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有些人不禁念叨。過了沒幾天, 大家發現有穿着小厮衣裳的人在縣城外探頭探腦,還試圖進城看一眼。守城的隊員見狀問了幾句,對方也不回答, 一溜煙地跑走了。
宣寧自然也接到了上報,不過那幾戶人家頂多添點麻煩,不足為慮,她也就沒有理會,專心忙自己手裏的事情。
在超市的規則中, 初級會員資格需要十萬元消費才能得到, 并且如果哪個月花不到十萬,還會失去會員的身份。
農莊的人越來越多, 光是每天消耗的糧食都是個可怕的數字。後續又有了醫館雜貨鋪,都不用刻意保持, 每月的花費一直在十萬以上。
不過,要想繼續升級, 花夠一百萬, 那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
繡品廠建立後, 很快對工人們進行了技能培養,做的東西也不再是随心所願, 而是按宣寧的要求,或者說能性價比最高的樣式來。除此以外, 綠柳她們幾個會刺繡的丫鬟也在不停地嘗試,試着做出更好的繡活。宣寧的小金庫也越來越充足,每月收入都提高了一大截。
饒是如此,抛去每月的基本支出, 她依然攢了很久, 這才攢夠了升級需要的錢。
她提前買好了夠吃幾個月的糧食, 還有些布料針線保質期長的食物等等,裝滿了所有的倉庫,才終于湊夠了升級的要求。
“您已在本超市消費超過一百萬元,恭喜您升級為二級會員,在本超市購物将享受九八折優惠。”
“尊敬的二級會員:您是本店唯一一位二級會員,感謝您對我們的大力支持。本店營業額達标,即将升級,周邊店鋪二次建設中,您的意見将是我們升級的方向,請謹慎選擇。”
熟悉的字樣出現在收銀臺的小電腦上,宣寧看見“九八折”,對超市的摳門程度有了深刻的了解。她毫不猶豫,輕車熟路地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店面,再三核實後點下“确定”,同樣熟悉的金色字樣再次出現:“周邊二次建設完成,請查看。”
“尊敬的二級會員:您的剩餘積分為:1積分,一個月後若仍未達到二級會員最低積分線(一百萬),您将降為初級會員,請理性消費。”
“下次升級要求為:一千萬積分。”
宣寧:“……”
別想太多,下個月她估計連二級會員都保不住,到時候還不知道書店要怎麽樣呢。
她開開心心在藥店旁找到了一扇木質的門,推開後,看見了一整排的書架。
Advertisement
盡管意識之中沒有嗅覺,但宣寧看見這一本本無價之寶,下意識做了個深呼吸的動作,仿佛能嗅到滿屋的油墨香味,然後就投入了剁手大業之中。
小學數學?買!
中學化學?買!
高中物理?買買買!
本草綱目必須有,黃帝內經和傷寒論也要,還有力學機械農業水利……
書店不大,所售賣的書籍也算不上全面,但對宣寧來說很夠用了。她先把早就想好的幾樣買了,然後試圖按貨架把所有可能用到的書都囤一本,直到餘額不足,她才意猶未盡地停住了手。
如果沒有意外,書店只能存在一個月,之後會變成什麽樣子誰也不知道,但買到手的書就是宣寧自己的了,書本不厚,裏面字字句句都是一個個時代的精英們反複質疑反複求證,歷經幾百年最後沉澱下來的知識。每一本書放到這個時空都是無價之寶,少買一本書,少任何一個知識點,對所有人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為這,繡品廠自從成立,一直處在加班狀态。雖然招工有一定的門檻,但每隔一天會有人擔任臨時老師,公開講解刺繡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項。只要有心,自己在私下裏練練,考個兩三次就能進廠。所以繡品廠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出産的繡品無論從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比以前強出了一大截。
宣寧有些不舍地看着面前的書架,書本不同于其他,可能怕她只看不買,每本書外面都有一層塑料薄膜,購買才能翻閱。
只能等繡品廠這批做完送過來,然後她才能繼續買書了。
宣寧遺憾地嘆了口氣,把視線移到了剛買到手的書本上,或明亮或嚴肅的封面格外好看,宣寧欣賞了一會,把外邊的薄膜挨個撕開,手指在目錄上滑動。
農莊缺的東西,該從什麽開始呢?
宣寧的手指一頓,迅速翻到了想要的位置,一張有些複雜的結構圖占了一整頁紙,各種線條參數看得人眼花缭亂。不過要是稍稍離遠一些,只注意圖裏事物的輪廓,它就變得眼熟了起來。
那是一輛人力三輪車。
再往前翻翻,就能看見自行車的圖紙。
農莊在縣城外,說遠不遠說近不近,打個來回需要兩個時辰,對于要經常在兩邊來回跑的人來說,那就是一段很長很花時間的路程了。
每天天不亮,去縣城的人就要動身出發,等太陽完全爬到天上了才能到。幹一天活,等太陽西斜再次出發,等到了傍晚,天都快全黑了的時候才能回到農莊。
因為實在太折騰,等城牆修繕好,護衛隊也派了幾支小隊負責站崗。不少人迫不及待地收拾東西,帶着全家住進了縣城裏。當然,他們也優先建好了幾個大房子,一群人帶着被褥打地鋪,全當是臨時宿舍。
不過,人可以直接住在城裏,很多東西還需要從農莊這邊運過去。小推車和板車整天在縣城和農莊之間穿梭。送一趟的重量不算什麽,都是莊稼漢子,再沉的東西也提過背過。但是花在路上的時間太多了,為了保證供應充足,還多找了不少人負責運送。
這些人總是來回跑還廢鞋,有的人在十天之內磨壞了三雙布鞋,心疼的不得了,幹脆不穿鞋子了,天天光着腳跑來跑去。
除此以外,對于有些家在農莊但想去縣城幹活的人來說,要想省點力氣省點時間,那就得和家人分開,但要想和家人在一塊,那就得來回跑。
總之,無論是運人還是運貨,人力三輪車和自行車都面臨着極大的需求,需要盡快解決。
想法是美好的,可要做一樣東西,卻不是一拍腦袋就能完成的。
宣寧坐擁一個小書店,擁有許許多多可以參考的知識和原理,還有許多技藝精湛的木匠和鐵匠。她早早把自行車的圖紙原樣畫了出來,拿給專業的技術人員看,還把搜集到的注意事項念了一遍。
技術人員表示理解良好,但受限于時代,要做出來卻不簡單。宣寧一直泡在他們的小屋裏,把所有相關的書籍翻了個遍,對自行車的構造有了相當充足的了解,還為了解決技術難關,又造了一些別的工具。歷時近兩個月,終于做出來了第一輛自行車。
宣寧得說,她從沒見過這麽笨重難騎的自行車。
他們沒有橡膠,沒法做出現代常見的輪胎,盡管工匠們根據宣寧找來的各種理論和他們之前的經驗,盡可能地做了減震,但這同樣增加了車子的體積和重量。綜合考慮,大家只好犧牲了一部分舒适度,讓車子盡可能的輕便靈活。
除了使用體驗不太好,外觀還特別醜。
車身大部分是金屬質地的,小部分是木質的,沒有刷漆沒有上色,工業和原木碰撞在一起,不少原件還衤果-露在外面,醜得很有特色。
但,它依然是第一輛自行車,整個世界的第一輛自行車,整個時代的第一輛自行車。
做好的第二天,被為難了很久的工匠們揚眉吐氣,昂首挺胸,挑了個附近人流量最大的時候,咋咋呼呼地把車子從屋裏推出來,推到了路中間。
旁邊的人就來看熱鬧。
“這是什麽啊,這還有鐵有木頭有輪子的。新的手推車嗎?手放哪推啊?”
“不是,”被問到的工匠眼裏的得意都要溢出來,臉上還故作矜持:“這是自行車。”
“自,行,車。”有激靈的人一字一頓念了一遍,問:“自己……行走的……車子?”
“嘿,”有誰攆雞追狗一樣大喊一聲,還跺着腳往前走了幾步。
自行車一動不動,倒是大家的視線集中在了他身上。
那人腳步一頓,讪讪地退回原地:“它怎麽不走啊,只聽你的話?你讓它走兩步,讓大家都開開眼,看一看嘛。”
工匠:“……”
他和這種人都住在農莊裏,時間久了會被傳染,會變笨嗎?
工匠艱難開口:“它不會自己走,像騎馬一樣,得騎着走。”
“那怎麽叫自行車啊。”
“就是。這不就是個鐵和木頭做的馬嗎,或者牛,這得叫馬車或者牛車。”
“馬車那是馬拉的車,這頂多叫……叫騎馬車,或者叫騎車也行。你覺得呢?”
憋了一肚子話想炫耀的工匠:“……”
他并不想知道這個為什麽叫自行車。
他只想有個人趕緊問一問他,這個東西到底是怎麽做的!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1-07-17 02:31:57~2021-07-17 20:53:33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海水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