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番外 (2)
去。
——弘道兩千六百六十二年,無名行者于本村落腳,在桫椤樹下開壇傳道,半年後,桫椤樹得道成仙……
弘道兩千六百六十二年!
這個特殊的時間讓群玉芳尊登時心中一緊。
便是這一年,她與柏焉相遇。
他每日歪歪地躺在樹蔭下,英俊的臉上帶着幾分慵懶不恭的笑意,哪裏有正經行者的樣子。村民們識字不多,說的大道理他們也聽不懂,他便撿着驚險有趣的故事說給孩子們聽,最忠實的聽衆,自然便是阿姮。
沒有開壇,只有阿姮為他搭了一個簡陋的棚子遮蔽風雨。
也沒有傳道,只是他說着世外的見聞哄她開心。
四百年,鬥轉星移,偷換人間,物易人非,故事已變了面貌,又有誰記得當年真相?
捏着書頁的指尖輕顫發白,她驚愕地看向月光下的桫椤。
千羅便是當年為柏焉遮蔽過風雨的那棵樹嗎?
可她卻忘了,她記得柏焉的面容,卻不記得他背靠着的那棵樹究竟是何模樣。
----------------------
“行尊,我想祭拜柏焉。”
群玉芳尊忽然出現在了懸天寺,衆人都十分驚異,但廣生行尊卻早有準備。
他對柏焉與阿姮的那段舊事也略知一二,行者雖說清心寡欲,但每幾十年都會有那麽幾個經不住誘惑動了塵心的,更何況是柏焉那樣英俊有趣的男子,喜歡他的信女向來不少,他沒想到的是,柏焉也會對旁人動情,甚至付出性命。
Advertisement
廣生行尊屏退衆人,帶着群玉芳尊來到柏焉的墓地。
“柏焉被帶回時,元神已散,七魄不存,又非法相之軀,因此肉身早已歸于大地懷抱,芳尊節哀。”
群玉芳尊看着墓碑上的字,眼中酸澀,心口絞痛,良久方才平複了呼吸,啞聲問道:“你可知道,當年是在哪裏發現了柏焉的屍體?”
廣生行尊搖頭:“未曾聽師兄提起。”
“他死後不到七日,為何神魄皆散?”群玉芳尊皺眉逼問,“即便是用了解體之法,也不該如此。”
廣生行尊無奈苦笑:“這恐怕也是為何當年師兄震怒,對墨王使用了搜魂禁術的原因。自然死亡,神魄七日方散,不足一日便散盡,最大的可能性,便是被人以邪術吞噬了元神。但是師兄搜魂之後,卻沒有任何發現。”
群玉芳尊身形一顫,臉色陡然變白。
一個恐怖的念頭掠過腦海,讓她猛地攥緊了拳頭,抑制雙手的顫意。
難道真是如此嗎……
她驚慌失措地逃離了懸天寺。
----------------------------------
“還請道尊助我。”
群玉芳尊尋到了四夷門時,徐慢慢正在種花。
她淨了淨手,無奈地看向群玉芳尊:“你懷疑,是千羅妖尊吞噬了柏焉嗎?”
群玉芳尊抿唇沉默,輕輕搖頭:“不,妖尊的心性,不像吞噬生魂的邪修,但此事關系到柏焉魂魄所在,我必須知道。”
她見過徐慢慢的神異能力,想來以她神明之力,或許會有辦法弄清真相。
徐慢慢低頭尋思了片刻,又看了看天色,道:“我可以随你走一趟,不過得趕在天黑前回來。”
禁地裏的桫椤已經長到了一人高,見到群玉芳尊來,他又招展起枝葉。
徐慢慢忍俊不禁:“真是身受重傷還賊心不死。”
她想起曾經聽聞千羅妖尊乃是聽了行者講經傳道,開啓靈智方才成精時,心中還很疑惑——也不知道都講了些什麽,千羅妖尊幻化人形之後先是散漫不羁,後來又變成情癡。(第九章 )
聽了芳尊的講述後,其實她心裏已經有了答案。
或許芳尊心裏也有這樣的猜測,但是終究是要眼見為實。
徐慢慢微微一笑,向着桫椤的方向擡起手,掌心發出柔和的光芒,籠住了整株桫椤。
“萬物有靈有識,芳尊若想知道四百年前之事,可以元神進入千羅的記憶之中。那些他自己都不記得的事,都藏在他的血液裏。”
-----------------------------------------
四百年前。
柏焉送走了阿姮,卻又孤身引開了追兵。
他傷得極重,自知命不久矣,渾渾噩噩間,又回到了當日與阿姮相識之地。
那個阿姮為他搭起的棚子還在,他踉跄着跌坐在棚下,背靠着樹沉重喘息,滾燙的鮮血不停地自周身傷口湧出,在身下聚成了血泊。
生命在不斷地流逝,半步法相的鮮血能夠滋養大地,他垂着眼看着鮮血滲入土中,便在這時,夜風溫柔吹拂綠葉,輕蹭他的臉頰。
柏焉明潤的眼眸驟然泛起波瀾,他輕輕一笑,以指為刀,劃破身上血管,頓時血如泉湧,仿佛有了意識似的,瘋狂地朝地下滲透。
英俊的面容盡失血色,雙眸卻燦若辰星,口中輕念經咒,元神出竅而起,又緩緩沒入身下大地。
他閉上了眼,身後的桫椤卻陡然一震。
他的元神被碾成了煙塵,以身為飼,将自己的血肉與元神沉入這片土地,一點一點地自根部進入桫椤體內。
草木有靈有識,卻無心,他便成了草木的心。
只是他終究也會失去一切,元神盡毀,他身死道消,記憶全失,轉世而來的桫椤,還是不是他呢……
柏焉不知道。
百年之後,萬棘宮中,那株桫椤自樹梢探出了腦袋,便有了此生第一次的心動。
他變幻了容貌,失去了記憶,情不知從何而起,卻都流淌在滾燙的血液裏。
後記:
八月一日動筆,九月三十日寫完,35.6萬字,正好兩個月!
完結撒花~~
作為《千朵桃花一世開》的系列文,《千古風流一笑中》和前作是形成了一個對照組。
桃花裏,謝雪臣心懷蒼生,暮懸鈴唯愛一人。
風流裏,徐慢慢心懷蒼生,琅音唯愛一人。
桃花裏,謝雪臣犧牲自己,消弭魔族之患,化解人族與妖族的矛盾。
風流裏,摒棄了個人英雄主義,衆生不能将希望寄托于一人身上,更不能寄托于上位者身上,沒有感同身受,不會有發自真心的救贖與悲憫,人須自救而後神救之,徐慢慢的道是點燃人心的火,以衆生微光照亮長夜。
所以我将《千朵桃花》定位為問情篇,《千古風流》則是問道篇。
但是《千古風流》裏面的感情也是有對照組的,最明顯的就是晏遮和琅音對待愛情的方式。
晏遮的感情簡單來說就是“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想要,便不擇手段地得到,至于她怎麽想,會不會受傷,他不在乎。他是傲慢、自私、殘忍。
琅音原是不懂情為何物,他的情感啓蒙就是化身凡人的徐慢慢,如果他遇到的是姜弈,可能也好不到哪去…
感謝晏遮做的媒,讓他們在最好的時機遇上彼此。
(晏遮:你蝦仁豬心啊!)
只有人族三魂的徐慢慢是溫暖善良的,琅音從她身上體會到了歡喜與心動,也笨拙地學着她的方式去愛一個人。
喜歡一朵花,便不該将他摘下,喜歡一陣風,也不應強迫她留下。
那些晏遮看不上的“理解、尊重、成全”,恰恰是琅音身上最讓慢慢心軟心動的地方。琅音輸在了話少,但他本來就只是一朵花,孤寂生活了三千年,可能一百年也說不上幾個字,但他為慢慢做的一切,完全就是無底線的寵溺。
我有時候自己覺得慢慢是不是沒有那麽喜歡琅音,但是回想了一下,有些細節應該還是可以體現慢慢對琅音特殊的感情。比如閑雲殿上,別人說她醜她不在乎,琅音說她貌醜,她就不那麽開心了。藥廬之時,看到琅音入魔,她立刻不顧暴露的危險去救他。無回殿時,琅音為了救她受傷,她道心都亂了。其實她一直很喜歡琅音,只是因為念一的叮囑,還有受衆生心聲的影響,很容易迷失自己,很多次都是琅音在拉着她,不知不覺中成了慢慢的心錨。
“大道三千,殊途同歸,皆在悅己”
這個也是貫穿全文的另一種道。無論是正派還是反派,其實做的都是自己認為對的,自己開心的事,只是道不同,但是邪道也是可以成就法相。
而念一最早點撥徐慢慢“悅己”,便是看到了她的違心。那時候她經歷得還不多,讨好別人只是為了生存,而不是真正地對別人好,直到後來行走天下,歷經災劫,才真正明白了“悅己”的含義,尋找到濟世救人的道心。
對衆生,是“因為懂得,所以憐憫”。
對自己,是“但行己事,無愧于心”。
阿姮救墨王,就是為的無愧于心,當然主要還是她本心善良。
“悅己”還有另一層含義。
四魂族得到的衆生願力越大,越容易被衆生意志幹擾,逐漸失去自我,被衆生意志吞噬。念一和琅音都是希望徐慢慢能守住自己的本心,不要再次成為姜弈,乃至煙消雲散。
消滅晏遮之後,徐慢慢被衆生願力的影響更大了,寧曦也感覺到她的日漸疏離,直到琅音以自己的死和情勾住慢慢的心錨,否則她可能也會和過去所有的四魂族人一樣,消逝于衆生意志之中。
這本書的架構斷斷續續花了快一年的時間,寫完用了兩個月,伏筆和坑基本都填完了,除了黎纓白檀的……其實構思了很多,但是太累了,沒寫完,留個空白自己想象吧。有個線索沒展開但是很重要,就是九命貓妖前面八世都是黑貓,所以黎纓見過也不記得。
可能比較執着于對仙、俠、道的探索,所以對情的描寫有些少了,包括很多暗線都是在最後幾章才展開。同樣的情節,從不同的視角重新再看了一遍,就是不同的感受。有時間的話可以帶着劇透二刷,相信感受會不太一樣。
最後感謝追更追評的讀者,本來是想全文存稿再發的,不過感覺有點寂寞,有人交流讨論會給我更多創作靈感和激情。這本書就到此為止了,下本書再見~
20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