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新生(三)
今年的燕國還真不出所料的是個寒冬。以京都為例,從進入十一月中旬之後,就沒有一天是看不到雪的,往往是前一場的雪還沒有融化幹淨,這下一場又接着開始下了起來。不僅僅是京都,連偏南部的揚州也是如此。原本打算今年全體來京都過年,順便恭喜鐘亦文高中以及即将添丁之喜,也因為這天氣,福管家他們也只能将這出發的日子改了又改,一直等到快要推不下去了,才全體上了馬車出門,駕車的小方和外面的馬匹都是直接裹了棉被的。
陳一諾倒是到的很早,十一月下旬就到了京都。看到鐘亦文自己裹個被子坐在床上,腹部已經開始隆起的秦非幫他在下面拿着拿那,陳一諾立刻毫不面子的哈哈大笑了起來。
鐘亦文也知道自己現在很不像樣,但是他怕冷,又能怎麽樣:“笑什麽笑?怕冷的人沒見過啊?”
陳一諾點點頭:“是沒見過像你這麽怕冷的。爺,不知道的還要以為有了身子的其實是你哪!”
陳一諾的話,讓鐘亦文身邊的秦非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鐘亦文不管了,瞪着秦非撒嬌:“秦非,你怎麽可以這樣?你怎麽能和一個外人聯合起來笑話我。”
秦非正了正臉色,努力維持不笑,卻立馬破功:“可是你這樣真的很好笑!”
“算了算了!”鐘亦文不介意的擺擺手,“人家彩衣娛親,我就裹被逗夫!”
“這話也就爺你能講的出來。”陳一諾大大咧咧的直接找了一個凳子坐了下來,末了,還覺得有點冷,直接拖着凳子往火盆旁邊靠了靠,“還是你們在家裏舒服,前幾天冒雪趕路的日子可真的就別提了。”
陳一諾這回到京都,帶過來的人不少,都是零零散散添進來的下人,總共十幾個人。田平也被陳一諾給留在了鐘家的商行內幫忙辦事,只是他十月成親,所以早早的回了青州,并不在陳一諾他們一行人之中。他們十多人也不空跑,直接帶了一批皮子裝了十多輛車一起過來,可以想象他們路上費了多大的力氣。現在這些皮子都已經堆在了鐘家的庫房裏,整整堆了四間才放下。
“行了,知道你辛苦了!回頭,你們都去後面的湯池內泡泡,絕對讓你們舒服的不想出來!”鐘亦文提醒陳一諾。
鐘亦文他們從秦非的身子進入九個月待産之後,就全部又搬到了湯池小院內。一來,這裏的冬天都有湯池,溫度比較高,住起來很方便很舒服。二來也是接近年底,家中的人越來越多,京都的宅子裏,很可能住不下,所以幹脆搬來了這裏。
陳一諾一聽,立刻也笑話鐘亦文了,起身就走:“行,我先去泡泡。回來之後咱們再來詳細聊聊啊!”
鐘亦文看這陳一諾這話一說完,人影都看不見了,和秦非面面相觑,然後都笑了起來。在外經商一年多,陳一諾的性格倒是越來越開朗了。
鐘亦文他們都住在湯池小院,不清楚現在京都內的情況。事實上,京都連下兩場大雪,物價飛漲之後,聖上就頒發了新制定的商業法規。新的法規總共十六條,已經算是有了一個基本的雛形。其中有一條很明确的就是國家有權力在物價不穩定的時候,協助商家制定物品價格。各商家必須遵守這個價格,一旦發現高價出售,或惡意銷售之後,将依據法規處理。
随着這個商業法規頒布的第二天,京都街面上就出現了敲着鑼報物價的官差,并且讓所有的民衆注意,積極舉報不法商家。當天下午就有商家被舉報,官差查實之後,也很不客氣的直接命令他關門整頓。就這樣幾天下來,京都城內被下令整頓的商家越來越多,而那些大店鋪老字號卻非常穩定的繼續開門銷售。最終的結果是胳膊擰不過大腿,有門路的商家發現門路不通,并且被告知不要輕易去當出頭鳥之後,立刻乖乖的整頓完,重新開店,保證物價。沒有門路打算死扛的那些商家,直接被按照觸犯新法規進行判處。
短短的時間,這京都內就完全穩定了下來,民衆包括一些受益的商家,立刻對這新商業法規全盤接受了下來。有些誠信的商家表示,這樣的法規簡直就是給他們在打保障的。
京都內的情況每日都有專門的探子彙報給聖上。當聖上知道,京都內并沒有出現什麽大騷亂不說,反而比以往發生寒冬的年份更加安定,立刻覺得自己的決定做對了。這鐘亦文果然是不能放的。
往年發生寒冬,物價漲了好幾倍,就是普通的小戶人家都吃不消,更不要說貧窮人家,總會有不少百姓凍死凍傷。而與之伴随的便是各種各樣的犯罪,偷搶事件沒少發生,甚至還有激發民怨擠爆官府的。今年的物價穩定,雖然貴了一些,但大多數人家還是買得起的,買不起的也有官府的貼補,所以沒有騷亂是肯定的。
不過,雖然京都這邊成功了,但聖上還是沒有敢立刻全國推行,而是選擇了幾個州府在今年實行,其他的則需要等到明年或者更久一些。這最終被選定的地方就是兖州、冀州、豫州、揚州四個地方。
兖州被選出來是毋庸置疑的,兖州的商家是今年依靠官府才慢慢進入的,官府的威信非常大,直接頒布商業法規幾乎是不用花什麽力氣的事情。冀州和豫州被選中,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離京都近,可以方便快速的得到消息,出現問題也能快速解決,所以相對安全。至于最後一個揚州,卻是聖上冥思苦想之後才決定下來的。揚州的商家基本上都是純商戶,沒有什麽根深蒂固的官府關系,所以執行起來會比較順暢,另外就是揚州的知府乃是一個清流,能力也不錯,加上揚州多學子,只要他們看到了商業法規的好處,必然會竭力幫助推行法規,後面甚至不需要聖上多操心。
等到鐘亦文知曉自己的想法又被偷偷盜用的時候,還是陳一諾打算出手皮子去和商家買賣之後才知道的。雖然商家們最後賣出的價格,由于官府定價的問題,并不算高,但是因為買的人多,賣出去的量大,反而并不比往年賺的少。陳一諾的這批皮子售出去的價格還不錯,已經超過了他的想象,算是小賺了一筆。
鐘亦文讓陳一諾幫忙弄了一份商業法規回來,又了解了一下推行的過程。最後只能感慨一句,聖上絕對是走了狗屎運,否則這麽多的漏洞怎麽沒有人察覺利用哪。果然那些奸商事實上也是不夠合格的。
鐘亦文想了想,知道聖上還有立刻往其他地方繼續推行的意思,立刻開始執筆記錄,将這推行的方案更加完善。
鐘亦文不是一個喜歡多事的人,但是由于這最初的商業法規的設想是由他提出的,加上現在聖上又毫不懷疑的按照他的想法來推進商法,鐘亦文覺得有必要來幫忙提些建議來規避一些風險和漏洞。這不僅僅是為了回報聖上對自己的信任,也是為了看到燕國進入一個更加完善的商法時代。
鐘亦文整整花了兩天時間才将自己的想法全部整理出來,其中就包括法規應該根據地區來不同設定,需要國家來協助核定的物價也應該根據各個地區的不同,來确定不同的物品及價格。另外就是關于推行商法的時候需要小心遇到的風險,地區不同,遇到的風險也會不一樣。鐘亦文提出的就包括避免個別地區官商勾結,雙方私下商定物價從而讓一些官員從中漁利;要注意個別大商戶偷偷大批量搶購按照官家物價出售的商品,從而造成物品的短缺,影響到商法的推進甚至引發名亂;最後就是供不應求和供過于求的時候,官府可以實行的一系列應對方案。
鐘亦文需要上呈給聖上的東西,是通過江末江大人遞交上去的。這也是鐘亦文按照之前江大人的要求将陳一諾帶到江府探望江大人一家的時候,拜托給江大人的。
鐘亦文他們見到江大人的時候,江大人的心情并不是很好。全是因為太子被廢,皇後于氏到處找人幫忙,結果原本已經預定告老還鄉的禮部尚書于大人也不走了,讓原本以為可以升官的江大人生生的停在了原來的禮部侍郎一職上。
不過見到鐘亦文和陳一諾兩人上門拜訪,江大人露出了久違的笑臉,對于鐘亦文拜托他呈給聖上東西也是一口就應了下來。
江大人非常的慶幸他在收到鐘亦文的東西之後,就立刻派人直接送到了宮裏。他自己甚至連鐘亦文讓他幫忙送的是什麽東西都不太清楚,結果第二天一早早朝的時候就被聖上誇贊了一番,然後下午就接到了聖旨升為禮部尚書。至于原本一直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前禮部尚書于大人,被聖上封了一個太師,雖然名為正一品,卻是一個沒有任何實權的職位。
鐘亦文遞交上去的那本東西,被聖上找了幾個心腹大臣一起過來研讀推敲,添加了不少內容之後,由翰林院掌院沈營沈大人重新謄抄,成了一本秘密的文檔。不過,幾個大臣他們誰都沒想到這些到底是誰提出來的,只當是聖上越發的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