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元光元年大事記之一
元光元年,對于劉徹和韓嫣來說,最深刻也最沉重的回憶,莫過于雁門伏擊戰無功而返一事,可對于畢夏震來說,卻很顯然不是。
畢竟不是真的漢武帝,畢夏震對雁門伏擊戰中耗費的人財物力并沒有太多感覺,又因着從軍而出的羽林衛出身之人,都安然歸來,他更沒有覺得這一場無功而返有多不好——
至少沒多少人員傷亡麽?
而且衛男神未成年、也就沒得跟着出征,這一場戰役打輸就很好啦!
#我衛男神才是開創農耕民族将游牧民族打得抱頭鼠竄先河的那一位男神啊!#
懷着這種詭異的信念,畢夏震對劉徹比割肉、剝臉皮還介意的事情,很是無所謂。
他在這一年當中,最得意的事情只兩樣。
首先,最輕松卻也必須最“不舍”的是,窦太後百日熱孝過後,正月未過之時,陳女士終于正式松了口:
同意和離。
只不過不能在眼下,必須等她以承重孫媳婦的身份,服足三年孝之後。
阿嬌果真非一般的彪悍,當着親娘館陶和婆母王娡的面,直接攤牌,還順便笑她親娘一句:
“我可比您占便宜。你這出嫁女只能服一年孝,我雖是外孫女,卻沾了徹兒的光,倒可三年。”
又問婆母:
“若您實在思念外祖母,這三年裏頭不拘何時,我都陪您去霸陵住着——或者現在起身也行?”
館陶:卧槽,現在是說孝期長短誰便宜的時候嗎?阿母要是知道你放着好好的皇後不做鬧和離,非給氣得從陵寝裏頭爬出來不可——守再長孝期也沒用的好咩!
王娡:尼瑪!我兒子可算是知道親娘媳婦哪個好了——可為啥不幹淨将這死丫頭打發冷宮去?還和離?還讓她守孝?這時候不管守多久,死老太婆泉下有知都肯定很“欣慰”的好嗎?說不定還要爬回來找誰談談人生哩!
Advertisement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二位母親大人的思緒有着奇特的共鳴。
可惜被她們同時惦念的窦太後并沒有出來玩什麽靈異事件,必須為這事件負責的,除了爆料的阿嬌,也只有首創者和主要執行人的畢夏震。
連和畢夏震共用一具皮囊的劉徹都不肯出來。
第一次這麽爽快窩識海看戲有木有!
果然兩位母親大人的戰鬥力那是杠杠滴~
這個扯着女兒的耳朵,恨聲叱問:“好容易和皇帝處好了,你這又是做得什麽夭?”
——畢夏震百忙之餘:哎喲我滴媽呀!便宜姑姑這也沒見留指甲啊,可那麽一爪子下去,阿嬌姐姐還挺白皙的耳垂一下子紅了一大片,還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明顯膨脹,一下子就脹得有原來兩倍胖呼了有木有!
怪道能生出陳阿嬌,館陶大長公主果然老姜彌辣哇!
那個拉着“兒子”的手嘆氣,什麽帝後和諧才是國家之幸啦,什麽便是和阿嬌有點兒小口角,也要想着老祖母在世時的心意,和阿嬌這些日子大悲傷神、不免心神混亂言行失措的可憐。最不得已不過是讓阿嬌閉宮靜思,哪兒能輕易說和離?這民間和離的夫妻尚且不多,世上更沒有和離的皇後呀!
——阿嬌呲牙,館陶哂笑,母女齊側目:說到底,你是要撺掇着皇帝廢後?或者幹脆以皇後精神失常為由,将她關着關着關病逝了吧?當誰聽不出來呢?
果然是能從後宮腥風血雨殺出來的女人,連親妹妹都能被病逝,這心腸,啧啧!
陳阿嬌冷笑:“太後這話說得可有趣。我什麽時候和徹兒口角了?和離和離,不過不合則離!我們也沒恩斷,也未義絕,不過是覺得夫妻還不如當年做姐弟的痛快而已!”
她如今沒想着和劉徹過下去,對王太後的态度又恢複成做女孩兒那會子,頗具鋒芒。
館陶笑睨了女兒一眼,仿佛嗔怪,又似乎贊賞。
又慢悠悠拂了拂袖,沖王娡半嘆半笑:
“瞧她這話說的?哪家媳婦能這般?可見徹兒這些年對她多好多謙讓。弟妹實在不需擔憂他們有甚口角的,不過說笑罷了,如何當真?”
王娡立刻逮住“說笑”一詞慨嘆:
“要不怎麽說阿嬌深得母後心意呢?這才過了熱孝,就知道自己說笑開解心情、好讓母後知曉也歡喜了。
可比那等迂腐守着孝期不得作樂的人家,懂變通多了。”
館陶點頭:“可不敢這麽說,規矩守孝怎麽就是迂腐了?總是皇帝先前說的那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罷了。
只不過阿嬌呀,還是阿母在時,就最不喜歡女兒家做哀怨啼哭之态。縱然是先帝沒了那會子……
唉,阿母自己也難過得很,卻還勸阿嬌莫須哭,只管笑,說先帝在天有靈看着也歡喜,日後她有那一日,也只愛看兒孫好好笑着,活得順順當當歡歡喜喜的呢!”
王娡聽得暗恨,可原是她想拿着先帝出來作伐子,先帝寵愛這外甥女甚于親生女兒也是真,館陶這麽說,她也只得陪着感嘆一回。
館陶卻猶不足。
王娡話裏話外竟是要阿嬌死在宮裏方罷,她原不追究,不過是想着先将和離一事混過去,不想這賤人字字句句不肯讓阿嬌好過,從謀她性命到謀她名聲!
而皇帝的态度也微妙,雖堅持要和阿嬌和離,卻不管阿嬌和那賤人嗆嗆……
館陶眯了眯眼,索性嗆人也是轉移話題的好法子!
少不得将王娡就着“一聽着兒子兒媳要和離,倒不急訓兒媳,先體恤婆母生前心意”這點,很是贊了她一通孝順,話裏話外也沒忘“耳濡目染、言傳身教”諸語,末了還相當陰險,以“若是弟妹孝心過虔,無暇理事,不若只在長秋殿安心高卧,內外諸事只管吩咐阿嬌”做引子,讓王娡親口說出她近來雖恪守孝道、麻衣素食,但因皇帝孝順,有豆腐豆油等養生,身子骨也還過得去之類的話——
然後,致命一擊來了!
館陶當即撫掌:“如此甚好!我正思念阿母,又知道弟妹孝心甚虔、如今地位又尊,我也不好随意越過去——
這般,你我一道往灞陵住過孝期罷!”
王娡(⊙o⊙)!!!:又來!這話都說幾回了?不要每次鬥不過我都拿這話堵好嗎?真當我不知道你近來正有了新寵兒、可過不了多少安生日子呢?
王娡不信館陶真會付諸行動。
果然話說多了,狼就要來了。
只是,狼來了咬着誰?
館陶大長公主确實是個愛玩愛熱鬧的,最近也确實十分時新一個面首,可灞陵裏頭住着她親父母,王娡謀算的卻是她親女兒!
拉着她一道去灞陵,以自己一年孝換這賤人三年冷清緊閉,有甚不好?
館陶舍身套狼。
被套走的母狼各種哀怨,奈何生子不孝,畢夏震只沉浸在“阿嬌姐姐終于明确了和離期限”的歡喜裏頭,劉徹嘛,劉徹對這個母後也還不到絲毫不顧惜的程度,只是做兒媳的為婆母守孝,怎麽說都不是錯不是?
還有阿嫣那兒……
劉徹十分安分地窩在識海之中,決定當個安靜的美男子。
——王太後就這麽被叼走了,等到平陽隆慮知道後去灞陵……
——平陽能逃出生天已是萬幸,隆慮幹脆也陷進去了,哪兒還撈得出一個王娡?
宮裏頭的空氣頓時好了許許多,哪怕平陽依然時不時進宮,畢夏震在拟定賜封阿嬌長公主的旨意時,依然寫出一手十分歡脫的飛白。
第二件得意事也并不遠。
三月初三,春光荼蘼之時,畢夏震左韓嫣,右當利(衛長公主),當利另一側偏前方之處,還有個頗新奇逗弄諸邑公主(衛子夫給劉徹生的二女兒,是個才剛剛能坐起來的小包子)的阿嬌。
一行人漫步宮苑,春光燦爛人明媚,連阿嬌臉上都少了連月來的哀戚之色,三頭身的小當利也慢慢放開眉眼間的拘謹,傻乎乎的奶黃包子諸邑更是被阿嬌逗得傻樂傻樂的,抓着一朵紅豔豔的花兒直往阿嬌鬓簪,那效果,咳咳,雖然很有笑果,也是相當和諧的。
衛青轉過拐角時見到的,就是這麽一幕。
一時之間,心下便是一松。
當然這并不代表從姐姐衛夫人那兒一場談話中帶來的重擔便消失了,可最起碼,那重量壓在他肩頭,卻沒再壓在心裏。
放寬了心态,卻擔當起男子漢責任的衛青,立在繁花之畔,正是挺拔如松。
恰值年少、又已然挺拔的青松。
韓嫣見了,都要贊一句:“果然好男兒,莫怪你青眼。”
阿嬌撫了撫鬓角其實很不和諧的大紅花,斜了衛青一眼,到底沒将花拿下,只道:
“衛子夫雖不過爾爾,小孩兒倒都不錯。”
畢夏震卻是眼睛一亮:
我衛男神腳邊躲着的那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