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邏輯自洽
◎【你真的不想成為舉世矚目的天才,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嗎?】◎
孫老五這便知道,這是小公子給他的考驗來了。
孫氏商行能不能保得住,估計全看此刻了。
他不敢隐瞞半點,和盤托出:
“尋英雅集是燕國每五年一次的盛事,在永寧城的應天書院舉行,天下文人皆可前去。
在雅集舉行前一月,想要入尋英雅集的人須得在城中公開比試學識,不拘是玄學清談、君子六藝,又或是醫術機關,只要能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造詣,便能得到識英箋,在尋英雅集開放那日持箋入內,從山下經受一關一關考驗後登頂,一日之內所有登頂之人會在第二天公開比試,選出魁首。
魁首之名不出一月便能天下皆知。到那時,魁首不論是選擇出仕做官,還是選擇留在書院讀書,都是天下各國搶着要的人才。”
孫老五說完,羨慕地補了一句:
“只要能在這尋英雅集上有些名氣,就不愁前路了!”
祝淩懂了。
這尋英雅集層層設限,嚴苛無比,奪魁必然無比艱難,正因為如此,這魁首之位就極有含金量。
世家子弟若是得了魁首之位,那自然仕途坦蕩青雲直上,出将入相不在話下,可謂是錦上添花。
寒門學子若是得了魁首之位,無異于立刻改換門庭一步登天,從此通天坦途盡在眼前,若好生經營,說不定百年之後又是一個新的世家。
再退一步,就算拿不到魁首之位,只要能在尋英雅集那日登上山頂,便都是各國需要的、會禮遇有加的人才。
系統也跟着聽了一耳朵:
【好家夥,這不就是古代版的天才少年交流大賽嗎?】
Advertisement
【靠這五年一次的活動和它後續的影響力,就算在個死城裏舉行,也能把這個城的經濟盤活了!】系統小圓球感慨,【這想法也太妙了!】
“想法雖妙,但若要執行,卻是困難重重。”祝淩在意識裏和系統感慨,“能将這般難事做成,應天書院的掌院,真可謂是七竅玲珑心啊!”
這尋英雅集雖只是一個篩選天才的文會,并不怎麽插手人才去留,但細細想來,光是這雅集設在燕國境內,便值得說道一二了。
雅集設在燕國境內,人才紛紛入燕,短時間內,燕國就能聚集天下大半的人才,應天書院的尋英雅集給了許多苦無出頭之日的學子一鳴驚人的機會,定然會換來他們的感激之情,這時的燕國國君只需擺出禮賢下士的态度,表現出自己對人才的渴求,必然會有大批寒門學子選擇入燕。
雖然短時間內不見成效,但長此以往,寒門勢力便能與世家勢力在朝堂之上分庭抗禮,再加上皇權臂助,待寒門占據上風,國君将軍權掌于己手,便再無掣肘,可以大展拳腳,燕國雖小,人才濟濟,在亂世之中未必不能有一搏之力。
“呵!不愁前路!”這些分析在祝淩心內極快地閃過,但她面上故意露出一抹不愉來,作勢要往外走,“那登上山頂與得了魁首之位的人,确實是不愁前路,燕國的尋英雅集,不過是白白給他人做了嫁衣!”
孫老五既知她是回燕國,便猜她極有可能是燕國的士子,見人才不入燕,自是焦灼,而他剛剛一着急,便忘了避諱這些東西。
他現在才意識到,他話語中的确有些不妥當。他的腦門上不由得起了一層細密的汗珠。
見祝淩都快要跨出孫氏車行的大門了,他忙上前幾步攔道:
“小公子息怒,适才是我說錯話了。”
“今年的尋英雅集,小公子不妨去看看———”他有意壓低了聲音,“據說應天書院的掌院,有意收今年的魁首為弟子呢!”
“空口無憑,道聽途說。”祝淩面上擺出一副不屑一顧的模樣,實則耳朵都豎起來了,“誰知道是不是消遣人的玩意兒。”
“這可不是什麽假消息。”孫老五說,“我們東家花了大價錢才買到這個消息,消息渠道可靠得很。”
“花了大價錢的消息,就這般說予我聽?”祝淩眼中露出一點早就知道的神色,“該不會是……想用這個消息敲詐我一筆吧!”
孫老五連道“不敢”,消息本就是圖一個快,第一手的消息才有價值,越往後去越不值錢,他本想用這消息賣祝淩一個人情,但觀她神色,她卻是早已知曉了。
身在蕭國卻能早早知道燕國秘事,想必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祝淩的身份怕是比他猜想的只高不低。
孫老五暗暗松了一口氣,雖然遺憾人情沒賣出去,但他也誤打誤撞地向小公子證明了他們孫氏車行的“誠心”。
不出他所料,那小公子停住了外出的腳步,轉過身來:
“雖然消息我早已知曉,但看在你們誠心的份上,錯處我便不追究了。”
她掃了孫老五一眼:
“去拟一份文書來吧。”
“是是是!”孫老五忙去取了一份車馬租賃的文書,填好後雙手呈給她,“還請小公子過目。”
系統快速掃描了一番:
【合同沒坑,可以簽。】
祝淩從他手裏接過來,細細地看了一遍,方才簽上了她的大名。
見着祝淩簽了文書,孫老五才略略松了一口氣:
“不僅小公子要簽,小娘子也要簽。蕭國邊城查驗嚴格,還望小公子體諒。”
“家妹年幼,我可否代筆?”
孫老五道:“自是可以。”
祝淩便再次提筆,在她名字之後添上了一個新的名字。
孫老五拿回了文書,見下方落款了兩個名字———
烏子虛、烏子英。
他記得燕國世家裏,似乎并沒有姓“烏”的氏族。
但觀這位小公子的言行舉止,儀态氣度,也并不像籍籍無名之輩。他的妹妹雖瘦弱,卻也五官姣好。
他猛地回想起一樁舊事,燕國世家鄭氏子弟,出門游學最愛用化名,不僅是鄭氏的郎君,就連鄭氏的女郎,也是極喜歡外出的,這些郎君與女郎說是要秉承先祖遺風,不以名號在外招搖,過去還惹出過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來。
若是鄭氏的子弟……倒也說得通了。
祝淩并不知道眼前之人轉瞬便腦補了那麽多,甚至給她的身份都找到了合理的推測。
她只是在心中暗暗可惜。
從孫老五的态度裏,她也算是看出來了,每五年一度的尋英雅集結束後,并沒有多少人才選擇留在燕國。以至于連應天書院的掌院的收徒這個消息,都隐隐變成了各方勢力拉鋸的籌碼。也不知是燕國的王室太軟弱,還是世家的地位已經無可撼動了。
只可惜……這般好的布局,這般深遠的心思,竟大半都做了白工。
空有寶山不知用啊!
祝淩道:“何時出發去燕國?”
孫老五回她:“今日午時。”
距午時還有幾個時辰。
“多謝。”祝淩點了點頭,“我午時之前再來。”
她本來打算在永寧城慢慢找線索的,但現在,她改變主意了。
【這是在蕭國的最後一個上午了,你就在這裏閑逛?】
系統怎麽也沒想到,祝淩出了車馬集市,就徑直奔向隔壁的貨集,她也不怎麽買東西,只是左看看右看看。
祝淩随手把一串糖葫蘆遞給曾經的狼崽崽,現在的烏子英,看她捏着糖葫蘆啃得歡快:
“我在尋找我未來的發展方向。”
【?】
“穿越必備十寶:紅薯土豆和辣椒,水泥酒精和火藥,鏡子棉花指南針,救命神藥不能少。”祝淩目光掃過集市上的貨物,“土豆、辣椒和棉花這裏已經有了,火藥我親身感受過。”
“琴川城靠近蕭國國都,這邊的貿易比國都不會遜色多少,這裏沒有的東西,要麽就是沒出現,要麽就是只有小範圍知道。”
“紅薯還不知道找不找得到,水泥需要的石灰石也不知道哪個國家比較多,酒精工藝是個麻煩,指南針有局限性,土法培育青黴素成不成基本全靠天意。”祝淩給系統掰開算了一遍,“思來想去,還是燒玻璃賣鏡子靠譜。”
【……】
【說白了你就是懶是吧?】
“什麽叫懶?”祝淩振振有詞,“燒玻璃的成本低廉,利潤卻可觀,我這是努力找出了最适合我的道路!”
“最重要的是,應天書院培養的人才輸送往天下各處,這就形成了一張龐大的關系網———”
系統哽咽:【你終于想開了,打算努力成為應天書院掌院的弟子,掌握這張關系網,網羅人才争霸天下了嗎?】
“醒醒。”祝淩詫異,“我當然是準備弄一點點名聲,好順理成章進入書院,背靠大樹好乘涼啊!”
等她進了書院,便與掌院商議,燒玻璃賣鏡子所得收入三成歸她所有,三成歸書院所有,餘下四成用來以書院的名義救濟百姓。
名利雙收的好事,是個聰明人都不會拒絕。
這樣一來,她的生財之道背後有人保駕護航,她就能過上躺着收錢的快樂人生了。
系統不死心:【你真的不想成為舉世矚目的天才,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嗎?】
“你說的天才标準,是甘羅十二官拜上卿,宇文邕十六官任大司空,霍去病二十一封狼居胥,項羽二十四破釜沉舟,孫策二十五歲稱霸江東那種?”
系統毫不猶豫:【對!】
“甘羅早早身隕史書不詳,宇文邕三十六親征突厥中途病亡,霍去病二十三陪葬茂陵,項羽三十自刎烏江,孫策二十六遇刺身亡。”祝淩神色微妙,“我還沒給你舉例天才曹沖十三早夭,劉弗陵二十因病駕崩,詩鬼李賀二十七病死倉谷,周瑜三十六卒于巴丘,郭嘉三十八病逝烏丸———”
【……】
“你看,劉邦四十八才自稱沛公,郭子儀五十八才平定安史之亂,黃忠六十七才名揚天下,姜子牙七十二才磻溪垂釣,得封太師。這說明什麽———”祝淩痛心疾首,“這說明天妒英才,大器晚成保平安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