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來稿費了
這家雜志社主要出版的是《順江文學》這本月刊。但因為居民平均生活水平以及社會原因,月刊的銷量一直都是在年年走低。
其他的報紙周刊都是邊角的收益,沒有月刊的持續收益,恐怕真的得要入不敷出了。雖說還有政府的補貼,但也不能一直指望着補貼的來源而不思進取。而且游從友有消息說是政府也快要停止給雜志社撥款了,現在社會環境複雜,以後雜志社的情況也說不準。
游從友是從雜志社創辦的時候就在的,對雜志社的感情深厚,自然不想看到那些情況發生。雜志社的工作說清閑也清閑,沒那麽多的勾心鬥角,其他人還不清楚這些情況,每日裏工作也多是幹得平淡無奇,收到的稿件質量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太大的驚喜了。
游從友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一直在琢磨着雜志社的轉機。
而現在,剛剛看到的那篇稿子無疑給了游從友希望,或許通過這篇小說的連載,《順江文學》能夠起死回生了。
這麽想着,游從友肯定也不會吝啬,“張編輯,就先按千字8元的水準來吧,以後要是稿件的水平更高,再給作者相應的稿費也能說得過去。”
張哲一邊高興着,一邊咋舌,其實他心裏給沈芙的稿費水平是千字5元,千字8元已經快要趕得上給市面上已經有名氣的作者的水平了。
不管怎麽樣,張哲還是高興的,沈芙是歸在他手底下的作者,沈芙能夠得到這樣的稿費,對他而言也是好事一件。
張哲正要拿着主編已經看完的稿件出去繼續看,就聽到游從友說道:“你把稿子都放在這裏吧,我等會再看看。”
游從友推推自己的老花鏡,一點也不覺得自己做的有啥不對。剛剛看的那篇稿子,自己看的時候只顧着往後推進情節,有些地方看的囫囵吞棗,正是可以再細細欣賞的時候。
張哲只能自己兩手空空怨念地出去了。
一出來,其他人便催着他趕緊說後面的劇情,他們剛剛也才看了幾千字,主編就進來了,也是對後面的內容抓心撓肝的時候。
張哲心裏舒服多了,自己沒看完,這些人不是也被吸引得難受極了,就該讓他們好好地體驗體驗。要不是因為他們哄搶,怎麽會惹得主編注意,把自己的稿子全部拿走了。
沒管他們,張哲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準備給沈芙回信,先是同意沈芙用筆名「華笙」倆發文,然後告知了雜志社的決定。
由于第一次投稿過來,沈芙并沒有留下自己的收款賬戶,這一次就只能先給現金一起郵遞給沈芙了。
後面可以現金也可以電彙,電彙的話屆時沈芙只要憑着戶口本過去取款就行。
Advertisement
當然,張哲主要的篇幅還是對沈芙的贊揚,勉勵她繼續寫文,交稿時間一周一次,每次1萬以上,最好是能夠到2萬字,不過後面張哲主要也是帶了一句。對一個教師來說,工作之餘寫稿是挺辛苦的,雜志社肯定也會要求質量,保質保量的情況下能夠有1萬字就已經很不錯的了。
信寫完,張哲拿着主編批複的條子,到財務室支取了320元,一起密封到信件裏。
沈芙在家裏也沒歇着,雖然暫時不知道為啥自己的稿件這麽長時間一直都沒有回信。但她對自己還是有信心的,大不了這家不過她就再投別家呗,反正是不可能放棄的。
趁着這段等待的時間,沈芙接着寫那篇靈氣複蘇文,也是因為這篇文章,最近莊家的氣氛都要和諧多了。
倒不是說沈芙之前在莊家生活的就很難受。不過是莊言舒小孩子氣性,對着沈芙好臉色的時候少,見到也是無視得多。
不過偶然在嚴雲那裏看到沈芙寫的靈氣複蘇小說之後,莊言舒就變得有點不對勁了,別別扭扭的,經常在沈芙下班之後湊到沈芙身邊來。
她這樣,沈芙當即就知道了她的心思。一方面有點好笑,果然這後世的網文對人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
自此,莊家的幾個人都被發展成沈芙的書迷了,一下班,幾個人就拐彎抹角地催着沈芙回房間安心寫作,千萬不要被影響了寫文的思緒。
就在沈芙趕稿準備要去申城的時候,順江市雜志社那邊的回信總算是來了。
沈芙拆開信件,裏面幾張寫了滿滿登登的回信,另外信件中間夾了厚厚的一沓大團結鈔票。
沈芙數了數,一共是32張,320元。
與沈芙估計出入大了些,沈芙之前也是了解了下這個年代的稿費水平的,基本新人都是在3塊錢上下。就算是自己寫得好,沈芙的估算也不會超過200元。
看來孔老師的介紹非常靠譜,沈芙對這家雜志社的好感蹭蹭的上升。
這給錢給得爽快大方,由不得人不開心啊。
把錢收好,財不外露。
在學校裏,沈芙也不想要太多人知道自己通過寫稿賺了大筆稿費。
孔老師品格高尚不嫉妒,不代表其他人看到就不眼饞。
沈芙繼續看手裏的信件,對雜志社的收稿要求也沒意見,自己現在已經鍛煉的手速快了許多,各種情節更是信手拈來,一周一萬字的要求綽綽有餘。
目前沈芙的存稿就有3萬字了,足夠應付下一次的收稿。
這算是自己的寫文事業走上了正軌,沈芙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回家跟莊言池一起分享這份收獲。
而莊言池呢,也想要跟告訴沈芙一件事情。
就是關于上次救落水兒童的事情。
李冠傑記者的稿子也寫好了,他把稿件和照片一并投遞給了人民日報的編輯部。
李冠傑有個老同學就在那邊工作,至于能不能刊載李冠傑也沒把握,這個同學也不是什麽領導,只是在編輯部的一個普通幹事,能做到的就是把這篇稿子保證送到編輯的桌上。
不過結果是喜人的,最終李冠傑收到了确認刊載的消息,日期就在72年5月的第一份報紙上。屆時他李冠傑的大名就會出現在人民日報上,他自然會大大揚名。或許是太過激動歡喜,李冠傑特意找個莊言池告知。