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考 教
張方雨為了去衛生站學習,特意去找了大伯李建國,李建國是大隊長,安排一個人去衛生站幫忙是可以的,況且張方雨還主動說了不要工分,這下就更沒問題了。
李建國知道張方雨學醫的事情,也很支持,作為大隊長自然不會像一般人一樣沒有眼界,只顧眼前。
如果張方雨能夠學有所成,對李家來說自然是件好事,李建國的兩個兒子都是普通農民,沒有太大的出息,李愛黨和張方雨則不同,一個在部隊發展良好,一個又是京都來的知青。
兒子指望不上,只能寄希望在孫子身上了,跟李愛黨和張方雨維持好關系,這也是為了給孫子鋪路,有人提攜總比沒人管的要好些。
李建國親自帶着張方雨來到衛生站,衛生站裏只有一個醫生,就是張方雨剛來的時候,去知青點給她看病的那位。
大夫名叫楊敬業,今年五十六歲,一直從事中醫行業,也算是小有名氣,之前在省中醫院上班,後來因為時局不穩,找了關系就到鄉下養老了。
“楊大夫,這是張方雨張知青,你之前給她看過病。”
“嗯,我記得,知青點的女娃娃,看這樣子病好了,養的不錯。”
“張知青想學習中醫,我想安排她在你這打個下手,您老帶帶她。”
“中醫可不是那麽好學的!”
張方雨看楊大夫有拒絕的意思,連忙出聲為自己争取。
“我看了不少醫書了,對學習中醫很是向往,如果孫大夫不信,大可以考考我!”
聽到張方雨的話,楊大夫來了興致,之所以不想留下張方雨,一個是因為學習中醫也是需要天賦的,
張方雨年紀也不小了,怕張方雨堅持不下去,自己白白浪費時間。
還有一個就是不想再收徒弟了,有了被徒弟出賣的經歷,楊敬業不想再扯上什麽師徒關系的亂賬。
但是在楊敬業的內心深處,仍然期望着,自己的醫術能夠得到傳承,後繼有人。
“那我就考考你,如果能讓我滿意你就留下!”
“請楊大夫指教!”
“升陽益胃參術芪黃連半夏草陳皮。”
“苓瀉防風羌獨活柴胡 白芍姜棗随。”
“保元補益總偏溫 桂草參芪四味存。”
“男婦虛勞幼科痘持綱三氣妙難言。”
“小青龍湯治水氣 喘咳嘔哕渴利慰。”
“姜桂麻黃芍藥甘 細辛半夏兼五味。”
兩個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半點沒有停頓,張方雨也算是對答如流了。
楊敬業現在考教的是《湯頭歌訣》,古代醫方著作,共一卷。清代汪昂撰。刊于1694年。
書中選錄中醫常用方劑300餘方,分為補益、發表、攻裏、湧吐等20類。以七言歌訣的形式加以歸納和概括。
并于每方附有簡要注釋,便于初學習誦,是一部流傳較廣的方劑學著作。
“還算不錯,既然有心,就留下吧,能學多少就看你自己了!”
“謝謝楊大夫!”
一旁觀看的李建國對張方雨的表現也感到驚喜,雖然知道張方雨自學了不少,但是随口就能對答如流,說明确實下了不少功夫。
李建國看着楊大夫說道:“既然都說好了,那方雨就留下,隊裏還有事,我就先走了!”
楊大夫點點頭:“那我就不送了,大隊長慢走!”
張方雨看着李建國要走了,也說道:“多謝大伯了!”
李建國對着張方雨點了點頭,然後就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