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一時間屋內僅能聽見細風從窗扉落入, 吹着人鬓間的發絲微微晃動。
小童懶懶的窩在奶娘的懷裏打哈氣,東菱沒忍住打了個噴嚏,不免讓人多看了她幾分。
小郭氏瞥了一眼娴雅的李氏,眸中的譏諷一閃而過, 偏個又嫣然含笑, 模樣一如既往的豔麗俊俏。“哪有什麽事, 還不是你弟弟擔心你,偏要央着我過來,何況君哥兒你身子本就不大好,前個兒又生了場大病, 我這才又放心不下過來瞧瞧。”她話音一頓,偏頭将話題抛給了李氏。“倒是弟妹來不知是何原因?”
李氏落在椅背扶手上的指尖輕輕敲擊了幾下, 也不看小郭氏,只是笑容和煦道:“我自然也是的, 不過。”她話音轉了半分,看向面容寡淡的顧文君, 笑的倒有些意味深長。“就是不知君哥兒是怎麽想的?”
小郭氏眉頭一蹙, 總覺得李氏這話裏有話,只想着或許是自己多疑,卻又止不住的多想。她的目光重新落在了顧文君的身上。
雨後的春光打在人身,不免在日頭上就讓人清貴了三分。
顧文君沐浴在晨光中, 笑容溫潤卻又寡淡的透着一股子的冷。
原本這笑容在他人眼裏是沒什麽問題的, 偏個讓瞧着顧文君動向的李氏和小郭氏總覺得心裏莫名的堵。
套用現在的話來講。
婊裏婊氣。
但顯然兩位不知,只看着就覺得顧文君面皮雖好,這笑容委實是沒有任何遮掩的假。
雖都是做慣了假笑的人,但像顧文君這樣毫不遮掩的假笑确實不多。
顧文君并不打算遮掩。
笑容假的她自己都心知肚明。
“我這身子向來是不大好的。”套用的慣話,一成不變的解釋毫無新穎。“其他的我是不大想管。”
她話音未落, 卻多少讓小郭氏面色微變。
Advertisement
心下暗道難不成李氏私下找了顧文君。
可又一想又是不對,若是找了,自己安排在西院的人不可能不會告知自己。
小郭氏心思轉了半圈,最終覺得症結果然還是出在李氏頭上。
笑容頓時冷了三分,小郭氏撇了一眼面色不變的李氏,笑的接了話。“你才多大的年紀,哪用得上你來操心?君哥兒你尚且年幼,若是這院裏有什麽不順心的,不妨跟二伯母來提。”她嘆氣一聲。“也正如你說的,身子才是最重要的,萬不得勞了心。”
李氏眸光漸深,笑容卻又賢良的很。“正是,君哥兒還是要看顧自己的身子要緊。”
“我身子的狀況我是知道的。”顧文君嘆息道,睫毛低垂,壓下瞳孔中的微轉的流光。“但這一身病若不是有藥材扛着,怕是也不頂事。”
她說罷接連咳嗽了幾聲,那兩名嬷嬷見了,生怕顧文君将病氣過給了自家小主子,稍微背側着身忙用帕捂住小童的口鼻。
就在顧文君想要繼續“演下去”以此來接着引出話題時,門外卻傳來老太爺派人傳話的聲音。
且不說小郭氏和李氏面色如何,單單顧文君心下就不大爽力。
她這邊還想着繼續“演”呢,合着鎮南王像長了眼睛一樣頻繁打斷。
先起身離開的是李氏,随後便是回味過來的小郭氏。
兩人又輕聲向顧文君囑咐了幾句話,便領着人離開了西院。
顧文君坐上軟轎前就給自己披了一件略厚的單衣。
這身體底子不大好,若不是時常留意,早上天冷霧重,着了涼也只是她跟着吃罪。
李氏剛剛在椅子上敲擊三下,無非就是要她一個答複。
小郭氏雖然一時沒回味過來,倒是多少猜測出一些。
李氏心思七巧,也不是第一天所知,但小郭氏能所有察覺多少還是讓她另眼相看。
西院如今不止老太爺盯着,怕是早就引得其他牛鬼蛇神争相來看。
無非就是世子之位懸而未決,不免都讓李氏和小郭氏焦了心。
這主意就打在了她身上。
老太爺行事盡管多為寡情,但偏個最為寡情的人卻又看重兄友弟恭。
時常就将她抓到眼前耳提面命,雖然在顧文君看來,多是她站在一旁看着老太爺作畫,但并不知道書房內情況的衆人卻是心思百轉。
這世子之位多年是傳子不傳孫,衆人也并不覺得這大頭會落在随時可能翹辮子的顧文君身上。
身子這麽弱,鐵定是與那位置無緣。
但既然得老太爺看重,怕是說話的多少也有些分量。
也不是沒人猜測可能是老太爺年紀大了,開始想着大兒子的好,這才惠及了顧文君。
但不管情況如何,顧文君一旦傾向哪一房,多少還是加重了那一房的籌碼。
這才引起這一段時日的“龍争虎鬥”。
顧文君自認為自己可以“待價而沽”,墊着手裏的砝碼作壁上觀,就等着池魚落水,兜一網賺個盆滿缽滿。
顧文君正想着出神,就聽着一聲落轎聲,她便被人請出了轎子。
原本在她看來無非就是站在書房看老太爺作畫題字,未曾想到老太爺正和五名身穿文士服的人在商議塞外關于鞑子的事。
這五名中竟然還有之前一面之緣的宇文都尉。
顧文君不動聲色的打量了對方一眼便要退出書房,卻不料老太爺卻并沒有打算讓她離開的意思,反倒是讓她坐在一旁聽這些人的辯證。
雖說商議,但鎮南王多時沉默,反倒是一名面容黝黑的中年漢子在怒噴白面留有一小撮須子的看起來年紀比他要略小一些的人。
對方被他噴的面紅耳赤,羞憤異常。
顧文君細細聽了一遍,便以了解大概。
無非是與鞑子那邊戰事停歇,是否建立通市的事。
按理來說這事也是朝廷來管,怎麽也輪不到身為藩王的鎮南王頭上。
偏個朝廷被現今的皇帝弄得雞飛狗跳,朝堂內對于和鞑子通市褒貶不一,至今也沒拟個折子下來。
西涼地處塞外,和鞑子通市是最直接的關口。
如今的鎮南王也是個狠角色,很有一種你朝廷不來我自己來的态度。
可問題就出在,和鞑子建立通市是否值得可行。
噴人的中年漢子名叫董子航,并不贊同和鞑子建立通市,哪怕對方可提供牛羊和膘肥的馬匹,但在他看來和鞑子建立通市有礙漢人文化傳承,而且通市因求利爾奸詐,沒有仁義道德,是四民之末,必然動搖關內文化思想根基,于政策不穩。雖說朝廷一時無暇分身,但若是真追究下來,其他藩王就勢傾軋,鎮南王府恐難辭咎。
再者若一旦建立通市,鞑子恢複生養,對塞外也是威脅。
董子航說的激進,被怼的面白文士幾番和他理論,均被他怼的羞惱,而董子航最後一擊的儒家文化便将面白文士說的面色都跟着一白。
顧文君卻是沒忍住打了一聲哈氣。
不巧的是她這個哈氣被鎮南王抓了個正着。
“君哥兒可是不大贊同?”
顧文君:“......”
被鎮南王“抛轉”砸中的顧文君見董子航睜着眼瞪着她,一番要和她理論的模樣,便笑道:“并無。”
“哦?”鎮南王卻難得笑了起來。“本王看着卻不像是。”他的話不免讓衆人的目光落在了顧文君的身上。“正巧你也在,不如說說關于這件事你怎麽看?”
“挺好的。”顧文君說的萬金油。
卻不料惹怒了剛剛就一直處于激憤的董子航。“這麽說大公子是贊同建立通市。”
“我并沒有這麽說啊。”顧文君表情很無辜。
“那大公子是何意?”被顧文君萬金油怼的一口血沒上來的董子航道。
“看來大公子應該是有了萬全之策。”說這話是距離鎮南王靠手邊最近的一人,顧文君擡頭看去,就見着一名相貌儒雅,留有美須笑容滿面,手持羽扇,很有幾分仙風道骨的中年文士。
顧文君眸光微閃,笑道:“對于通市之事,我是不大懂得,不過既然互為有利,為何不借此機會嘗試一番?西涼雖以鐵騎著稱,但塞外的馬小可也亦有所耳聞,其中汗血馬更是難得一見。小可倒也聽聞那汗血馬日行百裏,汗如血滴很是名貴,若是能引進關內,借以飼養,予以繁衍,想必日後定是助力。何況,牛羊馬對關內的百姓而言,确實是稀罕貨,而關外也同樣需要關內的綢緞和糧食作物等生活用品。再者,通市之後又不是鞑子得力,咱們也不是沒有得到實惠。”
見董子航要說,顧文君又繼續道:“我自然是知道各位大人秉持儒家文化,但太祖以來,以百家争鳴,儒家,墨家,法家比比皆是,雖儒家為首,但.....”顧文君露出齒一笑。“事關關內的百姓是否能得到更大的實惠和利益,通市顯然能解決大問題,儒家可就幫不上什麽忙了。”
顧文君這話未免說的有些大逆不道,由其是那董子航更是氣的面紅耳赤。想要開口訓斥,卻又顧忌對方是鎮南王的孫子而不敢妄動,只憋紅着一張臉,怒聲道:“大公子怎可如此枉論。”
“我沒有啊。”顧文君說的一臉無辜。“我就是就事論事。”
噗的一聲笑聲,衆人循聲望去,就見着那略有幾分仙風道骨的中年人掩面笑道:“好一個就事論事。”
何等的大逆不道!
董子航氣的差點一口氣沒上來仰面就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