,說我與蓮瑜忙着準備,有些事務來不及處理,龍宿你熟悉疏樓的事務,明日過來“澤戌苑”吧。
龍宿點頭說好,心裏卻想,看來明日自己不便去探底,只能由劍子與佛劍去蓮瑜那尋尋看,有無解蠱之藥了。于是,待晚飯過後,回了別館,便與劍子佛劍二人商量,說明日疏樓衆人都在忙,汝二人潛入蓮瑜房內及她尋常制蠱的小閣樓裏查看一番,看能否尋到相關解藥。
二人相視一眼,皆是點頭同意。
作者有話要說: 于是,俺來補字..【被揍飛——
這章是溫馨的一章,喵嗚~
順:推薦一首米好的曲子,闫月的《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